2024年中考科学专题复习---光学实验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科学专题复习---光学实验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29 07:5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科学专题复习---光学实验题
1.玲玲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实验中,玲玲看到玻璃板后有两个不重合的蜡烛A的像,为了减小其对实验的影响,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选填序号);
A.换用较薄的玻璃板
B.换用较厚的玻璃板
C.调整观察蜡烛A的像的角度
(2)玲玲适当处理后,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填“实”或“虚”)。
2.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棒、量角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都能观察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应选择 作为光屏;(选填下列序号)
A.光滑的白色面板 B.光滑的黑色面板 C.粗糙的白色面板 D.粗糙的黑色面板
(2)如图甲所示,打开激光笔使光线沿AO入射,此时图中∠i是 (选填“入射”或“反射”)角;
(3)如图乙所示,在操作中发现,光屏F旋转到1、3位置时观察不到反射光线,只有旋转到2位置时观察到反射光线,这一现象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
(4)实验需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测量反射角的大小,目的是 (选填序号);
A.减小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
次数 ∠i ∠r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5)将实验测得∠i和∠r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3.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实验应选用 (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板。选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 ;选用外形完全相同蜡烛A和B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录蜡烛A、蜡烛B的位置。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蜡烛A位于位置时的像在 点;蜡烛A由位置移到位置,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
(4)若将玻璃板向右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比原来的位置相比情况是 (选填“偏高”、“偏低”或“不成像”)。
4.小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如图所示,小伟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此基础上他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需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5.(1)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用图示的方法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是 °C;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可知松香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如图所示,是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情景。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如图乙所示的光屏上能观察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6.小文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白色纸板竖放在水平镜面上,ON与镜面垂直。实验中收集到一组实验证据如图乙。
(1)依据实验证据,可初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2)为使实验结论更可靠,接下来的操作是: ;
(3)在此实验中白色纸板的作用是 ;图乙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角度是 。
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
(1)下列关于器材的选择和实验注意事项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玻璃板不能太厚
B.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
C.要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D.应在较亮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2)在进行实验时,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将 (点燃/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应该在蜡烛A一侧观察,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一操作既能确定 ,又说明了 大小相等。
(3)小明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竖直放置一张白卡片,人眼应该在蜡烛 (A/B)一侧观察白卡片,在白卡片上 (能/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8.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实验中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用于测量像与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的工具是 。
(2)实验中A、B两支蜡烛的外形应 (选填“相同”或“不同”)。当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B蜡烛,在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A蜡烛的像。
(3)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表:
次数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8 8
2 12 12
3 16 16
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像和物体到 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 。
A.2cm B.1cm C.0cm D.0.5cm
9.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器材 白纸板、量角器、激光手电筒、平面镜
过程结论 如图,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 地放在平面镜上.入射光沿入射,沿射出;实验硬纸板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 .由图象得出,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 入射角.在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会沿 射出.由此可以得出光的 .
方法 研究光的反射时,将一束光看成一条光线,这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研究三线共面问题时运用了 法.
10.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某兴趣小组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以及其他素材自制了照相机模型和投影仪模型:
(1)【器材选择】
①投影仪模型中投影片A与凸透镜B间距是 ;(选填“物距”或“像距”)
②小组成员要选用合适长度的纸筒来作为照相机模型的外纸筒。现有三种规格的纸筒,其长度分别为 5cm、10cm、20cm,应当选择 cm的纸筒;
③照相机模型中充当胶片的膜(a位置)应该用以下哪种素材制作( )
A.全透明的塑料膜 B. 绘画用的薄宣纸 C.白色不透光卡纸 D.黑色不透光卡纸
④实验室有焦距相同、半径不同的两种透镜,想让成像更加亮,应该选择直径更 的凸透镜(选填“大”或“小”)制作照相机模型;
(2)【实验操作】完成模型制作后,小组成员用投影仪展示相关影像,发现成倒立的像。为了看到正立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 。
11.某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如图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 (填“靠近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保持在原位置”),此时光屏上成的像应是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这是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
(2)上述实验中,在光屏上找到蜡烛清晰的像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若想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向 (填“左”或“右”)移动;若在上图成像后,把透镜换成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
12.林林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利用如图甲所示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1)实验时林林同学应在 (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林林观察后发现蜡烛在玻璃板后成的像有重影,改善重影问题的方法是 ;
(2)改进器材后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B,确定每次像的位置,连接物和对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完成实验后,林林同学又将一枚硬币放在玻璃板前,能看到它的像在玻璃板后的a位置,如图丙所示,若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3cm,该硬币的像 (选填“向右移动3cm”、“在原位置”或“向左移动3cm”);
(4)如图丁所示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射电望远镜(FAST),它由许多个反射面组成,外形和我们学过的 (选填“凸面镜”“平面镜”或“凹面镜”)相同,可以将来自遥远太空微弱的信号 (选填“反射”或“折射”)会聚起来,再进行筛选获得有用信息,以探索太空奥秘。
1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实验前,在摆放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 。
(2)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四个位置中的 位置。
(3) 若把图丙中的凸透镜换成“水凸透镜”,当向“水凸透镜”减少水量,使其变薄、焦距变长时,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也可以不改变光屏的位置,在图丙凸透镜左侧的方框中放一个焦距适合的 透镜进行调节,这就是 (填“近视”“远视”)眼矫正原理。
1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 ;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5)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A 相等 虚
【详解】(1)[1]厚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会会聚成像,玻璃板越厚,两个像距离越远,两个像越清晰;因此实验时需采用很薄的玻璃板,使两个反射面成的像几乎重合,使实验简单化,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会呈现在光屏上。
2. C 入射 同一平面内 B 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详解】(1)[1]光滑的白色面板反射所有色光,粗糙的白色面板反射所有色光,光滑的黑色面板吸收所有色光,粗糙的黑色面板吸收所有的色光,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都能观察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应选择粗糙的白色面板,因为粗糙的白色面板能反射所有色光,且发生漫反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C。
(2)[2]打开激光笔使光线沿AO入射,此时图中∠i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可知∠i是入射角。
(3)[3]光屏F旋转到1、3位置时,与光屏E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此时观察不到反射光线,只有旋转到2位置时与光屏E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时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这一现象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4]多次改变入射光线,再观测几组反射角和入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5]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 较薄 确定像的位置 大小 不变 不能 虚像 偏低
【详解】(1)[1] 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反射成像,玻璃板越厚,成的两个像距离越大,为避免实验中观察到两个像而影响实验,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2] 选用玻璃板既可以成像,也可以透过玻璃板看到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 选用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选用外形完全相同蜡烛A和B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4]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蜡烛A位于位置时的像在点。
[5]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等大,所以蜡烛A由位置移到位置,像的大小不变。
(3)[6][7] 虚像不能被光屏所承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8]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若将玻璃板向右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比原来的位置相比偏低。
4. 放大 远离
【详解】[1]小伟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物距
u=50cm-35cm=15cm
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2]在此基础上他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需远离凸透镜。
5. 错误 73 非晶体 10.0 缩小 照相机
【详解】(1)[1]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液面相平,如图是俯视,故用图示的方法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是错误的。
[2]如图,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读数为73℃。
[3]由图丙可知,松香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熔化,因此松香是非晶体。
(2)[4]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光斑为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5][6]如图,物距,像距,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6.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改变入射角的大小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84°
【详解】(1)[1]根据图乙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得出的结论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2]为了找到普遍规律,使实验结论更可靠,需要改变入射角,再收集两组(或两组以上)反射角和入射角。
(3)[3]激光沿白色纸板传播,通过纸板的反射,可以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便于观察。
[4]根据图乙可知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角度是
180°-48°×2=84°
7. D 未点燃 像的位置 像和物 B 不能
【详解】(1)[1]A.玻璃板不能太厚,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A不符合题意。
B.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与水平桌面不垂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故B不符合题意。
C.要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3][4]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将没有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可以得到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5][6]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竖直放置一张白卡片,人眼睛在蜡烛B一侧观察白卡片,发现白卡片上没有像,可以得到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8. 刻度尺 相同 不能 物体 平面镜 C
【详解】(1)[1]实验中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用于测量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工具是刻度尺。
(2)[2][3]实验中为了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关系,A、B两支蜡烛的外形应相同;当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B蜡烛,在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A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3)[4][5]因实验中A、B两支蜡烛的外形相同,当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故可知,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由表中数据可知,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6]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像的位置不变,即像竖直向上移动的距离为0cm。
故选C。
9. 竖直 在同一平面内 等于 光路可逆 模型 反证
【详解】[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纸板ENF竖直放在平面镜上;
[2] 将纸板F沿NO向后折前折,E面与F面不在同一平面内,观察到F面内没有反射光线,可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有图像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5]有实验可得,如果光线沿FO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会沿OE射出;由此的出光路具有可逆性;
[6][7] 研究光的反射时,光线实际不存在,将一束光看成一条光线,这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模型法.研究三线共面问题时运用了反证法.
10. 物距 20 B 大 将投影片倒着插
【详解】(1)[1]物体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称为物距,即投影仪模型中投影片A与凸透镜B间距是物距。
[2]照相机的像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凸透镜焦距为10cm,故像距在10cm和20cm之间,所以应该选择20cm的纸筒。
[3]照相机模型中充当胶片的膜,既要可以承接像,又要可以观察到像,应该选择半透明的薄膜,所以应选择绘画用的薄宣纸制作。
故选B。
[4]直径更大的透镜透过的光线更多,像会更亮,所以想让成像更加亮,应该选择直径更大的凸透镜制作照相机模型。
(2)[5]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了看到正立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将投影片倒着插。
11. 远离凸透镜 放大 投影仪 左 左
【详解】(1)[1][2][3]由图可知:f=15cm,u=25cm;此时f<u<2f,则像距应该v>2f,所以光屏应远离凸透镜,此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
(2)[4]上述实验中,在光屏上找到蜡烛清晰的像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则可知此时f<v<2f,则物距应该u>2f,所以若想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向左移动。
[5]若在上图成像后,把透镜换成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物距,所以应该讲光屏向左移。
12. A 用薄玻璃板 相等 不变 在原位置 凹面镜 反射
【详解】(1)[1] 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进入人眼,才能看到像,所以实验时林林同学应在A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2] 实验中有重影,是因为玻璃板较厚,蜡烛通过玻璃板两个面都成像了,可采用较薄的玻璃板,两个面所成的像几乎在一个位置,避免重影对实验的影响。
(2)[3] 由图乙知,每次记录的像距与物距的大小相等,所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 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3)[5]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3cm,硬币的位置不变,则像的位置也不变,在原位置。
(4)[6][7] 由图丁可知,“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凹面镜,能使来自遥远太空微弱电磁波信号通过反射会聚起来。
13. 10 同一高度上 c 远离透镜 凸 远视
【详解】(1)[1]由图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聚在了距凸透镜10cm的光屏上,因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应该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使三者在同一高度上。
(2)[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想得到倒立的实像,物距要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所以应该将物体放在c位置上。
(3)[4]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物距、像距和焦距满足,减少水量,使其焦距变长,物距不变,所以像距要变大,所以光屏要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5][6]当透镜变薄焦距变长时,物体发出的光会聚在了光屏的后方,光屏相当于眼睛的视网膜,所以这是远视眼的特点,纠正时需要佩戴凸透镜。
14. 较黑暗 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到平面镜的距离 大小 不能 C
【详解】(1)[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好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3]用刻度尺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然后得出结论。
(3)[4]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个充当物体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另一个放在玻璃板的后面代替镜前的物体,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5]平面镜成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上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
(5)[6]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观察四个选项可知,C选项中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