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挑山工 表格式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5 挑山工 表格式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8 22:4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25* 挑山工
教学目标
1.认识“泰、杖”等5个生字。 2.能结合课文,说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挑山工话中包含的哲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能结合课文,说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教学难点: 1.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挑山工话中包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识“挑山工” (一)回顾旧知 1.在前两课,我们认识了黄继光和哈尔威船长,感受到了黄继光的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乱、舍己为人。回顾一下,我们是运用什么方法感受到人物的品质的? 2.是的,我们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的。今天,我们学着运用这种方法,把视角从大人物的身上转换到一位小人物的身上——挑山工。 (二)初识“挑山工” 1.挑山工是做什么的呢?来,一起看看这份资料。 挑山工,大概自古就有。山上的千年古刹所用的一切建筑材料,都是从山下运上来的。泰山挑山工起源于哪个年代已无从考证,大概自有了香客游人起,就有了挑山工吧。泰山海拔1540多米,足有6000多级石级,山顶上游客、道士的日常用品,庙宇、山路维修改造原料,大都是挑山工用双肩挑上去的。 2.简单地说,因为交通不便利,通过人工将货物等从山下挑到山上,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就称之为“挑山工”。 二、自读课文,走近“挑山工”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对这一职业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后想想,根据登泰山前,登泰山时和登泰山后,作者对挑山工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学习任务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后想想,根据登泰山前,登泰山时和登泰山后,作者对挑山工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反馈交流 登泰山前(第1-2自然段):“我”发现挑山工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心生疑惑 登泰山时(第3-6自然段):“我”遇到一位挑山工,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交谈中收到启发。——解开疑惑 登泰山后(第7自然段):“我”画了一幅画,激励自己。——绘画激励 3.小结:这样梳理,我们就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告诉了我们学习任务,来,读一读,总共有几个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2)作者说“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找出这几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其中包蕴着怎样的哲理。 2.那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 三、默读课文,研究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一)检查字词,完成相应习题 1.这些与挑山工有关的词语,你们能读正确吗? 黑生生 黑黝黝 光溜溜 沉甸甸 2.会读,你会用了吗?翻开《课堂作业本》,完成第一题。 (二)圈画动作,了解登山特点 1.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呢?你找到了吗? 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登山的时候,他们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 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 2.圈画动作,思考:什么是折尺形路线?请你在学习单上画一画挑山工的行走路线。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1)能够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到台阶。 (2)可以省些力气。 (3)担着重物走直线,膝盖会受不住。 四、聚焦语言,体悟其中哲理 (一)寻找挑山工登山速度不必游人慢的原因 1.按常理来说,挑山工在这样的情况下,速度应该比游人慢。但事实是这样吗? 奇怪的是挑山工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像仙人那样,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2.是呀,多奇怪呀!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原因,我最终找到了吗?画出相关句子。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功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3.你能用简短的话概括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原因吗? 预测:不耽误工夫,一个劲往前走。 4.课文后面说“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联系上下文,你觉得包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认准目标,勇往直前,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二)体会挑山工的不易 1.这些道理说起来好像挺简单,做起来简单吗? 是的,并不简单。整篇课文,很多细节都在告诉我们挑山工的每一步都是十分艰难的。请你再次默读课文,简单作批注。 2.反馈交流 (1)有人从下面这段话中看到了挑山工登山的艰难,你读出来了吗?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登山的时候,他们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 小结:这是对挑山工的动作描写。走平地挑扁担已经很难保持平衡了,登山挑扁担更难,万一把控不好,货物就摔烂了。 (2)也有人从下面这两处句子中读出了挑山工的不易。 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 等到爬上半山的五松亭,我们看见有个人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挑子,那正是他。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小结:这是对挑山工的外貌描写。挑山工风吹日晒,干的都是力气活儿,很辛苦。 3.我们了解了挑山工每一步都非常艰难之后,再来读读有些段落,感受就不一样了。 奇怪的是挑山工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走过,以为把他们远远地甩在后边了。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地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已经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前头去了。 当游客们(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时,挑山工(挑着沉重的担子,一甩一甩地,不停地往上攀登)。 当游客们(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时,挑山工(挑着沉重的担子,一甩一甩地,不停地往上攀登)。 当游客们(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时,挑山工(挑着沉重的担子,一甩一甩地,不停地往上攀登)。 4.你能用这样的句式,结合自己旅游中的经历说一说吗? 当游客们(石阶上休息)时,挑山工(挑着沉重的担子,一甩一甩地,不停地往上攀登)。 当游客们(和沿途的景物拍照)时,挑山工(挑着沉重的担子,一甩一甩地,不停地往上攀登)。 当游客们(享受沿途的美景)时,挑山工(挑着沉重的担子,一甩一甩地,不停地往上攀登)。 (三)感悟深刻的哲理 1.当我们了解了这一点,再回过头来听听挑山工的这番话时,应该会有别样的感受。 他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2.游客随心所欲,走走停停,而挑山工目标专一,一个劲地朝山顶走去,坚持不懈地攀登,所以用时并不比游客多。这是对挑山工的语言描写,朴素的语言,却包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这样的语言也是值得我们积累的。下课后,端端正正地写在作业单上。 (四)拓展写作的背景资料 1.作家的创作往往与他们自身的经历有关。你看,这是冯骥才创作《挑山工》的背景。 孩提时代——对泰山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青年时代——去泰山写生,创作绘画《挑山工》,“挑山工给了我巨大的激励” 父亲去世以后——与母亲一同登泰山,散心 人到中年——“挑山工给了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冯骥才曾说,泰山“挑山工”有着让人尊重的低调,与泰山不张扬的特性浑然天成。 看完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是的,挑山工朴素的话语,令作者一辈子受用。课文中也这样写道——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3.“它”指的是什么?这幅画,还是挑山工的话? 4.是的,它指的是那种认定目标、勇往直前、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 五、回归篇章,全文小结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你、我都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像挑山工一样,有顽强的毅力,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认定目标就不断往前努力。这会让我们的生活一直走向远方。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