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峰乡育才中学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24诗词五首(教案+课件)(共81张PPT)(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中峰乡育才中学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24诗词五首(教案+课件)(共81张PPT)(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09 19:49:47

文档简介

教学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著作人: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
设计内容
说明
课题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四课《诗词五首》第一课时《使至塞上》《泊秦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两首诗词。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过程与方法
布置预习,让学生先大致预习一遍,记下其中的难点,然后进入讲解。方法可采用点播法、诵读法。
态度与情感
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重点
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难点
领会古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歌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也是影响理解的一个重要。
使用器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师:同学们都能背诵哪些诗歌呢?诗歌是一种纯文学的代表,也是张力很强,容量很大的体裁。这课有五首作品,有古诗,有五言律诗诗,有七言绝句,也有词。内容涉及叙事、写景抒情、讽刺等很多方面,下面我们就进入具体的学习。
背诵自己能想起的诗歌,对课文产生兴趣。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自读检测
转入《使至塞上》的学习,先范读,再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解决:什么是边塞诗。
聆听,齐读,点评,再读
对照课文注释,认真阅读《使至塞上》,读诗的整体印象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反复读课文,做到当堂背诵,
通过有趣的竞争,检测自读效果,培养自学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熟读精思
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思想内容。注意:
(1、)对诗句含义适当讲解,不宜做繁琐分析。
(2、)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不懂处提问解决。
(3)思考: A. 1.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 结果如何?
B. 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C.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对照图画赏析,
提问这首诗的主旨
教师明确: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
1、自主学习并合作探究:
2.理解诗的意境,和诗的形式上的美感及古诗特点。
3. 语句分析交流、补充,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4.再次朗读,要求声情并茂。
通过朗读、诵读品味语言,基本读懂。抓住动情点,加以联想和想象,多元推想,与作者个性化的感情、感悟相通(共鸣),由感知而动情而会意
课堂练习
出示检测题
学生答题
检查课堂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整。
学习新课
介绍七言绝句的特点。
范读《泊秦淮》,注意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品读诗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字好在什么地方。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提问:《泊秦淮》的主旨
教师明确:讽刺了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丑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1.聆听,齐读,点评,再读
2.对照课文注释,认真阅读《泊秦淮》,读诗的整体印象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学生了解与此诗内容相关的知识。
3.反复读课文,做到当堂背诵,学生诵读这首诗,体会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并发现新问题。
作业布置
背诵这两首词;
做练习册作业
教学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著作人: 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
设计内容
说明
课题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四课《诗词五首》第二课时《无题》《浣溪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两首诗词和曲。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过程与方法
布置预习,让学生先大致预习一遍,记下其中的难点,然后进入讲解。方法可采用点播法、诵读法。
态度与情感
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重点
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难点
领会古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歌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也是影响理解的一个重要。
使用器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由上一节课的诗人杜牧导入本课的李商隐
了解李商隐的有关作品内容及写作风格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自读检测
转入《无题》的学习,先范读,再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解决:词在什么背景缩写?
聆听,齐读,点评,再读
对照课文注释,认真阅读《无题》,读诗的整体印象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反复读课文,做到当堂背诵,
通过有趣的竞争,检测自读效果,培养自学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熟读精思
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思想内容。注意:诵读全诗,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思考:
(1)开头两句话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怎样理解?
(3)诗中第五、六两句选取了哪两个典型事例?
(4)最后两句,借神话表达怎样的情感?
(提问这首诗的主旨
教师明确:
本首诗抒写了无比深挚的相思别离之情,全诗抒情回环往复,深沉婉转,双关语及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形象贴切,生动深刻。
1、自主学习并合作探究:
2.理解诗的意境,和诗的形式上的美感及古诗特点。
3. 语句分析交流、补充,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4.再次朗读,要求声情并茂。
通过朗读、诵读品味语言,基本读懂。抓住动情点,加以联想和想象,多元推想,与作者个性化的感情、感悟相通(共鸣),由感知而动情而会意
课堂练习
出示检测题
学生答题
检查课堂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整。
对比学习
背景知识介绍
作者的基本情况及作品背景
要学生诵读课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理清文意,体会作者感情。
组织课堂讨论:
①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又写了什么?
③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
④本词的名句是? 怎么理解?
主题概括:
本词工整精巧而自然天成,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表达了对年华流逝,好景不常的感伤。
1.聆听,齐读,点评,再读
2.对照课文注释,认真阅读《浣溪沙》,读诗的整体印象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学生了解与此诗内容相关的知识。
3.反复读课文,做到当堂背诵,学生诵读这首诗,体会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思想感情。
4.诵读课文,理清文意,领会作者巧妙的讽刺技巧和形象的语言,并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感情。
5.积极进行讨论,并品味这种讽刺产生的艺术效果。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并发现新问题。
作业布置
背诵这两首词;
做练习册作业
教学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著作人: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
设计内容
说明
课题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四课《诗词五首》第三课时《水调歌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关键字词的解读来把握课文的主旨,在理解词人情感世界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品味诗歌凝练、准确、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设计一条明确的朗读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
态度与情感
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对亲人的怀念,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点
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对亲人的怀念,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难点
品味诗歌凝练、准确、优美的语言。。
使用器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1、朗诵诗《水调歌头》
2、安排全班齐读全文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全班齐读全文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自读检测
指名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自读检测、断句正确、字词读音准确,流畅有感情。
聆听,点评,再读
通过有趣的竞争,检测自读效果,培养自学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熟读精思
1、自主思考、小组交流:(1)对照课下注释解释全词,理解全词大意
(2)整体把握词的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3)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4)这首词采用怎样的写法?请举例说明。
(5)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主题归纳:全篇以月抒情,兼怀念其弟子由,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人生的感叹,也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1、自主学习并合作探究:
2、 语句分析交流、补充,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再次朗读,要求声情并茂。
通过朗读、诵读品味语言,基本读懂。抓住动情点,加以联想和想象,多元推想,与作者个性化的感情、感悟相通(共鸣),由感知而动情而会意
课堂练习
出示检测题
学生答题
检查课堂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整。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野,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并发现新问题。
作业布置
背诵这首词;
课件81张PPT。诗词五首第24课学习目标1、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 感,品味诗意。 2、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 3、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使至塞上》1、边塞诗
2、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3、朗读,读清节奏
4、结合注释说出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5、思考下列问题:
A. 1.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 结果如何?
B. 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C.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对照图画赏析,
6、中心:
使至塞上1、边塞诗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朝廷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首创破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以感受敏锐,体物细微,诗“中有事画”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荒凉的大漠长河落日圆写作背景737年(开元二十五
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
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4、结合注释说出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5、思考下列问题:A.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 结果如何?
B. 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对照图画赏析,
抓住了边疆特有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逼真传神,“大”写出了大漠的浩瀚无边,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长”写出了沙漠的辽阔、空远,“圆”字,写出了落日的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笔力苍劲,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这首诗有两个画面组成,它们分别是什么? 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
既突出了边塞气氛,又再现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6、中心: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句子是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地醒目,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渺无尽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 传神的笔墨泊秦淮
杜牧古诗欣赏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 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3、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听众可能是哪些人?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4、最后二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
5、主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写作背景 《后庭花》,即
《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南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
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
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本诗主题:
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请你参与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秦淮河吗?秦淮——我梦中的河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 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 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 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 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 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 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 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 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 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
——节选自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无题李商隐《无 题》1.简介作者及题目。
2.诵读全诗,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3.思考:
(1)开头两句话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怎样理解?
(3)诗中第五、六两句选取了哪两个典型事例?
(4)最后两句,借神话表达怎样的情感?
4、归纳主题
5、背诵这首诗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欣赏歌曲《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 题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是一首抒离别相思的爱情诗,写难以经受的离恨、终生不渝的回忆及重见无期的哀伤。 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意境朦胧,感情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听读:思考:诗所表达的感情?整体感知 理清文脉1、全诗的“眼”是哪个字?
“多情自古伤离别”思考交流:相见难啊离别更难,何况正值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残,此情此景,人何以堪?2、你是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的?
“丝”即“思”,泪也因思而落。以春蚕、蜡炬为喻,说明我对你的爱和思念至死不变。
赠别(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人们赋予了它是什么意思?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重病期间,周总理仍旧坚持工作,在他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中“晓
镜”(早晨起来梳妆)的
是谁?“夜吟”的又是谁?
女主人公愁的是什么?诗歌内容 这是一首爱情诗。首句言相见难得,离别难堪。二句为离别相思之情所困扰,情绪低落。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是全诗的重心,言相爱之深切凝重,生死相以。五、六句想象被怀念的女子的生活情景,暗含离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重之意。结尾说相距本不远,但既难相见,又难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如此解说,则这场恋爱必是难有成果的苦恋。此诗乃义山诗中最为传诵的名篇,缠绵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双关 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诗中哪两句运用了双关修辞?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
丝,蜡烛烧尽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名句赏析本文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本首诗抒写了无比深挚的相思别离之情,全诗抒情回环往复,深沉婉转,双关语及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形象贴切,生动深刻。晏殊《浣溪沙》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第四首《浣溪沙》 1、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意。
3、 思考:
①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又写了什么?
③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
④本词的名句是? 怎么理解?
4、主题:
作者简介 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以词著名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存有一百三十余首词,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
致,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
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品词明意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品词明意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诗词赏析夕阳西下几时回?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诗词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
千古奇偶诗词赏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诗词赏析本文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本词工整精巧而自然天成,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表达了对年华流逝,好景不常的感伤。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
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总 结明月几时有水 调 歌 头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
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第五首《水调歌头》一、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分析《水调歌头》
1、与文本对话
(1)对照课下注释解释全词,理解全词大意
(2)整体把握词的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3)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4)这首词采用怎样的写法?请举例说明。
(5)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2、与作者对话
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 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3、与环境对话
(1)这首词的想象与抒情都是围绕着明月来进行的,课文以外,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你能对它们进行简要的评析吗?
(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你是怎样面对的,或你将怎样面对?
4、总结主题:一、给标出的字注音:宫阙( ) 琼楼( ) 绮户( )
婵娟( )不胜寒( )丙辰( ) quèqióngqǐchán juānshēng bǐng chén 二、解释下列词语:把: 朱阁:
不胜寒: 绮户:
无眠:
何似: 何事:
婵娟:持;端着。 朱红的楼阁。
禁不住。雕花的窗户。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
哪里比得上。
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为什么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
世,世称“三苏”。 与唐代的韩
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齐读全词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
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3、有感情。
老师指示!!!  水 调 歌 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 调 歌 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小序作用: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质疑一讨论理解质疑二、读上片,回答问题。
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 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我欲乘风归去”讨论理解质疑三、读上片,回答问题。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内心矛盾?讨论理解质疑四、读下片,回答问题。 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眠人是谁?为何无眠?是作者苏轼。讨论理解质疑五、读下片,回答问题。 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感情?旷达对亲人的思念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胸襟之情。和感情变化:
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
—回到现实、自叹自慰
—积极心态、发出祝福
思考与讨论
1、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两者有何联系?
2、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
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3、你最喜欢哪一句?说明理由。 上阙:
下阙:望月(写景)
怀人(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主要内容联想与想象:  甲事物想 到乙事物存在(月圆) 存在(人圆)甲事物创造出乙事物 存在(明月) 不存在(天宫)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你最喜欢哪一句?说明理由“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描绘了月亮的行踪,表达了作者思念弟弟难以入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由月亮的圆、缺推想到了人的悲欢离合,悟出了人生难以十全十美的道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由思念自己的弟弟推想到天下所有的离别之人,表达了自己的美好祝愿。
背诵练习
丙辰  ,欢饮  ,大醉,作此篇,   。
             
  明月————?把酒————。 不知————,今夕————。我欲————,又恐————,高处—————。起舞————,何似———?
  转——,低——,照——。不应——何事————?人有————,月有————,此事————。但愿————,千里————。
你能举出哪些有关“月”的诗词?李白《床前明月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李白《月下独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思 乡怀 人孤 寂陶渊明《归园田居》: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安 适 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站在东 坡大师面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中秋节是中国人的团圆节,与亲人多年不见,思念之情、思念之苦可想而知。你能从失意、孤独中走出,积极乐观,心胸开阔,你是好样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衷心地祝愿你和你弟弟能早日团圆! 过中秋节时你能设计一条祝福短信
给远方的朋友吗 ? 1.清风带去我的祝福,明月捎走我的问候,送你一丝风儿,赠你一缕月儿,风月无边,人间有情,祝你中秋快乐! 2.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祝你快乐连连,送一份美妙的感觉祝你万事圆圆,发一条短短的信息祝你心顺甜甜。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共贺中秋时。 愿今夜的月光照亮您所有的梦想,衷心祝愿美梦成真! 4.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今夜月正圆,正是思乡时。祝你们兄弟早日团圆! 谢 谢 !把 酒 问 月
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
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欣赏:二、理解填空5.《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塞外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泊秦淮》中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的忧愤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7《无题》中表现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信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漠孤烟直隔江犹唱后庭花蜡炬成灰泪始干青鸟殷勤为探看。长河落日圆商女不知亡国恨 春蚕到死丝方尽蓬山此去无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