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峰乡育才中学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25论语十则(教案+课件,31张PPT)(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中峰乡育才中学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25论语十则(教案+课件,31张PPT)(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09 19:51:11

文档简介

年级: 九 年级 上 册 学科: 语文 科 著作人:邹发清 审稿人:
教学课题: 《论语》十则
项目
设计内容
备 注
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 型
新课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态度与情感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重点
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各则语录的字面意思。
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手段方法
引导式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播放多媒体课件:(山东济宁“孔庙”的视频录像与讲解)要求学生思考:孔子曾被封建统治者神化为“先圣”也曾在文革期间背负一身“罪状”,请说说你自己的眼睛发现和理解的孔子。
“参观”后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见解。
通过“参观”活动增长见闻,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多媒体展示:
1、? 孔子: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论语》:我国儒家经典著作,共20篇,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 的说法。
多媒体展示:
1、?孔子: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论语》:我国儒家经典著作,共20篇,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 的说法。指定学生读简介、学生记忆并笔记。
对作者和论语地位的了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正确把握文章主旨。




1、?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和断句。
2、? 要求学生大声齐读课文。后自由朗读。
学生读课文并,反复朗读。
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学生对古文的语感和兴趣。




1、多媒体展示:
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2、教师巡回指导点拨
3、让学生讨论解决疑难
4、教师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习惯。摈弃满堂灌的做法。
齐读课文
师提出要求
生读
进一步熟悉课文




1、熟读、背诵课文及重要的文言词语意思。
2、课下搜集孔子的资料,并积累几则其余的自己感兴趣的论语在下节课交流。
3、背诵全文。
巩固并拓展延伸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年级: 九 年级 上 册 学科: 语文 科 著作人:邹发清 审稿人:
教学课题: 《论语》十则
项目
设计内容
备 注
课时
第 二 课时
课 型
新课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态度与情感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重点
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手段方法
引导式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齐声背诵全文
师观察哪些学生尚属滥竽充数和不熟悉者,以便课下重点检查督促。
学生背诵课文。
既是检查巩固也是在诵读声中进入经典学习的情境。
分组讨论探究
布置讨论任务:十则语录中哪些是探讨学习方法的,哪些是探讨学习态度的。请分类笔记。
学生分组讨论,并各自分类做出笔记。然后各组展示学习成果,由教师引导对不同意见的讨论。
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改变满堂问的学习模式。
自由论坛
要求学生说出对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一条论语的认识。
深入思考并积极发言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并锻炼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体验
反思
多媒体展示:
要求学生思考:举出实例说一说哪一条自己做的比较好,哪一条还很有差距,以后的生活实践中应如何做。
针对自身情况认真总结反省并发言
从经典文献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用来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
字词巩固
多媒体展示:
一词多义
1、道 任重而道远
不以其道得知
2、与 吾与点也
与吾父居者
3、去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蓬山此去无多路。
4、士 是不可以不弘毅。
虽执鞭之士。
5、成 春服既成。
成人之美。
6、恶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成人之恶。
7、行 终身行之者。
先行其言。
8、而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富而可求也。
9、为 为人谋而不忠。
吾亦为之。
不图为乐。
词类活用
1、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2、见贤思齐焉。形容词作名词,德行优秀的人,贤人。
3、成人之美。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好事。
4、不成人之恶。形容词做名词,坏的,不好的事。
5、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
6、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要求学生:当堂熟记。
发现规律,加强记忆,熟记字词。
巩固字词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并选背《弟子规》年终进行比赛。
完成本课练习册。
让国学之精华沉潜于学生们的血液之中熔铸出民族之魂。
教学反思
本文虽取材于经典,但因是文言文,所以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文言基础的教授,让学生掌握文章字词、语句的翻译,会背诵,能默写。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上网查找资料、阅读的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很多同学课前准备的材料详细度超乎我的想象!我还采用了分小组讨论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中找到归属感,好中差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课堂上,学生也更乐意听讲了。从课后的小测验来看,学生对本课文言知识点的掌握还是比较好的。?????
但是,在课后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尽管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基本知识点,但学生似乎对文章深层的传统文化底蕴理解得还不是很深刻,学生学完本课后好像也没有太多的民族自豪感。有一点遗憾,如果课堂时间允许,应该让学生“穿越”一回,让学生当孔子和弟子,让他们自己来阐释儒家经典。学生肯定会更好地把握文章内涵。?

课件31张PPT。 《论语》十则第一课时 孔 子 肖 像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孔林:
是孔子及其
家族的专用墓地孔 子 其 人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开私人讲学之风。相传
弟子3000,著名的72人。
他整理了《诗》《书》,
并且编修了《春秋》。对古
代文化的保存和流传起了重
大的作用。
圣人之言 行身之则 ----《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二十篇,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
内容有孔子的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们之间的相互谈论,真实地反映出孔子的言行,思想和学说。全书几乎无所不谈,涉及众多方面。
《论语》大概包括的以下几种思想,即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仁者爱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都是这些思想的表现。
返回《论语》关于《论语》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
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
天下”。 《论语》的众多版本 研析前五则 你知道这五则
《论语》的意思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名词作状语xǐng,反省wèi,替谋划,商量办法诚心诚意 真诚,诚实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温习,复习(一)交 往泛指多次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诚心诚意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这一则讨论思想修养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齐指德、行优秀的人,贤人但是,表转折。(二) (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
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
相似的毛病。” 这一则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奉行大概恕(道)勿施于人。”(三)一句话想要的 [译]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
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三)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一则讨论品德修养问题。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这一则指品德修养问题。宽宏坚毅.这里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强读书人重大而道远。(四)任务,使命道路,路程 (四)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很遥远。”品德修养问题这一则讨论: (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
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
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厌恶的想要的方法,这里指孔子主张的仁道据有,取背离,抛弃讲仁义之道却得到了贫贱 做官 [译] 孔子说:“富裕和做官是人们追求的,可如果
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取得的,就不应该占有。贫穷
和低贱是人们厌恶的,讲仁义之道反而受穷而卑微,
也不应抛弃仁义之道。” (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这一则讨论的是:品德修养问题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第六则行:实行,实践
言:说话
从:说出翻译:
子贡问怎样才算是君子,孔子说:“先行动,有关行动的话以后再发表。”分析孔子心目中的君子要做到先行而后言。这句话用来一对反义词“先”“后”,来强调“做”的重要,表承接的连词“而”,表明“行”和“言”的先后顺序,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第七则成:成全,助人达成
美:好事
反:相反
是:这(指示代词)翻译:
孔子说:“君子会成全別人做好事,不会帮人做坏事。小人则正好相反。”分析既从正面强调应该怎样做,又从反面指出
不应该怎样做,表达全面,观点鲜明,语气
肯定 。先说君子,再说小人,形成对比,
从而强调“成人之美”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重
要方面。人不但要正己,还要帮助别人成就
美德。第八则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注释:而:如果,表假设。
求:求的,追求。
执鞭之士:这里意为低微的官职。

翻译:孔子说:“富裕如果能够追求得到,即使是
低微的官职,我也尽力而为。如果不能追求得到,
我就从事爱好的事业。分析周代做官才有丰厚的俸禄,所以”富“就是
做官。做官要“求”,要以自己的修养来“求”。
“不可求”是指客观条件不允许,即使有仁
德也不能做官。第九则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翻译:孔子在齐地听了《韶乐》,三个月吃不出
肉味,感叹道:“没想到对音乐的欣赏竟能达到如
此高的境界。”分析先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韶》乐之美,在写
孔子之言,其赞叹之情,跃然纸上。这一
则不仅表明孔子对音乐有很高的鉴赏能力,
也主张人应该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第十则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注释:点:孔子的学生,曾点,曾参的父亲。
翻译:(曾点)说:“到了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了
(穿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洗澡,在
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孔夫子叹了口气说:“我赞赏曾点说的啊!” 分析曾点的这段话,形象地描画出一幅阳光和煦,春回大地,一群活泼的青年说说笑笑,载歌载舞的游春图。通过孔子对曾点的赞许,来提倡人的自然常态,人要和大自然
亲近。作 业 1、熟读、背诵课文及重要的文言词语意思。
2、课下搜集孔子的资料,并积累几则其余的自己感兴趣的论语在下节课交流。
3、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