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求精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渝中区求精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8 22:5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庆市求精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殖民者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材料意在说明鸦片贸易( )
A.加剧朝廷的政治腐败 B.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C.摧残国人的身心健康 D.威胁国家财政收入
2.“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当时的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 B.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C.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的机遇 D.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B. 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
C. 1895年,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4.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5.清政府忙于对付外来殖民者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造成了北方边疆防备空虚。□□乘虚而入,1858年5月,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60年又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占了,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大的获利者。“□□”应是( )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法国
6.下侧是《太平天国运动》思维导图,此图不能说明( )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B.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
C.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
7.文献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规定“凡田分九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好丑各一半”的分田办法。这些规定出自(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劝世良言》
8.阅读地图,下图所示为( )
A.鸦片战争形势图 B.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C.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势图
9.“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10.写实的民谣能够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面,常常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义和团民谣“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义和团运动( )
A.盲目排外 B.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C.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 D.斗争矛头是帝国主义
11.“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根据下列内容推断出自( )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以自行防守。 第十款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从下表中内容可以推知洋务派( )
时间 内容
1862年 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三个洋炮局
1863年 李鸿章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
1864年 李鸿章在苏州开设一个小型洋炮局
1865年 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 左宗棠在福州城外的马尾开设福州船政局
A.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B.设厂建造新式枪炮船舰
C.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工业 D.初步建成三支海军
13.李鸿章晚年在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时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材料反映了( )
A.西方的技术没用 B.李鸿章缺乏练兵经验
C.练兵只浮在表面 D.只学技术还远远不够
14.长期以来,史学界因《康南海自编年谱》记载“(1895年)四月八日投递,都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南京大学茅海建教授详查清朝军机处等各类档案,证明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未送。由此可见( )
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事实 B.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C.历史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探寻真相 D.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确认客观事实
15.维新派创办报刊不过几年功夫,全国风气大开,社会上出现了“上至朝廷,下至士人”,“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热烈局面。这说明维新变法( )
A.推动报刊事业革新 B.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C.具有思想启蒙作用 D.带来科学进步
二、材料题
16.据史学家研究,清朝前期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首位。现初二年级历史老师邀请你来探究,“假如没有西方因素,清王朝能否按照1800年的老样子一直统治下去”,一起来参与吧!
材料一:专制制度下的君主不需要对任何机构负责,同时也没有任何法律可以对其造成约束,在此环境下,君主是否贤良,道德品质优良与否,甚至其作风习惯都是影响国家整体运行的因素……乾隆皇帝作为当时大权独揽者在位期间五次西巡,六次南巡,七次东巡,排场上极尽奢华张扬……皇帝亲自带头,臣僚自然效尤,地方官吏办差接驾,务求华美隆重……如此隆重排场,自然需要足够的金钱支撑巨额费用,于是官员们想方设法对地方借机贪污受贿、敲诈勒索。
——整理自《乾隆时期防治官吏贪腐研究》
材料二:清朝的武器装备体制……规定了清朝各种兵器的型制,其次根据型制规定其制造工艺,最后根据型制和工艺规定工价、料价……新武器的研制在一开始就以不合规定而被拒绝……不合规定不准报销!中国的火药起源于炼丹道士的偶然发现,之后火药的发展也大多是经验的积累,具体什么配方都是靠个人经验……(火药传入英国后)英国理论上进一步研究,硝、硫、炭的配组比率以74.84%、11.84%、11.32%为最佳火药配方。英国按照这一方程式,配制了枪用发射火药和炮用发射火药。
——《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中国人口翻了一倍多,从1.5亿增加到3亿多,人口对于土地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连那些边远地区的人口也呈饱和状态……不论是政府公职的法定数额,也不论是科举的名额,都没有按照人口的增长速度而增长……
——整理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四:在人口膨胀的压力下,清朝沉淀形成一个由流氓、乞丐、小偷组成的次生社会群、不得不起来抗争……人口膨胀实际上也是农民起义的潜在原因之一。
——《为何清代人口空前膨胀》
材料五:18世纪中叶以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加速发展,工业革命真正成为18世纪中叶以后支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巨大的物质力量,推动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经济的第一次飞腾……清王朝统治者仍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还陶醉在“天朝上国”尽善尽美的美梦之中。
——《闭关锁国与近世中国的衰落——17~18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趋势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政治上的状况。
(2)阅读材料二后判断: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题后括号位置后填“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题后括号位置后填“未涉及”。
A清朝武器装备体制僵化。( )
B中国火药发展不仅来源于经验积累,还进行了科学研究。( )
C英国对火药进行科学研究后,军事力量逐渐领先于中国。( )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清朝社会上的状况。
(4)根据材料五,概括清朝外交上的状况。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假如没有西方因素,清王朝能否按照1800年的老样子一直统治下去”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列强侵华战争
时间 战争名称 发动国家 签订条约 历史事件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840~1842 鸦片战争 英 《A______》 割B_____给英国 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C______社会
1856~1860 D_____ 英法 《北京条约》 火烧E______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日 《F______》 G______大屠杀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900~1901 H_____ 德奥美法英意日俄 《I_______》 义和团运动 中国J______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影响的示例
经济上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领土上 “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米领土。”
社会上 “夫都城之内外,以及近畿一带周百余里内,约死者数百万人也。尸骸遍地,无人掩埋。时在孟秋,腐肉白骨,横于路途,其秽不可近鼻。”
文化上 “圆明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大火连烧三天,升腾的浓烟弥漫北京城上空,遮天蔽日,久久不散。”
(1)根据所学,完成材料一表格空缺的填写。
(2)阅读材料一后判断: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题后括号位置后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题后括号位置后填“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题后括号位置后填“未涉及”。
A前三场战争都发生在19世纪。( )
B鸦片战争后,列强在华鸦片贸易已经实现了合法化。( )
(3)根据材料一,概括1840—1900年列强侵华的特点。
(4)根据材料二,概括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三、论述题
18.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期间 三元里抗英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和左宗棠收复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海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选取两个及其以上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是因为当时的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竟毫无认识”可得出,材料主要说明大清王朝没有认识到近代化的问题,没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的机会,因此造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道路的艰难曲折,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中国屈辱史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列强侵略的问题,排除B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史实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A
解析: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解释则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即“有什么用”的问题。题干选项中选项BCD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选项A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解释。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题干中的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5.答案:B
6.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太平天国运动》思维导图”中没有涉及鸦片战争的信息,D项符合题意;根据图示信息“反侵略、反封建”可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排除A项;根据图示信息“西方列强、联合、清政府、镇压”可说明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排除BC项。故选D项。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知识点。根据材料信息:“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是太平天国运动提出的理想社会,出自《天朝田亩制度》,故选A项。
8.答案:C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这是列强资本输出的表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与《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直接相关,故B正确;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等地为商埠、割辽东半岛和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都不是资本输出的要求,故ACD错误。
10.答案:B
解析:由题干民谣中的“大清一统靖江山”可知,义和团运动主张推翻清朝统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可知,这是《辛丑条约》中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禁止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故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2.答案:B
解析:据表格内容“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三个洋炮局”“李鸿章在苏州开设一个小型洋炮局”“左宗棠在福州城外的马尾开设福州船政局”可知,表格反映了洋务派设厂建造新式枪炮船舰,故B符合题意;表格内容不能说明洋务派采用西式兵操练兵,排除A;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排除C;表格内容不能说明洋务派初步建成三支海军,排除D。故选:B。
1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体现专制统治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说明了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不能使国家走向富强,D项正确;题干体现不出李鸿章对西方技术的评价,A项错误;李鸿章评价的是洋务事业,体现不出自己是否缺乏练兵经验,排除B项;“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是对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的程度而言的,而是针对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而言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可知,史学界因《康南海自编年谱》记载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而南京大学海建教授详查清朝军机处等各类档案,证明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未送,由此证明历史真相需要通过多种史料、多种方式去探寻,C项正确。
15.答案:C
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社会上出现了“上至朝廷,下至士人”,“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热烈局面。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崇尚实学之风盛行,具有思想启蒙作用,故C项正确;故选:C。
16.答案:(1)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缺少约束;乾隆皇帝崇尚奢靡多次巡游耗费国力(或皇帝沉迷享乐);官员贪污腐化(或吏治腐败)。
(2)正确;错误;正确。
(3)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清朝政府政策调整滞后于人口增长速度(或政府公职和科举名额未按人口增长速度增长);农民起义兴起(或社会矛盾突出)
(4)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步自封,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5)我认为即使没有西方因素,清王朝难以按照1800年的老样子一直统治下去。理由:清朝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僵化。
解析:(1)政治状况:根据材料一“专制制度下的君主不需要对任何机构负责,同时也没有任何法律可以对其造成约束”,可知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缺少约束;由“乾隆皇帝作为当时大权独揽者在位期间五次西巡,六次南巡,七次东巡,排场上极尽奢华张扬。皇帝亲自带头,臣僚自然效尤,地方官吏办差接驾,务求华美隆重”,可知乾隆皇帝崇尚奢靡多次巡游耗费国力;由“官员们想方设法对地方借机贪污受贿、敲诈勒索”,可知官员贪污腐败。因此清朝政治上的状况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缺少约束;乾隆皇帝崇尚奢靡多次巡游耗费国力;官员贪污腐败。
(2)判断:根据材料二“清朝的武器装备体制……规定了清朝各种兵器的型制,其次根据型制规定其制造工艺,最后根据型制和工艺规定工价、料价。新武器的研制在一开始就以不和规定而被拒绝。不合规定不准报销”,可知清朝武器装备体制僵化。因此“A清朝武器装备体制僵化”是正确的。根据材料“中国的火药起源于炼丹道士的偶然发现,之后火药的发展也大多是经验的积累,具体什么配方都是靠个人经验”可知B中国火药发展不仅来源于经验积累,还进行了科学研究,是错误的根据材料“(火药传入英国后)英国理论上进一步研究,硝、硫、炭的配组比率以74.84%、11.84%、11.32%为最佳火药配方。英国按照这一方程式,配制了枪用发射火药和炮用发射火药”,可知C英国对火药进行科学研究后,军事力量逐渐领先于中国,是正确的。
(3)社会状况:根据材料三“中国人口翻了一倍多,从1.5亿增加到3亿多,人口对于土地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连那些边远地区的人口也呈饱和状态”,可知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由“不论是政府公职的法定数额,也不论是科举的名额,都没有按照人口的增长速度而增长”,可知清政府公职和科举名额未按人口增长速度增长;根据材料四“……人口膨胀实际上也是农民起义的潜在原因之一”,可知人口膨胀导致农民起义。因此清朝社会上的状况,在于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清政府公职和科举名额未按人口增长速度增长;农民起义兴起。
(4)外交状况:根据材料五“……清王朝统治者仍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还陶醉在‘天朝上国’尽善尽美的美梦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对来船的数量、通商口岸地点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只留广州一地为通商口岸,只准广州十三行经营管理贸易。可知清朝外交上的状况在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步自封,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5)辨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即使没有西方因素,清王朝难以按照1800年的老样子一直统治下去。理由:清朝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僵化;清代政治体制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灭亡是历史前进的必然。
17.答案:(1)A:《南京条约》;B:香港岛;C:半封建半殖民地;D:第二次鸦片战争;E:圆明园;F:《马关条约》;G:旅顺;H:八国联军侵华战争;I:《辛丑条约》;J:彻底(完全)。
(2)正确;错误。
(3)侵略时间长、侵略国家日益增多、以战争为主要手段、战后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侵略范围广、侵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
(4)经济上:列强侵华促使中国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解体。(或影响了中国本土经济的发展)领土上: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社会上: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文化上:导致中国传统艺术珍品流落海外,珍贵图书文物焚毁破坏。
(5)落后就要挨打;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重大影响;我辈当自强,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解析:(1)填空:根据材料一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因此填写A:《南京条约》;B:香港岛;C:半封建半殖民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因此填写D:第二次鸦片战净;E:圆明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大连、旅顺,旅顺守将徐邦道孤军奋战,最终失败。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因此填写F:《马关条约》;G:旅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彻底(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填写H: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上:《辛丑条约》:彻底(完全)。
(2)判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净。可知A前三场战争都发生在19世纪,故填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可知鸦片战争后,列强在华鸦片贸易已经实现了合法化,故填错误。
(3)特点: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1895年,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知1840——1900年列强侵华的特点是侵略时间长、侵略国家日益增多、以战争为主要手段、战后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侵略范围广、侵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
(4)影响:根据材料二“经济上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可知列强侵华促使中国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解体;由领土上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平方米领土,可知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由“社会上夫都城之内外,以及近畿一带周百余里内,约死者数百万人也。尸集遍地,无人掩埋。时在孟秋,腐肉白骨,横于路途,其秽不可近鼻”,可知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由文化上“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大火连烧三天,升腾的浓烟弥漫北凉城上空,遮天蔽日,久久不散”,可知导致中国传统艺术珍品流落海外,珍贵图书文物焚毁破坏。因此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经济上:列强侵华促使中国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解体;领土上: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社会上: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文化上:导致中国传统艺术珍品流落海外,珍贵图书文物焚毁破坏。
(5)认识: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落后就要挨打;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重大影响;我辈当自强,努力提高综合国力等方面作答。
18.答案:论点:侵略和反侵略斗争。
论述:为了改变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反抗侵略的坚强决心。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侵略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结论:有侵略就有反抗,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的坚强决心和意志。
解析:此题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观点必须符合材料,论述时,史实要典型,并揭示其意义,如,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论点:侵略和反侵略斗争。论述:为了改变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反抗侵略的坚强决心。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侵略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