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教案+练习)(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教案+练习)(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09 20:19:53

文档简介

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一网打尽:2个试题
1番禺区(07广州市)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有关问题。(6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3分)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3分)
答案:(1)①观沧海 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每小题1分,共3分。漏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2)表现出苍凉慷慨,悲壮激昂(3分)
2南京市(07)
6.阅读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__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_____” 写的是静景。(1分)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答案:(1)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动景静景
各写一点即可,写错一处本题即不得分)(1分)
(2)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意对即可)(2分)
04—09《次北固山下》中考古诗词鉴赏题一网打尽:15个试题
1长沙市(09湖南省)
二.阅读下面诗文,按要求答题(共40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9.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一)(4分)
答案:8、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
9、A
2高淳区(09南京市)
【古诗阅读】
7.阅读王湾《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4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本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A.题目中“次”为“停宿”之意,这里指船停泊于北固山下,交代了本诗的写作背景。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作者的漂泊羁旅,为后文写乡愁埋下伏笔。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描写景物和节令的变化,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乐观积极,令人鼓舞。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状写舟中所见景物,用字讲究,请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①(2分)D
②(2分)上句“阔”“平”字,写出了江面的浩渺,下句“正”“悬”字,写出了船帆的安详,非常富于表现力。充分地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出来了。(“阔”“平”“正”“悬”四字扣住两个,言明写出景物特点即可)
3建邺区(09南京市)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2题。(14分)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 的感情以及流年易逝的感叹。(1分)
8、有位同学在默写时误将“海日生残夜”写成“海日升残夜”,请你告诉他,“生”与“升”相比,其表达效果好在哪里。(2分)
答案:7、思念故乡(意思对即可)(1分)8、生”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海日以人的情性,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给人以乐观的鼓舞力量。而“升”字则平淡无味。从“生”字饱含哲理,表达思想之情也可得分(2分)
4南京艺术学院附属高中(09年)
次北固山下 (唐)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请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作出赏析。(3分)
8、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
答案:7、赏析示例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赏析示例2: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序交替,日月如梭,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
5柳州市、北海市(08广西省)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10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把“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 、“生”与“入”用了上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
答案:9 D 10 C
6天门市(08湖北省)
次北固山下 (王湾) (3分)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7、这首诗尾联中“乡书”、“归雁”紧扣首联中“ ”一词,直抒胸臆,使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1 分)
8、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生”和“入”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答案:7 、客路(1 分) 8 、A (这里的“海” ,是指北固山下镇江周围的江面)
7资阳市(08四川省)
6.对下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答案:D
8海南省(0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题。(5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7.“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是什么意思?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答案:17、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深情。(或:怀念亲人的感情。)18、本联意为: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闯入江南。
9河南省课改区(07)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3—24题。 (共4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
24.“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23.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问1分。共2分)
24.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人”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2分)
10青海省(07)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9——10题。(3分) ???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9.这首诗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1分) ??? 10.请描述加横线的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2分) ??答案:9.思念故乡 ?10.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
11铜仁地区非课改(06贵州省)
(一)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按要求答题。 (5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9.①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诗歌第二联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
②诗歌第四联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答案:9.①3分;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开放性试题,符合诗歌意境即可)。
②2分;淡淡的思乡愁绪(意思对即可)。
12昆明市(05云南省)
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分)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答案:D
13眉山市(05四川省)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回答问题。(3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的情怀?
②、从诗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两句诗,仔细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案:①、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这两句诗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14西宁市(05青海省)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回答问题。(3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是:
为什么:
答案: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的句子,得1分;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2分。
15历年期末试题合集:
1、古人评论“风正一帆悬”这句诗的妙处时,说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从全诗看,这句诗表现了哪些小景和大景?
小景:
大景: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3、这首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
4、诗中用“客路”、“行舟”、“乡书”、“归雁”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潮平两岸阔”中的“阔”用得好,为什么?
7、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答案:1小景:一帆悬;大景:两岸阔;平野宽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
2、“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悬”用得好,“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3、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人”用了拟人的手
法,富有情趣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2分)
4、表达了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思乡念亲的急切心情。
5、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6、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
7、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有过完而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是写景,然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情思已经暗寓其中。
04—09《钱塘湖春行》中考古诗词鉴赏题一网打尽:19个试题
1凉山州(09四川省)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2.诗中有一个词语直抒作者胸臆,请你指出来并说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3.“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2分)
24.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诗歌以“春行”为题眼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并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D.诗歌在景物的描写中还重点突出了白沙堤的美。
答案:22.(2分)爱(最爱) 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23.(2分)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只要能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24.(2分)D
2徐州市(09江苏省)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1分)最爱(爱); 11.(2分,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各1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3扬州市(09江苏省)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1题。(6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1.(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 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 时的景物。(2分)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修辞手法:拟人、 (1分)
表达效果: (3分)
答案:11.(1)早春(或“初春”),暮春(或“晚春”“季春”);(2)修辞手法:夸张。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等;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4崇左市(08广西省)
请你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8、9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品读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2分)
答:

9、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分)
答: 。
答案:8.(2分)野花开得十分杂乱,令人眼花缭乱;野草生长得相当茂盛,已经可以遮住路过的马蹄了。(意思对即可)
9.(2分)春日郊外,花繁草盛,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景色美丽。或:西湖早春美丽、热闹的景象。(意思对即可)
5宁夏回族自治区(08广西省)
请你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第4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分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诗句中加点“乱”字的表达效果。(2 分)
答:


答案:4、 ( 2 分)① 花开繁盛 ② 色彩缤纷 ③ 贬词褒用(1 个要点l 分。答出第③ 点加1 分)
6生产建设兵团(08新疆)
阅读古诗。完成24 ——25题(5 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4、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3 分) A、诗的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冬日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百花竞放、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这首诗能紧紧抓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把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情感。 25、诗中的“钱塘湖” ,就是现在的杭州西湖,你知道的写西湖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连续的两句。(2 分)
答: , 。
答案:24、C ( 3 分) 25、参考: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2 分)
7襄樊市(08湖北省)
阅读古诗《钱塘湖春行》,完成10-11题。(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⒑这首诗描写了西湖 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2分)
⒒“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写诗人所见的景象,请说说这样的景象会给人们这样的感觉?(2分)
答案:⒑早春(春天) 喜悦(2分。一空1分)
⒒会给人们带来生机勃郁(生机勃勃)的感觉。或:给人们的感觉是生机无限(生机勃勃、一片生机等)(2分)
8河南省非课改(07)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1~22题。(共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分)
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2分)
答案:1.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 爱(最爱)(一空1分。共2分)
2.“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言之有理即可。2分)
9黄冈市(07湖北省)
欣赏下列诗歌,完成7~8题。(4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 ”终。以“ ”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2分)
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


答案:7.孤山寺;白沙堤;春;最爱。(2分,每空0.5分);8.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2分,意近即可)
10宁夏回族自治区(07)
5. 默写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全诗。(8分,每空1分) ??? 孤山寺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中,诗人笔下的景物都紧紧扣住一个________字;与此同时,一个______ 字又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5、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6、春;爱。
11十堰市(07湖北省)
赏析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4分,每小题2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凡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吸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3.全诗以“_______________”字为行文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4.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3.行,喜悦(欢乐、快乐、愉快等,意同即可)。(2 分,每空1分。)
24.①内容:从动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色。②炼字A“争”、“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C“早”、“新”: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学生举出单、词分析恰当也右,不苛求成组分析。)③修辞:A拟人,见②之A例;对偶:使用对偶句,句式工整,琅琅上口。④情感: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
12乌鲁木齐市(07新疆)
21. 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凡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吸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 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 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答案:C
13自贡市(07四川省)
12、阅读《咏煤炭》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①解释下面的词句。(2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争暖树: ?②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了春天湖面的特点。( )
B.诗的三、四句写出了春天充满活力的动态,美好的意境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 )
C.诗的第五句写盛开的春花使赏花人看花看得走迷了路的有趣景象。( )
D.这首诗的语言清丽中透出豪放,平易里蕴含着雄壮,充分体现出白居易诗歌的语言风格。( )
12.①“孤山”“水面”两句:这两句是说雨后春水初涨,水平齐岸,与云气相接。争暖树:争着飞向朝阳的树。
②A√ B√ C× D×
14贺州市(06广西省)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你所学过的他的另外一首《?????? 》与杜甫的《??????????????? 》这两首叙事诗都体现了作者关心劳动人民疾苦,希望百姓过上温饱、安居生活的情感。(每空1分,共3分)
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孤山寺北贾亭西”一句交代钱塘湖所处的位置在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
B、“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的意思是:随着春天的来临,湖水开始上涨,几乎与堤岸相平;天空中云气浓重,低垂于水面之上。
C、“争暖树”、“啄春泥”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大自然从冬天的沉寂中苏醒过来的春意和活力生动地描绘出来。
D、“最爱”“行不足”表明绿树成阴的白沙堤是诗人最喜爱和最留恋的地方,这里景色美不胜收,使诗人久久不愿离去。
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每空1分,共2分)
答案:6、白居易? 观刈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A;8、钱塘湖初春???????? 在湖边骑马春行
15泰州市(06江苏省)
9.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完成下列三题。(5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2分)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1分)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2分)
答案:9.⑴“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 ,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2分,写出词语1分,品析1分)(2)绿杨阴里白沙堤(1分)(3)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 、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2分)
16河池市(05广西省)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7——8题(6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3分)
答:????????????????????????????????????????????????? ??????????????????????????????????????????。
答案:7、D 8、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评分标准:能抓住“乱花”、“浅草”进行赏析的给1。5分;能抓住“浅欲”、“才能”或“迷”、“没” 进行赏析的给1。5分。能全面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赏析,语言通顺的给3分。答得不完满的酌情扣分。
17资阳市(05四川省)
品读下边这首诗,按要求作答。(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
答案:(1)C? (2)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该题4分,(1)题2分,(2)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18河南省(04)
22.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 钱唐湖春行 ?? 白居易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①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 ,燕啄春泥,乱花迷眼, 。 ?? ②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22.①早莺争树(莺争暖树) 草没马蹄 ②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方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地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9历年期末试题合集:
1、全诗以“__________”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以“__________”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最后两句(尾联)中的“__________”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含联用“啄”字好在哪里?
4、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作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乱,浅”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绘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6、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是:
7、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字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时令是早春。
8、色彩美是本诗的一个突出特点,除“绿杨阴”,“白沙堤”外,你还能从本诗中读出哪些色彩?
9、在诗中颔联中,诗人描绘了哪几种景物?描绘出一幅怎样的图画?
10、写出诗中体现“春”的词语。
答案:
1、行;春;最爱。
2、早莺;新燕;浅草;春水。
3、是因为有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把小燕子也写活了,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4、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
5、答案示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生机勃勃。
6、春水初平,早莺争树或莺争暖树、燕啄春泥或新燕啄泥、乱花迷眼或繁花迷眼、草没马蹄。
7、示例:初,早,新,才。
8、示例:碧水,白云,黄莺,紫燕,红艳的花,嫩绿的草。
9、示例:莺,树,燕,泥 生机勃勃的早春图画。
10、示例:早莺,新燕,浅草。
04—09《天净沙·秋思》中考古诗词鉴赏题一网打尽:12个试题
1成都市(09四川省)
诗歌鉴赏(4分)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分 )
答:
2.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2 分 )
答:
答案:(1)情节叙述准确流畅计2分;(2)概括的人物性格特点准确计2分。所选人物不计分。
(2) 李逵性格豪爽、鲁莽,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准确写出故事人物计1分;点出“性格豪爽、鲁莽”意思的计2分;点出“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意思的计1分;意思相近即可)
2秦淮区(09南京市)
7.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题目。(3分)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诗极其出色地运用 ▲ 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情感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1分)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主旨句“断肠人在天涯”。(2分)

答案:7、(1)景物烘托(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1分)
(2)“断肠人在天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游子思念家乡的悲痛心情,痛到了“肠断”!(2分,修辞和情感各1分)
3梅州市(08广东省)
欣赏诗歌,回答下列问题。(4分)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 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 的情绪。(2分)
(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2分)
我的分析:
答案:(1)萧瑟苍凉(凄凉);孤寂愁苦(悲伤)(2)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
4乌兰察布市(08内蒙古)
6 、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 秋词》 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 秋思》 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 秋词》 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秋思》 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答案:6、D
5岳阳市(08湖南省)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作者为什么不把末句中“断肠人”直接写成“羁旅人”?(2分)
答案:7.“断肠人”能强调思乡情浓。
6河南省课改区(06)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2-23题。(共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2.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2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分)


答案:22. 断肠人在天涯 (1分) 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 (意思对即可。1分)(共2分)
23.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答出“乐景写哀情”或“对比”或“衬托”1分,答出“孤独凄凉”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1分。共2分)
7荆门市(06湖北省)
诗词赏析。(9分)
【甲】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甲】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郎州后写的一首______________;【乙】是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写的一首________,它是散曲的一种,散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因此,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可把它们称作________________。
1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甲】、【乙】诗中的景象。(2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诗各表达了什么感情?(2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甲】诗一、二句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表露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B、【乙】诗将枯藤、老树、昏鸦等肃杀的秋景与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安适的景象纳入同一画面,更烘托出天涯沦落之人的妻苦之情。
C、【乙】诗悲秋是因为作者只看到秋天肃杀之景,而【甲】诗颂秋是因为他喜欢秋天的壮阔景色。
朗读时,【甲】诗后三句应愈来愈高亢,【乙】诗后两句愈来愈低沉。
答案:10、七言律诗、小令、抒情诗
11、甲:描绘了一幅开阔辽远而富有生机的秋景图。乙: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的秋景图。
12、甲:表现了诗人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乙:表现了词人长期漂泊异乡的寂寞和游子思想的感情。
13、C
8黄冈市课改区(05湖北省)
欣赏下列诗歌,完成6——8题。(7分)
【甲】乡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6.“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______________。(2分)
7.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2分)
最欣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欣赏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3分)
“我”的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肠人”的倾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6.坟墓 海峡(1分,每空0.5分)家国之思(1分,意近即可)
7.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2分,句子0.5分,理由1.5分,若赏其他句子亦可。品析言之有理、意准确即可,只选句,不品析不得分)
8.“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3分,每处1.5分,意近即可)
9辽宁省课改区(05)
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答案:C
10莆田市课改区(05福建省)
品读《天净沙·秋思》 , 填空答题。 (5 分)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7. 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 ”,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
答案:“秋思之祖” (1分);思乡(2 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分)
11西宁市(04青海省)
二、 古诗文阅读。 ?? 8、阅读下面的诗与散曲,按要求填写相关文字内容。 ?? 秋词 ?? 刘禹锡 ?? 自古逢秋悲寂寞,??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上面的作品同样是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而马致远却抒发了______________。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却是______________。 答案:8、 豪放、热情 凄愁 借景抒情
12历年期末试题合集:
天 净 沙·秋 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本曲的感情基调是:
2、本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曲在表现手法上采用的是:
4、本曲表露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5、前三句是千古名句,请简要赏析。
6、你喜欢这首曲吗?为什么?
7、你认为本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
8、请描绘出前三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1、凄凉忧愁/孤独、凄清、悲伤;
2、天涯游子思念故乡的寂寞情怀;
3、借景抒情。
4、该曲是在悲秋,表达了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5、①18个字,9个名词,9种景物,特定的定语与特定的名词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系列意象,所表现的便不是客观的景,而是人与物的结合、情与景的交融;/①用18个字,9个名词构成,一个名词一种景物,合起来就有无穷意蕴。②这九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秋天极具代表性的景物,合起来组成了三组画面,渲染了一种凄寒、苍凉、哀伤的氛围。
6、喜欢,因为秋思是抽象的,马致远却通过那位“断肠人”的漂泊天涯以及他在天涯的所见所感,把秋思写活了。
7、断肠人在天涯;
8、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已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