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时 传染病及其预防
【课时衔接】
1.在自然界,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 ,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 。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 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 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 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 ,不适应者 ,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 、 变异和 ,不断进化。
【基础通关】
知识点1 常见的传染病
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下列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 )
A.感冒病毒 B.蛔虫
C.痢疾杆菌 D.肺炎患者
4.传染病的病原体是指 ( )
A.飞沫或血液
B.所有的生物
C.患传染病的人或动物
D.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5.下列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 ( )
A.艾滋病 B.蛔虫病
C.肺结核 D.足癣
6.下列传染病及其病原体对应错误的是 ( )
A.艾滋病与HIV
B.足癣与寄生细菌
C.血吸虫病与血吸虫
D.肺结核与结核杆菌
知识点2 传染病的传播
7.寨卡病毒是一种能通过蚊虫和母婴传播的病毒。寨卡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其中被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人属于 (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易感人群 D.传播途径
8.(教材变式练)儿童时期极易感染蛔虫病,蛔虫感染人的主要途径是 ( )
A.通过食物传播 B.通过空气传播
C.通过皮肤传播 D.通过蚊子传播
9.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
A.水传播和饮食传播
B.饮食传播和接触传播
C.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
D.虫媒传播和接触传播
知识点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0.(真情境)“公筷分餐,文明用餐。”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公筷分餐”属于 ( )
A.消灭病原体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11.在无疫苗可以预防诺如病毒的情况下,切断传播途径是比较可靠的措施之一。下列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做法是 ( )
A.食物要经过煮熟后再食用
B.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应进行消毒处理
C.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应洗净双手
D.如果有人出现呕吐或腹泻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12.如火如荼的“阳光体育”活动,目的是增强我们的体质,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这属于 (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A、B、C都是
13.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对疟疾患者及时治疗属于 ( )
A.消灭病原体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素养提升】
14.(新素材)《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的第一项行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知识普及,体现了未病先防的思想。下列健康普及知识中,错误的是 ( )
A.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B.人体依靠免疫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
C.对艾滋病患者应多一份关怀和理解,少一份歧视和冷漠
D.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无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15.下列关于传染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B.传染病具有的特点是流动性、可控性
C.注意饮食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6.下图中蚊子吸食了甲的血液后,又吸食了乙的血液,其中甲的血液中含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乙被蚊子叮咬后也患上了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此过程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分别是 ( )
A.甲和蚊子
B.甲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C.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和蚊子
D.蚊子和乙
17.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流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接种流感疫苗;②经常开窗通风换气;③不随地吐痰;④流感患者需及时就医。
(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的主要结构特点:由 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2)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 。
(3)在流感流行期间,感染了流感的人,属于传染病流行的哪个基本环节 。
(4)在上述预防流感的措施,其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填序号)
参考答案
课时衔接
1.繁殖能力 生存斗争 遗传和变异 有利变异
不利变异
2.生存 被淘汰 遗传 自然选择
基础通关
3.D 4.D 5.A 6.B 7.B 8.A 9.C 10.C
11.D 12.C 13.B
素养提升
14.D 15.B 16.A
17.(1)蛋白质 遗传物质
(2)病原体
(3)传染源
(4)① ②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