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掌握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及特点;掌握等压线图的判读方法及应用。(综合思维)
2.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区域认知)
3.结合实例,运用气压带、风带相关知识解释常见地理现象。(综合思维)
4.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分布,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第1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
【自主预习】
1.影响风的三种力
① 、② 、摩擦力。
2.风向
近地面风向:受三种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③ 。
高空风向:受两种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④ 。
3.风力
等压线⑤ ,水平气压梯度力⑥ ,风力⑦ 。
【答案】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地转偏向力 ③斜交
④平行 ⑤密集 ⑥大 ⑦大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以上四幅图描绘出了四个季节风的特点。你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 导致不同季节风力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进入今天的课堂,我们可以揭开这两个谜底。
主题:大气的水平运动
主题探究
情境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唐代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风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有着各种不同的面貌,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任务1 说出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答案】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风向,③——地转偏向力,④——摩擦力。
任务2 说出不同作用力与风之间的关系。
【答案】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只改变风的方向,不改变风力的大小;摩擦力的方向与风向相反,既会改变风的方向,又会改变风力的大小。
任务3 据图说明高空的风与近地面的风之间的差异。
【答案】 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种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种力共同影响,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素养培育
特殊风的形成——培育综合思维
情境 风力的大小除了受气压差异的影响外,还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任务1 每年夏秋季节,许多形成于我国东南洋面上的强台风在登陆之后强度往往会迅速减弱,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洋面摩擦力小,而陆地上由于地形、植被等的影响,地面摩擦力增大,会大大降低台风的风速。
任务2 受地形的影响,峡谷处常出现风速突然增大的现象,我们称这种现象为狭管效应。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狭管效应的形成原因。
【答案】 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峡谷时,空气在峡谷前大量堆积,导致峡谷两侧气压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因而风速变大;当空气流出峡谷时,气压差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又变小,风速又减弱。
任务3 请列举几种峡管效应的实际案例。
【答案】 两座山脉的山口之间;城市街道两侧的高楼之间;学校的两栋教学楼之间;两侧地势较高的海峡处;等等。
知识小结
1.三种不同受力情况对风的影响
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受力不同,风的表现也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受力状况 风向 风压规律 图示
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时 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与等压线垂直 风的来向为高压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时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右边为高压,左边为低压;南半球反之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时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前方为低压,右后方为高压;南半球反之
2.风向
(1)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
①作图法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不一定是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②左右手法则
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可用“左右手法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体方法: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气流偏转方向。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锐角。如下图:
(2)风向的应用
①判断气压的大小:顺着风向,气压值越来越小。
②判断南、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
③判断近地面和高空: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高空。
④判断高压和低压: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中心位于其右后方,南半球高压中心位于其左后方。
3.风力
(1)风力的判读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上图,风力大小排序为A>B>C>D。
(2)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
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常考分析语句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降水多
距高压远近 距亚洲高压(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
摩擦力大小 地面平坦开阔,风力大;海面上风力大
植被多少 冬季植被少,风力大
地势起伏大小 高原起伏和缓,风力大;山谷口,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大;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风力大
4.风向的呈现方式
(1)风矢图
由风向杆和风尾(或风羽)组成,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示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尾表示风力大小。
(2)风向玫瑰图
风向玫瑰图又称风频图,是将风向分为8个或16个方向,在各方向线上按风的出现频率,截取相应的长度,将相邻方向线上的截点用线段连接所成的闭合折线图形。
图(a)为风频风速玫瑰图,既反映每一方向上的风频大小(线段的长度),又反映这一方向上的平均风速(线段末段的风羽多少);图(b)、图(c)为无量化的风向玫瑰简易图,各方向上线段的长短表示风频的相对大小。
对点训练
读形成某半球近地面的气压及各种力的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气压场位于北半球
B.图中F2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C.图中等压线数值L1>L2
D.图中F3是使风向向左偏的地转偏向力
2.图中促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
A.F1 B.F2
C.F3 D.F2、F3的合力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在近地面,大气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图可知,F1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与等压线垂直,且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因此等压线数值L2>L1;F2是使风力减弱的摩擦力,其方向与风向相反;F3是使风向向左偏的地转偏向力,因此图示气压场应位于南半球。第2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即图中的F1。
【随堂检测】
思维构建
【答案】 ①与等压线平行 ②与等压线斜交
即时训练
读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形成受力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b是使风向偏转的地面摩擦力 ③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近地面的风( )。
A.不受摩擦力作用
B.不受地转偏向力作用
C.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D.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高压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图中a与等压线垂直,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应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①正确;图中b与风向相反,应是风的阻力——地面摩擦力,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是地转偏向力,②错误;图中c与风向垂直,应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地转偏向力,不是与等压线垂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③错误,④正确。第2题,近地面的风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三力平衡形成稳定的风向,其
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低压,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斜交)。
读高空风向示意图,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图中箭头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水平气压梯度力
B.乙——地面摩擦力
C.丙——风向
D.乙——地转偏向力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甲箭头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空风向不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且与等压线平行,即丙箭头表示风向;乙箭头与风向垂直,表示地转偏向力。
4.此图表示的半球是(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风向向右偏,故此图表示北半球。
5.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小 D.逐渐变大
【答案】 C
【解析】 随着海拔的升高,地面摩擦力越来越小,风向逐渐平行于等压线,故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变小。
2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第3课时 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自主预习】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① 使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2.北半球
(1)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② 切断;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③ 切断→气压带呈④ 分布。
(2)⑤ 季,陆地为高气压,海洋为低气压;⑥ 季,陆地为低气压,海洋为高气压。
3.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呈⑦ 分布。
二、季风环流
1.季风:大范围地区⑧ 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
2.东亚季风由⑨ 形成。冬季吹⑩ ,寒冷干燥;夏季吹 ,高温多雨。
3.东南亚、南亚季风由 的季节移动和 形成。 季吹东北风,为旱季; 季吹西南风,为雨季。
【答案】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亚洲低压 ③亚洲高压
④块状 ⑤冬 ⑥夏 ⑦带状 ⑧盛行风 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⑩西北风 东南风 气压带、风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 夏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2020年3月27日08时至28日20时,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华南中北部等地先后有4~6级风,阵风7~9级,东北地区东部、江淮南部、江汉、重庆、贵州中东部、江南、华南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或最低气温下降6~10 ℃,其中,湖北西南部、湖南中西部、贵州东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可超过12 ℃。
此次冷空气南下与哪个大气活动中心的增强有关
主题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主题探究
情境1 在均质地球的情况下,全球形成三圈环流。但事实上由于地球表面的不均匀,使得气压带和风带并不那么完整,发生了断裂。特别是地球表面上辽阔的大陆和浩瀚的海洋,对气压带有很大的“破坏性”。
图甲
图乙
任务1 图中南、北半球气压带分布有差异 该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差异: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同,北半球陆地比重较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下垫面比较均一。
任务2 两图为1月和7月大气活动中心分布图,图甲、图乙分别示意哪个月份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 图甲示意1月,图乙示意7月。依据:大陆大气活动中心。
任务3 图甲中大陆大气活动中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该大气活动中心的性质怎样 与之对应的海上大气活动中心属于哪一气压带
【答案】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降温快,且纬度高,气温低,形成冷高压。该大气活动中心的性质为干冷。与之对应的海上大气活动中心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情境2 阿留申群岛位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每年1月,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形成的阿留申低压,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异常有重要的影响。下图为阿留申群岛及其地理位置示意图。
任务1 简述阿留申低压的形成原理。
【答案】 较冷的极地东风南下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气流辐合上升,近地面气压下降,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1月,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洲大陆相近纬度形成陆地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其切断,低压中心保留在阿留申群岛附近,即阿留申低压。
任务2 推测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对东亚气候、天气的影响。
【答案】 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会导致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弱,风力偏小;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出现暖冬现象;干旱、寒潮等灾害天气减少。
知识小结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
夏季→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气温高,气压低→陆地形成热低压;冬季→陆地比海洋降温快→陆地气温低,气压高→陆地形成冷高压。
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中心的变化,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活动中心的分布
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副热带高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大西洋 欧亚大陆 太平洋
7月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1月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3.高、低气压中心的判断方法
(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为高压中心。
(2)根据季节判断
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
(3)根据风向判断
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
对点训练
下图为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的垂直运动方向。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a、b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图表示北半球夏季,形成低气压
B.b图表示北半球冬季,形成低气压
C.a图表示北半球冬季,形成高气压
D.b图表示北半球夏季,形成高气压
【答案】 C
【解析】 a图中由于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冷高压,为北半球冬季;b图中由于气温高,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为北半球夏季。
2.b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答案】 A
【解析】 b图示意亚欧大陆上的热低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主题2:季风环流
主题探究
情境 亚洲季风示意图。
任务1 说出东亚冬、夏季风的源地,并分析其性质。
【答案】 东亚冬季风来自寒冷干燥的亚洲高压区,受其影响形成寒冷干燥的偏北季风;东亚夏季风来自暖湿的热带太平洋地区,受其影响形成温暖湿润的东南季风。
任务2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上有何不同
【答案】 东亚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冬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风的形成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因素,但主要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素养培育
海上丝绸之路——培育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情境 郑和下西洋:六百年前“能掐会算”季风活动
600多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历经28年,7次远航,出访30多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和美洲,堪称史无前例的航海之旅。研究表明,在没有“发动机”的时代,郑和船队的航行动力主要来自季风活动。他七下西洋所经过的地区都是全球显著的季风区,风向的季节变化不仅驱动了帆船,还带动了海流变化,为航行提供动力。可以说,季风创造了最古老的海上商路。正如英国的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所写的那样: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
任务 用季风的原理分析一下,要顺风顺水到达目的地,郑和船队出发和返航分别选在什么季节比较好,为什么
【答案】 冬半年借助东北季风出发,夏半年借助西南季风归航,可顺风顺水,提升航速,节省人力和时间。
知识小结
季风环流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改变。例如,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是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的,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的西北季风,是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形成的。
(2)东亚季风和南亚/东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东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欧亚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高温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 生产的 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3)季风环流的判断
①通过30° N或60° 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季节,例如,30° N的陆地近地面有低压中心(70° 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60° N的陆地近地面有高压中心(90° E附近,即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②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断季节,偏北风为北半球冬季,偏南风为北半球夏季。
③根据季节可判断30° N或60° N处气压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风向。
对点训练
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被称为高原季风。读青藏高原季风纬向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2.因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
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看,夏季,高原面升温比周围大气快,气压较低,风由周围吹向高原面;冬季,高原面降温快,形成高压,风从高原面吹向四周。故高原季风的成因是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均无关。第2题,东亚夏季风是东南风,冬季风以西北风为主;南亚冬季风以东北风为主,夏季风以西南风为主。从图中看,高原季风的风向与两区域的季风一致,风向叠加,可以加强相应的季风,因此高原季风的存在是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随堂检测】
思维构建
【答案】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东南季风 ③西北季风 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⑤干热
即时训练
读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1~3 题。
1.图示时刻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极地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2.半年后,南亚盛行(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3.图示季节,甲、乙、丙、丁四地中,降水少且昼夜温差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D 2.D 3.B
【解析】 第1题,极地终年严寒,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极地高气压带没有被切断;北半球夏季,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终年高温,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赤道低气压带没有被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北半球冬季时被蒙古高压切断,但不是图示时刻;从图中可以看出,30° N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第2题,由图可知,此时欧亚大陆受低压控制,为夏季。因此半年后为冬季,冬季欧亚大陆受蒙古高压控制,南亚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第3题,由图可知,此时欧亚大陆受低压控制,为夏季。甲地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影响,终年温和湿润;乙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此时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丙地位于东亚沿海,为温带季风气候,此时高温多雨;丁地位于孟加拉湾沿岸,为热带季风气候,此时高温多雨。
读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向和气压分布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
A.海陆轮廓及其洋流性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D.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5.该季节( )。
A.甲地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B.乙地盛行东北信风,炎热干燥
C.丙地盛行偏西风,温暖多雨
D.丁地盛行偏东风,高温多雨
【答案】 4.C 5.D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甲地此时盛行西北风,同时位于低气压区,其成因是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改变的影响,形成西北风。第5题,此季节气压带、风带南移,是1月,为南半球夏季。此时甲地盛行西北季风,高温多雨;乙地盛行东南信风,炎热干燥;丙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丁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盛行偏东风,高温多雨。
2第三节 天气系统
【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材料,运用示意图,分析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天气系统的成因、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与示意图,掌握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的定义及特征。(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掌握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的天气。(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自主预习】
一、气团
1.概念: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① 的大团空气。
2.分类:暖气团;冷气团。
二、锋面系统
1.锋面
(1)概念:② 的交界面。
(2)天气:云、雨、大风等。
2.冷锋
(1)概念:③ 向④ 主动推移时所形成的锋。
(2)天气:过境时,出现⑤ 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温度和湿度下降,天气⑥ 。
3.暖锋
(1)概念:⑦ 主动向⑧ 移动时所形成的锋。
(2)天气:过境时,⑨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暖。
4.准静止锋
(1)概念: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⑩ ,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徘徊的锋。
(2)天气: 。
三、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1.低气压系统与天气
(1)气压:低气压。
(2)气流:气旋北半球 ,南半球 。
(3)天气: 。
2.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1)气压:高气压。
(2)气流:反气旋北半球 ,南半球 。
(3)天气: 。
3.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
(1)在低气压场中等压线转折比较显著的地方,形成 。
(2)自中心向前方伸展一条暖锋,向后方伸展一条冷锋。
【答案】 ①相对均匀 ②冷暖气团 ③冷气团 ④暖气团
⑤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 ⑥转晴 ⑦暖气团 ⑧冷气团 ⑨连续性降水 ⑩缓慢 阴雨连绵 逆时针 顺时针 阴雨 顺时针 逆时针 晴朗 低压槽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成棉。
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穿成单。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雨骤风狂三尺涛,福厦泽国地。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你知道上述诗句描述了怎样的天气吗 各自受什么天气系统影响形成的
主题1:锋与天气
主题探究
情境 俗话说“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受不同类型的锋面影响。常见的锋面系统有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等。
任务1 锋面是如何形成的 锋面有什么特点
【答案】 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即锋面。锋面始终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任务2 冷锋和暖锋有哪些区别
【答案】 冷锋和暖锋的区别包括锋面的移动方向,雨区的范围,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具体表现:冷锋是冷气团主动推动暖气团移动,锋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暖锋是暖气团主动推动冷气团移动,锋面向冷气团方向移动。冷锋的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的降水在锋前。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过境时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上升,天气转晴。暖锋过境前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暖锋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任务3 锋面过境一定会带来降水吗
【答案】 锋面过境会带来天气的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如果暖气团比较干燥,水汽凝结成的水滴很小,空气的浮力能够托浮起这些水滴,就只会形成一些云,不会出现降水。例如,北方春季受冷锋影响出现大风、沙尘暴天气,但很少出现降水。
素养培育
认识沙尘暴——培育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情境 2021年3月中旬,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沙尘暴天气。据气象专家分析,此次沙尘暴源于蒙古国。2021年冬季,我国北方和蒙古国都经历了“先极冷、再极暖”的过程,2月以来我国内蒙古西部和蒙古国气温偏高4 ℃以上,与此同时降水偏少。3月中旬以来,沙源地的偏暖情况更加厉害,我国内蒙古几乎全域气温偏高6 ℃以上,蒙古国气温偏高更多。图Ⅰ为此次沙尘暴在我国过境时某时刻的天气形势示意图,图Ⅱ为此次沙尘暴移动过程中甲、乙、丙三个时刻沙尘天气的分布状况示意图。
任务1 绘制图Ⅰ中A线附近天气系统示意图。
【答案】
任务2 指出图Ⅱ中甲、乙、丙三个时刻沙尘天气出现的先后顺序,并说明原因。
【答案】 从先到后的顺序是乙、丙、甲。沙尘暴是冷锋过境的过程,在西北部高压的推动下,冷空气自西北向东南方向运动形成冷锋,因此沙尘带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
任务3 分析蒙古国成为此次沙尘暴沙源地的原因。
【答案】 2月蒙古国气温偏高,降水较少,地表疏松干燥,易起沙;3月以来蒙古国气温偏高更多,形成较强暖低压,加大了与冷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之间的气压梯度,加剧了大风的形成。
知识小结
锋面系统的类型及天气特征
锋面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的锋
符号
剖面示意图
气团 位置 冷气团密度大,在锋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上
锋面 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雨区 位置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较大的风,云层增厚,并出现雨、雪天气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暖气团抬升或爬升,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过境后 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上升,气温下降,天气转晴 暖气团占据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对点训练
某地理小组做实验模拟天气系统,在玻璃水槽中间插入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的红色热水和蓝色冰水。读该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 )。
A.锋面气旋 B.锋面系统
C.气旋 D.反气旋
2.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推测水槽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蓝色、红色均匀混合
B.蓝色在上,红色在下
C.红色在上,蓝色在下
D.没有变化
3.该实验可以模拟出( )。
A.冷暖气团的气压变化
B.成云致雨的现象
C.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
D.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
【答案】 1.B 2.C 3.D
【解析】 第1题,在玻璃水槽中间插入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的红色热水和蓝色冰水,可以简单地模拟出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系统。第2题,红色热水密度小,蓝色冰水密度大,因而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水槽中会出现的现象是红色在上,蓝色在下。第3题,根据分析可知,该实验可以模拟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但是不能模拟出冷暖气团的气压变化、成云致雨的现象和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
主题2:低气压(气旋)和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主题探究
情境 下图为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任务1 我国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属于什么天气系统 对应材料中的哪个图 对天气有何影响
【答案】 台风属于低气压(气旋)。对应材料中的图④。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
任务2 材料图中四种天气系统中,哪几种能带来阴雨天气 哪几种能带来晴朗天气 形成我国北方地区“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是哪种
【答案】 图③、图④为低气压(气旋)系统,能带来阴雨天气。图①、图②为高气压(反气旋)系统,能带来晴朗天气。图①为北半球高气压(反气旋)系统,能形成我国北方地区“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天气现象。
任务3 分析南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水平方向上气流运动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答案】 水平方向上,气旋气流从四周流入中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气旋的气流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南半球气旋的气流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反气旋恰好与气旋相反,气流从高压中心流向四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反气旋的气流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南半球反气旋的气流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素养培育
台风——培育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情境 材料一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台风移动路径起到重要的制约作用。2022年9月8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的台风“梅花”一路北上,先后登陆浙江(舟山)、上海、山东、辽宁,成为2000年以来首个登陆辽宁的台风。随着“梅花”的到来,沿途各地掀起强降雨天气。
材料二 与“梅花”相比,2021年在南海生成的台风“卢碧”则更为任性,该台风“逆行”向东移动。深圳气象台观测表明,与经过南海的正常台风相比,“卢碧”“逆行”时深圳风速偏小。图Ⅰ示意台风“梅花”的移动路径,图Ⅱ示意台风“卢碧”的部分移动路径。
任务1 推测台风“梅花”能够长驱北上的原因。
【答案】 9月海温高,提供的能量大,台风势力强;副热带高压收缩东退(偏东偏弱),利于台风“梅花”北上;北方冷空气势力弱;台风“梅花”沿海岸线北上(主体部分在海上),水汽(能量)得到不断补充。
任务2 解释台风“卢碧”“逆行”时深圳风速偏小的原因。
【答案】 台风“卢碧”“逆行”时,深圳位于台风移动路径北(左)侧;台风移动方向和局地气旋流方向大致相反,使风速减小。
知识小结
低压和高压系统
气流状况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气压 高气压
水平气流 (风向) 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 东侧为偏南风,西侧 为偏北风 北半球反气旋呈顺时针, 东侧为偏北风,西侧为偏 南风
中心气流
天气特点 阴雨 晴朗
实例 台风 伏旱、秋高气爽
对点训练
2021年5月22日,甘肃省白银市黄河石林景区举行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赛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赛道整体海拔2 000 m。早上风和日丽,气候温暖,参赛人员穿着短装运动服。下午参赛人员爬升到1 000 m途中,经过一个上坡的路段时,遭遇了冰雹、冻雨、大风天气,出现了身体不适、失温的状况。据此回答1~2题。
1.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参赛人员遭遇的冰雹天气属于( )。
A.准静止锋 B.高压反气旋
C.强暖锋天气 D.强对流天气
2.冰雹天气难以预测的原因是( )。
①降水量大 ②降水时间长 ③持续时间短 ④影响范围小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很少移动或移动缓慢的锋被称为准静止锋。受准静止锋影响,会产生阴雨连绵的天气,降水强度不大,不会产生冰雹天气;高压反气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受其影响,多晴朗天气,不会产生冰雹天气;强暖锋天气会产生连续性降水,不会产生冰雹、冻雨天气;冰雹天气是一种强对流天气,持续的时间短,发生的范围小。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早上风和日丽,下午就发生冰雹,说明冰雹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③正确;冰雹天气是强对流天气,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影响范围小的特点,④正确; 降水量大、降水时间长不是冰雹天气难以预测的原因,①②错误。
读气旋和反气旋图,回答3~5题。
3.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形成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下列四幅图中,与丙图特征对应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3.D 4.A 5.D
【解析】 第3题,北半球气旋水平气流呈逆时针辐合,丁图符合。第4题,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是受北半球的反气旋控制形成的,北半球反气旋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散,甲图符合。第5题,丙图为南半球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过境时气压最高,图②、图④与丙图特征对应。
主题3:锋面气旋
主题探究
情境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锋面气旋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系统,活动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如下图所示:
任务1 图中天气系统控制的地区位于哪一半球
【答案】 北半球。
任务2 图中DM、DN分别是哪种锋
【答案】 根据图中冷、暖气团的移动,可确定DM为冷锋,DN为暖锋。
任务3 甲、乙两处的风向有何不同
【答案】 甲处为偏北风,乙处为偏南风。
任务4 乙、丙两处,哪一处即将迎来阴雨天气
【答案】 乙位于冷锋锋前,即将迎来阴雨天气。
知识小结
锋面气旋图的判读(以北半球为例)
1.确定锋面位置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
2.确定风向
依据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偏转关系可确定各点风向。如图中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确定气流(气团)的性质
图中F、G都在锋面的北侧,风从北方吹来,来自高纬度地区,而E、H正好相反,故F、G处气温比南面的E、H处气温低,确定F、G为冷气团,E、H为暖气团。
4.确定锋面性质
锋面应随气旋一起呈逆时针方向移动。由此可确定锋面AB是冷气团F主动向暖气团E移动形成的,为冷锋;CD为暖锋。
一般来说,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气旋中心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只不过南北半球冷锋和暖锋的锋前、锋后相反而已,即“左冷右暖”。
5.确定锋面气旋控制地区的天气
读图可知,气旋的右方低压槽为暖锋控制,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左方低压槽为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冷锋与暖锋之间为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旋中心多阴雨天气。
北半球锋面气旋天气状况(单位:hPa)
对点训练
读某区域12月某时近地面等压线图,回答1~2题。
1.锋线L1、L2、L3分别为( )。
A.冷锋、暖锋、冷锋
B.冷锋、冷锋、暖锋
C.暖锋、冷锋、冷锋
D.暖锋、暖锋、冷锋
2.此时,出现降雪天气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气温可知,越往北,气温越低,由此推断此地位于北半球。根据等压线可知,三个锋面交点处为低压中心。综合可知,此图显示的是北半球锋面气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锋面气旋为逆时针旋转辐合,故L1处北侧冷空气主动向南侧暖空气移动,为冷锋;L3处南侧暖空气主动向北侧冷空气移动,为暖锋。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锋锋后和暖锋锋前为云雨(雪)区。读图可知,①在冷锋后,会出现降雪天气;②没有在锋面附近,也不在低压中心,出现降雪天气的可能性小;③在暖锋后,是晴天;④在冷锋前,是晴天。
【随堂检测】
思维构建
【答案】 ①暖锋系统 ②低压系统
即时训练
下表为某中学气象观测小组在2022年国庆长假期间测得当地的气温数据。读表,回答1~3题。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7日
最低气温 23 ℃ 25 ℃ 23 ℃ 17 ℃ 13 ℃ 12 ℃ 13 ℃
最高气温 35 ℃ 36 ℃ 37 ℃ 26 ℃ 16 ℃ 15 ℃ 22 ℃
1.下列时间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
A.10月1日 B.10月3日
C.10月5日 D.10月7日
2.影响本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B.冷锋 C.台风 D.气旋
3.10月3日天气异常炎热,是因为( )。
A.气旋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B.晴朗天气太阳辐射强
C.暖气团受挤压集聚增温
D.多云天气大气辐射强
【答案】 1.C 2.B 3.C
【解析】 第1题,阴雨天气昼夜温差较小,10月1日温差是12 ℃,10月3日温差是14 ℃,10月5日温差是3 ℃,10月7日温差是9 ℃,因此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10月5日。第2题,表中数据显示10月1日~7日气温总体上是下降的,故影响本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是冷锋。暖锋过境,气温应该是上升的,台风、气旋过境气温不会出现单向变化。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影响本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是冷锋。由所学知识可知,冷锋锋前为暖气团,暖锋锋前为冷气团。10月3日是冷锋过境,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受挤压集聚增温。10月3日之前一直是晴天,10月3日也不是多云天气。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绘制的反映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与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正确表示气旋与反气旋的分别是( )。
A.③和① B.②和④ C.③和② D.①和②
5.容易形成阴雨天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4.C 5.C
【解析】 第4题,气旋水平气流辐合,垂直方向气流以上升为主,所以对应③图;反气旋水平气流辐散,垂直方向气流以下沉为主,所以对应②图。第5题,③图垂直气流以上升为主,水汽在上升过程中易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2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第2课时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自主预习】
气压带和风带
1.形成因素
(1)热力因素:① 和② 。
(2)动力因素:③ 和④ 。
2.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3.表现:在地表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4.季节性移动
(1)原因:⑤ 的季节移动。
(2)规律(北半球):夏季⑥ 移,冬季⑦ 移。
【答案】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极地高气压带 ③副热带高气压带 ④副极地低气压带 ⑤太阳直射点 ⑥北 ⑦南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麦哲伦带领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船队进入30° S附近海域时,平静无风,炎热少雨。船队离开该海域后,沿途一直吹着东南风。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船队进入赤道附近海域时,风平浪静。
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 哪段航程最为轻松 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 S附近海域时十分艰难
主题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主题探究
情境 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
任务1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较高纬的气流形成的风和极地高气压带流出的气流在性质上有何差异 这两股气流在纬度60°附近汇聚后会导致什么结果
【答案】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较高纬的气流形成西风,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气团;极地高气压带流向较低纬的气流形成极地东风,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为冷气团。暖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一起上升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任务2 在南北纬30°附近,风不会轻易来这儿做客,是无风带;而南、北纬40°~60°常年风速很大,给过往船只带来很大威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答案】 南北纬30°附近为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40°~60°为盛行西风带。
素养培育
气压带、风带与海上贸易——培育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情境 在18世纪产业革命之前,人们航海的动力主要依靠风。航海家们经过多次航行发现纬度30°附近总是无风,帆船上装运到美洲大陆的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相继死掉,马肉又吃不完,不得不把马肉投到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30°纬线叫作“马的死亡线”,又称“马纬度”。
任务1 “马纬度”为什么属于无风带
【答案】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任务2 你认为何时是越过“马纬度”最佳时间 为什么
【答案】 冬至日或夏至日前后最好。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可知,气压带、风带移动至最南(或最北)位置时,纬度30°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边缘地带,易形成风。
任务3 除“马纬度”外,地球上还有哪些海区是无风地带
【答案】 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的地带和南、北纬60°的海区。
知识小结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低纬环流
东北信风(上图中箭头②)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在赤道与30° N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圈。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特点
(1)气压带的分布与特点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性 气流 属性(影响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2个) 90°附近 热力因素 冷高压 下沉 冷干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60°附近 动力因素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30°附近 动力因素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1个) 0°附近 热力因素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2)风带的分布与特点
风带 分布 风向 属性(影 响气候)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2个) 60°~90°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中纬西风带(2个) 30°~60°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低纬信风带(2个) 0°~30°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燥
对点训练
某年12月,我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在救援俄罗斯客船途中因遭遇暴风雪而被困南极地区。读图,回答1~2题。
1.下图中能正确显示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导致“雪龙号”遭遇暴风雪的直接原因是( )。
A.西风带内的气旋活动
B.极地东南风强劲
C.极地高压下沉气流强烈
D.东南信风势力强劲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①气压带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图示气压带位置偏北,为北半球夏季;②气压带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图示气压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冬季;③气压带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图示气压带位置居中,为春、秋分时;④气压带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图示气压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冬季。综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雪龙号”被困位置处于南极圈以北的西风带内,其遭受的暴风雪是西风带控制下的气旋活动所造成的。南半球极地东风带对该地区影响较小;极地高压带和东南信风带无法影响到该地区。
主题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主题探究
情境 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在地球表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它们相间分布,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变化。下图示意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任务1 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都是低气压带,它们成因相同吗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成因相同吗
【答案】 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均是气流上升形成的低压。但赤道低气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属于热力成因;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抬升形成的,属于动力成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均是气流下沉形成的高压。但副热带高气压带是高空气流聚集被迫下沉形成的,属于动力成因;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的,属于热力成因。
任务2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什么规律
【答案】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呈季节性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知识小结
气压带及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与太阳直射点移动同步。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
对点训练
下图示意某日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①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分别为( )。
A.上升 热湿
B.由高纬流向低纬 冷干
C.下沉 热干
D.由低纬流向高纬 暖湿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结合纬度分布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③为盛行西风带。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冬季。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气压带上空以上升气流为主,易形成降水,故为湿热气流。
【随堂检测】
思维构建
【答案】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 ②信风
即时训练
读某节气前后某半球近地面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回答1~3题。
1.图中表示的节气和半球分别是( )。
A.夏至日 北半球
B.夏至日 南半球
C.冬至日 北半球
D.冬至日 南半球
2.图中b气压带的成因及气流运动分别是( )。
A.热力因素 气流下沉
B.热力因素 气流上升
C.动力因素 气流上升
D.动力因素 气流下沉
3.图中a风带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答案】 1.A 2.D 3.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风向向右偏转,示意北半球;气压带向北移动,说明是北半球夏季。第2题,读图可知,b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为动力因素,气流运动方向为下沉。第3题,读图可知,a风带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
读世界某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回答4~5题。
4.若该地区位于南半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B.此时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C.此时承德避暑山庄游人如织
D.此时南非开普敦河流处于汛期
5.若该地区在北半球,则图示情况与下图中相符合的是( )。
A B
C D
【答案】 4.B 5.A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若该地区位于南半球,则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地球公转到近日点(1月初)附近。承德避暑山庄游人如织的季节应该是夏季,而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季;南非开普敦位于南半球,属于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河流为枯水期。第5题,若该地区在北半球,则说明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根据图中风向可知,B图中风向应为东南风或西南风,D图中风向应为西北风或东北风;C图示意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的情况。
2第三章整合与评价
微专题1: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1.根据分布规律判断
2.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
气候类型的判读要严格把握温度(最高温、最低温、出现月份、各月温差大小)、降水(总量多少、各月分布差异、降水的季节分配),将总结出的降水与温度特点结合,进而确定气候类型名称。具体可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1)判断半球
根据最高温、最低温出现的时间确定半球 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 南半球
(2)以“温”定带
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均温确定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15 ℃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0~15 ℃ 最热月均温>25 ℃ 亚热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10~20 ℃ 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0 ℃ 最热月均温20 ℃以上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热月均温10~20 ℃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最热月均温<10 ℃ 极地气候
(3)以“水”定型
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 5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1 0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8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燥) 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 mm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典例巩固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类型的判读,不正确的是( )。
A.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B.乙地为地中海气候
C.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D.丁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2)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及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甲地对应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的亚洲东部 ②乙地对应的气候类型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③丙地对应的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④丁地对应的气候类型全年高温,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最高温均出现在7月,故四地都位于北半球。甲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气温小于0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乙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丙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最冷月气温大于0 ℃,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丁地全年高温,雨季集中,是热带季风气候。第(2)题,甲地对应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的亚洲东部,①正确;乙地对应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②错误;丙地对应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③错误;丁地对应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④正确。
微专题2:等压线图的判读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海拔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常见的等压线图有气压场类型图(图Ⅰ)、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图Ⅱ)、某日地面等压线图(图Ⅲ)。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
【常见图示】
【判读技巧】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它同样具有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和基本判读方法。
1.判读气压形势
(1)低压中心(如图Ⅰ中乙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
(2)高压中心(如图Ⅰ中甲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
(3)高压脊(如图Ⅰ中丙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
(4)低压槽(如图Ⅰ中丁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
(5)鞍部:两个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2.判断风向
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如图Ⅱ中A地吹偏南风)。
3.判断南、北半球
(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1)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Ⅲ中乙地)。
(2)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图Ⅲ中甲地)。
5.判断季节
(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6.判断天气状况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3)低气压控制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控制时,多晴朗天气。
(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Ⅰ中乙处和丁处;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如图Ⅰ中甲处和丙处。
典例巩固 读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单位:hPa)图,回答(1)~(2)题。
(1)图Ⅰ中M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
A.1 004或1 006 B.1 006或1 008
C.1 008或1 010 D.1 004或1 008
(2)在这段时间内,下列关于风速变化的叙述,符合图中实际情况的是( )。
A.台湾岛风速变大
B.珠江口风速明显变大
C.长三角地区风速变小
D.环渤海地区风速明显变小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根据等值线的性质可知,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于相邻等值线的高值或者低值。第(2)题,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的等压线在这段时间内变得稀疏,因此风速明显变小;其他选项可通过对比等压线的疏密变化来判断。
思维构建
2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气候类型,分析不同类型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结合具体气候类型,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自主预习】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影响机理:大气环流把① 和② 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③ 、④ 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从而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
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地区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 30°~40°纬度之间的大陆西岸 40°~60°纬度之间的大陆西岸
气压带、风带 全年受⑤ 控制 夏季受⑥ 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⑦
气候 特征 全年⑧ 夏季⑨ ,冬季⑩ 终年
气候 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植被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 ①热量 ②水汽 ③高低纬度间 ④海陆间 ⑤赤道低气压带 ⑥副热带高气压带 ⑦盛行西风 ⑧高温多雨 ⑨炎热干燥 ⑩温和多雨 温和湿润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5月的最后一场雨过后,塞伦盖蒂大草原的旱季来临,数百万只野生角马、斑马和瞪羚等动物,追逐着雨水的脚步进行大迁徙。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北上,到达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跋涉3 000多千米。由于气候的季节变化,从10月份开始,非洲的塞伦盖蒂大草原重新迎来雨季,植被在雨水的滋润下开始返青,动物远征大军为了追寻食物将再次不辞辛苦地返回塞伦盖蒂大草原。
是谁策划了动物大迁徙
主题: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主题探究
情境 气压带和风带的存在及对全球不同区域的控制时间直接影响着区域的气候。图Ⅰ为地球上某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图Ⅱ示意气压带和风带对不同区域的控制时间。
任务1 判断图Ⅰ所在的半球及其所处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 半球及季节:北半球夏季。理由:图示乙风带吹西南风,丙风带吹东北风,符合北半球风带的分布特征,且气压带均移至偏北位置,应处于北半球夏季。
任务2 比较图Ⅱ中a、c两种气候降水特征的差异,并简述原因。
【答案】 差异:a气候全年降水丰富,c气候全年干旱少雨。
原因:a气候所在地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盛行对流雨,而c气候所在地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热天气。
任务3 指出在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特征及其空间分布。
【答案】 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少雨(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空间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素养培育
气候动物大迁徙——培育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情境 每年6~9月,东非的塞伦盖蒂自然保护区的青草逐渐被消耗,食物变得越来越少。为了食物,草原上的动物会向北长途跋涉3 000多千米,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数百万动物大军碾过茫茫大草原,场面壮观,声势浩大。到达终点之后,由于气候的变化,短短两三个月之后,这支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征大军为了追寻食物将再次不辞辛苦地返回塞伦盖蒂。
任务1 东非高原上的动物为什么会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
【答案】 这里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草原上植被存在枯荣的季节性变化,导致大量食草性动物为寻求充足食物而发生季节性迁徙。
任务2 当大量食草动物离开塞伦盖蒂大草原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判断此地受何控制。
【答案】 该地正处于干季,降水稀少,应受信风带控制。
任务3 推测塞伦盖蒂草原的气候成因。
【答案】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知识小结
1.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1)气压带对降水的影响
气压带名称 垂直方向的运动特征 对降水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运动 上升冷却,易形成降水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沉运动 下沉增温,不易形成降水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上升运动(冷暖气流相遇形成极锋) 冷暖气流相遇,上升,形成极锋,易形成降水
极地高气压带 下沉运动 不易形成降水
(2)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风带名称 大陆西岸 大陆东岸
水平方向运动特征 对降水的影响 水平方向运动特征 对降水的影响
低纬信风带 自陆地吹向海洋 少雨(干旱) 自海洋吹向陆地 多雨(湿润)
中纬盛行西 风带 自海洋吹向陆地(常年) 多雨(湿润) 自陆地吹向海洋(冬季) 少雨(干旱)
高纬极地东风带 干、冷
2.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3.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
对点训练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气压带代表(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2.图中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受风带①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
C.受风带②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
D.受气压带和风带②的交替控制,旧金山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气压带两侧风向呈辐散状态可知,该气压带为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四周均为极地东风带,两侧风向是相同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两侧风向是不同的,而图中气压带两侧风向不同,由此判断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不是极地高气压带。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气压带两侧风向呈辐散状态,风向明显是向左偏转形成的,因此该气压带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则风带①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风带②为南半球的西风带。北非地区位于北半球回归线附近,不会受到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台湾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不受南半球东南信风的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是受东南季风影响形成的;新西兰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受南半球盛行西风(风带②)的影响,终年温和多雨;旧金山位于北半球30° N以北,是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而不是受到图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影响。
【随堂检测】
思维构建
【答案】 ①雨林 ②海洋性 ③地中海
即时训练
读甲、乙、丙、丁四地(北半球)的年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3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年降水量受单一气压带影响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乙、丙、丁四地中,年降水量受气压、风带交替影响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3.甲、乙、丙、丁四地中,年降水量受季风环流影响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A 2.B 3.D
【解析】 第1题,四地中,甲地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分配较为均匀。第2题,四地中,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分为干湿两季;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多雨。第3题,四地中,丁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读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表示信风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答案】 4.B 5.C
【解析】 第4题,信风带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第5题,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即③和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