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的组成,陆地水体的组成,储量、分布、作用等基本情况。(区域认知)
2.以河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关系为例,通过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结合河流径流过程曲线图,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自主预习】
一、陆地水体的组成
1.陆地水体的概念:是分布在陆地的各类水体的总称,指存在于① 、② 、冰川、生物、沼泽和地下的水体。
2.陆地水体的组成:由陆地咸水和陆地淡水组成。
二、陆地水体之间的联系
1.水体补给: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是不断运动的,它们彼此之间通过③ 而相互联系。
2.河流补给:④ 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⑤ 补给、湖泊和沼泽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
3.补给特点
(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⑥ 影响,汛期与⑦ 一致。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量变化,与流域的积雪厚度、地形状态有关。
(3)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⑧ 的影响,汛期与高温期一致。
(4)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流量比较⑨ ;地下水与河流水因水位变化还可能相互补给。
(5)河流与其沿途的湖泊也常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⑩ 湖泊能够吸纳河流的洪水, 湖泊水能够补充河流水。
【答案】 ①河流 ②湖泊 ③补给 ④雨水 ⑤冰川融水⑥降水量 ⑦雨季 ⑧气温 ⑨稳定 ⑩汛期 枯水期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咸海位于中亚,水域面积曾达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四大湖泊。20世纪60 年代以来,咸海水域面积不断缩小。1987年,咸海分成南北两部分。1998年,咸海水域面积缩小至29 80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湖泊中仅排第八位。目前,咸海水域面积仅数千平方千米。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水域面积为什么急剧萎缩
主题 1:相互联系的水体
主题探究
情境 材料一 澜沧江是著名的国际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海拔5 552 m东北坡,经西藏、云南出国境,南流经柬埔寨,于越南的南部注入南海,全程长4 909 km,中国境内河长2 021 km,出国境后河段名为湄公河。湄公河与洞里萨河相通,连接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洞里萨湖。
材料二 每年5到10月雨季时,湄公河涨水,河水进入洞里萨湖,湖泊面积能增加到1.6×104 km2,水量达到80 km3,从而大大削减了湄公河的洪峰流量,减轻了湄公河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旱季时,湄公河水位降低,湖水进入湄公河,湖泊面积退缩到2 400 km2,水量骤减,因此湄公河水位不会降到太低,有利于维持航行并保证下游地区的灌溉。
任务1 读材料一,澜沧江的源头到洞里萨湖都有哪些陆地水体类型
【答案】 冰川、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等。
任务2 尝试用示意图表示这些水体间的关系。
【答案】
任务3 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亚雨季时湄公河和洞里萨湖的补给关系,并在下图中画出河流流向,分析洞里萨湖对湄公河水量和水位的影响。
【答案】 绘图(略)。雨季,湄公河水补给湖水。会使湄公河下游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洪水期,降低了湄公河下游的洪水威胁。
知识小结
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各水体之间,地表水与地下水,地表水、地下水与大气降水之间的关系可利用综合结构图理解,图解如下:
对点训练
读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1~3题。
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b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1~2月
B.3~4月
C.6~7月
D.9~10月
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地下水
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
D.海洋水、冰川
3.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可能会导致( )。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答案】 1.A 2.B 3.B
【解析】 第1题,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抬高长江水位。箭头b表示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此时长江处于枯水期,主要发生在1~2月。第2题,读图可知,甲可以和洞庭湖水、长江水直接相互转化,结合四个选项,洞庭湖水、长江水不能直接转化为冰川,海洋水不能直接转化为洞庭湖水和长江水,只有雨水、地下水符合条件,即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雨水、地下水。第3题,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抬高长江水位。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洞庭湖的面积减小,蓄水能力减弱,则丰水期a补给变小,枯水期b补给也变小。
主题2: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主题探究
情境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源头海拔超过3 000 m,自东北向西南流入太平洋,全长约2 300 km。上游山区年均降水量为400~500 mm,贡献了86%的河流径流量。下游地处温带半干旱和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100 mm。科罗拉多河年内径流量变化显著,夏季径流量占全年的70%。干流上陆续修建了胡佛大坝等多座水坝。下图为胡佛大坝下游某断面流量年际变化图。
任务1 说出科罗拉多河上游和下游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答案】 上游:冰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下游:上游来水及地下水补给。
任务2 推测科罗拉多河夏季径流量较大的原因。
【答案】 科罗拉多河上游秋、冬、春各季节降水形式多为降雪,冬季河流上游地区气温低,积雪融化少,夏季气温高,上游积雪迅速融化,河流水量大增,形成汛期。
任务3 比较胡佛大坝建成前后,大坝以下河段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
【答案】 建成前: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大;建成后: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小。
素养培育
地上河——培育人地协调观
情境 下图为黄河某河段剖面图。
任务1 该河段河水与地下水补给之间的关系如何 原因是什么
【答案】 河水常年补给地下水。河床高出地面,河水水位高。
任务2 该河段最容易发生的灾害是什么
【答案】 洪水。
知识小结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列表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典型 分布地区
雨水补给 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 时间集中;不连续;水量变化大 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季节分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有时间性;连续性;水量稳定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有时间性;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水量较稳定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较稳定;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稳定;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大小;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对位置 普遍
对点训练
读我国某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统计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湖泊水
2.该河流可能是我国的( )。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松花江
D.长江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补给形式要看径流总量及季节分配情况。该河流流量与气温关系密切,夏季为汛期,冬季断流,说明补给水量受气温影响大,补给水源应为高山冰雪融水;我国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大,由纵坐标流量数值可知,图中河流流量小;地下水是河流最稳定的补给水源,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稳定,变化小;以湖泊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稳定,变化小。第2题,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新疆地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其他三条河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随堂检测】
思维构建
【答案】 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②冰川融水补给
即时训练
读我国某大河上游水库多年平均各月蓄水变化量图,回答1~2题。
1.该水库所在的河流最可能是( )。
A.长江 B.黄河
C.淮河 D.珠江
2.该水库蓄水量最大的月份是( )。
A.3月 B.7月
C.9月 D.12月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多年平均各月蓄水量的变化可知,该水库在5月水量最少,可能是春旱造成的,此时放水可提供灌溉水源,并为接下来的雨季做准备,所在的河流最可能是流经华北地区的黄河;长江上游水库如三峡,5月和11月水量较大;受锋面雨带影响,珠江5月蓄水量不会最少;江淮地区通常在6月有梅雨,若是淮河,6月蓄水量应该不会为负值。第2题,图中曲线数值为负值时,表示水库的蓄水量减少,为正值时,表示水库的蓄水量增加。读图可知,该水库7~9月蓄水变化量均为正值,10月开始为负值,说明7~9月水库蓄水量一直在增加,到9月最大,10月开始减小;12月至次年3月水库的蓄水量也一直在上升,但此时不是黄河的主汛期,蓄水量不如9月大。
下图为我国新疆沙拉依灭勒河某年河流流量过程线,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读图,回答3~4题。
3.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湖泊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该河流在4、5月出现汛期且流量较小,故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4.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冬季降雪量过大
B.春夏季气温过低
C.夏季降水异常偏多
D.夏季冰川融水量过大
【答案】 A
【解析】 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主要是因为冬季降雪量大。
2第二节 洋流
【学习目标】
1.借助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地理实践力)
2.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3.通过对洋流形成、分布及其地理意义的学习,认识到地理事物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人地协调观)
【自主预习】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1.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① 。
2.按性质分为② 和③ 。
3.分布
(1)中低纬度:形成以④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流向为⑤ ,东西岸性质差异是⑥ 。
(2)中高纬度:北半球形成以⑦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流向为⑧ ,东西岸性质差异是⑨ 。
(3)40° S海域:形成环球性的⑩ 。
(4)北印度洋:流向变化是 。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 平衡。
2.沿岸气候:暖流起 作用,寒流起 作用。
3.海洋生物
(1) :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
(2) :秘鲁渔场。
4.航海:顺洋流航行,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形成的 对海上航行不利;洋流携带的冰山对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5.污染:扩大 ,加快污染海域的 。
【答案】 ①盛行风 ②暖流 ③寒流 ④副热带海域
⑤北顺南逆 ⑥东寒西暖 ⑦副极地海域 ⑧逆时针 ⑨东暖西寒 ⑩西风漂流 冬逆夏顺 热量和水分 增温增湿 降温减湿 寒暖流交汇 上升流海区 海雾污染范围 净化速度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雪龙2号2019年10月15日从深圳启航,首先前往中山站开展作业,随后继续开展南大洋宇航员海综合考察和长城站考察。雪龙号于2019年10月22日由上海出发,首先前往中山站开展作业,随后继续开展罗斯海、阿蒙森海工程和科考作业,后程回到戴维斯海、普里兹湾、中山站作业后回国,2020年4月中旬返回上海港。
如果你是此次南极科考总设计师,你会如何规划雪龙号及雪龙2号的行进线路 依据是什么 行进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不利因素
主题1:世界洋流的分布
主题探究
情境1 下图为全球风带示意图与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
任务1 洋流按性质划分,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大陆沿岸的这两种洋流流向有何特点
【答案】 暖流与寒流。特点:暖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寒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
任务2 对比全球风带示意图与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找出受信风带、西风带影响而形成的洋流,这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 西风带——西风漂流,信风带——赤道暖流、中低纬大洋东岸寒流。说明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任务3 以副热带为中心(大致30°纬度)的大洋环流有何特点
【答案】 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暖流,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寒流。
任务4 中高纬度海区,南北半球大洋环流各有何特点
【答案】 北半球大洋环流呈逆时针运动,南半球未形成环流,洋流围绕南极地区外围运动。
任务5 大洋环流的形成除与大气环流有关,还有哪些因素起作用
【答案】 海陆轮廓、地转偏向力等。
情境2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冬、夏两个季节,该海区的环流系统不仅流向不同,而且组成环流系统的洋流也不同。下图是北印度洋冬、夏季的环流系统示意图。
图Ⅰ 图Ⅱ
任务1 归纳北印度洋洋流流动方向的特点。
【答案】 夏季呈顺时针、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任务2 分析北印度洋洋流流向的成因。
【答案】 该海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如图Ⅰ);该海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如图Ⅱ)。
知识小结
1.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如下图所示: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1)中低纬度海域,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反气旋型)的大洋环流。
①环流方向: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②洋流性质: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北半球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为寒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气旋型)的大洋环流。
(3)北印度洋海域,形成典型的季风洋流。
①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海水自东向西流;②索马里半岛沿岸有暖流流经 ①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海水自东向西流;②索马里半岛沿岸有暖流流经
(4)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以南极为中心,呈顺时针方向环绕南极大陆的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
对点训练
读某区域洋流图,回答1~3题。
1.该大洋环流所处的海域位于( )。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北半球中高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 D.南半球中高纬度
2.图中a、b、c、d四支洋流中,其成因与西风密切相关的是( )。
A.a B.b C.c D.d
3.若此海域为太平洋,那么下列现象有可能出现的是( )。
A.a洋流能加剧沿岸台风的势力
B.受c洋流影响,沿岸干旱加剧
C.b洋流方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D.d洋流按成因属上升补偿流
【答案】 1.A 2.B 3.B
【解析】 第1题,图中回归线穿过洋流圈中部,属于中低纬度洋流圈,该洋流圈为顺时针方向,为北半球。第2题,d是受低纬信风带影响形成的风海流;a、c为补偿流;b为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的暖流。第3题,若此海域为太平洋,a洋流即日本暖流,不会加剧沿岸台风的势力;c洋流即加利福尼亚寒流,其降温减湿作用会使沿岸干旱加剧;b洋流即北太平洋暖流,是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下形成的,其方向不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d洋流即北赤道暖流,按成因属风海流。
主题 2: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主题探究
情境1 图Ⅰ是秘鲁降水分布图。该国首都利马年降水量约20 mm,冬季多浓重湿雾,表现出“少雨、多雾”的气候特点。图Ⅱ中的装置是用特殊材质生产的捕雾网,用来采集大气中的雾气,令雾气成为饮用水。
任务1 根据材料,分析洋流对智利西海岸气候和湿雾形成的影响。
【答案】 大陆西岸有强大的秘鲁寒流流经,沿海空气与寒冷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稳定的逆温层,冷湿气流无法上升形成降雨,便只能以大雾的形态存在。因此该地降水很少,但浓雾天气却很多。
任务2 推测当地海上浓雾天气对人类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
【答案】 海上大雾不利于海上航行、捕鱼等。
情境2 海洋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 m深的海底部分,这里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下图为世界著名渔场分布图。渔场分布地区往往也是海雾多发区域。
任务1 说明甲、乙两渔场形成条件的差异。
【答案】 甲渔场是秘鲁渔场,受离岸风的影响,形成上升流,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多,饵料多,形成大渔场;乙渔场是北海道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形成大渔场。
任务2 渔场分布地区往往也是海雾多发区域,简要说明其原因。
【答案】 暖流与寒流交汇形成的渔场,由于海面水平气温差异大,形成冷暖流锋区,暖湿气流沿锋面爬升,形成海雾;上升流形成的渔场,由于表层海水温度低,与其上的空气有温差,易形成海雾。
素养培育
洋流对环境影响——培育人地协调观
情境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决定从2023年起,用30年时间将福岛核电站积累的125万吨核废水处理和稀释后倒入太平洋,该决定遭到了日本民众和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
任务1 受洋流影响,倒入太平洋的核废水首先朝什么方向扩散
【答案】 东北方向。
任务2 核废水对我国沿海地区是否有影响 为什么
【答案】 有影响。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处在北太平洋中低纬环流影响范围,核废水进入该环流,可能导致核废水影响我国沿海地区。
知识小结
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实例
气 候 全球影响 促进高低纬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低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升高,高纬度海区温度也不会持续降低
大陆沿岸 暖流增温增湿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影响
寒流降温减湿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对荒漠形成的影响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
2.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
四大渔场 形成类型 具体表现 洋流名称
纽芬兰渔场 寒暖 流交 汇处 海水受到扰动,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至表层,饵料丰富,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寒暖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从而使鱼群集中,喜暖水和喜冷水的鱼类都在此汇集 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
北海道渔场 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
秘鲁渔场 冷海 水上 泛处 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从而使得沿岸地区的水位较低,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常形成上升补偿流,从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来,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秘鲁沿岸的秘鲁寒流
3.海雾的形成与分布
(1)形成: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低到1 km以下。
(2)分布:洋流流经海域多海雾。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出现在中低纬度地区,季节为夏季;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出现在中高纬度地区,季节为冬季。
4.洋流对海洋污染、航运的影响
海洋污染 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水污染范围
海洋航运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洋流从极地携带冰山流向较低纬度,威胁航运安全
对点训练
阿塔卡玛沙漠位于南美洲,海拔约2 400 m,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4 ℃。该地被称为世界“旱极”,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不到2 mm,沙漠近岸地区低空全年大部分时间都被浓厚的雾层笼罩。读阿塔卡玛沙漠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
1.阿塔卡玛沙漠气候凉爽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A.地形、洋流 B.洋流、大气环流
C.地形、大气环流 D.纬度、人类活动
2.阿塔卡玛沙漠常年“雾重却无雨”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沿岸冷湿气流难以上升
B.山地对暖湿气流的阻挡
C.终年盛行下沉气流
D.海拔高,海洋水汽无法到达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由材料“阿塔卡玛沙漠位于南美洲,海拔约2 400 m”可知,阿塔卡玛沙漠海拔高,气温低,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因此气候凉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洋流;大气环流影响降水,对气温影响不大,沙漠地区,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不大。第2题,该地盛行东南风,安第斯山脉阻挡了信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而沿岸的冷湿气流受离岸风影响难以上升,遇到从安第斯山脉翻越下来的暖气团,形成了逆温层;加之沿海空气受寒流影响,下层冷却,逆温层更加稳定,因此沿岸地区海面蒸发的水汽在低空凝结成雾,但却很难上升成云致雨;且受逆温影响,浓雾不易散开,形成雾重却无雨的现象。由于位于低纬度的沿海地区,空气中水汽比较充足,海洋水汽无法到达,不是该现象的形成原因。
【随堂检测】
思维构建
【答案】 ①暖流 ②海洋生物
即时训练
下图为某大洋局部环流示意图,该海域全部位于东半球。读图,回答1~2题。
1.该大洋为( )。
A.北印度洋 B.南印度洋
C.南大西洋 D.南太平洋
2.在该环流中,②④分别表示( )。
A.西澳大利亚寒流、马达加斯加暖流
B.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C.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
D.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盛行风风向可知,①为盛行西风,③为东南信风,故该环流为南半球以副热带海域为中心的大洋环流;该海域全部位于东半球,因此该大洋只可能为南印度洋。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海域位于南印度洋,则②④分别表示西澳大利亚寒流、马达加斯加暖流。
下图中L为海岸线,P、Q为洋流。读图,回答3~4题。
3.若经过甲地的经线约为70°,则下列有关洋流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大陆沿岸热带荒漠南北狭长,向北延伸
B.导致近海岸洋面雾日增多,近海沿岸空气潮湿
C.洋流经过不利于鱼类生长,渔业资源贫乏
D.使洋面降温,海风冷却,降水减少
4.若经过乙地的经线约为120°,则下列有关洋流Q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按成因属于上升补偿流
B.是全球最强大的暖流
C.舟山渔场的形成与之有关
D.沿岸受其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答案】 3.C 4.C
【解析】 第3题,根据甲地的经线约为70°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南美洲的西部海岸区,洋流P为秘鲁寒流。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有利于渔场形成。第4题,若经过乙地的经线约为120°,则洋流Q为日本暖流,主要为风海流,舟山渔场的形成与之有关;北大西洋暖流是最强大的暖流;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不可能终年高温多雨。
2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说出海—气之间水分和热量的交换过程。(综合思维)
2.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综合思维)
3.运用图表,说出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及其命名地点和主要发生时间。(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第1课时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自主预习】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海—气相互作用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① 交换,其中的② 交换,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2.海—气间的水分交换
(1)③ 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2)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④ 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因此,⑤ 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⑥ ,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3.海—气间的热量交换
(1)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的70%,并将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再通过⑦ 、长波辐射等方式将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
(2)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
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⑧ 与⑨ ,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
1.大气环流
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会产生高低纬间的环流;海洋与陆地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则形成⑩ 。
2.大洋环流
大气运动通过 吹拂洋面,把动能传递给海洋,促使海水的运动。
海—气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了运动方向基本一致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
3.全球水平衡
(1)海洋是地球上水的大本营。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随着大气运动,大部分通过降水返回海洋;其余部分被大气运动带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陆地上,然后汇入江河,流回海洋,构成地球上的水循环,使全球蒸发和降水的总量 。
(2)在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中,海洋通过 向大气输送水汽是基础,海水运动和大气运动是途径,它们都是海—气相互作用才得以实现的。
4.全球热量平衡
在地球表面,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净辐射能 高纬度地区,热量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输送。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共同实现的。在0°~30° N地区,海洋输送的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的热量;在30° N以北地区,大气输送的热量超过海洋输送的热量;在50° N附近,海洋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流向更高纬度输送。通过海—气的相互作用和对热量的全球输送,维持了地球上的 。
【答案】 ①物质和能量 ②水、热 ③海洋 ④温度 ⑤低纬度 ⑥大 ⑦潜热 ⑧大气环流 ⑨大洋环流 ⑩季风环流 风力 保持平衡 蒸发 多于 热量平衡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地球村的空调
航空、航天和通信等现代技术的进步,使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人们感觉到彼此的距离缩短了,地球似乎变得很小,像一个村庄,于是有人提出“地球村”这个名词。如果把地球看成一个村庄或一个大城市的居民小区,海洋可不就是它的中央空气调节器吗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能量辐射到地球,80%以上被地球表面吸收,不到20%反射到空中。海洋面积大,海水吸收热量的能力强,储存热量的能力大。到达地球的大部分太阳能量被海洋吸收并储存起来,海洋成为地球上巨大的热能仓库。陆地表面吸收太阳热量的能力差,而且集中在表层很浅的地方,储存能力也很差。白天热得快,夜晚也凉得快。这样一来,地球村热量的供应就主要由海洋来调节。海洋通过海水温度的升降和海流的循环,并通过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影响地球气候变化。
你能解释海洋这个“地球村的空调”是怎样调节地球热量的吗 它还会给地球上的大气带来怎样的影响
主题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主题探究
情境 下图为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图(单位:×0.484 W/m2)。
任务1 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主要方式是 、 。
【答案】 长波辐射 潜热
任务2 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是 (填“热带”或“温带”),为什么
【答案】 热带 热带范围约跨47个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该地区所占海洋面积最大;热带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最多;热带海区面积大,海水蒸发旺盛,向大气输送的水汽也丰富。
任务3 海洋热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洋流,据此描述20° N~40° N和40° N~60° N太平洋东西两岸海区输入热量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答案】 20° N~40° N太平洋东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少,主要受寒流的影响;40° N~60° N太平洋东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多,主要受暖流的影响。
知识小结
1.框图法理解影响海—气间水热交换的因素
2.海洋对大气温度的影响
对点训练
阿拉伯海位于图中断面甲与断面乙之间,该海区多年得到与失去的淡水总量基本相当。海洋淡水输入是指从低盐度海区流入高盐度海区的海水,它是阿拉伯海得到淡水的重要来源之一。读阿拉伯海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回答1~3题。
1.阿拉伯海得到的淡水主要来自( )。
①断面甲的海洋淡水输入 ②印度半岛西部的径流 ③断面乙的海洋淡水输入 ④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阿拉伯海与近海面大气之间全年水热交换的总体特征为( )。
A.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B.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C.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
D.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
3.阿拉伯海通过断面甲得到海洋淡水输入最少的时期,该海域( )。
A.盛行东北信风 B.盛行东北季风
C.盛行西南季风 D.季风正在转换
【答案】 1.B 2.B 3.D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斯湾和红海的盐度高于阿拉伯海,阿拉伯海盐度高于印度洋,根据材料“海洋淡水输入是指从低盐度海区流入高盐度海区的海水”可知,阿拉伯海主要有断面甲的海洋淡水输入,同时印度半岛西部的径流和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也是该海区淡水的重要来源,①②④正确。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阿拉伯海淡水收入有断面甲的海洋淡水输入、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印度半岛西部的径流,而支出有蒸发及流入波斯湾和红海的水。流入波斯湾和红海的水量小于印度洋和印度半岛西部径流输入的水量,而该海区多年得到与失去的淡水总量基本相当,所以阿拉伯海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该海区纬度低,蒸发旺盛,蒸发过程中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第3题,冬季,图示区域盛行东北季风,海水从孟加拉湾流向阿拉伯海;夏季,该区域盛行西南季风,海水从印度洋流向阿拉伯海。因此只有在季风转换,即季风环流最弱时,印度洋和孟加拉湾通过断面甲向阿拉伯海输入的海洋淡水最少,阿拉伯海通过断面甲得到的海洋淡水也最少。
主题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主题探究
情境 下图为全球水平衡示意图。
任务1 图中显示了水循环的哪几种类型
【答案】 海陆间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任务2 填写下表。
海洋水(单位:×103 km3)
收入项 收入数量 支出项 支出数量
— —
总计 总计
陆地水(单位:×103 km3)
收入项 收入数量 支出项 支出数量
— —
总计 总计
【答案】
海洋水(单位:×103 km3)
收入项 收入数量 支出项 支出数量
降水 458 蒸发 505
径流 47 — —
总计 505 总计 505
陆地水(单位:×103 km3)
收入项 收入数量 支出项 支出数量
降水 119 蒸发 72
— — 径流 47
总计 119 总计 119
任务3 计算海洋降水量与陆地降水量之和,海洋蒸发量与陆地蒸发量之和。这两个数据的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海洋降水量(458)和陆地降水量(119)之和为577×103 km3,海洋蒸发量(505)和陆地蒸发量(72)之和为577×103 km3,这两个数据相同,说明了全球的蒸发量和降水量基本相同,维持了全球水量的平衡。
任务4 计算海洋蒸发量占全球降水量的百分比。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海洋蒸发量(505)占全球降水量(577)的87.5%,说明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地。
知识小结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水热平衡
基础 表现
水平衡 热平衡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对点训练
读某科学考察队路线示意图,回答1~2题。
1.若船只出发时,a处是夏季(1月),经过6个月后到达c处,此时c处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海洋向大气补充热量
B.大气向海洋补充热量
C.大气和海洋未发生任何联系
D.此时c处为春季,海洋无法向大气补充热量
2.图中①②处相比,海—气相互作用更活跃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①②处相等 D.无法判断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南半球)夏季(1月)6个月后为7月,此时c处(北半球)处于夏季,海洋温度高,海洋向大气补充热量。第2题,②处为赤道海域,海水获得的热量较多,海水温度更高,①处为南半球副热带海区,海水温度较②处低,海—气相互作用②处更活跃。
【随堂检测】
思维构建
【答案】 ①气温 ②水热平衡
即时训练
读大西洋部分海区年平均每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回答1~3题。
1.该图反映的热量补给关系的主体是( )。
A.太阳和陆地 B.海洋和大气
C.太阳和大气 D.太阳和海洋
2.图中甲的数值可能是( )。
A.230 B.180 C.110 D.90
3.图中甲海区表层海水热量的直接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陆地 D.大气
【答案】 1.B 2.A 3.B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海—气间热量传递关系的分布图。第2题,甲处于200闭合等值线区域内部,而200等值线两侧为平行的150等值线,因此可判断甲的数值范围为200<甲<250。第3题,甲海区海水温度明显高于两侧,应该是受暖流影响所致。
读全球水量平衡(单位:×103 km3)示意图,回答4~6题。
4.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不变,即蒸发量等于降水量。下列选项中,能说明该平衡原理的等式是( )。
A.458=505-47 B.119=47+72
C.577=119+458 D.以上均不能
5.属于陆地水量支出环节的有( )。
①海水蒸发 ②陆地蒸发 ③径流 ④陆地降水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6.海洋水汽不断向陆地输送,但长期来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 )。
A.海洋降水 B.径流
C.陆地降水 D.水汽输送
【答案】 4.C 5.C 6.B
【解析】 第4题,某区域水量平衡原理有空间尺度之分,就全球而言,全球蒸发量等于全球降水量。A选项为海洋水量平衡,B选项为陆地水量平衡。第5题,陆地水量支出环节为径流和陆地蒸发,收入环节为陆地降水,因而②③正确。第6题,径流沟通了陆地水体和海洋,补充了海洋向陆地输送的水汽,故长期来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
2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第2课时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自主预习】
一、沃克环流
1.形成: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区,① 驱使着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在东岸,由于表层海水被风吹走,下层的② 会上涌补充,沿岸还有自高纬度流来的寒流,使该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较低。在西岸,赤道暖流堆积下沉,形成较厚的③ 。这样,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东西方向,表层海水存在着明显的温度差异。通过海—气的热量交换,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接近东西向的④ ,称为沃克环流。
2.影响:沃克环流的⑤ ,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
二、厄尔尼诺
1.定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面温度⑥ ,这种现象被称为厄尔尼诺。
2.影响
(1)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减小,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⑦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沃克环流中的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⑧ 。
(2)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沃克环流中的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湿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引发⑨ 。
(3)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对全球广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但是,这些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3.成因:多数科学家认为,⑩ 减弱可能是引发厄尔尼诺的主要原因。每隔几年,东南信风突然减弱,甚至会转为西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的 上涌现象消失,赤道逆流增强,温暖的海水被输送到东太平洋,南美洲西岸的寒流被暖流取代,从而形成厄尔尼诺。
三、拉尼娜
1.定义:与厄尔尼诺相反,拉尼娜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水温 的现象。
2.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 ,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
3.监测与预报
加强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监测与预报、加强地区与国际合作、研究并预测其影响,是人类当前减低和预防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所带来的灾害的重要途径。
【答案】 ①信风 ②冷海水 ③暖水层 ④热力环流 ⑤强弱变化 ⑥异常升高 ⑦减弱 ⑧洪涝灾害 ⑨旱灾 ⑩东南信风 冷海水 异常降低 增强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2021年“十一档”,最让人期待的电影莫过于《长津湖》。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盖马高原上,与我国首都北京的地理纬度大致相当,其北部为中朝界河鸭绿江,与我国吉林、辽宁隔河相望,东临日本海,距离海岸线不足100 km。长津湖战役遭遇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极端天气,全军冻伤高达22%。按理来说,朝鲜北部不管是从纬度位置还是与冬季风源地的距离,都不该有这么冷的天气,为什么长津湖所在的盖马高原在1950年的冬季会这么冷 有同学查阅中国气象局相关资料,发现在1950~1951年发生了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
主题1:沃克环流
主题探究
情境 下图为沃克环流示意图。
任务1 在图上画出箭头,形成完整的热力环流。
【答案】 标注略(顺时针方向)。
任务2 在沃克环流形式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分别是湿润还是干旱 为什么
【答案】 在沃克环流形式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因盛行下沉气流而以干旱气候为主;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以湿润气候为主,主要是受上升气流的影响。
任务3 沃克环流减弱时,会出现 现象。
【答案】 厄尔尼诺
任务4 赤道附近大西洋东西两岸能形成沃克环流吗 若存在请分析其原因。
【答案】 由于赤道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同样受信风带的影响,大洋东岸海水也会上涌,加上寒流的影响,海水温度要低于同纬度的大洋西岸,因此在该纬度的大西洋东西两岸海洋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有差异,大洋西岸近海面大气的温度高于同纬度的大洋东岸近海面的大气温度,因此同样可以形成热力环流,即同样存在沃克环流,只不过要比太平洋中的沃克环流弱。
知识小结
对点训练
在热带太平洋东岸(南美大陆西岸)和太平洋西岸(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之间存在着一个纬向大气环流系统,被称为沃克环流。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沃克环流中大洋东西两岸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不同的原因是( )。
①大洋西岸大气受表层暖海水影响大 ②大洋西岸纬度较低,气温高 ③大洋东岸受陆地干冷气流影响大 ④大洋东岸大气受底层冷海水影响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在甲气流势力较弱的年份( )。
A.澳大利亚东岸易发生火灾
B.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加
C.南太平洋暖流势力增强
D.印度尼西亚洪涝灾害加剧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太平洋东岸(南美大陆西岸)有上升补偿流,受上升冷海水影响,气温低,盛行气流垂直下沉,而太平洋西岸(澳大利亚大陆东岸)有暖流流经,大气受热,气流垂直上升,①④正确。东西岸纬度没有差别,②错误;大洋东岸纬度低,干冷气流影响不大,③错误。第2题,由材料可知,图中甲为热带南太平洋东岸和太平洋西岸之间的大气环流,属于低纬环流组成部分,其气流为南半球东南信风,风从东南方向吹来,当东南信风势力较弱时,秘鲁寒流减弱,海水上升补偿减弱,营养盐类减少,渔获量减少;澳大利亚东侧暖流势力减弱,上升气流变缓,降水减少,容易发生火灾。东南信风势力减弱时,南太平洋洋流环流减弱,南太平洋暖流势力减弱;太平洋西岸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多发旱灾。
主题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主题探究
情境 受强冷空气影响,2021年1月7日清晨,锡林浩特市的气温为-37.8 ℃,破该市21世纪最低气温纪录。由于冷空气活跃,过去的一个多月,大家可谓在气温“跌跌不休”中度过,寒冷已成为常态。为什么2020~2021年冬季这么冷 是因为拉尼娜现象,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它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下图是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示意图。
任务1 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差异。
【答案】 两种现象发生的位置大体一致,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异常增温,而拉尼娜现象是该地区表层海水异常降温。
任务2 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 这两种现象实际上是大气环流异常导致的。当东南信风减弱时,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当东南信风增强时,发生拉尼娜现象。
素养培育
沙漠中的花海——培育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情境 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号称“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2015年9~10月,该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形成了“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示意图。
任务 分析2015年9~10月阿塔卡马沙漠出现“沙漠花海”的原因。
【答案】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导致位于太平洋东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附近降水增多;充足的水分和高温促使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
知识小结
1.正常年份与厄尔尼诺年份比较
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异常升高时,会导致鱼类死亡、大气环流异常、水旱灾害频发等连锁反应,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如下表所示:
正常年份 厄尔尼诺发生年份
图示
洋流 秘鲁寒流和沿岸上升流作用强烈 上升流减弱,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
生物 秘鲁寒流及上升流带来丰富的饵料,形成渔场 该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
大气环流 存在对流性环流,太平洋西岸气流上升,东岸气流下沉 形成增强型对流,太平洋东部气流上升,西岸气流下沉,东岸下沉气流因水温升高而减弱
天气气候 西岸降水较多,东岸降水较少 澳大利亚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太平洋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2.“反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温暖的海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温暖的海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相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泛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面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强烈,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常与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但发生频率要比厄尔尼诺现象低。
拉尼娜现象图示:
对点训练
2021年1月6日,山东青岛气温降至-15.8 ℃,打破了历史低温纪录。7日青岛近海海域海面上“蒸汽腾腾”,仿佛海水被煮沸了。气象专家解释:受强寒潮天气影响,海水翻腾,海面下部温暖海水上升,海水快速蒸发到空中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成冰晶,这种现象被称为“海浩”。据此回答1~2题。
1.与本次“海浩”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①海—气间温差大 ②海—气间温差小 ③风力较大 ④风力较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据气象专家解释,本次“海浩”的发生和近期拉尼娜现象有关。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秘鲁沿海( )。
A.气温升高
B.鱼类大量死亡
C.干旱加剧
D.洋流势力减弱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海水相对温暖,此次强冷空气使得海—气间温差增大,海气温差越大,越有利于海水蒸发。同时,风力较大,也加剧了海水的蒸发,蒸发的水汽受冷空气影响凝结成冰晶,形成“海浩”现象,①③正确。第2题,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秘鲁沿海附近气温降低,寒流势力增强,干旱加剧;厄尔尼诺现象才会导致秘鲁沿海附近鱼类大量死亡。
【随堂检测】
思维构建
【答案】 ①拉尼娜 ②拉尼娜
即时训练
沃克环流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比多年平均值低0.5 ℃以上,被称为拉尼娜。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在沃克环流中( )。
A.甲地为高压
B.乙地为低压
C.水平气流由乙地吹向甲地
D.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2.当拉尼娜发生时,下列地区降水可能增加的是( )。
①秘鲁沿海 ②我国南方 ③北美南部 ④印度尼西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和图可知,甲地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为低压;乙地为高压,所以水平气流由乙地吹向甲地。第2题,拉尼娜发生时,甲地气温异常升高,上升气流增强,所以甲地附近的区域降水可能增加,如我国南方和印度尼西亚地区。
读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局部表层水温异常现象示意图,回答3~4题。
3.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甲点为4 ℃,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地海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 ℃
B.甲地海面水温比海底高4 ℃
C.甲地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4 ℃
D.甲地海面水温为4 ℃
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关于赤道附近a、b两地气流运动及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地降水增加,气候更加湿润 ②b地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 ③a地上升气流较正常年份减弱 ④b地下沉气流较正常年份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该等值线为等水温异常值线,则正值代表水温比常年均值偏高,负值代表水温比常年均值偏低。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甲点为4 ℃,代表甲地海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 ℃。第4题,观察图中等值线可知,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点附近水温值偏低,b点附近水温值偏高。a地水温偏低,则气流上升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燥。b地水温偏高,则气流下沉减弱,甚至上升,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
2第四章整合与评价
微专题: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描述
1.正确把握分析角度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描述主要有以下三个角度。
(1)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思维流程如下。
(2)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思维流程如下。
(3)两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比较,其思维流程如下。
2.准确把握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水文特征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
水位 水位高(低);水位季节变化大(小)
汛期 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在夏季(或其他季节)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现象
流速(水力) 流速快(慢);水力(能)资源丰富
水系特征 长度 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
支流 支流多(少)
弯曲度 河道弯曲(平直)
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
典例巩固 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回答(1)~(2)题。
(1)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
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
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2)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
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
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O点的水位低于P点水位,O点的水位在上涨,P点的水位在下降,因为洪水过程前水位低,洪水过程后水位高,水位不断在上涨,则流速较快,水位回落则流速较慢,故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水位高,流量小,原因是河床的泥沙抬高了水位,流量小,侵蚀作用弱,含沙量小;图中明显可以看出洪水水位高,流量小。
思维构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