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测试卷(无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测试卷(无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9 16:5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骈死(bìng)   两鬓(bìn)   鲦鱼(tiáo)   迁徙(xǐ)
B.嘉肴(yáo) 伐薪(xīng) 塘坳(ào) 濠梁(háo)
C.南冥(míng) 俄顷(qǐng) 挂罥(juàn) 和睦(mù)
D.鲲鹏(kūn) 槽枥(lì) 冰辙(zhé) 幽咽(yàn)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请循其本(追溯) 讲信修睦(培养)
B.卖炭得钱何所营(谋求,需求) 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
C.是鸟也(表判断的动词) 才美不外见(表现)
D.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教学相长(促进,推动)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有至道  故虽有名马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请循其本
C.怒而飞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其翼若垂天之云  我知之濠上也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兑命》曰“学学半”
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策之不以其道
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男有分,女有归 B.大道之行也
C.盗窃乱贼而不作 D.虽有嘉肴
6.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北冥有鱼》出自《庄子》一书的内篇《逍遥游》,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汇集了战国至秦汉间的儒家论著。
C.《马说》的作者韩愈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诗人杜甫写于“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时,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的忧愤。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一带一路”青少年和平友好发展国际联盟是中国科学教育促进会倡议成立,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中小学校、政府部门、国际性公益组织、教育企业以及媒体组成的国际性公益组织,它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在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经济等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增进各国青少年间的理解与信任。
今年,香泉中学申请加入了“一带一路”青少年和平友好发展国际联盟,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一带一路’对青少年未来生活的影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学校将对全校学生做一次关于“‘一带一路’对青少年未来生活的影响”的问卷调查,请你仿照示例,为调查问卷设计一个问题。(4分)
例:你认为“一带一路”对青少年未来生活会有影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将与联盟中的外国会员学校进行一次交流活动,请仿照示例,向外国青少年朋友介绍中国的一处名胜古迹。(4分)
例:滕王阁,位于赣江边上,王勃为它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我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8.默写。
(1)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2)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3)茅飞渡江洒江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5)_____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6)故园难舍。有的人,马蹄未远泪沾襟,那是岑参《逢入京使》时“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凝噎;有的人,江河迢迢意难平,那是崔颢《黄鹤楼》上“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的遥望;有的人,丘山林月皆桑梓,那是王维《竹里馆》内“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天人相知……上下五千年,在往圣先贤的憧憬里,还有一个他们从未抵达的理想家园:“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三)古诗阅读(5分)
9.阅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完成下面题目。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诗歌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下片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32分)
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10~13题。(10分)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选贤与能________      ②女有归________
11.翻译句子。(4分)
①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所描述的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题。(10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同“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同“曝”,晒干。④参:同“叁”,多次。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
②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___
③学不可以已____________
④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
15.翻译句子。(4分)
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2分)
17.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其中一篇短文后的感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21题。(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时先主①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②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陈寿《三国志·隆中对》)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器:器重。
1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③君与俱来________ ④将军宜枉驾顾之________
19.翻译句子。(3分)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甲】文中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乙】文中交代诸葛亮有超人才智的一个词是“________”。(2分)
21.【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先主对待人才分别是什么态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13分)
母爱像棉花盛开
徐学平
①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②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
③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作花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的笑谈,但母亲那淳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我心中。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⑤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的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
⑥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⑦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她高兴地说:“快,帮妈把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像样点儿的西装呢!”望着母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蓦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
⑧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铃期的棉桃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的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无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的形骸啊!
⑨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么?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
(选自2019年5月《贺州日报》)
22.请简要分析文章以“母爱像棉花盛开”为标题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结合全文,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⑤段中“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你认为到底缺了些什么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文章开头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你觉得你的母亲是一朵什么花?请联系实际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10分)
27.填空。(4分)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傅雷先生就在《傅雷家书》中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他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________,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家”。
28.阅读选段,回答问题。(6分)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
“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1)选文通过什么方式来描写保尔的一次精神危机?从中可以看出保尔怎样的心路历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最后写道:“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保尔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益而充实,最终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从这件事中,我们看到保尔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29.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缝出的是母子情;“一片丹心育桃李,亦师亦友万年长”书写的是师生情;“同窗三载互帮助,书生意气话人生”唱出的是同学情;“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道出的是读书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抒发的是爱国情……漫长的过程中,总有一种情让你难以忘怀。
请以“________情,自难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题目二:“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名句,意思是“如果有亲友打听我的情况,请转告他们,我的心像玉壶里的冰那样纯洁”,后来常用“冰心”来代指纯洁的心。在现实生活中,拾金不昧是“一片冰心”;助人为乐是“一片冰心”:无私奉献是“一片冰心”;清正廉洁是“一片冰心”;诚实守信是“一片冰心”;君子之交是“一片冰心”……正是这“一片冰心”让我们积极向上,砥砺前行。
请以“一片冰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