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江苏卷第12题
中古时期的世界
核心考点 考情统计 考向预测 备考策略
西欧 庄园法庭 2023·江苏卷T12 (1)西欧社会新变化、拜占庭帝国相关内容考查较多 (2)古代亚洲是考查的重点 (3)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史实的理解,选取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材料,创设学习情境与生活情境,注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1)通过梳理这一时期基本史实,能够合理解释古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2)重点关注古罗马法、中古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状况,比如中古西欧王权加强的趋势、庄园经济的发展变化、中古西欧城市的崛起,从思想角度分析基督教文化对西欧社会的影响和拜占庭帝国的文化等 (3)归纳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状况
1.(2023·江苏·高考真题·T12)1289—1304年,在英国辛德雷克庄园中,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只有31%的诉讼最终通过庄园法庭裁决。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据此可知,该庄园法庭( )
A.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 B.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
C.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 D.依据大陆法裁决庄园经济诉讼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材料表明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并且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可知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的诉讼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这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稳定,C项正确;根据所学庄园法庭以维护庄园主的利益为宗旨,不是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农民之间的诉讼,所以得不出庄园法庭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庄园法庭的裁决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
精准解密一:西欧封建社会的多元性特征
多元的社会结构 政治上,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经济上,庄园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文化上,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共存
封君封臣的体制 封君与封臣通过特定仪式建立一种契约关系,领主不能强加给封臣某种义务,封臣要承担效忠领主等义务
相对独立的庄园 自给自足是西欧庄园经济的显著特征,在庄园中以领主为中心,形成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领主在自己的庄园中,行使某种程度的统治权
追逐自由的城市 城市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封建关系脆弱。自治城市建立一种自治机构来对抗领主,维护市民生活与商业贸易,为市民文化的生长提供土壤
宗教的禁欲主义与世俗的贵族文化 宗教文化宣扬对上帝、神权的敬畏,通过禁欲控制人们生活。贵族宣扬以忠诚为核心的骑士精神
精准解密二:古代日本吸收中华文化的特点
由被动到主动、由间接到直接 早期中华文化主要通过朝鲜输入日本,后来日本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主动派遣使节、留学僧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
选择性与主体性 日本将外来文化吸收、选择、融合,在坚持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择其所长,去其所短,进行改造,创立日本特色的文化
实用主义 以儒学为例,儒学传入日本之初,只在小范围内缓慢发展。 后来日本统治者企图利用儒家的部分思想来规范统治秩序和加强中央集权,推动了儒学在日本的发展。 幕府建立、武士兴起,由于长期的战乱纷争使人们对现世失去信心,人们开始将希望寄托于来世。于是,儒学成为佛教在日本传播的辅助工具
收放自如 (1)当日本需要中华文化时,则敞开胸怀,如饥似渴地吸收。 (2)当它不需要或认为没有必要时,它则利用天然屏障与外界隔离,最终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明
精准解密三: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兴衰历程的启示
1.从13世纪后半期开始,欧洲新设立大学需要从合法的机构中获得有效的认可,这种做法已经被普遍接受。将一所大学作为予以认可的具有效力的机构由教皇或皇帝决定,因为只有他们才被认为有资格授予大学普遍认可的权利。据此可知,当时欧洲( )
A.基督教会仍有较大的影响 B.欧洲商品经济获得了发展
C.大学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 D.宗教完全控制了市民生活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3世纪后期(欧洲)。根据材料“将一所大学作为予以认可的具有效力的机构由教皇或皇帝决定,因为只有他们才被认为有资格授予大学普遍认可的权利”及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大学从教皇或国王那里获得了包含种种特权的“特许状”,是具有一定自由度或独立性的高等教育教学机构,但大学的设立须得到教皇或皇帝的同意,说明欧洲当时的基督教会仍有较大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商品经济发展与大学兴起的关系,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大学是当时最具特权和声望的学术思想机构之一,并不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基督教会与市民生活的关系, “完全控制”的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A项。
2.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有宽广的市场,据说可以容纳5000人。市场上的商品有金属制品、纺织品、木器、石器、生产工具、武器、装饰品以及奴隶等。交换单位为金砂,并用可可豆作为零用的“小货币”。这反映出特诺奇蒂特兰( )
A.城市建筑精美 B.货币体系完备 C.市场交换活跃 D.交通运输便利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特诺奇蒂特兰城市场上的商品种类繁多,并出现了“小货币”,这反映出特诺奇蒂特兰市场交换活跃,C项正确;仅凭“宽广的广场”,无法说明城市建筑精美,排除A项;可可豆作为零用的“小货币”,说明当时特诺奇蒂特兰的货币体系并不完备,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交通运输,排除D项。故选C项。
3.德里苏丹国建立后,苏丹将其传统的政治风格完全搬到印度,印度原本的政治传统则几乎完全被抛弃,被苏丹政府发配到边疆的少数印度王公,虽有一定的自治权,但是这种自治权非常有限。苏丹的这一做法( )
A.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与纷争 B.满足了印度社会各阶层的需求
C.认可了印度教仍是主导宗教 D.展示了中央政府强大的控制力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代(印度)。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德里苏丹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苏丹将这种体制搬到印度,少数印度王公虽有自治权,但权力非常有限,这凸显了苏丹政府强大的控制力,D项正确;A项的“消除了”和B项的“满足了”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B两项;德里苏丹国的国教是伊斯兰教,排除C项。故选D项。
4.西欧中世纪早期,入主欧洲的日耳曼人具有明显的“蛮族”特征,至中世纪晚期,日耳曼人的文明意识明显提高,动乱减少,社会逐渐稳定,代表高雅和忠诚的骑士精神不断发展。这一变化( )
A.推动封君封臣制的强化 B.体现了王权的强化
C.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标志着教权的衰落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社会的稳定”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王权在稳定发展,社会的稳定性不断提高,政治和文化的相互配合,使之出现了“高雅”的骑士精神等,B项正确;推动封君封臣制的强化不符合时代特征,排除A项;这一变化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C项;标志着教权的衰落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B项。
5.“它(封建生产方式)是一种由土地和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生产方式,其中劳动力与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直接生产者(农民)与生产资料(土地)以特有的社会关系结合在一起……土地构成有‘公社土地、自主地和份地与领主经营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封建经济获得全面的发展 B.体现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C.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其是一种封建生产方式,直接生产者(农民)与生产资料(土地)以特有的社会关系结合在一起……土地构成有‘公社土地、自主地和份地与领主经营地’,可知该制度是西欧的庄园经济,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B项正确;从其中劳动力与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直接生产者(农民)与生产资料(土地)以特有的社会关系结合在一起,可知其具有封闭性的特点,商品经济不发达,封建经济发展有限,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农民与土地以特有的社会关系结合在一起,不能说明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对领主权力的概述,排除D项。故选B项。
6.古代西非兴起的城市,如沿着尼日尔河的廷巴克图、杰内和莫普提,邻近热带雨林的约鲁巴高原南部深处的伊费和伊格博—尤克乌城,是作为交易中心建立起来的。这些城市的建立旨在顺应( )
A.桑给巴尔等进口黄金和象牙 B.马里等国能够买进玉米和布匹
C.班图人鼓励文化发展的需要 D.来自北非的穆斯林商人的贸易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非)。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古代西非兴起的城市是作为交易中心建立起来的,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来自北非的穆斯林商人把世界其他地区的手工业品输入非洲,换取当地的黄金、象牙和奴隶,所以,这些城市的建立旨在顺应来自北非的穆斯林商人的贸易,D项正确;桑给巴尔等进口黄金和象牙是西非兴起的城市作为交易中心的结果,排除A项;马里等国能够买进布匹也是结果,不是原因,而且玉米产自美洲,新航路开辟后才外传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交易中心,班图人鼓励文化发展的需要与贸易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14世纪以后的中世纪西欧农村,以往农民向领主缴纳的人头税改成了直接税,须上缴给国王。1439年,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发布国王令,规定除了贵族所属领地的年贡及征集军队之需,贵族不得征收人头税等税项。这些变化旨在( )
A.打击割据势力 B.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
C.加强中央集权 D.增强国家实力对抗教皇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后的西欧。依据材料概况可知:14世纪以后的中世纪西欧农村,以往农民向领主缴纳的人头税改成了直接税,须上缴给国王,并且规定贵族不可征收人头税,表明国王逐渐集中了财权,限制了地方的经济实力,有力于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地方出现了割据势力,排除A项;税收权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不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家与教皇权力的争夺,排除D项。故选C项。
8.14世纪,在法国的封建体系中,庄园是贵族社会的核心,领主从农民那里征收租金和其他费用,庄园生产的目的“务使各项农产品及手工业品供应丰足而且自给”。这说明当时的庄园是( )
A.农民自发的自治机构 B.贵族政治活动中心
C.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D.西欧社会贸易场所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中世纪的法国,庄园保证了各项农产品及手工业品供应丰足而且自给,且领主从农民那里征收租金和其他费用,说明当时的庄园是欧洲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C项正确;庄园是贵族社会的核心,而非是农民自发的自治机构,排除A项;庄园是贵族社会的核心,没有体现其为政治活动中心,也没有体现其为西欧社会贸易场所,排除BD项。故选C项。
9.7世纪之后的几百年间,阿拉伯人面对波斯的律令,印度的神学、数学,希腊的逻辑与哲学,有所选择地将异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融会贯通,从而发展了理性思维和逻辑分析。据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
A.文化重心开始转移到东方 B.奠定了人文精神的复苏基础
C.具有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 D.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世纪(亚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7世纪之后的几百年间,阿拉伯帝国经历了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这段时间被称为伊斯兰黄金时代或阿拉伯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阿拉伯帝国确实展现出了对不同文化的吸收与融合,包括波斯的律令、印度的神学和数学、希腊的逻辑与哲学等。这种对异族文化的接纳和整合,表明了阿拉伯社会具有开放包容的特质,使得阿拉伯帝国能够成为不同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的中心,C项正确;阿拉伯帝国文化重心开始转移到东方体现于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中,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奠定了人文精神的复苏基础是意大利地区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主旨“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而“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1108年,法国卡佩王朝的路易六世登基时,作为封臣的勃艮第、诺曼底和阿奎丹公爵拒绝向其行臣服礼。1109年,勃艮第公爵于格二世却应路易六世的征召前去攻打英国。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法国( )
A.封君封臣制度的特征 B.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C.专制王权遭到了挑战 D.分裂割据局面加剧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108年的法国。根据材料“法国卡佩王朝的路易六世登基时,作为封臣的勃艮第、诺曼底和阿奎丹公爵拒绝向其行臣服礼”可知,描述的是法国国王与封臣之间的关系;“勃艮第公爵于格二世却应路易六世的征召前去攻打英国”描述的是封臣向封君提供作战义务的信息。由此可见,题干反映的是法国封君封臣制度的特征,A项正确;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是在15世纪末,排除B项;“勃艮第公爵于格二世却应路易六世的征召前去攻打英国”与专制王权遭到挑战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反映出当时法国存在地方诸侯割据,但无法得出不断加剧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11.从10世纪起,西欧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同时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并且产生了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也不再为教士所垄断,一些城市开始兴办大学。这些现象主要得益于( )
A.封建王权形成社会控制 B.城市贵族统治的不断强化
C.以庄园制为特征的封建经济 D.工商业的恢复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从10世纪起,西欧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同时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并且产生了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也不再为教士所垄断,一些城市开始兴办大学”和所学可知,10世纪起,西欧出现了脱离封君封臣制的官员、市民参政、世俗文化世俗教育、大学的产生等,这些都是该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伴随商品经济发展,该时期王权强化,城市自治加强,D项正确;该时期只是王权开始加强,并没有形成对社会的控制,排除A项;该时期城市自治程度加强,排除B项;庄园制为特征的封建经济造就了封君封臣的政治割据,并非“不与封土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2.13世纪的英格兰,土地问题备受争议,亨利二世和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法律改革,在大多数城市特许状以及《土地死手律》中,授权市民“赠与、出售和抵押”他们的土地、房屋或土地保有权,但教会和僧侣除外。这一系列法律改革( )
A.动摇了封君封臣制的基础 B.凸显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
C.促进了英格兰城市的兴起 D.摆脱了基督教的精神控制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英国)。根据材料“授权市民‘赠与、出售和抵押’他们的土地、房屋或土地保有权,但教会和僧侣除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授予市民可以赠与、出售和抵押土地等财物的权利,但不包含教会,反映出王权与教会存在一定矛盾,B项正确;封君封臣制的基础是封土制和封建贵族等级,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这些改革为法律改革,与经济发展关系不大,不会推动城市发展,排除C项;这些法律改革与基督教会对人们的精神控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3.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时代,哈里发欧麦尔二世命令基督教徒将叙利亚文医学著作译为阿拉伯文版本。伴随阿拉伯语的推广,波斯的文人学者开始使用阿拉伯语进行翻译。这些现象( )
A.反映出阿拉伯的翻译水平领先世界 B.表明被征服地区文化更为优越
C.说明阿拉伯文通行于整个西亚地区 D.体现了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帝国时期,叙利亚文的医学著作被翻译成阿拉伯文版本,波斯学者也使用阿拉伯语翻译,这体现了叙利亚、波斯、阿拉伯等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借鉴,D项正确;材料没对比,看不出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没对比,看不出更优越,排除B项;C项“整个”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4.“他们经营着中国丝绸和瓷器、印度和东南亚的调味晶和香料、拜占庭帝国的珠宝和精美织物;他们的冒险还来到之前从未有过系统的远距离贸易的地区;他们带着驼队穿越撒哈拉沙漠,用食盐、钢、铜和玻璃从西非诸王国换回黄金和奴隶;他们造访东非沿海地区,从那里获得奴隶和兽皮等当地的土特产。”这里的“他们”( )
A.成为亚欧非交流的桥梁 B.垄断商路威胁西欧市场
C.引领航海时代促进全球联系 D.开通丝绸之路推动东西贸易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他们经营着各种商品,并在不同地区进行贸易活动,包括中国丝绸和瓷器、印度和东南亚的调味品和香料、拜占庭帝国的珠宝等,还穿越撒哈拉沙漠进行贸易,造访东非沿海地区获取当地特产,这表明他们在亚欧非之间起到了交流和连接的作用,他们是阿拉伯商人,成为了亚欧非交流的桥梁,A项正确;垄断商路威胁西欧市场是奥斯曼帝国,材料中描述的是阿拉伯商人,排除B项;引领航海时代促进全球联系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航海家,排除C项;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推动东西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
15.在12世纪末伦敦的一份诉状中,市民声称:“无论伦敦发生任何变故,伦敦将只奉伦敦市长为国王”。1215年,伦敦市民与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约翰王签署《大宪章》。这一状况( )
A.导致英国封建王权日益走向衰落 B.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C.表明市民阶层的政治影响力增强 D.折射出资产阶级与王权斗争激烈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13世纪(英国)。根据材料“无论伦敦发生任何变故,伦敦将只奉伦敦市长为国王”“1215年,伦敦市民与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约翰王签署《大宪章》”可知市民阶层对王权的影响力增强,C项正确;材料中市民阶层对王权的影响力增强,但并未导致英国封建王权日益走向衰落,排除A项;材料中市民阶层对王权的影响力增强,与民族国家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1215年,英国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
16.753年,伦巴第人威胁罗马,教皇斯蒂芬二世亲自为丕平涂圣油、加冕(下图),并宣布今后禁止任何人从非加洛林家族中选立国王,违者将受到剥夺神职、逐出教门的处罚。作为回报,丕平出兵打败伦巴第人,将夺得的拉文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这表明,当时( )
教皇斯蒂芬二世为矮子丕平实施加冕礼
A.欧洲孕育着社会转型因素 B.教皇与世俗君主相互借重
C.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具备 D.独立的民族教会有望建立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世纪前期西欧。教皇为国王加冕,维护国王所在家族的王位继承权,国王为教皇打败敌人,反映教皇与世俗君主相互借重,B项正确;当时西欧处于中世纪前期,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是在中世纪晚期,排除A项;16—19世纪,西方国家 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 国家,材料所述为8世纪,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尚不具备,排除C项;独立的民族教会的建立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开始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7.印加帝国建立后,印加人劈山开路,填沟平壑,在全国建成四通八达、总长约2万公里的道路网,并配备有众多的驿站和仓库,为往来人员和国王信使提供食宿和装备。印加帝国道路系统的建设( )
A.得益于封建专制体制的建立 B.增强了国内外的经济联系
C.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治理效能 D.旨在满足君主的扩张需求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印加帝国。根据材料可知,印加帝国在全国建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并配备有众多的驿站和仓库,有利于加强对各地的控制和提高国家的治理效能,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C项正确;印加帝国并未建立封建专制体制,排除A项;印加帝国道路系统的建设增强了国内各地的经济联系,未涉及国外,排除B项;印加帝国道路系统的建设旨在加强对各地的控制,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18.下表所示是古代亚欧文明和古代美洲文明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共同挑战时采取的措施。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在人类发展面临共同挑战时 古代美洲人的解决策略 古代亚欧文明的解决方法
如何解决群落的生存和生产问题 培育玉米、马铃薯、番薯等,驯化羊驼 培育大小麦、水稻和粟,饲养羊、猪、狗
如何解决记事、统计、传递信息、时间管理 多神崇拜,祭祀神灵,创造文字、太阳历,发明了20进制 祭拜太阳、天,创造文字,发明了历法,创造数字和进位制
如何治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 集权,划分政区,建立税收、道路系统,迁移人口 实行君主专制,建立对地方直接控制的政治制度、道路系统、税收系统
A.古代文明发展具有共通性 B.早期各个区域文明同时产生
C.美洲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 D.文字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从材料中看出古代美洲人和古代亚欧文明在解决生存问题时都有培育作物、饲养牲畜,在面临记事等问题时,都有文字,在面临治理广阔国家时,都有对地方的管理,因此可以得出古代文明发展具有共通性,A项正确;B项“同时”说法错误,文明的产生不是同步的,排除B项;古代美洲文明是独立发展的,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D项只是涉及材料中的一个方面,排除D项。故选A项。
19.如图是高丽王朝的中央官制示意图。由此可看出( )
A.中国儒学影响高丽发展 B.中华文化圈已基本形成
C.朝鲜照搬了中国的官制 D.高丽政治制度仿效中国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高丽王朝从建立之初就开始仿效中国的典章制度,建立的制度与唐朝没有太大差列一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地方上分为十道等,D项正确;材料主旨“中国的官制对于高丽王朝的影响”,而“中国儒学影响高丽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中华文化圈基本形成于秦汉时期,但是高丽王朝的时间为公元918年—1392年,时间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高丽政治制度仿效中国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又进行改进,增加了“都兵马使”与“式目都监”等机构,“朝鲜照搬了中国的官制”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20.大津巴布韦的建立与黄金贸易密不可分。在大津巴布韦遗址附近和其他一些地方出土的文物中,都发现有古代开采过的矿井、冶炼熔炉和工匠用具,此外,还发现有古代的梯田、用于灌溉的水井、带把的铁锄,以及大量牛骨。由此推知,大津巴布韦( )
A.与欧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B.社会经济结构多元
C.手工制造业领先于世界 D.商业水平超过农业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材料“大津巴布韦的建立与黄金贸易密不可分”“发现有古代开采过的矿井、冶炼熔炉和工匠用具,还发现有古代的梯田、用于灌溉的水井、带把的铁锄,以及大量牛骨”可推知,大津巴布韦农业、冶炼业、畜牧业等都有所发展,这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多元特征,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非洲,没有涉及与欧洲的经济交往,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大津巴布韦与世界手工业间的对比,排除C项;仅从材料内容无法推断出“商业水平超过农业”,排除D项。故选B项。押江苏卷第12题
中古时期的世界
核心考点 考情统计 考向预测 备考策略
西欧 庄园法庭 2023·江苏卷T12 (1)西欧社会新变化、拜占庭帝国相关内容考查较多 (2)古代亚洲是考查的重点 (3)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史实的理解,选取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材料,创设学习情境与生活情境,注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1)通过梳理这一时期基本史实,能够合理解释古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2)重点关注古罗马法、中古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状况,比如中古西欧王权加强的趋势、庄园经济的发展变化、中古西欧城市的崛起,从思想角度分析基督教文化对西欧社会的影响和拜占庭帝国的文化等 (3)归纳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状况
1.(2023·江苏·高考真题·T12)1289—1304年,在英国辛德雷克庄园中,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只有31%的诉讼最终通过庄园法庭裁决。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据此可知,该庄园法庭( )
A.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 B.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
C.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 D.依据大陆法裁决庄园经济诉讼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材料表明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并且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可知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的诉讼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这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稳定,C项正确;根据所学庄园法庭以维护庄园主的利益为宗旨,不是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农民之间的诉讼,所以得不出庄园法庭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庄园法庭的裁决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
精准解密一:西欧封建社会的多元性特征
多元的社会结构 政治上,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经济上,庄园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文化上,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共存
封君封臣的体制 封君与封臣通过特定仪式建立一种契约关系,领主不能强加给封臣某种义务,封臣要承担效忠领主等义务
相对独立的庄园 自给自足是西欧庄园经济的显著特征,在庄园中以领主为中心,形成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领主在自己的庄园中,行使某种程度的统治权
追逐自由的城市 城市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封建关系脆弱。自治城市建立一种自治机构来对抗领主,维护市民生活与商业贸易,为市民文化的生长提供土壤
宗教的禁欲主义与世俗的贵族文化 宗教文化宣扬对上帝、神权的敬畏,通过禁欲控制人们生活。贵族宣扬以忠诚为核心的骑士精神
精准解密二:古代日本吸收中华文化的特点
由被动到主动、由间接到直接 早期中华文化主要通过朝鲜输入日本,后来日本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主动派遣使节、留学僧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
选择性与主体性 日本将外来文化吸收、选择、融合,在坚持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择其所长,去其所短,进行改造,创立日本特色的文化
实用主义 以儒学为例,儒学传入日本之初,只在小范围内缓慢发展。 后来日本统治者企图利用儒家的部分思想来规范统治秩序和加强中央集权,推动了儒学在日本的发展。 幕府建立、武士兴起,由于长期的战乱纷争使人们对现世失去信心,人们开始将希望寄托于来世。于是,儒学成为佛教在日本传播的辅助工具
收放自如 (1)当日本需要中华文化时,则敞开胸怀,如饥似渴地吸收。 (2)当它不需要或认为没有必要时,它则利用天然屏障与外界隔离,最终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明
精准解密三: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兴衰历程的启示
1.从13世纪后半期开始,欧洲新设立大学需要从合法的机构中获得有效的认可,这种做法已经被普遍接受。将一所大学作为予以认可的具有效力的机构由教皇或皇帝决定,因为只有他们才被认为有资格授予大学普遍认可的权利。据此可知,当时欧洲( )
A.基督教会仍有较大的影响 B.欧洲商品经济获得了发展
C.大学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 D.宗教完全控制了市民生活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3世纪后期(欧洲)。根据材料“将一所大学作为予以认可的具有效力的机构由教皇或皇帝决定,因为只有他们才被认为有资格授予大学普遍认可的权利”及所学可知,西欧中世纪大学从教皇或国王那里获得了包含种种特权的“特许状”,是具有一定自由度或独立性的高等教育教学机构,但大学的设立须得到教皇或皇帝的同意,说明欧洲当时的基督教会仍有较大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商品经济发展与大学兴起的关系,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大学是当时最具特权和声望的学术思想机构之一,并不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基督教会与市民生活的关系, “完全控制”的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A项。
2.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有宽广的市场,据说可以容纳5000人。市场上的商品有金属制品、纺织品、木器、石器、生产工具、武器、装饰品以及奴隶等。交换单位为金砂,并用可可豆作为零用的“小货币”。这反映出特诺奇蒂特兰( )
A.城市建筑精美 B.货币体系完备 C.市场交换活跃 D.交通运输便利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特诺奇蒂特兰城市场上的商品种类繁多,并出现了“小货币”,这反映出特诺奇蒂特兰市场交换活跃,C项正确;仅凭“宽广的广场”,无法说明城市建筑精美,排除A项;可可豆作为零用的“小货币”,说明当时特诺奇蒂特兰的货币体系并不完备,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交通运输,排除D项。故选C项。
3.德里苏丹国建立后,苏丹将其传统的政治风格完全搬到印度,印度原本的政治传统则几乎完全被抛弃,被苏丹政府发配到边疆的少数印度王公,虽有一定的自治权,但是这种自治权非常有限。苏丹的这一做法( )
A.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与纷争 B.满足了印度社会各阶层的需求
C.认可了印度教仍是主导宗教 D.展示了中央政府强大的控制力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代(印度)。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德里苏丹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苏丹将这种体制搬到印度,少数印度王公虽有自治权,但权力非常有限,这凸显了苏丹政府强大的控制力,D项正确;A项的“消除了”和B项的“满足了”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B两项;德里苏丹国的国教是伊斯兰教,排除C项。故选D项。
4.西欧中世纪早期,入主欧洲的日耳曼人具有明显的“蛮族”特征,至中世纪晚期,日耳曼人的文明意识明显提高,动乱减少,社会逐渐稳定,代表高雅和忠诚的骑士精神不断发展。这一变化( )
A.推动封君封臣制的强化 B.体现了王权的强化
C.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标志着教权的衰落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社会的稳定”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王权在稳定发展,社会的稳定性不断提高,政治和文化的相互配合,使之出现了“高雅”的骑士精神等,B项正确;推动封君封臣制的强化不符合时代特征,排除A项;这一变化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C项;标志着教权的衰落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B项。
5.“它(封建生产方式)是一种由土地和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生产方式,其中劳动力与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直接生产者(农民)与生产资料(土地)以特有的社会关系结合在一起……土地构成有‘公社土地、自主地和份地与领主经营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封建经济获得全面的发展 B.体现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C.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其是一种封建生产方式,直接生产者(农民)与生产资料(土地)以特有的社会关系结合在一起……土地构成有‘公社土地、自主地和份地与领主经营地’,可知该制度是西欧的庄园经济,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B项正确;从其中劳动力与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直接生产者(农民)与生产资料(土地)以特有的社会关系结合在一起,可知其具有封闭性的特点,商品经济不发达,封建经济发展有限,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农民与土地以特有的社会关系结合在一起,不能说明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对领主权力的概述,排除D项。故选B项。
6.古代西非兴起的城市,如沿着尼日尔河的廷巴克图、杰内和莫普提,邻近热带雨林的约鲁巴高原南部深处的伊费和伊格博—尤克乌城,是作为交易中心建立起来的。这些城市的建立旨在顺应( )
A.桑给巴尔等进口黄金和象牙 B.马里等国能够买进玉米和布匹
C.班图人鼓励文化发展的需要 D.来自北非的穆斯林商人的贸易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非)。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古代西非兴起的城市是作为交易中心建立起来的,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来自北非的穆斯林商人把世界其他地区的手工业品输入非洲,换取当地的黄金、象牙和奴隶,所以,这些城市的建立旨在顺应来自北非的穆斯林商人的贸易,D项正确;桑给巴尔等进口黄金和象牙是西非兴起的城市作为交易中心的结果,排除A项;马里等国能够买进布匹也是结果,不是原因,而且玉米产自美洲,新航路开辟后才外传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交易中心,班图人鼓励文化发展的需要与贸易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14世纪以后的中世纪西欧农村,以往农民向领主缴纳的人头税改成了直接税,须上缴给国王。1439年,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发布国王令,规定除了贵族所属领地的年贡及征集军队之需,贵族不得征收人头税等税项。这些变化旨在( )
A.打击割据势力 B.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
C.加强中央集权 D.增强国家实力对抗教皇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后的西欧。依据材料概况可知:14世纪以后的中世纪西欧农村,以往农民向领主缴纳的人头税改成了直接税,须上缴给国王,并且规定贵族不可征收人头税,表明国王逐渐集中了财权,限制了地方的经济实力,有力于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地方出现了割据势力,排除A项;税收权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不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家与教皇权力的争夺,排除D项。故选C项。
8.14世纪,在法国的封建体系中,庄园是贵族社会的核心,领主从农民那里征收租金和其他费用,庄园生产的目的“务使各项农产品及手工业品供应丰足而且自给”。这说明当时的庄园是( )
A.农民自发的自治机构 B.贵族政治活动中心
C.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D.西欧社会贸易场所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中世纪的法国,庄园保证了各项农产品及手工业品供应丰足而且自给,且领主从农民那里征收租金和其他费用,说明当时的庄园是欧洲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C项正确;庄园是贵族社会的核心,而非是农民自发的自治机构,排除A项;庄园是贵族社会的核心,没有体现其为政治活动中心,也没有体现其为西欧社会贸易场所,排除BD项。故选C项。
9.7世纪之后的几百年间,阿拉伯人面对波斯的律令,印度的神学、数学,希腊的逻辑与哲学,有所选择地将异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融会贯通,从而发展了理性思维和逻辑分析。据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
A.文化重心开始转移到东方 B.奠定了人文精神的复苏基础
C.具有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 D.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世纪(亚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7世纪之后的几百年间,阿拉伯帝国经历了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这段时间被称为伊斯兰黄金时代或阿拉伯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阿拉伯帝国确实展现出了对不同文化的吸收与融合,包括波斯的律令、印度的神学和数学、希腊的逻辑与哲学等。这种对异族文化的接纳和整合,表明了阿拉伯社会具有开放包容的特质,使得阿拉伯帝国能够成为不同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的中心,C项正确;阿拉伯帝国文化重心开始转移到东方体现于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中,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奠定了人文精神的复苏基础是意大利地区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主旨“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而“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1108年,法国卡佩王朝的路易六世登基时,作为封臣的勃艮第、诺曼底和阿奎丹公爵拒绝向其行臣服礼。1109年,勃艮第公爵于格二世却应路易六世的征召前去攻打英国。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法国( )
A.封君封臣制度的特征 B.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C.专制王权遭到了挑战 D.分裂割据局面加剧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108年的法国。根据材料“法国卡佩王朝的路易六世登基时,作为封臣的勃艮第、诺曼底和阿奎丹公爵拒绝向其行臣服礼”可知,描述的是法国国王与封臣之间的关系;“勃艮第公爵于格二世却应路易六世的征召前去攻打英国”描述的是封臣向封君提供作战义务的信息。由此可见,题干反映的是法国封君封臣制度的特征,A项正确;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是在15世纪末,排除B项;“勃艮第公爵于格二世却应路易六世的征召前去攻打英国”与专制王权遭到挑战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反映出当时法国存在地方诸侯割据,但无法得出不断加剧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11.从10世纪起,西欧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同时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并且产生了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也不再为教士所垄断,一些城市开始兴办大学。这些现象主要得益于( )
A.封建王权形成社会控制 B.城市贵族统治的不断强化
C.以庄园制为特征的封建经济 D.工商业的恢复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从10世纪起,西欧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同时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并且产生了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也不再为教士所垄断,一些城市开始兴办大学”和所学可知,10世纪起,西欧出现了脱离封君封臣制的官员、市民参政、世俗文化世俗教育、大学的产生等,这些都是该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伴随商品经济发展,该时期王权强化,城市自治加强,D项正确;该时期只是王权开始加强,并没有形成对社会的控制,排除A项;该时期城市自治程度加强,排除B项;庄园制为特征的封建经济造就了封君封臣的政治割据,并非“不与封土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2.13世纪的英格兰,土地问题备受争议,亨利二世和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法律改革,在大多数城市特许状以及《土地死手律》中,授权市民“赠与、出售和抵押”他们的土地、房屋或土地保有权,但教会和僧侣除外。这一系列法律改革( )
A.动摇了封君封臣制的基础 B.凸显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
C.促进了英格兰城市的兴起 D.摆脱了基督教的精神控制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英国)。根据材料“授权市民‘赠与、出售和抵押’他们的土地、房屋或土地保有权,但教会和僧侣除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授予市民可以赠与、出售和抵押土地等财物的权利,但不包含教会,反映出王权与教会存在一定矛盾,B项正确;封君封臣制的基础是封土制和封建贵族等级,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这些改革为法律改革,与经济发展关系不大,不会推动城市发展,排除C项;这些法律改革与基督教会对人们的精神控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3.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时代,哈里发欧麦尔二世命令基督教徒将叙利亚文医学著作译为阿拉伯文版本。伴随阿拉伯语的推广,波斯的文人学者开始使用阿拉伯语进行翻译。这些现象( )
A.反映出阿拉伯的翻译水平领先世界 B.表明被征服地区文化更为优越
C.说明阿拉伯文通行于整个西亚地区 D.体现了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帝国时期,叙利亚文的医学著作被翻译成阿拉伯文版本,波斯学者也使用阿拉伯语翻译,这体现了叙利亚、波斯、阿拉伯等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借鉴,D项正确;材料没对比,看不出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没对比,看不出更优越,排除B项;C项“整个”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4.“他们经营着中国丝绸和瓷器、印度和东南亚的调味晶和香料、拜占庭帝国的珠宝和精美织物;他们的冒险还来到之前从未有过系统的远距离贸易的地区;他们带着驼队穿越撒哈拉沙漠,用食盐、钢、铜和玻璃从西非诸王国换回黄金和奴隶;他们造访东非沿海地区,从那里获得奴隶和兽皮等当地的土特产。”这里的“他们”( )
A.成为亚欧非交流的桥梁 B.垄断商路威胁西欧市场
C.引领航海时代促进全球联系 D.开通丝绸之路推动东西贸易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他们经营着各种商品,并在不同地区进行贸易活动,包括中国丝绸和瓷器、印度和东南亚的调味品和香料、拜占庭帝国的珠宝等,还穿越撒哈拉沙漠进行贸易,造访东非沿海地区获取当地特产,这表明他们在亚欧非之间起到了交流和连接的作用,他们是阿拉伯商人,成为了亚欧非交流的桥梁,A项正确;垄断商路威胁西欧市场是奥斯曼帝国,材料中描述的是阿拉伯商人,排除B项;引领航海时代促进全球联系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航海家,排除C项;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推动东西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
15.在12世纪末伦敦的一份诉状中,市民声称:“无论伦敦发生任何变故,伦敦将只奉伦敦市长为国王”。1215年,伦敦市民与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约翰王签署《大宪章》。这一状况( )
A.导致英国封建王权日益走向衰落 B.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C.表明市民阶层的政治影响力增强 D.折射出资产阶级与王权斗争激烈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13世纪(英国)。根据材料“无论伦敦发生任何变故,伦敦将只奉伦敦市长为国王”“1215年,伦敦市民与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约翰王签署《大宪章》”可知市民阶层对王权的影响力增强,C项正确;材料中市民阶层对王权的影响力增强,但并未导致英国封建王权日益走向衰落,排除A项;材料中市民阶层对王权的影响力增强,与民族国家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1215年,英国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
16.753年,伦巴第人威胁罗马,教皇斯蒂芬二世亲自为丕平涂圣油、加冕(下图),并宣布今后禁止任何人从非加洛林家族中选立国王,违者将受到剥夺神职、逐出教门的处罚。作为回报,丕平出兵打败伦巴第人,将夺得的拉文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这表明,当时( )
教皇斯蒂芬二世为矮子丕平实施加冕礼
A.欧洲孕育着社会转型因素 B.教皇与世俗君主相互借重
C.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具备 D.独立的民族教会有望建立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世纪前期西欧。教皇为国王加冕,维护国王所在家族的王位继承权,国王为教皇打败敌人,反映教皇与世俗君主相互借重,B项正确;当时西欧处于中世纪前期,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是在中世纪晚期,排除A项;16—19世纪,西方国家 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 国家,材料所述为8世纪,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尚不具备,排除C项;独立的民族教会的建立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开始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7.印加帝国建立后,印加人劈山开路,填沟平壑,在全国建成四通八达、总长约2万公里的道路网,并配备有众多的驿站和仓库,为往来人员和国王信使提供食宿和装备。印加帝国道路系统的建设( )
A.得益于封建专制体制的建立 B.增强了国内外的经济联系
C.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治理效能 D.旨在满足君主的扩张需求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印加帝国。根据材料可知,印加帝国在全国建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并配备有众多的驿站和仓库,有利于加强对各地的控制和提高国家的治理效能,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C项正确;印加帝国并未建立封建专制体制,排除A项;印加帝国道路系统的建设增强了国内各地的经济联系,未涉及国外,排除B项;印加帝国道路系统的建设旨在加强对各地的控制,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18.下表所示是古代亚欧文明和古代美洲文明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共同挑战时采取的措施。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在人类发展面临共同挑战时 古代美洲人的解决策略 古代亚欧文明的解决方法
如何解决群落的生存和生产问题 培育玉米、马铃薯、番薯等,驯化羊驼 培育大小麦、水稻和粟,饲养羊、猪、狗
如何解决记事、统计、传递信息、时间管理 多神崇拜,祭祀神灵,创造文字、太阳历,发明了20进制 祭拜太阳、天,创造文字,发明了历法,创造数字和进位制
如何治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 集权,划分政区,建立税收、道路系统,迁移人口 实行君主专制,建立对地方直接控制的政治制度、道路系统、税收系统
A.古代文明发展具有共通性 B.早期各个区域文明同时产生
C.美洲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 D.文字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从材料中看出古代美洲人和古代亚欧文明在解决生存问题时都有培育作物、饲养牲畜,在面临记事等问题时,都有文字,在面临治理广阔国家时,都有对地方的管理,因此可以得出古代文明发展具有共通性,A项正确;B项“同时”说法错误,文明的产生不是同步的,排除B项;古代美洲文明是独立发展的,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D项只是涉及材料中的一个方面,排除D项。故选A项。
19.如图是高丽王朝的中央官制示意图。由此可看出( )
A.中国儒学影响高丽发展 B.中华文化圈已基本形成
C.朝鲜照搬了中国的官制 D.高丽政治制度仿效中国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高丽王朝从建立之初就开始仿效中国的典章制度,建立的制度与唐朝没有太大差列一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地方上分为十道等,D项正确;材料主旨“中国的官制对于高丽王朝的影响”,而“中国儒学影响高丽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中华文化圈基本形成于秦汉时期,但是高丽王朝的时间为公元918年—1392年,时间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高丽政治制度仿效中国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又进行改进,增加了“都兵马使”与“式目都监”等机构,“朝鲜照搬了中国的官制”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20.大津巴布韦的建立与黄金贸易密不可分。在大津巴布韦遗址附近和其他一些地方出土的文物中,都发现有古代开采过的矿井、冶炼熔炉和工匠用具,此外,还发现有古代的梯田、用于灌溉的水井、带把的铁锄,以及大量牛骨。由此推知,大津巴布韦( )
A.与欧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B.社会经济结构多元
C.手工制造业领先于世界 D.商业水平超过农业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材料“大津巴布韦的建立与黄金贸易密不可分”“发现有古代开采过的矿井、冶炼熔炉和工匠用具,还发现有古代的梯田、用于灌溉的水井、带把的铁锄,以及大量牛骨”可推知,大津巴布韦农业、冶炼业、畜牧业等都有所发展,这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多元特征,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非洲,没有涉及与欧洲的经济交往,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大津巴布韦与世界手工业间的对比,排除C项;仅从材料内容无法推断出“商业水平超过农业”,排除D项。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