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他们都对私人企业的重要性提出疑问,而在某种程度上赞同将生产性的财产——银行、工厂、机器、土地以及运输工具等公有化。他们全都厌恶将竞争作为管理经济和社会的原则,而主张代之以和谐、协作、组织化或联合的原则。”下列历史人物不属于“他们”这个群体的是( )
A.马克思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
2.1895年美国300多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
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3.《新全球通史》记载,英国1720—1721年间颁布《印花布法案》,禁止从印度、波斯、中国进口印花棉布,并限制私人出售印花棉布,议会甚至通过法律要求丧葬时要使用羊毛裹尸布。据此可知
A.市场需求将推动技术革新到来 B.羊毛制品的质量有了极大提高
C.法案限制了棉纺织技术的发展 D.法案体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4.大致来说,《共产党宣言》地域传播总的路线是:在伦敦面世,1848年后登陆欧洲大陆,开始在欧洲各国流传;之后,传播按两大主线进行,一路跨过大西洋传向美洲,一路传向俄国,再扩散到亚洲和非洲;最终,传遍了整个世界。由此可知,《共产党宣言》
A.在德国诞生 B.具有科学性 C.反映时代性 D.传播速度快
5.作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第一次较为完整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这部经典著作是( )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法兰西内战》 D.《物种起源》
6.下表是人类历史上各种动力的功率表,据表可知( )
动力名称 功率范畴(千瓦)
人力、马力 0.1~1
风轮、水轮 10~100
蒸汽机 1000~10 000
内燃机 10000~100000
燃气涡轮机 10000~100000
水动涡轮机 100000~1000000
蒸汽涡轮机 100000~1000000
A.科技发展引发生产方式的变化 B.动力革命深受科学理论的影响
C.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 D.动力发展增加了劳动力的投入
7.1563年,英国伊丽莎百女王颁布了《学徒法令》,该法令对雇工工资进行管制,明确规定应根据物价水平来厘定工资标准,并对违反法令的劳资双方规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这一法案存续了二百多年,直到1813年,英国议会宣布废除了该法令。这个变化反映了( )
A.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B.代议制民主的完善
C.主流经济思想的转变 D.人文主义精神传播
8.如表为18世纪60、70年代部分地区劳动者每天的工资平均水平状况。这一状况
地区 工资水平【单位:(白银)克/天】
中国北京 3.9
印度德里 1.7
意大利佛罗伦萨 3.7
英国曼彻斯特 12
A.造成亚非拉国家落后于西方 B.刺激了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C.推动英国率先进行技术革新 D.反映了工业化水平存在差异
9.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垄断组织的产生促进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产量的变化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0.1701年,英国毛纺织利益集团推动议会通过法案,禁止进口棉花作为制衣原料。但该法案并未遏制消费者对棉布的热衷,英国棉纺织业反而进一步发展壮大。这反映了( )
A.技术进步扩大市场需求 B.经济转型进程加快
C.垄断组织阻碍产业升级 D.自由经济理念盛行
11.观察下图,图1到图2的变化说明
图1 1790—1850年英国煤产量增长情况 图2 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情况
A.工业革命改变生产方式 B.动力能源结构发生革命
C.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D.交通工具出现重大突破
12.机器的发明和机器的采用不是同一个问题。例如,蒸汽机的雏形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出现,但它的真正采用却是在工业革命时期,而它的广泛使用是待它日臻完善的19世纪二三十年代。机器的广泛使用主要是基于
A.工厂的建立 B.市场的需求 C.政府的要求 D.资本的雄厚
13.1844年6月,普鲁士爆发了纺织工人起义。对于这次起义,马克思曾评价:“西里西亚起义是恰恰在开始时就具有了法国和英国的工人起义在结束时才具有的东西……这次起义的行动本身就具有这种优越性质。”“这种优越性质”是指( )
A.马克主义学说的指导 B.对无产阶级本质的意识
C.坚持暴力革命的斗争 D.明确夺取国家政权目标
14.工业革命以来,英国人的休闲时间由之前的随意休闲逐渐转变为实行固定的节假日。这一变化是基于
A.民众收入的提高 B.工厂制度的建立
C.社会风俗的转变 D.民主制度的确立
15.欧洲某一时期,社会上不再希望妇女外出工作,相反鼓励妇女献身于传统的事业,如养育子女、管理家庭,以及保留传统家庭的价值观。这一时期形成这种家庭价值观的主要原因是
A.固守农耕社会的家庭模式
B.工业发展影响家庭观念
C.经济发展提升了妇女地位
D.女权运动冲击家庭结构
16.俄罗斯学者伊瓦什凯维奇指出:“《共产党宣言》对社会思想发展和社会主义进程的巨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宣言锋芒所向,直指人类的主要灾祸之——人剥削人的现象。”这一论述体现了《共产党宣言》的
A.科学性 B.实践性 C.民族性 D.阶级性
17.1860年4月30日,英国的《工厂视察员报告》写道:“工场手工业在个别过程中采用了水力和风力。但是,这种情况只发生在个别场合,不决定其占统治地位时期的性质。”据此可知,当时
A.蒸汽动力已广泛运用 B.工厂管理制度较严谨
C.自然力已被工厂淘汰 D.工业品的生产量增加
18.18世纪后,英国日益迈向现代消费社会。当时英国人认为消费已不仅仅是对基本需求的满足,还是一种身份诠释的方式,所以奢侈和阔气的消费行为在中产阶级和社会下层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的出现
A.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
B.源自于英国人文精神的缺失
C.推动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D.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9.《共产党宣言》指出,现代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肩负着建设共产主义新世界的伟大使命。这一内容( )
A.肯定资本主义进步作用 B.主张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C.号召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D.创立了“剩余价值论”
20.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开始飞速发展,成功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电气时代”下的德国充分运用了当时的格局环境,在各个国家发展不均衡的局势下,德国成功地代替了老牌经济强国的地位,同美国一起登上了世界经济的领导位置。这一成就( )
A.引领了世界工业化潮流 B.为德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C.得益于容克贵族的努力 D.缘于科技与生产的密切结合
二、材料分析题
21.社会保障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
1601年 英国政府制定“济贫法”(史称“旧济贫法”),建立“贫民习艺所”,强迫贫民劳动
1883—1889年 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法令,批准由国家建立健康保险计划、工伤事故保险计划和退休金保险计划
1905年 英国通过了“失业工人法”,后又相继制定了“教育法”“退休金法”“劳工介绍法”
1911年 英国通过“国民保险法”,包括工人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20世纪30年代 法国通过立法,规定为低收入的劳动者提供补贴和援助
1945—1947年 法国连续通过有关社会保障的立法,最终形成了包括个体劳动者和农业劳动者在内的全民社会保障网
1946年 英国通过囊括失业、疾病、生育、死亡、孤寡、退休等方面保障的国民保险法,几乎每个公民都可享有保障
1948生 英国宣布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
——据周弘《欧洲社会保障的历史演变》摘编、整理
依据如表内容,概括归纳"欧洲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2.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应对及思考英国曼彻斯特在1780年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之后不久便成为了一个主要的纺织中心。人口由1750年的1.8万人增加到1851年时的30万人,成为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城市。阅读以下一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非你已经到过制造业城镇,看到曼彻斯特的工人,否则你无法理解他们躯体的痛苦和道德的沦落。大多数工人缺乏衣服、床、家具、燃料,以及健康的食物,甚至是土豆。他们要在小房间中工作12小时,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他们大都体弱多病,眼睛无神。如果你到过这里的一间工厂,你可以容易地看到,工人的福利从来就没有在工厂主的脑子中出现过。上帝啊,怎能只用生命的代价换来发展呢?”
——崔斯坦,法国社会学家,妇女权利倡导者,摘自1842年所出版的杂志文章
材料二
死亡的平均年龄
分布地区 士绅/专业人员 农民/商人 工人/技工
农业地区 拉特兰 52 41 38
巴撕 55 37 25
工业区 利兹 44 27 19
曼彻斯特 38 20 17
——1843年,创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计结果
材料三 “英国的其他任何地方,甚至是伦敦,都可能没有像曼彻斯特一样,展现出如此显著、富有吸引力的世界工厂。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曼彻斯特主要受惠于它的商业和制造业的地位。最近,它已经在英国的任何其他城镇,乃至世界‘鹤立鸡群’了。它的工业产品几乎输入到地球上可居住的任何一个国家。”
——1852年,曼彻斯特被维多利亚女皇授予皇家宪章,摘自《企业行.名录》序言
材料四 “在过去的25年里,工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已经大有改善。1844年通过了每天10小时制的《劳动工时法》,过度的劳动时间已经减少到每天10个小时,工资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机器的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善。一间新的棉纺织厂,具有一流的生活环境,那里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以及浴室和公共图书馆。这里,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多不满的声音。疾病和死亡率,已经减少到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威廉·亚历山大·艾布拉姆,记者和史学家,摘自1868年发表的杂志文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曼彻斯特市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2)材料三中“曼彻斯特人”主要指哪个社会群体,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就材料三中曼彻斯特被维多利亚女皇授予“皇家宪章”的行为,谈谈你的看法。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对以上“社会问题”以及“有助于社会问题解决因素”的认识和思考。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以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简明科学史话》
材料二:如果说工业革命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英国汉斯·毫斯赫尔
材料三:两次科技革命引起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在世界上牢固地确立了统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迅速集中,形成垄断,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是资本主义因生产力的发展而对生产关系作出的局部调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一概括蒸汽机诞生的历史意义。
(2)简述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的演变历程。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参考答案:
1.A
2.C
3.A
4.C
5.A
6.A
7.C
8.C
9.A
10.B
11.B
12.B
13.B
14.B
15.B
16.D
17.A
18.A
19.C
20.D
21.特点:发展过程长;体系逐步完善;世界领先;英法成就突出;覆盖范围逐步扩大;通过立法形式。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需要与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资产阶级民主、人权思想的影响;人民群众的斗争。
22.(1)社会福利低、生活贫困;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道德水平沦丧;健康受到威胁,人均寿命短。
(2)社会群体:指工业资产阶级。
依据: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
看法:政府注重的是曼彻斯特市工业革命对英国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和贡献(如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政府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关注弱势群体、个体生命方面,开始时并没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人类的每一次进步总要付出一定代价等。
(3)谈谈对“社会问题”以及“有助于社会问题解决因素”的认识和思考。
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水平l:能够结合工业化大背景下对“社会问题”形成及其应对等方面得出结论,并能辨证看待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如:工业化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伴随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产生(参考第1问答案);而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依靠工业化的深入来解决,如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更利于政府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更需要社会改革来推动,如社会学家、医疗改革者等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和推动;群众的斗争推动;立法改革的推动等。
水平2:基本体现“水平1”要求,但对“社会问题”解决的认识和反思不够。
水平3:只有“社会问题”,没有“问题解决”。
水平4:偏离题目要求和材料内容,联系比较勉强。
水平5: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
评分项二:史实
水平1:能结合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相关的史实建立联系。
水平2:能结合材料中直接与间接的
信息水平3:能结合材料中直接的
信息水平4:没有使用材料信息
评分项三:论述水平l: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由表及里的论述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一般。
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评分项四:组织
水平1:叙述连贯通顺、成结构
水平2:叙述一般或仅能罗列史实
23.(1)是人类在继发明使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促使工厂大量出现,历史跨入蒸汽时代。
(2)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的交通工具主要是火车和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交通工具是汽车和飞机。
(3)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势力,使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迅速集中,形成垄断;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