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综合测试(含答案)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综合测试(含答案)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9 08:1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1860年,曾在洋行里当过买办的一些中国商人用外国轮船运来了大豆和豌豆。承揽牛庄货物运输的当地小船主们为此设下了多重关卡,阻挠这笔交易,直到货主答应今后不再用外国轮船运货,才使事端平息。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国人普遍存在排外观念 B.近代交通转型充满着阻力
C.列强在华特权相对有限 D.洋务运动提升了主权意识
2.读如表《世界各国典型高速铁路建设工期对比(2015年》,据表得出的结论是
国家 线路(设定距离大致相等) 工期
中国 北京—上海 3
日本 东京—新大阪 5
德国 科隆—法兰克福 7
英国 伦敦—福克斯通 11
韩国 首尔—大丘 12
意大利 罗马—佛罗伦萨 22
A.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B.中国科技迅速提升
C.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D.西方各国普遍衰落
3.19世纪60年代,美国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铁路网(见图)。从中可见( )
19世纪60年代华工参与修建的美国部分铁路
A.工业革命的完成 B.华工出国的初衷
C.华工对美国工业化的贡献 D.北美西部开发的显著成效
4.在印尼海域打捞上来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烧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题记的瓷器。结合对他处出土器物的考证,有专家认为“黑石号”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可靠证据之一。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B.题记这样的广告词表明政府对商业的不再监管
C.“黑石号”的沉船年代不早于唐朝
D.由“湖南道”可知“樊家”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
5.2015年,中国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人数较2005年下降了72.4%,全国运输船舶百万吨港口吞吐量等级以上事故件数平均每年下降5%,民航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10年滚动值为 0.018(世界平均水平为0.24) 。这说明该时期我国( )
A.人工智能提高了政府服务水平 B.交通工具发展推动了道路建设
C.交通的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 D.交通运输服务的质量得到提升
6.如果为如图标注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政权并立阻碍经济文化交流 B.都城选址与经济格局变迁
C.边疆治理依赖水陆交通建设 D.政区划分与自然地理因素
7.面对来自公路及民航的激烈竞争,自2004年开始,我国动车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谐号、复兴号等相继投入运营,满足了多元化客运需求,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名片”。据此可知,推动中国高铁发展的原因是( )
A.国企改革的启动 B.产业结构的升级
C.市场需求的转变 D.信息技术的发展
8.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长春也由此成为我国的汽车城;同年,新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这说明新中国( )
A.将东北作为重工业基地 B.城市交通得到根本改变
C.交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D.科技创新促进交通进步
9.下图邮票中图案“秦·宜阳津印”为秦代管理宜阳县渡口官员的铜质官印。据此可知( )
A.文书用印制度的成熟 B.官吏主导了文字改革
C.政府注重交通的管理 D.民营手工业技术发展
10.19世纪中后期,铁路被引入中国。当时铁路建筑技术标准不一,有法式、英式、俄式等各种轨距,铺设铁路的钢轨类型达130多种,机车车辆更是五花八门,连西方国家淘汰的老式陈旧的机车车辆也仍然在中国铁路上运营,全国铁路机车型号有100多种,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近代铁路修筑技术落后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政府试图平衡多方势力 D.地域差异及军阀割据的结果
11.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90 284 402 60 20 24
①铁路成为欧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②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
③初步形成了遍布各洲的铁路网④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上海是中国最大的一线城市,下列关于上海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
①1897年成立中国通商银行
②1900年成立先施百货公司
③1920年陈独秀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④1988年建成沪嘉高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费用降低了三分之二左右。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带来运输业的发达 B.小麦、棉花产量的提高
C.英国对殖民地的掠夺的加剧 D.受英国经济危机的影响
14.如图为19世纪初的一幅漫画,漫画中头戴礼帽的神父手指蒸汽火车面带嘲弄地问另外两人:“那个吐白烟的机器,所谓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靠什么行走的?”两人答道:“我们也不知道,车里头也许藏着一匹马。”漫画的寓意是( )
A.宗教神学严重阻碍工业革命进程 B.蒸汽机车已经广泛用于交通运输
C.技术革新受到社会质疑甚至否定 D.民众对创新成果的认识尚需时日
15.京城官员士大夫聚集,保守思想浓厚,在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动辄纷起反对,斥为崇洋。清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借道轮船、火车。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半殖民地色彩浓厚 B.近代社会转型异常艰难
C.传统观念制约交通发展 D.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16.元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于江南”,因而,划直修凿大都通往江南的京杭大运河已是势在必行。同时,从江苏刘家港入海,北上至界河口(今天津大沽)的海上运输也开辟全线通航。这些交通建设的创举( )
A.有利于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B.有利于解决政治与经济中心分离问题
C.与元朝民族征服背景相关 D.有利于元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17.并海道是秦汉时期与东部海岸线大致平行的重要陆路交通线,沟通了南北18个郡国、十多个港口,并与其他东西向道路相连。沿线人口约占全国的20%,铁官和盐官数量占全国30%以上。并海道的形成和发展( )
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东移 B.得益于盐铁官营的实施
C.促进了国家一体化进程 D.保证了东部海疆的安宁
18.有人就新航路的开辟问题画了以下四幅漫画,对下列漫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本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
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19.如表为2020年中国四大区域高速铁路密度表。据表可知( )
2020年中国四大区域高速铁路密度表
范围 高速铁路里程(公里) 面积(万平方公里) 高速铁路密度(公里/万平方公里)
东北 3712 79 47
东部 11543 92 125
中部 9966 103 97
西部 8589 688 12
A.中国高铁建设落后于时代要求 B.中国的路网规模引领全世界
C.高铁建设与各地经济水平相关 D.高铁建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20.“亚欧大陆桥”指横贯亚欧大陆,以铁路为骨干,联结亚洲和欧洲两侧海上运输线的国际陆上运输大通道。目前共三条投入使用,其中两条分别开通于1992年和2012年,起点均在中国。“亚欧大陆桥”修建的意义在于( )
A.完全取代海运和航运的地位 B.沟通了亚、非、欧三大洲
C.促进了中国参与国际经贸合作 D.降低了海陆联运的运输成本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安史之乱后,原有的经济秩序遭到了较大的破坏,各地的正常来往和交流被阻隔,漕运和税收不通,粮食和物资难以运到京师,京师一带物价飞涨。财政危机和粮食危机严重影响国家的安全和稳定,直接威胁到唐王朝的统治。唐代宗(762—779年在位)任命主管财政的刘晏改革全国驿站军事交通体系,疏通漕运。刘晏在运河沿岸驿站设立驿防兵,保护沿岸驿站和漕运的安全,这迅速缓解了当时的粮食危机。江淮“每年运米数十一万石,以实关中”,同时朝廷得以通过驿站的军事化管理体制来传送各地物价信息,调动物资,平抑物价,“诸道巡院,皆募驶足,置驿相望,四方货殖低昂及它利害,虽甚远,不数日即知,是能权万货重轻,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自言如见钱流地上”。
——摘编自况腊生《论唐代驿站的军事化管理体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宗时期改革全国驿站军事交通体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宗时期驿站的军事交通体系改革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825年至1835年年底,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铁路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发行债券和股票,迅速完成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870年联合王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英国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完成。铁路建设时期,一英里的单轨铁路在铁轨的用铁量就达到200吨,随着“铁路热”的升温,国内所需铁矿量巨大。此外,同期英国国内煤产量的50%用于冶铁工业。铁路通车后,可以从特伦特河畔伯顿快速地运出啤酒,从格里尔姆斯比等新型港口迅速地运出鱼等海鲜产品。依靠铁路运输,邮局送达的信件从1839年的7600万件增长到1870年的86300万件。一座座小村庄在进入铁路时代后,成为了铁路枢纽,快速发展起来。铁路也使人们快速地来往于不同的地区成为可能。
——摘编自胡晓莹《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铁路建设对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后,内河小轮船发展,铁路火车出现,内地交通也日渐进步。有很多乡僻士商,未出门之前对西学新说不明所以,因而思想保守,眼界封闭,后来由于出门远行,坐了轮船、火车,见了城市景象,头脑开始开通,思想由此趋新。……自从有了轮船,往返于通商城市的商人们乘坐轮船数千里指日可到,商贾贩运往返其间视以为常,再也不必像以往那样一去三年不得回家而使家人忍受久盼不归之苦了。如上海轮船通航后,有竹枝词题咏商人妇与夫暂作别离的感受:“生小家临黄浦滨,行年老小嫁商人。妾身惯设风波险,郎欲趁船大火轮。”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铁路建设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的相似影响。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也。迨有清光绪三十一年,因京奉一路进款颇充,始建以京奉余利,筑京张全路之议。
——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
材料二 京张铁路通车时,桥东的商业街格局基本形成。张家口火车站附近逐渐建立起怡安街、桥东大街、宣化路一带商号与住宅6000多间。随后宝善街、长寿街、福寿街和东安市场等也相继被规划并陆续成形。
——据张家口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京张铁路河北段文物遗存调查》
材料三
——据《清朝末年铁路分布图》
(1)结合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指出京张铁路修建的原因和影响。
(2)结合中国近代铁路的修建,谈谈你对中国近代交通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D
6.B
7.C
8.C
9.C
10.B
11.D
12.C
13.A
14.D
15.D
16.B
17.C
18.B
19.C
20.C
21.(1)原因:大运河交通功能的凸显;安史之乱对经济秩序的冲击;藩镇割据阻碍了各地正常物资和信息交流;统治中心区域财政危机叠加粮食危机,威胁王朝统治。(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政府主导,军事化管理;以整顿漕运为重点;利用军事物流和情报网,传递消息并开展经营、救济活动。(答出两点即可)
历史作用:保护了运河交通线安全;加强了对驿站体系的管理;有利于平抑物价和增加财政收入;缓解了当时的统治危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促进各地经济往来和限制富商大贾投机行为。(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2.(1)原因:工业革命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议会立法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股份制为铁路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经济发展需要提高运输能力;雄厚的社会财富奠定了物质基础。
(2)主要特点:近代交通建设起步晚;近代交通工具主要从西方引进;新式交通方式由沿海向内陆扩展;水路和陆路交通建设同时并举;近代交通建设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
(3)相似影响:促进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区域间的商品交流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便利了人口的流动和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在紧急救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3.(1)原因:列强争夺在华势力范围与铁路权益的再划分,民族危机加深;各省绅商掀起收回铁路权益、由中国商民自办铁路的高潮;张家口战略意义重大;清政府维护统治利益的需要;詹天佑个人的技术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影响:促进经济交流;巩固边防;推动铁路交通近代化进程。
(2)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下,铁路等近代交通遭到顽固势力的排斥,一定程度上还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步履维艰。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虽然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在客观上也冲击着近代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传播着男女平等观念、民主科学等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思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