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不同
B.在战争中的主要贡献不同
C.领土都位于欧洲中心地区
D.国内的民族情绪日益高涨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不同。
【答案】 A
2.1945年12月美国总统说:“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否则另一次战争就很难避免。我认为我们不应当再搞什么妥协了……我对哄孩子似的迁就苏联人感到厌倦了。”美国“不再妥协”开始的标志是( )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C.提出“杜鲁门主义”
D.发表“铁幕”演说
【解析】 题干“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否则另一次战争就很难避免”说明美苏两国已由过去的盟友转变为敌人,美国要与苏联全面对抗,根据所学可知,“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故选C项。
【答案】 C
3.右图是前苏联出版的宣传画《华尔街的援助》。这幅漫画反映出美国实施“援助”的直接目的是( )
A.遏制苏联
B.控制西欧
C.建立北约
D.扶持西欧
【解析】 本题注意从图示的内容出发解题。美国像章鱼一样紧紧抓住欧洲国家,说明美国实施“援助”的直接目的是控制西欧。
【答案】 B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表明美国意在( )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C.向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经济渗透
D.帮助西欧经济复兴
【解析】 由材料中“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可以判断该政策是马歇尔计划;由材料中“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可以看出,美国实行这一经济政策的目的带有政治性,即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
【答案】 B
5.下列关于“冷战”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
①给世界带来了安宁 ②制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 ④制止了新的世界力量的产生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解析】 “冷战”的影响主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考虑。“冷战”是以美苏两国为核心,展开激烈的争夺,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战争局势,故①错误。“冷战”是建立在美、苏两国实力均势的基础上,有利于缓解紧张的局势,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故②必选。“冷战”又有利于新的世界力量的产生和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故③正确,④错误。
【答案】 C
6.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解析】 题干中所说的二战结束之后开始的另一场战争是指美苏之间的“冷战”,“重建世界”是指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故其主要原因应是D项。
【答案】 D
7.罗伯特·奥本海默将美苏两国“比作困于瓶中的两只蝎子,彼此可将对方置于死地,但自身也性命难保”。他形象地说明了( )
A.美苏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B.“冷战”与“热战”相互交织
C.美苏两大集团势均力敌
D.冷战关系居于主导地位
【解析】 冷战期间,美苏双方势均力敌,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符合历史史实,但与题干材料的基本含义不符。
【答案】 C
8.二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 )
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②支持联邦德国的崛起 ③以联合国的名义直接出兵朝鲜 ④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③属于直接战争对抗,不属于“冷战”。
【答案】 C
9.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解析】 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所以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答案】 C
10.如图为一座朝鲜半岛分界线的标志牌,该分界线的产生( )
A.反映了美苏对朝鲜半岛的控制
B.标志着朝鲜半岛的正式分裂
C.推动了美苏“冷战”局面的升级
D.意味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解析】 本题考查美苏争霸的影响。图片反映的是朝鲜南北分裂的三八线,出现的原因是二战后美苏以北纬38度为界占领了朝鲜半岛,实际反映了美苏对朝鲜半岛的控制。B、C、D三项说法错误。
【答案】 A
11.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上述观点表明( )
①美苏对抗的意识形态色彩浓厚 ②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 ③美国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借口
④这种行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解析】 二战后美苏由二战中的反法西斯盟友转变为冷战对峙的对手,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局部的热战更使世界布满了战争的乌云。故应该排除④。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
【答案】 B
12.德国历史学家曼弗雷德·马伊说:“古巴危机是现代历史中的一个转折。两个超级大国都认识到‘强权政治’已经进入了死胡同,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如果它不想毁灭自己和整个人类的话。”这说明美苏“冷战”( )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威胁到世界和平,使人们生活在恐怖之中
C.美苏开始形成对峙的局面
D.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 “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说明在美苏“冷战”之下,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避免了核大国之间爆发直接的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1947年3月)
材料二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
材料三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冷战”政策的哪些内容?指出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目的。
(2)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
【答案】 (1)内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目的: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称霸世界。
(2)措施:1955年苏联和东欧组成华约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或意味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二 1950年6月25日,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发动了内战。
——葛罗米柯、波诺马廖夫《苏联对外政策史》
材料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认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们在哪一历史要素上有相同的记录?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材料二、三的观点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这种不同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怎样的突出特点?
(3)假如某历史兴趣小组利用上述材料研究该历史事件,从史料收集角度看,存在怎样的不足之处?
【答案】 (1)朝鲜战争(或朝鲜战争的爆发)。战争爆发的时间。
(2)不同:材料一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划了这一进攻;材料二、三认为,南朝鲜军队在美国的支持或预谋下发动内战。
特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答美苏“冷战”、美苏对抗也可得分)。
(3)缺陷:缺少当事方(朝鲜和韩国)观点的相关史料;缺少与该事件相关的原始史料。
课件40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