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1990年德国民众推倒柏林墙,在热烈欢呼声中重新获得统一。而当时德国能够完成统一是抓住了一个有利的国际背景,这个国际背景是( )
A.美苏“冷战”已经开始
B.欧共体已经发展为欧洲联盟
C.世界各国声援德国
D.苏联等国社会主义事业遭遇严冬
【解析】 民主德国从二战后,一直处于苏联的控制下,1990年苏联因国内外因素的影响,步履维艰,为德国统一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答案】 D
2.1991年12月,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那面曾为几代苏联人深为自豪的、代表社会主义的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一面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联邦国旗,升到克里姆林宫上空。这一历史性时刻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B.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D.苏联共产党长期脱离人民群众
【解析】 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答案】 B
3.1992年某日,莫斯科一历史老师在上课时表示:“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因为他( )
A.反对政府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B.对社会剧变感到茫然不解
C.惋惜苏联的历史走向终结
D.感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解体。把握时间信息以及材料中的“我不知道……更不知道……”即可判断选择B。
【答案】 B
4.《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文,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欧盟成立
C.苏联解体
D.9·11事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理解。根据题干中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应该是:见山不是山,反映在国际关系上即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而其标志性的事件是苏联解体,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答案】 C
5.今天的欧洲,人们出行的时候都感到非常方便,无需繁琐的出入境手续,不需要漫长的等待过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B.联合国的成立
C.欧共体的形成
D.华约组织成立
【解析】 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1993年成立的欧盟就是建立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
【答案】 C
6.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但制约美国霸权主义的因素仍然存在,其因素有( )
①日本强大的经济地位,使其谋求在国际政治生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②欧洲一体化的逐步实现使欧洲更加独立地参与国际政治生活 ③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其要坚持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关键性的发言权 ④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增加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分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联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是多极化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成为制约美国霸权主义的重要因素。
【答案】 D
7.“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
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
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
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D.美国已经放弃推行建立单极格局的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中国崛起尚未对美国构成严峻的挑战,排除A;世界多极化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美国仍处于实力上升的阶段;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没有放弃建立单极格局的政策。排除A、B、D,故选C项。
【答案】 C
8.某同学在对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进行探究学习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该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在其寻找的下列论据中无法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没有中国的声音是极不正常的”
B.法国:“在欧洲事务安排上,我们无法保证都有美国人的位子”
C.非洲:“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享有与大国平等的地位”
D.日本:“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这种现象必须改变”
【解析】 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这种变化反映在政治领域,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得以恢复,逐渐走向联合的欧洲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经济强大的日本对自身的国际地位产生不满。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一种目标和追求,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无法取得与大国平等的地位的。
【答案】 C
9.美国《新闻周刊》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美国之外的世界正在崛起。下列观点与之不相符的是( )
A.欧盟成立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B.中国崛起,已成为世界性大国
C.俄罗斯走出低谷,仍在挑战美国的支配地位
D.当今世界和平与动荡并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后美国时代”是指多个力量中心兴起,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A、B、C三项符合。而D项是两极格局解体后的国际关系特点,不是冲击美国地位的因素。
【答案】 D
10.“9·11”事件后,美国布什政府将“9·11”恐怖袭击归结为是伊斯兰激进分子对美国代表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仇恨;继阿富汗战争后,美国绕过联合国又悍然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企图将伊拉克改造成“民主样板”,向中东其他国家推广。这说明( )
A.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已经形成
B.“美式民主”可以有效化解伊斯兰激进分子的仇美情绪
C.霸权主义仍然是世界和平最主要的威胁
D.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形成
【解析】 题干主要叙述美国不顾联合国和国际舆论而发动战争,并且推广美式“民主”,只能说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威胁了世界和平。
【答案】 C
11.《两霸争雄》一书中说:“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这表明( )
A.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B.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
C.欧洲与日本联合对抗美国
D.俄罗斯在较量中优势尽失
【解析】 “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表明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
【答案】 B
12.观察下列两幅图片,造成图1到图2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A.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B.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
C.欧、日、中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D.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解析】 图片展示了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和联合国作用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这个变化过程是多个政治力量中心的崛起,这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当代大国角力下的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结合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史实分析美国是否能够实现其战略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重大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
【解析】 本题以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和《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部分材料创设情境,考查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第(1)问由材料可以概括出战后美国的战略意图,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初期和70年代是否实现战略意图;第(2)问结合改革开放后重大史实回答,注意一定要高度概括。
【答案】 (1)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战后初期,其战略意图基本(部分)实现。体现为: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20世纪七十年代其战略意图不能实现。体现为西欧一体化、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第三世界崛起,中国国力增强;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自身实力相对削弱。
(2)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③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支持联合国工作等。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斯福提出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美国战略意图实现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美国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崛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中国崛起的关键历史事件是什么?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1)有利条件: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西欧国家实力削弱,国际地位下降。不利条件:苏联实力的强大,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2)力量:欧共体和日本崛起。共同原因:社会改革;重视科技和教育。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全面纠正了错误,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之路。(言之有理即可)
课件53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