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9 08:5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地理大发现使得西班牙的国库充盈,西班牙人组建了一支史无前例的“无敌舰队”。由于在海面上无法与西班牙争雄,所以即便是身为欧陆霸权的法国也不得不在通过直布罗陀海峡时缴纳重税。除了交税之外,往来两地的法国商船还不得不承担海盗、风浪和运输成本的压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法国人开始考虑挖掘一条直接连通比斯开湾与地中海的水路,由此修建的运河是( )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约塔运河 D.米迪运河
2.下面材料反映了元朝腹里及部分行省的驿站设置情况。这体现了当时驿站交通( )
A.制度完善传递速度快 B.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C.加快了中国经济转型 D.工具多样且水陆并用
3.清末,东北地区的大豆及大豆制品在未建铁路时出口妣不多,1890年输出总值为白银37万两,自有了铁路后,大豆及大豆制品输出总值逐年增加,1900年达白银547万两,1910年达白银3669万两。这说明,铁路在当时( )
A.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B.改变了农业的产业布局
C.导致了传统农业的衰落 D.丰富了出口货物的种类
4.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是当时经济的“生命线”,承担着数百万石的粮食及其它物资的运输重任。近代初期,因英国殖民入侵和太平天国运动,运河一度被封锁中断,直到洋务运动期间才恢复。1911年,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浦口)全线通车,从此京杭大运河以及沿线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材料表明( )
A.近代运河已失去存在的必要 B.铁路是近代最先进的运输方式
C.西方侵略阻碍中国交通发展 D.运河兴衰与国家发展紧密相关
5.我国物流业在秦汉时期已发展成熟,车运输货物称“传”,速度更快的马运输称“驿”,负责传递文书的机构就是“驿置”。秦始皇为征服百越,开凿灵渠运送军粮,是为漕运。以上物流运输( )
A.是政府主导设置的专门机构 B.消除了区域经济差异
C.以运输公粮和军需物资为主 D.方式多样且水陆并用
6.隋唐时期,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大运河
A.沟通了南北经济联系 B.与经济发展互为因果
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速了两岸城市发展
7.下表为1874年《申报》中关于铁路的报道。由此可知,《申报》意在( )
标题 内容
《吴淞口建造火车铁路以达上谕论》 “泰西诸国火轮舟车……尤为便于商旅,盖货物之流通更速”
《火轮车为福国之举》 以铁路对美国西部开发的作用为例分析其“有益于国”的功能,要求中国试行
《论机器》 让中国的“在上有权之人”亲见铁路利益的必要性,并进而“购用之”“制造之”
A.强调维护铁路利权 B.通过舆论推动交通近代化
C.支持铁路国有政策 D.抵制西方对华的瓜分狂潮
8.文学作品是时代的反映,可以见证历史的发展。下面两则古诗体现出大运河的修建( )
《汴河直进船》 作者:李敬方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汴河十二韵》(节选) 作者:许棠 昔年开汴水,元应别有由。 或兼通楚塞,宁独为扬州。
A.沟通了南北交通 B.服务于帝王娱乐
C.有利于南粮北运 D.破坏了自然环境
9.下表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修建 B.近代民族工业无从发展
C.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 D.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
10.如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部分)。据此分析,汉口公交运营管理( )
站名 车到分秒 车开分秒 停车分秒
华清街 35分50秒 36分55秒 1分5秒
青年会 40分5秒 40分50秒 45秒
怡园 45分55秒 46分35秒 40秒
六渡桥 55分45秒 56分15秒 30秒
宝善街 58分5秒 58分50秒 45秒
A.有效缓解城市拥堵状况 B.影响人们现代时间观念形成
C.直接带动经济高速发展 D.借鉴了欧美公交管理的方法
11.忽必烈继位后,在北方创建驿站,灭亡南宋以后,在江南也普遍设立驿站。全国总计约设驿站一千五百余处以上,以大都为中心遍及四方边地,负责提供来往官员、使臣的饮食,也便利了文书的传递。据此可知,元初驿站制度( )
A.开创了沟通南北的交通网络 B.推动了长途贸易的发展
C.提升了政府行政治理的效能 D.加快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12.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图所示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
A.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13.明清时期,交通运输仍以水运为主,近海航道、长江、运河等内河成为运输主干道,舟楫不通之处附以驿道等陆路运输,这样就形成了以水路运输为主、陆路交通为辅的全国性交通网络。为数众多、实力雄厚的商人结为商帮,活跃于全国各地。据此可知( )
A.这有利于全国性市场网络体系形成 B.地域性商帮地位不断提高
C.交通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D.重农抑商的政策难以推行
14.1761-1835年,英国棉花、煤、铁等大宗笨重商品的需求急剧膨胀,因而具有承载量大、运输路程短、安全等优势的运河运输得以蓬勃发展,该时期也被称为英国的“运河时代”。据此可知,英国运河业的发展( )
A.推动沿岸工业聚落的兴起 B.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需求
C.取代铁路成为交通的首选 D.改变了局部地区社会状况
15.唐朝长安二年(702年),大臣崔融上《谏税关市疏》日:“且如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蜀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藪,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宏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据此推知,当时
A.南方的经济水平超越北方 B.对外的贸易交往日益兴盛
C.大运河推动南北货物流通 D.政府严格管控内河航运业
16.1635年,查理一世宣布皇家邮政可以开放为公众服务,国会议员和贵族享有免费寄信的特权。当时主要用马车运送邮件,邮件辗转运输,邮费昂贵。1839年进行邮政改革,英国国内信件基本邮资费统一为每半盎司1便士。英国邮政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英国国内经济联系的加强
C.英国政府改革弊政的需要 D.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变革
17.台湾巡抚刘铬传于1887年奏准修建台湾省铁路,线路以台北为中心,向东到基隆港,向西南到新竹,分别于1891年和1893年建成。该铁路的修建(  )
A.开启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 B.有利于加强东南海防
C.说明清朝边疆危机的严重 D.表明台湾近代化起步
18.薛暮桥在《江南农村衰落的一个缩影》中记载,“沪宁铁路通车以前,礼社(镇)之经济尚逗留于自足经济之中。开明地主每年亦仅入城一次,农民更墨守乡土”。而通车后,该镇农民纷纷“群集都市成为产业工人、商铺店员或劳动后备军”。这表明( )
A.教育方式发生转变 B.旅游行业开始兴起
C.就业观念有所突破 D.乡绅治理体系崩溃
19.下表为唐玄宗时期朝廷的所在(注:中间空缺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均为皇帝在外巡行时间)。
导致以上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地方藩镇割据的影响 B.保障后勤供应的需要
C.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D.关中自然灾害的影响
20.罗马帝国为把罗马与各行省连接起来,铺设了很多人工道路,形成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汉书》中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由此可见,道路的修建( )
A.彰显了皇权至上 B.有利于对外界的征服
C.推动了思想统一 D.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渗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建设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铁路的修筑权。1900—1905年间铁路总体发展为三千二百里,除全长201公里的京张铁路为本国修建外,其余铁路均为外国持有部分股权下所修建。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铁路发展面临的困难。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我国铁路发展的基本状况。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尽管困难重重,我国铁路建设仍然有一定的发展,分析发展的原因。
22.开辟道路交通是中国古代王朝经略边疆的重要举措,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到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后,秦朝铺设有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于全国的驰道,并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作了统一规定。为了与匈奴作战时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往长城,以咸阳为起点修筑了一条直线延伸向北的道路。秦朝还在山区修筑了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控制。一条道路可以通往帝国最偏僻的地方,就中央而言,任何地方道路的中断,都意味着妨碍了对那里的统治。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秦汉帝国:始皇帝的遗产》
材料二:西域自昔戎胡错居,道路时为闭塞。至汉征匈奴,武帝闻月氏族与匈奴有怨,欲诱之共击匈奴,乃遣张骞使月氏……后霍去病破匈奴右地,金城河西、盐泽之间,不复有匈奴,于是……设四郡,武帝发使抵安息、奄察、黎轩诸国,使者相望于道。
——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的举措,并概括这些举措实施的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王朝经略边疆的方式。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时期“张骞使月氏”的影响。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9世纪,利物浦海外贸易从短途的爱尔兰贸易、欧陆贸易,逐渐扩张到大西洋英美贸易圈。商人们通过海上航线将西印度群岛和美洲的烟草、蔗糖、棉花运往利物浦港口,然后通过运河或是铁路将物资运往英国内地,同时将经济腹地的纺织品、煤炭通过运河和铁路经利物浦港口远销欧洲和大西洋各地。
——摘编自崔晓火《利物浦:衰败母港的重生》
材料二 1816年竣工的利兹-利物浦运河,连接了英国东西两大港口城市。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建成通车,此后英国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一万五千多千米的铁路运输网,远超欧洲和美洲其他国家,英国的交通运输优势得以全面建立起来。利物浦的立体式交通变革,不仅造就了利物浦的港口城市地位,还充当了兰开郡和曼彻斯特工业腹地的进出口门户,推动了腹地经济的繁荣,而利物浦和兰开郡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使英国的工业重心逐渐从东南倾向西北,逐渐减弱伦敦对地方郡市的凝聚力。
——摘编自袁广雪《18-19世纪利物浦的交通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8-19世纪利物浦交通变革的表现,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简析18-19世纪利物浦的交通变革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2.D
3.A
4.D
5.D
6.B
7.B
8.A
9.C
10.B
11.C
12.D
13.A
14.B
15.C
16.D
17.B
18.C
19.B
20.D
21.【小题1】迷信思想和愚昧落后观念的阻碍;资金困难;技术设备受到外国的控制。 【小题2】有了一定的发展;主要为外国修筑和控制;铁路总里程少,铁路交通仍然处于落后状况。 【小题3】近代经济特别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外资的进入客观上为铁路发展提供了一部分资金;思想观念逐步发生转变,各个阶层对铁路建设日益重视。
22.(1)举措:修筑驰道、直道、五尺道;统一车轨。
政治意义:加强边疆管理;强化中央集权;巩固统一;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2)方式:设置机构(或设郡);开通道路;付诸战争。
影响: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基础。
23.(1)表现:海上航线的拓展;运河的开通;铁路的建成。(答出两点)
特点:海陆联运,交通网形成(或者“立体式发展”)。
(2)影响:推动了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英国内地经济的繁荣;推动了英国工业重心的转移;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答出3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