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专题八 归纳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答案:D
解析:鉴赏诗歌形象、语言、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错误,下片写词人作诗、听歌、饮酒,均为闲居隐逸之事,词的结尾处应是表达与朋友共同饮酒、共享隐逸之乐的思想感情。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①通过议论与抒情直接抒发闲适的心情:“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两句将繁华尘世比作“空花”,把浮名比作“昨梦”,放下心中曾经牵挂的东西,心情轻松;“身闲心太平”则直抒胸臆。②通过记叙、描写闲适之举表现闲适之情:写词人穿蜡屐登山、真率饮酒、悠闲作诗、遥闻菱歌,在对行动的叙述与描写中表现闲适的心情。③借景抒情:“廉纤细雨初晴”通过描写细雨初晴的清新之景,寄托闲适之情。
解析:思想内容鉴赏。上片第一、二句议论抒情:尘世虚幻,皆为妄念;浮名如昨日之梦,无须挂念。第三、四句记叙自己放下浮名之后洒脱的隐逸行为:穿上蜡屐登山,率真饮酒,拄着筇竹杖,穿行林间,逍遥自在。“蜡屐”“筇杖”微露隐逸情趣,“真率”“自在”直抒闲适之情。上片以情作结,从身体与心灵两方面突出闲逸的状态。
下片第一、二句写景:春寒料峭,冬的余威尚存,但细雨初晴,迎来了春晴的美好。第三、四句继续叙写词人的活动,闲题苔纸,菱歌遥闻,体现了词人的心境平和、闲适喜悦。“闲”字,突出闲适的心境,“遥”字,增加了想象的乐趣。结句“与君同醉醒”,表达了词人与朋友共同饮酒、共同享受隐逸乐趣的情感。
【考情调研】 人物形象一直是古代诗歌阅读题考查的热点,主要涉及对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概括、人物形象心理状态的分析、人物形象作用的分析、人物形象描写手法的概括和分析等。
易错角度1 粗略描述,不会深挖
失误诊断: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只是停留于事件、形象的概述,未能知人论世深入挖掘作者创作人物形象的背后所指,不熟悉作者的生平遭遇,无法体会诗人在诗中倾诉的情感。
示例分析:阅读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在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时,学生常常误答为: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此答案仅仅分析了人物的外在形象,没有通过题目“最爱”和诗中词语“逐胜”“忘寒”归纳出诗人的内在形象特点。我们仔细分析,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解决途径:认真阅读,字斟句酌;扩展视野,知人论世;紧扣诗句,就诗论诗。
典例1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瑞鹧鸪·观潮
苏轼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①醉,齐声争唱浪婆②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③曲?尊前还唱使君④诗。
酒泉子·长忆观潮
潘阆⑤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 ①山简,晋时人,好酒。②浪婆,波浪之神。③底,什么。④使君,指杭州太守陈襄,诗人。是日作者与之同游。⑤潘阆,曾以卖药为生,一度流浪杭州,得观钱塘江潮。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词善于抓住特征性的事物,以物代人,如“小红旗”实指“踏浪儿”,二者前后相互辉映,相互补充。
B.第一首词“西兴渡口”两句,通过描写渡口落帆、山头红日等静态景物,暗示钱塘江已退潮,用笔精练含蓄。
C.第二首词“沧海尽成空”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江潮波澜壮阔的场面,又暗含了词人一事无成的感慨。
D.第二首词最后两句由回忆转到现实,写出了词人梦醒后依旧感到惊心动魄,更加凸显出钱塘江潮的雄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又暗含了词人一事无成的感慨”错。“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两句是说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该句描写了观潮盛况,抒发了词人对钱塘江涌潮的赞美之情。故选C。
(2)两首词都塑造了弄潮儿的形象,分别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①苏词塑造弄潮儿在万顷波中自由、活泼的形象,抒发了对大显身手的弄潮儿的赞美,透露出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②潘词塑造搏击风浪、身手不凡的弄潮健儿,是为了赞美弄潮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瑞鹧鸪·观潮》上片中“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写弄潮儿在万顷波中自由、活泼的形象。他们开始出现在两岸观众面前的形象是:“碧山影里小红旗”。远处的青山是自然背景,江潮从那儿汹涌而来,影影绰绰的,江面上闪现出一面面鲜艳的小红旗。用“小红旗”衬托弄潮儿。弄潮儿脚踩怒涛,手执红旗,劈波斩浪,如履平地,这需要过硬的水上功夫。第二句“侬是江南踏浪儿”露出万顷波中得自由的水上健儿的自豪感。第三、四句进一步写弄潮儿的诙谐与活泼:“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大意是说,晋朝的山简虽然洒脱不拘,是个名士,却是个酒鬼,还是很可笑的,大家都齐声争着唱起拜浪婆的歌词。水上健儿们不仅在作体育表演,而且在作文娱表演。苏词塑造弄潮儿在万顷波中自由、活泼的形象,抒发了对大显身手的弄潮儿的赞美,透露出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
《酒泉子·长忆观潮》的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的形象。结尾两句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塘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易错角度2 简单罗列,未能提炼
失误诊断: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题,有的考生只是简单地罗列,未能对诗句进行高度提炼,概括出性格特点;或者粗略作答,没有结合诗句,架空分析,描叙语言干瘪,失去诗意美。
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北塘避暑【注】
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 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退居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题目“北塘避暑”,交代时间、地点、事件,渲染了林塘幽静的自然环境。
B.颔联中的“清风”,一语双关:指炎夏的凉风,也可理解为“两袖清风”的“清风”。
C.颈联写景富有层次:“水鸟得鱼”是近景,俯视所见;“岭云含雨”是远景,仰观所见。
D.诗人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但酒醒之后,面对万枝香莲、青青山峦,愁苦又涌上心头。
答案:D
解析:D项“愁苦又涌上心头”错误。尾联的意思是:酒醉后有什么能醒我心魂?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诗人不需要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他酒醒之后,自有清心澄虑之物,即“万柄莲香一枕山”,这句诗衬托出诗人胸襟的清高脱俗。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①具有乐观旷达、不以挫折为念的宽阔胸怀。诗人身处环境幽静、清风拂面的林塘,以沐浴清风自娱,悠然自得,乐观旷达。②具有知足常乐、不计尘世得失的思想境界。诗人以“水鸟得鱼”自享其乐、“岭云含雨”来去自由为喻,表达了知足常乐、不计得失的思想。③具有超凡脱俗、清廉高洁的气度。尾联以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来衬托自己的高洁。
解析:首联描写诗人在林塘消夏,荡涤了暑热烦闷,“旷然”写出诗人摆脱了尘寰的炎热和烦恼,看出其胸襟旷然;颔联以感谢无价清风慷慨的赐予,展现诗人悠闲自在的形象,显示诗人胸怀的淡泊;颈联写俯仰所见眼前景物,一为近景,一为远景,深含恬然自足、任随自然的人生哲理;尾联别出心裁,以“万柄莲香一枕山”作为清心澄虑的醒酒之物,衬托出诗人潇洒出尘的风致。
典例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李白
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注】,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 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卫。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火旗”“草绿”等意象,色彩鲜明,画面感极强。
C.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D.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
答案:D
解析:整首诗歌都是以诗人的口吻在写。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边塞胡尘清静的时候就要到了,长安草绿的时候,我在这里等待你们凯旋。这两句设想的是诗人自己等待友人归来。故D项“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错误。
(2)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①雄才大略:通过安西幕府材雄很多,且都称道友人,侧面衬托出友人的雄才大略;②器宇非凡:身穿闪亮的“绣衣貂裘”,且出“紫宫”,马配“银鞍”,表现友人身份高贵不凡、器宇非凡;③富有才华:通过“飞书走檄如飘风”这一动作描写,说友人善写檄文,很有才华;④勇敢无畏:“天外飞霜”的恶劣条件下,友人义无反顾“下葱海”,看出其勇敢,从旗帜如火、战马如云,看出军队仪仗盛大,也衬托出友人的英武气概。
解析:诗歌一、二句总写,交代安西幕府才俊豪雄中鼎鼎有名的就数你们三位,“喧喧惟道”这是大家的说法,属于侧面衬托。接下来六句展开具体描写:穿的是明如白雪的“绣衣貂裘”,骑的是“银鞍马”,从外在形态上描写其身份高贵,分析出其器宇不凡;“飞书走檄”的笔法快如飘风,说明其富有才华;“天外飞霜下葱海,火旗云马生光彩”是说天外飞霜正纷飞落下安西的葱岭瀚海,友人一去,火红的旗帜、云飞似的骏马顿生光彩,一面是恶劣环境,一面是勇往直前,可知其勇敢无畏。
【技法点拨】
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常见方法
1.铺陈手法。多见于叙事诗中。如杜甫的《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里用铺陈手法,直叙其事,勾勒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2.通过描写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如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其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上首诗是女方问,下首诗是男子答。问者问后不待回答,又自我介绍,表现出急切的心情;答者的解释包含着歉意。进一层想想,问答间又微露出彼此的欢悦之情。诗人通过人物对话,就把人物形象描写得活灵活现。
3.多侧面描写形象。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中多侧面描写天门山:有高有低,错落有致;青山、碧水、蓝天、红日,还有耀眼的白帆,这几个景色,交相辉映,而且水是流动的,山却巍然不动,静的山屹立在动的波涛中,更加显示了天门山形象的雄伟气势。
4.借多种感觉综合描写形象。如柳宗元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诗的第二句,写渔翁清早从清清的湘江汲起水来又点燃起江边的竹子,其中就包孕了手漾在绿水中的触觉、视觉意象和人处在烟火中的嗅觉、视觉形象。诗的第四句,棹歌一声,青山顿时呈现出原貌,上半句是听觉感受,下半句则是视觉感受。眼前的景色,似乎山更青了,水也更绿了,好像这山水之美恰是刚才那“欸乃一声”从仙境中召唤降落到人间来的。多种感觉综合描写的形象,把人们带到一种飘逸超然的带点神秘味道的审美境界之中。
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常见形象 性格特征 主要意象 代表作品
游子 孤独寂寞、思亲念旧,羁旅愁思、漂泊无依。 枯藤老树、古道西风、高楼远山、天涯芳草、江水行舟、飞鸟夕阳。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渡汉江》(宋之问)《除夜作》(高适)
贬官 忧国伤时、哀叹民生,怀才不遇、自伤身世,前途迷茫、人生失意,思念故友、惜别牵挂等。 衰草枯杨、云雨远山、琴瑟知音、高山流水、黍离铜驼、明镜青丝。 《秋词》(刘禹锡)《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破阵子》(辛弃疾)
征夫将士 积极:矢志报国、建功立业;
消极:厌恶战争、思乡念亲。 楼兰柳营、烽火亭障、狼烟关山、冷月笛声、摐金伐鼓、旌旆碣石。 《从军行》(杨炯)《燕歌行》(高适)《苏幕遮》(范仲淹)
隐士 自隐:厌恶官场、孤傲清高,远离尘嚣、寄情山水,旷达悠闲、超然物外,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等;
被迫而隐:孤独失意、报国无门,年华易逝、壮志难酬。 青松明月、清泉山石、竹林小径、空谷幽兰、山水垂钓、渔子晚歌、柴门炊烟、小桥流水。 《山居秋暝》(王维)《题灞西骆隐士》(许浑)《怀南岳隐士》(孟郊)《寻隐者不遇》(贾岛)
寒士 忧国伤时、悲天悯人,幽愤身世、怀才不遇,不满官场、清高自守。 寒水孤舟、浦树远山、落木长江、浊酒淡食。 《登岳阳楼》(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