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9张PPT)
专题三 快速结构考场文章
出彩技巧一 精心选择,有序排列——如何举例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积累的事例(人物、事件等),应恰当地布局在文章中,使其充分发挥支撑文章论点的作用。为此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方法1 看清本质,服务主题
引述事例,注意“事例”与“主题”的相关性。这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明确自己的主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二是弄清“事例”的本质,进而分析其与“主题”的关系(相同、基本相同、有一定联系、没有联系),选择本质与文章主题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事例,剔除与文章主题有一定联系或没有联系的事例。
【范例片段】
青年携手,共创未来,青春不言败。青年立志,勇于追求理想,想做出一番大事业,但是有时却事与愿违,往往遭遇失败。面对失败,有些青年缺乏韧劲,缺乏长远的眼光,缺乏理智的判断,这样的青年是难当大任的。面对失败,正确的做法是从失败中爬起来,把失败当作人生历程的催化剂。成吉思汗,年轻时经历多次失败,但他都在失败的绝境中卷土重来,最终建功立业;肯德基创始人哈兰·山德士,年轻时从事过许多工作,曾经在向饭店推销炸鸡时被拒上千次,但仍不放弃,这才有了今天肯德基的火爆全球……他们都在青年时经历失败却不言败,最终走向成功。
——高考全国Ⅱ卷优秀作文《携手创未来,让青春充满正能量》
【技法点评】
为了证明“青年携手,共创未来,青春不言败”这一观点,考生引入成吉思汗、哈兰·山德士两个事例,一中一外,一古一今,从政治、商业两个角度,针对“青春不言败”这个关键点展开论证,内涵一致、用例典型,增强了说服力度。
方法2 带露折花,用例新鲜
作文用例要摆脱常见、常用的旧材料,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的新鲜材料,如国际上的文化交流融合、单边主义危害等,国内的“一带一路”、扶贫攻坚等。
【范例片段】
大道同行、和衷共济、开放协作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一环。“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从运筹多边外交,到引领双边关系;从密切大国互动,到深化互利合作;从阐释中国之治,到回答时代之问……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我国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承认“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差异,敞开胸襟,发出命运与共、共创未来的时代强音。全球化浪潮发展至今,世界各国共同乘坐在一艘大船上,必须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才能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
【技法点评】
首先,考生善于选用时新的素材入文,如“运筹多边外交”“密切大国互动”“阐释中国之治”等等,其次,考生 还采用整句形式,集中推出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方法3 用例典型,以一当十
“典型”,这里指的是现实生活或历史长河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考生可选择“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抗疫英雄、感动中国人物等,如钟南山、李兰娟、袁隆平、屠呦呦等;对于历史人物、事件,特别是人们熟知的人物、事件,考生要善于从新的角度切入,并进行深入的论证,使其焕发新的光彩。
【范例片段】
我说,如果我跌倒了,就选择苏轼这面镜子,画自己玉树临风,踏进新的世界,笑着开始新的生活。
“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仕途坎坷,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在赤壁之下悠闲泛舟,在惠州城内自创美食,在海南岛上讲学授书……苏轼笑看苦难,达人知命,苦中作乐,世界真正属于他。
我说,如果我跌倒了,就选择史铁生这面镜子,画自己身残志坚,重返生活,将世界紧紧攥在手中。
在“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史铁生,也曾一蹶不振,差一点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但他在痛定思痛后,变得更加从容、超脱。少了些消极和绝望,少了些束缚与烦恼,他的文章却也多了些淡然和对世界的思考。他说,路无法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他一生都在死亡的边缘行走,却从容之至。
——高考优秀作文《选择一面镜子,为自己画像》
【技法点评】
考生选择苏轼、史铁生这两个典型人物入文,在中学生的作文里本没有新鲜感可言,但考生别出心裁,将自己的心态与二人的人生经历联结起来,如“选择苏轼这面镜子,画自己玉树临风,踏进新的世界,笑着开始新的生活”;又如“选择史铁生这面镜子,画自己身残志坚,重返生活,将世界紧紧攥在手中”。这就使这两则典型事例在新的角度发挥新的作用。
方法4 同类叠加,相辅相成
同类叠加,即围绕同一个话题、观点等,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或逻辑顺序,将内涵、倾向相一致的事例有机组合在一起,使之互补,相得益彰,从而形成强大的论证合力。运用此法,不仅可以增强文章说理的气势,强化观点,深化主旨,而且能够使文章内容丰富、意蕴绵长。
【范例片段】
万紫千红,灼灼其华。多元共存,构建命运共同体。
在处理世界国际问题上,我们不仅一次听到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呼吁,这是符合当下的时代潮流构想,更是人类社会长久存在的必经阶段。疫情肆虐全球之时,“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援手挽救无数人于水深火热之中;土耳其大地震之时,各国救援队纷纷前往灾区,体现人类的血脉情怀。灾难之前,命运与共是耀眼的主题,和平之时,命运与共也是发展的加速器。构建多元共同体,才能让万千花朵开得更加绚烂多姿。
【技法点评】
考生围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选取处理世界国际问题的中国方案、疫情肆虐全球之时的中国作为、土耳其大地震之时的各国救援,得出“构建多元共同体,才能让万千花朵开得更加绚烂多姿”的结论。
方法5 异类对照,论证有力
异类对照法是通过对不同类型或性质的事例进行组合对照,或正反对比,或互相映衬,以此来诠释中心内涵,使说理更有深度和厚度,更显思辨色彩和说服力,也有利于读者全方位地了解文章主旨。
【范例片段】
选择专业志愿,首要考虑的因素应该是自己的兴趣。当前,不少考生填报志愿,没有明确的兴趣趋向,而是盲目跟风,填报他人眼中的“热门”专业、有“钱景”的专业,结果进入大学后,才发现专业根本不适合自己,从有“钱景”的专业毕业却找不到工作的大有人在。
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676分的成绩选择北大考古专业而且做好未来的学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这难能可贵。更可贵的是,她的父母支持她的选择。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在实现人生价值方面,并不比选择所谓能赚钱的专业差。
专业选择、学业发展、职业发展,不是一条设定好的直线,而是会受很多外在因素影响。近年来,名校毕业“热门”专业毕业的学生,只能找到很普通的工作已是十分常见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当初专业选择过于急功近利。可见,如果盲目听从他人的建议,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好专业”,很可能适得其反,不但影响自己的学业发展,还影响未来的求职。
只要看一下我国两院院士所学的专业,就可发现,院士们所学的专业、从事的职业,很多都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的“冷门”,比如,农学、地质学、矿业工程……但这些专业是国家、社会需要的重要专业,如能在这些专业领域做到最好,不仅能实现人生价值,也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熊丙奇《“留守女孩选择考古”,根据兴趣选专业是对人生道路的负责》
【技法点评】
文章围绕“根据兴趣选专业是对人生道路的负责”这一观点,引入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676分的成绩选择北大考古专业的事例,对其根据兴趣选择专业、规划人生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而后联想到名校毕业、“热门”专业毕业的学生,只能找到很普通的工作已是十分常见这一现象,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正反对照,使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
方法6 浓缩事例,丰富内容
(1)人物凝缩
人物凝缩,就是将笔力集中到某一个热点人物身上,将与主题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水分”挤干,或舍去细节而总体概括,或舍去总体而取一细节。
人物凝缩法,可以用几句话把一个人物的事迹浓缩在文段中,同时,辅之以富有针对性的议论说理性文字,共同完成对论点的论述。
【范例片段】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齐桓公以柔蕴刚,有沉稳之气。当看到长兄挥霍无度,荒糜度日,国家民不聊生,暗流涌动,他决定一展身手,扶大厦于将倾,不得已走上手足相残的道路。但成就“霸业”的道路布满险山恶水,他曾身中敌箭落入敌人手中。那一刻,他大概想过凛然赴死,保全名誉,也试图屈辱投降,苟活一生,但是他最后做了一个最惊险的决定,装死迷惑敌人。他忍辱负重,于乱世中蛰伏,只为等待时机。正是这种历练,让他从公子小白真正蜕变为一代霸主齐桓公。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齐桓公腹有雅量,有包容之气。若想求得盛世,胸怀宽广的明君比具有雄才大略的贤臣更重要。一国之君,万民所仰,君王的气量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力量。而齐桓公能听从鲍叔的建议,重用差点让自己丧命的管仲,将国家置于个人之上,此种气度,前无古人;此种雅量,光照千古。试想,如若齐桓公多了一点自私,掺杂了一点私仇,齐国就不会有如此的成就,他也不会登上春秋霸主的宝座。“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齐桓公生动地诠释了这句话。时间流转,如今已过去几千年,但是齐桓公身上的品质并没有过时。面对疫情,我们应该学习他临危不乱、坚韧沉稳的智慧,理智抗疫;展望未来,我们应该学习他不计前嫌、有容乃大的胸襟,兼济天下,造福苍生。
——高考优秀作文《以柔蕴刚执正气 胸吞山河成霸业》
【技法点评】
文段以议论、抒情见长,但是议论、抒情需要以人物事迹为基础。然而,齐桓公作为一代霸主,征伐、治国、理政、驭臣等,要写入一篇800字的文章里,显然要进行高度的浓缩。该考生做到了这一点:一是围绕“以柔蕴刚,有沉稳之气”,浓缩其战败被俘、死里逃生的经历,突出其理性沉稳;二是围绕“腹有雅量,有包容之气”,浓缩其捐弃前嫌,任管仲为相的举动,突出其宽宏大量。
人物凝缩法,也可以用一句话高度概括人物事迹,一段文字中引入若干人物事迹。每个人物事迹之后紧跟一个议论句,或总括多个人物事迹发表议论。
【范例片段】
自强,是对命运不公的抗争,是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勇气,是大喊一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信。撒贝宁说:“如果命运是世界上最烂的编剧,你就要争取做你自己人生最好的演员。”一场可怕的事故夺去了他的双臂,他却对之报以不屑的微笑,游泳、打字、弹钢琴,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刘伟用最优美的旋律诠释了他惊人的勇敢;一场疾病剥夺了他行走的能力,他却张开了心灵的双翅,飞翔在清华大学的各个角落,《朗读者》的舞台上,矣晓沅用激昂的声音展示了他的超强自信!同学们,苦难中浴火重生,磨砺中凤凰涅槃。纵使上天给我们一个千疮百孔的命运,我们也要看到灵魂的厚度与光泽;纵使我们出身平凡,家境普通,我们也要刺破重重黑暗,用自强点亮心灯,做那最炫丽的焰火。
自强,是对苦难的轻蔑,是对懦弱的不屑,是慨然长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顽强。蛹挣脱茧的束缚,只为蜕变后能获得新生,在展翅而飞的瞬间书写美丽;雄鹰搏击长空,无所畏惧,悬崖边的奋力一跃,只为褪去软弱,成就翱翔天际的王者风采。贝多芬双耳失聪,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韩信受胯下之辱,却成就灭齐的千秋伟业;王心仪家境贫寒,却从未放弃求学的热情;余秀华自幼脑瘫,却拥抱美好灿烂的人生……同学们,卢梭曾言:“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沃土。”生逢中华崛起的盛世,我们是做那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恐惧地呻吟,还是要做那海燕,在暴风雨中高傲地飞翔?我们是做那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绵羊,还是要做那横扫劲敌、威风八面的猛虎?
——祝艺蕾《自强磨锋芒,终得嗅梅香》
【技法点评】
选文第一段浓缩了刘伟、矣晓沅两个人物的事迹,第二段浓缩了贝多芬、韩信、王心仪、余秀华四个人物的事迹。两段文字都是引中夹叙夹议,引后集中论述。因此,论据虽多,却没有堆砌之嫌。
(2)事件凝缩
事件凝缩,就是根据中心论点或者分论点的需要,用概括的方式引入生活热点故事、典型历史故事、生动寓言故事等,之后从中提炼出与写作话题相关的结论。
事件凝缩法,可以用几句话把一个事件浓缩在文段中,同时辅之以对事件的看法。这种写法适合于针对热点事件的评论文章。
【范例片段】
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向着浩瀚苍穹出征了!尽管7个月、最远4亿公里的长途布满荆棘,但任何险阻都无法阻挡我们对未知的渴求。人类文明屡因断惑而进步,天问探火将因穷理而不凡。天问奔火,肩负了祖先的重托,接续着科学的求索。探测长路挑战重重,即便一粒微小的尘埃都可能对航天器构成巨大考验。然而,人类最可贵的精神就是断惑,身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求知欲超过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说,“天问一号”将载入史册:于中国,它是国家航天科技走向更远深空的里程碑,开启了国人对地球之外一颗行星的深入探索;于世界,它意味着国际太空探索再添生力军,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认知将进一步深化。实践证明,深空探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是非凡的。
——《“天问”出征,探火不凡》
【技法点评】
作者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用几句话讲述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飞向浩瀚苍穹所用的时间、里程及其所乘载的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渴求。然后作者在此基础上生发议论,言说“天问一号”发射成功的重大意义。
事件凝缩法,也可用一句话高度概括事件,一段文字中引入若干事件;或每个事件后紧跟议论,或总括多个事件后再发表议论。
【范例片段】
演绎精彩人生,讲好中国故事
故事,往往是我们儿时的快乐渊薮和精神原乡。俗话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其实不然,我们打量世界、思考人生,早在听故事中渐渐彩排。好的故事,并非全然是欢笑之词,也是思想的短笛和哲理的轻鸢,亦是现实人生的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好的故事,是明志的苦胆,是唤醒自我的闹钟。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谭婷的人生,俨然是一本被命运装订得极为拙劣的不忍卒读的书,但她扼住命运的咽喉,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以超乎想象的毅力,终成为中国首位通过司法考试的聋哑人,从此在无声的世界里用手指为正义发声。桂海潮,这位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的载荷专家,和我们很多人一样,都坚信“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农家小院、竹篱茅舍、蓬门陋巷不曾遮蔽他瞻望星辰大海的目光。相反,看得见人生疾苦,所以更懂得闻鸡起舞,他最终用拼搏奋斗改变命运的轨迹。
没有优渥的环境、资源加持,却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人生赋能,他们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他们的故事俨然是明志的苦胆、唤醒自我的闹钟,可以触动人心,激发我们不懈奋斗的心志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让我们在一次次泪目破防的同时,不禁扼腕挺膺,期待像他们一样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
好的中国故事,是彰显中国辉煌成就的窗口,是传达中国伟大精神的名片。
忆往昔,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承载着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华盛世。到如今,新时代无数鲜活的中国故事正在精彩演绎。“五个一百”以图文、影音等为载体,唱响催人奋进的中国故事;《唐宫夜宴》《只此青绿》《中国奇谭》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实现古今“破壁”,向世界讲述古老而又鲜活的中国故事;电影《流浪地球》完美融入中国人眷恋故土家园的人文情怀,在海外引发观影热潮。向世界传达中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
古代说书人每每讲到故事最精彩处,往往抚尺一下,说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便戛然而止,各位看官也就纷纷散去。但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能只做看官,而应努力成为时代故事中的主角。除了以第三人称“他”去旁听,还需躬身入局,以第一人称“我”来用心构思,用脚步和双手去演绎。演绎好各自人生的精彩故事,汇聚成家国时代的宏大叙事;讲好精彩绝伦的中国故事,为世界留下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印象”。
【技法点评】 文章在整体思路上化繁为简,清晰疏朗而又结构紧凑。文章紧紧围绕“故事”展开论述,从个人的奋斗励志故事催人奋进,到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尽显辉煌,最后谈及个人如何做的问题,由小及大。由个体到国家。由是什么到怎么做,娓娓道来,视野渐趋宏阔,境界依次拓展,颇具人生启迪意义,彰显时代精神。
【误区警示】
1.内涵不同。事例内涵与观点不一致,或勉强有一点联系,弱化文章说服力。
2.举例陈旧。不善于选取具有时代精神的新素材,总是从传统的角度引入司马迁、陶渊明、苏轼等传统材料。
3.缺乏加工。概括不到位,叙述事件太过周详,挤占说理空间;不会站在新的角度对传统素材剪辑、阐述。
出彩技巧二 例证引证,综合运用——如何分析论证
论证,就是对文章的观点进行阐述证明。为使论证达到最佳效果,要灵活地采用多种论证方法。
方法1 针对论题,阐述内涵
内容指令型任务,本身多为论题或观点。考生针对论题或观点,设计分论点,分层论述,阐述内涵。即从不同的角度对论题或观点展开分析论证,引领读者深化对论题或观点的理解。如以“转变思路,天高地阔”为观点作文,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论述:①转变思路,是一种生活的智慧;②转变思路,是面对困境的豁达;③转变思路,是永不言败的激情。
【佳作示范】
鲍叔所为真壮举,屈己荐才能包容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在读书会上发言。齐桓公堪称一代英豪,管仲则是匡世贤才,然而,我感触最深的人物是有高风亮节的鲍叔。鲍叔知人荐才,屈己让贤,他的包容宽厚,让我动容,让我敬慕。
今天我站在这里,以无比敬佩之情高呼:“鲍叔所为真壮举,屈己荐才能包容!”
鲍叔所为真壮举,知人善任有才鉴。(角度1)
鲍叔能对齐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可见鲍叔一双慧眼早看出了管仲的雄才大略,能堪大任。“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韩愈面对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人因无伯乐赏识而被无视、被淹没的现象的无奈叹息。而管仲却有着千年难遇的好运,遇上了鲍叔这个知音,鲍叔不仅发现他的才华,还在齐桓公面前力荐他,使他华丽转身,从众人鄙视的阶下囚变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从而得以在乱局中一展宏图。鲍叔的知人善任不仅成就了管仲,而且成就了齐国的霸业,鲍叔所为,真壮举!
鲍叔所为真壮举,甘居人下能让贤。(角度2)
自古以来,嫉贤妒能的人不少,大呼“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而身怀将相之才的鲍叔,却认为自己才干逊于管仲,难担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之大任,所以他便决心为管仲让路,为能使齐国强盛的贤才让路,而全然不顾自己的仕途。是啊,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懂得人生意义的人,当他看到比自己贤能的人登上高位为国造福时,他会由衷地感到高兴与欣慰,又怎么会嫉妒贤才,为一己私利与其争权呢?在管仲受到重用之后,他甘居管仲之下,屈己让贤,淡泊自守。他不仅成就了管仲,而且成就了齐国的强盛,鲍叔所为,真壮举!
鲍叔所为真壮举,包容仁爱显温情。(角度3)
曾经,管仲与鲍叔合伙做生意时他总是多拿钱,战场上临阵胆怯当逃兵,失败后幽囚受辱却不以死明志,人们纷纷非议他,只有鲍叔能以其宽容博大之心包容他的所作所为。
后来,管仲与鲍叔分属不同的政治派别,斗争激烈,管仲甚至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即位后的公子小白将其置于牢狱,而鲍叔却力荐他为相,鲍叔的包容仁爱之心,着实令人敬佩。管仲就像一块有瑕疵的碧玉,别人只见瑕疵而不见碧玉,鲍叔却见碧玉而不见瑕疵,这便是鲍叔的高明之处。鲍叔的包容仁爱不仅成就了管仲,而且成就了齐国的未来,鲍叔所为,真壮举!
时代不同,世事变迁,但鲍叔的识才之智、荐才之举、容人之量仍为时代所需。时代呼唤鲍叔精神,中国的强大、世界的美好,都需要鲍叔的品格!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高考全国Ⅰ卷优秀作文
【技法点评】 鲍叔,是考生选定的切入点。文章以发掘“鲍叔让贤”的举动所蕴含的人格精神为主轴,设立了“鲍叔所为真壮举,知人善任有才鉴”“鲍叔所为真壮举,甘居人下能让贤”“鲍叔所为真壮举,包容仁爱显温情”三个分论点,使其精神特质得到了多角度、多侧面呈现,表现出分析论证的多角度和深刻性。
方法2 归纳论证,概括属性
归纳论证是一种化繁为简、异中求同的思维形式,读者往往能从作文中列举的一系列的人物、事件、言论中概括出共同的属性。
归纳论证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先举例,后概括,称为归纳法;二是先概括,后举例,称为例证法。当然,在中学生的作文中,往往是两相结合的。
【范例片段】
中国面孔,共筑中国
纵观古今,中国面孔从不曾缺席于任何一个时代舞台,他们坚决,他们果敢,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为中华儿女创造了一个和谐伟大的中国。时至今日,华夏大地上仍不断涌现一个又一个笑盈盈却坚毅的中国面孔,他们拼搏,他们奋斗,他们共同撑起了中国的脊梁。
中国面孔,共捍净土。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其暴虐无道,却在中国停滞不前,只因每一个中国面孔同仇敌忾、万众一心,让新冠病毒气焰全无。中国院士钟南山、李兰娟头发花白而初心不改,挺身而出勇斗病魔;武汉市民徐金陆、汪勇不辞辛苦运送物资,日夜兼程保障后勤;更有“外省来客”蒋文强,一句“既来之,则安之”展现出中国面孔无悔的担当。“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灾难面前,中国面孔铸就坚实的防线,众人聚力,必可移山填海,共捍华夏净土。(第1处)
中国面孔,共襄时代。把握时代机遇,必有精神引领,而从古至今,每个时代的精神都不是凭空而来的,中国面孔在时代的大潮里尤为瞩目!古有欧阳修“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的无畏拼搏,有葛洪“一途不可以应无方”的智慧变通;今有叶培建“科学就是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的求知探索,有李保国“扎不进泥土地,就长不成栋梁材”的踏实实践……这些中国面孔承古续今,使中国精神深植人心,中国面孔的勇毅、昂扬,如璀璨繁星闪耀于蜿蜒绵长的历史长河。(第2处)
——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
【技法点评】 文中有两处采用了归纳论证。第1处,由人物事迹阐述中国面孔的精神及面对疫情的表现。先列举钟南山、李兰娟、徐金陆、汪勇、蒋文强的事迹,最后归纳出“在灾难面前,中国面孔铸就坚实的防线,众人聚力,必可移山填海,共捍华夏净土”的道理。
第2处,阐述中国面孔的精神及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先列举欧阳修、葛洪、叶培建、李保国的名句,最后归纳出“中国面孔承古续今,使中国精神深植人心,中国面孔的勇毅、昂扬,如璀璨繁星闪耀于蜿蜒绵长的历史长河”的道理。
方法3 引述名句,诗化意境
引用精练而富有思想内涵的名言警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丰富文章的思想意蕴,这种论证方法被称为引证法。在解说词、演讲词等带有议论色彩的实用文体中,名言、诗句既可以给文章带来诗意美,也可以服务于阐述事理,还可以拓展文章内容。
【佳作示范】
带你走进诗意杭州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中华地名》。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一期,我们就要带大家走近那个令无数人魂牵梦萦的诗意杭州。杭州,古名临安,是南宋的都城,在这里,你能品味诗词歌赋,畅谈人生哲学,用心体会这跨越千年的诗情画意。
杭州的诗意,体现在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对它的赞叹。
说到杭州,我们想到的是“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的影影绰绰;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清秀鲜艳;是“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的款款深情;是“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流连忘返;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清丽秀美。这一句句,无不在撩拨着古今文人骚客的心,勾勒着一幅幅精致瑰丽的画卷。
杭州的诗意,体现在它动人的美景。
流连于杭州的大街小巷中,仿佛穿梭在诗词的世界里。“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是文艺青年眼中不可多得的美景,始终牵动着他们的思绪。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那西湖了。西子湖畔秋色浓,碧波荡漾,山影重重,三两好友行行渡渡,青衣长发,倚楼望断江南秋。西湖就像一位小家碧玉的绝色女子,典雅、贤淑,令无数文人墨客舞文弄情,不禁发出一声感叹:“古今难画亦难诗。”
杭州的诗意,体现在它美丽的传说。
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那充满浪漫色彩的《白蛇传》,像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中的断桥,就是传说中许仙和白娘子邂逅的地方。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曾将白娘子看作敢于追求真理、敢于反抗的正义的化身。此刻,一叶扁舟停泊在藕花深处,静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画舫载着苏小小从桥下翩然而去,桥上衣袂飘飘的阮郁翘首而望,正是“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可繁华如梦,流光易散,苏小小最终还是尝尽了相思疾苦,错过了花好月圆。
杭州的美,不是一句诗歌能道完的。
若有缘,请你一定要到杭州去,去西湖上泛舟,到雷峰塔下追忆,穿梭大街小巷,和古人来一场深度的心灵交流。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全国新高考Ⅱ卷优秀作文
【技法点评】 文章多处引用诗句,首段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俗语,引出话题,领起全篇。第3段,连引数句精美诗歌名句,表现杭州的诗意美、人文情怀,这些诗句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第5段,开头再用诗歌点题,语言凝练精辟,引出下文的描写;结尾一句“古今难画亦难诗”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第7段,在述说苏小小的爱情故事的过程中,自然地嵌入诗句,道尽了青年恋人约会的无限风光,完成了一组气韵夺人的情感造像。
方法4 比喻论证,形象说理
比喻论证法,即议论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说理,这种手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表达抽象的事理,借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感、感染力。
【范例片段】
华夏之风,中华之美
水袖轻轻一甩,此中情意便油然而生。中华拥有东方美人的气质,而京剧用自己咿咿呀呀的唱腔,赋予了中华神秘美丽的面纱。她拥有黛玉如柳般随风飘荡的多愁善感;她拥有木兰如芍药般的艳丽多姿,却又不乏巾帼不让须眉的轩昂气概;她拥有武则天如牡丹一般雍容华贵,却颇具花中之王的帝相。京剧用自己特别的方式为中华画上了浓墨重彩的妆容,让华夏之风吹向世界各地。让中华之美,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带一路”延展成为国际社会团结协作的纽带,中华民族是与时俱进的智慧人群。“达则兼济天下”,这中华的仁智,用丝绸之路这一根飘带系紧了世界人民的心。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她舞出了曼妙的舞姿。她与时俱进,与天下共筑命运共同体,与四海同奏和谐新乐章,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时代并肩而行,这便是古老民族走向复兴的大智慧。
【技法点评】 文章论述京剧之美,连用三个女子为喻,突出其多愁善感、艳丽多姿、气宇轩昂、雍容华贵的特点;论述“一带一路”,选用飘带、舞台、乐章等喻体,形象地阐述了“一带一路”在联系世界与中国中,以及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方法5 对比论证,泾渭分明
对比论证,就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人物(事件),或同一人物(事件)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评价人物、阐述事理。通过对比,揭示人物(事件)之间的差异性,突出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强化文章的艺术性、感染力。
采用对比论证要注意两点:一是选取的人物(事件),在形象、品质、影响力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即要同中有异;二是要有明确的对比目的,一个完整的对比论证,由对比对象、对比点分析、对比目的三部分构成,在选材、分析过程中,考生应该牢记心间的是对比目的,否则,对比论证就没有意义可言。
【范例片段】
青年载梦 勇登征程
回溯百年,风云际会,国家危难之际,青年尽展气魄,为拯救民族,振兴中华挺身而出担责任;百年之后,中华民族正走向复兴,青年一代怀揣着百年前青年的梦想,洋溢着建设国家的热情,为祖国母亲勇攀高峰,唱响铿锵的青春赞歌。
百年之前,鸦片战争的炮响,轰开了中国古老残破的大门。中国大地上,屈辱与压迫肆意蔓延,灾难深重。面对内忧外患,反抗与斗争风起云涌,不同阶级、不同立场的仁人志士怀着对祖国共同的悲痛眷恋,前仆后继。无奈军阀混战,统治黑暗。巴黎和会上,国家利益被列强侵害,而后,心系国家安危的青年学生“乳虎啸谷”,五四运动爆发,无数青年点燃“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这场席卷全国的运动,是青年先锋力量的厚积薄发,是家国情怀的集中展现,更是民众精神的觉悟,是中国人民共同搏击、披荆斩棘走向胜利的序曲。
百年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表达了对新时期青年的殷切期望与谆谆教诲。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我们应牢记嘱托,珍惜青春,在新时代留下奋斗的足迹。
我们树立远大理想,勇于砥砺奋斗,将自身发展与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结合,担当时代责任,在祖国建设的主战场上挥洒青春汗水。“蛟龙”号潜航员付文韬,与深海为伴;胡志强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挑起大庆油田“铁人钻井队”的重担;“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默默耕耘戈壁数十年。为了国家发展,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拼尽了自己的一生,却无怨无悔。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就应以这些杰出的人物为榜样,勇于砥砺奋斗!
青春是用来追梦的,而这是一个追梦的时代,正当青春之年的我们生逢其时。让我们继承五四精神,听从时代的号角,踏实进取,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展现出勇攀高峰的英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强国一代,青年逐梦正当时。愿你阅尽世事,归来仍是青年!
【技法点评】 本文对比论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段中对比,对比中表达观点。第1段,将百年前的五四青年与百年后的时代青年进行对比,时代不同,际遇不同,责任担当不同,“振兴中华”的梦想却是相承的:前者挺身而出,拯救民族;后者热情洋溢,建设祖国。二是段外对比,拓展内容,深化主题。第2、3段形成鲜明对比,第2段,以百年前军阀混战、社会乱离,巴黎和会上列强侵害中国的利益为背景,概述五四青年敢为天下先的担当之举,并简要指出五四青年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先锋作用。第3段,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新时期青年的期望与教诲,借此点明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在祖国建设的主战场挥洒青春汗水。第2、3段内容的对比,表达了当代青年应继承五四青年担当情怀、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主题。
方法6 因果论证,探源究底
因果论证,就是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从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出发,探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文章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具有针对性。
体现在高考作文中,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追溯原因。试题材料为人物事迹、热点事件的,考生宜将这些人物事迹、热点事件看作“果”,依据人物、事件之间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追溯形成“果”的原因。既要注意“因”与“果”的联系性,又要注意“因”与“果”的复杂性,区别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等。
(2)创设条件。文章否定试题材料里的某种消极现象(果),希望出现一种理想的现象(果),而这种理想的现象肯定不是消极等待来的,这就需要考生创设条件(因),催生理想之“果”。其实,这就是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如果试题任务指令是观点型的,考生也可以将其看作“果”,依此创设新条件(因),即从“怎么办”的角度,深化文意。创设条件,一般有个人、集体、社会三个方面,每个方面,还可以有若干角度。
【范例片段】
走出孤岛,奔向世界
习惯于足不出户就办妥天下事的未来青年,有句话你需要知道。英国有位诗人约翰·多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青年人不应囿于自我的小圈子,当与祖国一起追梦,走出孤岛,奔向世界。
不要蜷缩在自己狭小的世界,当关注祖国的发展,因为无数的人都与你有关。
我出生于千禧年,人们称我们为“世纪宝宝”。多年后,我才体会到,这一称谓不仅代表着祝福,还包含着厚重的期望。2008年,我8岁,汶川地震突如其来。我第一次对世界充满恐惧,不知明天与意外哪个会先到来。电视上,我看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暖情景时,心中油然而生的感动让我不再恐惧。因为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遇到困难,四面八方的兄弟姐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我们面前。被祖国和人民关怀着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关心祖国的发展,积极融入社会,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吗?
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当听从使命的召唤,因为祖国需要你的担当与奉献。
一位牧师曾这样反思自己:“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过于自我其实是在孤立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训是说读书人要少参与是非,多钻研学问,而不是让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新时代里,我们要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
不要认为自己的力量渺小,当化作水滴汇成大海,因为你也可以改变世界。
王亚平老师在“天宫一号”上授课。那年我13岁,我和全校同学一起观看了现场直播。祖国的强大科技深深震撼了我,我暗暗告诉自己,将来也要像王亚平老师一样,为祖国的富强做出贡献。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周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的成就可望而不可即,但我辈可以效仿他们的志向。南美洲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就有可能引发美国的龙卷风。我们再渺小,难道还不如一只蝴蝶?请记得你的珍贵,你不是来适应社会的,你是来改变世界的。
你已成年,未来已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你有关。请你走出个人主义的孤岛,与我辈一起追梦,奔向更美好的世界。
【技法点评】 文章否定“蜷缩在自己狭小的世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认为自己的力量渺小”等错误认知,激励未来青年应“关注祖国的发展”“听从使命的召唤”“化作水滴汇成大海”,与之相对应的是三个原因分析——“因为无数的人都与你有关”“因为祖国需要你的担当与奉献”“因为你也可以改变世界”,将主观与客观、责任与期待、现实与未来等紧密结合起来,见解深刻,促人猛醒。
方法7 先破后立,观点分明
针对问题,确立靶子,靶子即面对问题的不合理的解答。打破靶子,继而树立自己的观点,即面对问题时自己认为合理的解答。破立之法,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鲁迅用标题提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实际是确立靶子。随后完善靶子,“信地大物博”,失败了;“信国联”,失败了。失败越发明显,靶子越发高大。进而破靶——真是如此失败,毫无成功吗?不!鲁迅说“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然后鲁迅开始论证自己的观点,提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并强调“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跳梁小丑、软弱无能者不是中国人的脊梁,中国人的脊梁未曾失掉自信力。最后,鲁迅作结:“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假意顺承,导出谬论;树立靶子,先破后立。
典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商场内大声尖叫,电梯中乱按楼层,小区里肆意刮划;不征求同意乱拿东西,毫无顾忌地东奔西跑,一言不合放声哭闹……这是无处不在、令人头大的“熊孩子”。著名节目主持人孟非曾被高铁上的熊孩子吵到,饱受熊孩子困扰的他发微博称:“高铁上很多熊孩子发出的噪声,其实远不如他们爹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哄孩子发出的噪声。国外已经有女性专用车厢,中国高铁为什么不可以有熊孩子和父母的专用车厢?”
此言一出,立马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有人说,为熊孩子设置专用车厢不现实;有人说,每个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应该好好反思;还有人说,孟非应该收起成年人的傲慢与偏见。
作为旁观者,你对高铁上设置熊孩子专用车厢有何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表达你的观点和态度。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佳作示范】
何必分离,或许嬉戏
熊孩子,真闹腾;按电梯,把人坑;胡乱跑,东西争;高铁里面哭不止,乘客不喜哼哼哼。或曰:何不设立专车厢,分离噪声享清风?对曰:今日噪声车厢更,明日混沌如何承?
孟非的提议正常,厌恶噪声、躲避干扰,人之常情;孟非的提议不深,厌恶选择分离,躲避来解问题。熊孩子者何?于世事无明确认知,对人间少真正认识。行为发乎天然,语言出于寸心。此之曰:赤子之心。不染尘垢,不加善恶。确难免有令人捶胸顿足、无可奈何之举动,但正是细心勾勒、纯粹描摹之时。如白纸待翰墨,璞玉待雕琢。
白纸如何得墨香?璞玉如何来雕琢?纸必乌乃得香,璞必经刻乃成玉。故熊孩子必历生活、知对错、明是非、晓远近、悉亲疏而后能为人。故设专门车厢,则若避阴阳、隐长短、乱长幼、空高下。不得亲历红尘,如何融入红尘?不曾涉猎人间,如何行走人间?时日一过,性格已成。如之何染墨香?何经雕琢?则以为红尘多有遮挡,有难可回车厢;人间常有空门,遇惑则窜小阁。而红尘人间,岂是如此耶?
西方有夫妇,于其女儿亲爱之甚。故住则无菌之房,饮则蒸馏之水,食则纯绿之物。幼儿既长,不知人间何样。一日无菌房破,玻璃壁漏。外界空气涌动,房中风云突起。未一日,幼女玉殒。此与设专门车厢何异?
或曰:西方有女子专用车厢,则东方宜有熊娃专用车厢。大谬也。女子车厢,为避流氓懒汉之污也,为让女子从容进出也,此为乘车人而设。今日熊娃车厢,为让与熊娃无关者爽快也。然则,谁家无娃?谁家永无娃?谁能确保自家娃永远安宁听话?故援引女子车厢者,不知具体情况,不明前后原因,但得一时爽快,便即发声扬言。不亦谬哉?
确然,熊娃纵横,令人感慨。而不设专厢,实为教娃。纵容熊娃,亦为不可。于父母,在家则当教育,若犯则当严管;于乘客,有亲则当辅助,不识或可宽容;于学校,在校尽力引导,在外或可影响;于社会国家,在日常施加文明宣传,对优异者进行鼓励表扬。
熊娃之事,非一人之事;解决之法,非独厢可成。甩手不管,只顾指责,难涉自私之嫌;蛮横冲突,挥刀乱斩,不过匹夫之勇。让孩子在有保护的前提下,于纷繁芜杂的世界中长大,未来才能应对纷繁芜杂。此等保护,非仅家长之关爱,仍需路人之宽容、社会之熏陶。
长路漫漫,熊孩子成为天之骄子、天之娇女,必有日;金光闪闪,大人们尽心教育、大度容忍,必有成。何必分离,或许嬉戏;不立独厢,容教观绩。
【技法点评】 文章开头,引述材料;继而用设问,自问自答:不能设立熊孩子专用车厢。因为如果设立熊孩子专用车厢,不但熊孩子没得到教育,而且会产生其他问题。继而以“设立熊孩子专用车厢”为靶子,进行两方面的反驳。其一,设立了专用车厢,孩子失去了接受教育的空间。不得教育,璞玉难琢。其二,设立了专用车厢,并不能解决问题。谁家都有孩子,谁家的孩子都可能是熊孩子。与其指责,不如宽容,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破之后,再立。父母学校,社会国家,齐抓共管,而非推卸、指责。破立之间,凸显主旨。
【误区警示】
1.方法单一。只会采用例证法,不会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2.有引无证。采用引证法,堆砌名句,却没有自己对名句的理解,也没有相关的分析论证。
3.浅尝辄止。论述停留在表面,不会由果溯因,深入发掘。
出彩技巧三 洞幽烛微,发掘本质——何为深刻
“文以意为主。”作文思想的深刻度直接影响评卷老师对文章等级的评定。思想深刻的文章必然会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思想浮浅、立意老套的文章,则往往被归入低档。
高考作文一般要求考生针对具体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其行文过程,就是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文章的深刻性也主要表现在立意和分析的深刻性上。
深刻的立意与分析,能够抓住人物的核心品质,彰显其社会价值;透过事物纷繁复杂的外壳,看到问题的本质;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么,怎样使文章变得深刻呢?
方法1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小中见大)
“小”,即评论对象可能是社会生活中的平凡人物、细小事件;“大”,指蕴含在评论对象中的社会的动态、新旧思想的矛盾冲突、思想观念的变革、时代发展的趋向等。“以小见大”,即以敏锐的目光,从独特的视角发掘蕴含在评论对象中的思想内容,并将其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换句话说,就是从小事里发掘大道理。
【佳作示范】
别用世俗眼光看待“报北大考古专业”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分的优异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一事引发关注。钟芳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以及对未来规划的考虑,她最终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以后还会读研深造,做考古研究。一时间,网友对钟芳蓉“报考考古专业”的选择产生疑惑,甚至惋惜她没有报更好的专业。
……
兴趣是学好专业的原动力,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能给人以莫大的成就感,并提高个人幸福指数。很多人一生都在从事自己不太喜欢的工作,虽然可以赚更多的钱,但过得并不十分幸福,时常会流露出些许遗憾。相比之下,如果个人爱好能与工作紧密结合,那么幸福感就会大幅提升。更何况冷门专业竞争不太激烈,再加上个人的兴趣浓厚,愿意积极进取,就比较容易在这项工作上取得成功。
我国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都在坐冷板凳、下“笨功夫”,且很多人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比如,“两弹一星”功臣,大型飞机、航母、深海探测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者们,以及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等无不如此,假如他们当初带着世俗的观念选择专业,认为搞中医、农业、地质等,或者整天坐在办公室画图纸,既难以出名又没“钱”途,就无法取得当前的巨大成就。
钟芳蓉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的影响而选择考古专业,这样的远大志向不仅不应该引来惋惜之声,而且应该大加赞誉。选择专业就应该兴趣优先,不能人云亦云,完全被世俗牵着鼻子走,而是要像钟芳蓉这样,勇敢而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技法点评】 作者针对钟芳蓉选报考古专业的个例,谈人生规划、人生幸福的大问题。在作者看来,选择志愿,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兴趣会产生无尽的动力,兴趣会带来幸福感。选择志愿,要摆脱世俗观念,勇敢而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方法2 拨开迷雾,洞见本真——精研细析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写时评类文章,要在分析现象、揭示本质方面下足功夫,要能如劈柴那样,以锋利之器深入其“理”,抓住其要害,剖析其本质。
【佳作示范】
善用科技,做时间的掌舵人
罗云心
现代社会处于科技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日新月异的技术让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得以更好地掌握时间。但同时,人们也逐渐被其围猎与奴役,成为时间的仆人。
如何运用科技处理好人与时间的关系,一时之间成为全人类都无法避免的难题。是做时间的主人,主宰时间、掌控时间,天地任我行,还是做时间的仆人,心甘情愿抑或被动追随,整天疲于奔命、仰人鼻息?答案不言而喻。
利用科技进步,有效掌控时间。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漏刻,再到番茄钟、电子日程表等,时间规划辅助设备帮助人们有效地管理时间以及安排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大大减少了工作中的烦琐环节和时间消耗;媒体融合也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样的渠道,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人们的生命被无限延展,有了更多空闲时间。
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斩断原始、落后的藤蔓之时也挥刀斩向了人们的自控力。一些人过分依赖科技,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而科技亦以无坚不摧之力,不断地提醒、分配、监测、预测时间,让时间成了人的使唤者与审判者,越来越多的人在掌控时间的同时备感疲惫乏力。在人与时间的博弈中,人们越发怀念当初自由掌控时间的时光。
那么,怎样才能让科技为人成为时间的主人助力呢?
苏轼曾说:“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无论技术发展给人带来多少压迫与焦虑,无论时间如何裹挟着人们陷入快乐与欲望的陷阱,我们一定要谨记:人,才是科技与时间的主人。深扎互联网行业的程序员郭宇,在实现财务自由后于28岁毅然辞职,去追求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外卖诗人王计兵没有被算法系统所困,而是在与时间赛跑的生活间隙里写出4000多首诗歌。时间的风在他们的耳边呼啸,但他们心里却自由且快乐。因此,善用技术,掌控时间,享受生活,这才是时间谜题的破解之道。
人生如白驹过隙,岁月如洪流奔赴。科技发展固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不应该抱怨,更不应该逃避,而应积极应对,勇挑重任,用科技这把利刃,斩断时间对我们的束缚,在有限的时间里书写无限可能。
【技法点评】 文章一反议论文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的案臼,理性、感性兼具。在论述过程中,作者大量使用围猎、奴役、双刃剑、藤蔓等简练又极富张力的词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人、技术、时间之间的关系。长短参差互现、整散结合的句子表述,使文章语言灵动多姿。
出彩技巧四 梅逊雪白,雪输梅香——如何思辨
简单地采用“观点+例子”的模式写作文,说理容易犯绝对化、片面性的错误,对待某个现象、观点等,或捧到天上,或打入地狱,缺乏对事物的深层剖析、辩证思考,使作文失去了应有的穿透力、说服力。
方法1 一分为二,多角度分析问题
事物有正面,有反面;有主流,有支流;有成绩,有问题;有长处,有短处。考生在分析问题时,要善于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论证,如历史的角度、现实的角度,经济的角度、文化的角度,自身的角度、外在的角度等;要善于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析,如同一事物,既分析正面,也分析反面,既分析积极的一面,也分析消极的一面。以此追求论述的客观、准确,表现出哲理的思辨性,避免说理的绝对化。
【佳作示范】
穿着旗袍陪考,真的好?
今年高考,1071万考生走上考场,父母们用各种方式给孩子鼓劲。就连讨口彩,也是花样翻新。据苏宁易购App统计,“旗开得胜”旗袍销量同比增长179.54%。考生们和爸爸们的“标配”则是身穿冠军和对勾衫,脚踩李宁鞋。
“最强高考应援天团”还有更奇葩的创意:有的举起“天王盖地虎全考985,宝塔镇河妖都上211”的横幅;有的举起挂香蕉的甘蔗,说是“有蕉一日,掂过碌蔗”,又说是寓意考上“浙(蔗)大”“交(蕉)大”;有北方家长穿上紫色内裤,寓意“紫腚(指定)成功”;更多的戴起印有“高考成功符”的口罩……为给孩子添哪怕是一丁点的好运气,家长也是拼了,其心可悯。(引入高考送考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承认家长的良苦用心,并表达同情之意。)
然而,良好的愿景与祝福和盲目从众甚至迷信,或只有一步之遥。此类风习年年见涨。想讨个好彩头无可厚非,但如此怪招迭出,对临考的孩子真的好吗?说不定还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岂非得不偿失。(先说讨个好彩头无可厚非,再指出怪招迭出,可能会加重考生心理负担,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高考,是国家取才之道,选的是未来的科学家、工程师、人文工作者以及各级领导干部等。拥有科学精神是成才第一要素,也是五四运动以来百余年仁人志士锲而不舍的呐喊和追求。送考之际迷信成风,岂非和科学取士宗旨相悖?又是甘蔗香蕉,又是天王地虎,不知今后会不会乌龟都要亮相——独占鳌头么……(迷信成风与科学取士宗旨相悖——一语点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考场外的这类情形恰恰暴露了科学普及的短板。两翼无法平衡,如何高飞远扬?(论及现象背后的原因——科学普及的短板,论述进一步深化。)
眼下的高考,正走向大众化和平民化。我国高考录取率从1977年恢复高考之际的5%,攀升到2021年的80%左右。40余年翻了近16倍。从前,经由高考淬火而出的人才,正奋力支撑着不断创造奇迹的中国。不曾有过旗袍妈妈相送,也不曾目睹香蕉甘蔗的他们,照样创造辉煌,万马奔腾。而今,我们能够理解家长们面对高考的如履薄冰,体谅对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渴望。
我们也希望孩子们能够遂了家长的心愿,“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但是要看到,即便高考失手,还有职业教育托底。国家对职业教育寄予厚望,希望成为中国制造的“卓越雕塑师”,让中国制造不仅物美价廉,更要品质卓越——人才未必尽出于高校。(从国家政策导向的角度,指明正确的人生航向。)
讨个口彩、寄予祝福或无伤大雅,但是任由此类荒诞之举滥觞,恐怕也非一个理性社会应有的模样。如若对此津津乐道甚至推波助澜,那就更不应该了。
(“人民网”,有删改)
【技法点评】 作者注重从不同的角度辩证分析社会现象:从情感的角度看,家长为给孩子添一丁点的好运气,其心可悯,无伤大雅;从理性的角度看,不应该对迷信活动津津乐道,推波助澜;从考生的角度看,增加心理压力,得不偿失;从选拔人才的角度看,含有迷信色彩的行为,与选拔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才背道而驰;从家长心理的角度看,他们希望孩子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从国家政策的角度看,对职业教育寄予厚望。多角度、辩证式的分析论述,使读者完全明白穿旗袍陪考,大可不必!
方法2 关注联系,避免孤立、片面看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的表现具体而复杂,因此,写作时要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抓住联系点,说清事物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形成辩证统一观念,避免孤立、片面看问题。
【佳作示范】
让个人与时代芳华共振
个人与国家、时代的关系,恰如每一颗北斗卫星与整个导航系统的关系。每一颗卫星都有自己的功用,恰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对国家富强、时代发展尽一份力。国家、时代的进步离不开个人的奋斗努力,个人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时代。(开门见山,提出文章观点——国家、时代的进步离不开个人的奋斗努力,个人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时代。观点融入辩证思维。)
滴水成海,每个人都尽一份力,汇聚变革发展的洪流。
“炎火成燎原之势,涓流兆江海之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细流可成江海。往昔,四万万同胞携手并进,奔走呼号,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困顿之中;而今,干部百姓共同努力,奉献奋斗,推进全面小康建成。身处大千世界,个人行为激起的浪花,都会对时代洪流的进程产生影响。不要觉得“少我一个无所谓”,当个人的力量汇聚起来,时代会因此而改变。(着眼个人对社会的意义,强调个人力量的汇聚,能推动时代的变迁。)
众志成城,每个人将国家之需置于首位,为国家发展复兴助力奋斗。每一颗卫星都有自己的功用,然而,每一颗卫星独特的功用最终是为了服务整体,人亦然。选择职业、规划人生,除考虑个人喜好,更要考虑国家所需。鲁迅先生弃医从文,选择用笔唤醒麻木的国民;孙中山先生弃医从政,选择用革命救国救民;“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钱伟长的话仍铮铮在耳;“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雷锋同志的话仍感人至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融小我于大我,尽己之力,助力祖国生机蓬勃。(着眼国家利益,倡导个人要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融小我于大我,助力祖国蓬勃发展。)
相得益彰,与时代相联结,才能增加个人的人生深度与广度。
每一颗卫星既成就蓝图,也因蓝图体现自身价值。孤岛卫士王继才,深知一己之力微薄,但他将个人置于国防事业图景,守护孤岛,义不容辞;抗疫期间的“逆行大军”,在时代感召下,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让个人价值在时代中熠熠闪光。我们应激发个人的激情,响应号召,投身于时代之中。(结合时代先进人物,论证将个人融入时代,是增加人生深度与广度的途径。)
诚然,有许可馨这类鄙弃祖国的人,他们只看到祖国的落后之处,讽刺国人的不足之处,却忘却了自己亦是中国的一员。只想获得,只会批评,却未曾想过,祖国的发展正是千万民众、一代代人努力的结果。置身事外,不与时代共振,他们又有何资格指手画脚,恶意批判呢?
还有部分“佛系青年”,虽未公开发表消极言论,却也只是沉浸于个人的安逸与满足,毫无斗志,萎靡不振。这些人既于时代无益,也不利于自身发展。正如约翰·多恩所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尘埃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添日月。中华民族复兴之重任在我们肩上,复兴的荣光属于每一个人。唯有将个人置身于时代洪流,让个人与时代共振才能芳华满园。
——北京卷优秀作文
【技法点评】 文章着眼于“个人”与“国家、时代”的关联性说理,认识到二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确立了“国家、时代的进步离不开个人的奋斗努力,个人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时代”的观点,并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证,充分融入了辩证思维。此外,文章联系当今社会现状,既有引导,亦有犀利批判,说理全面。
方法3 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变化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只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向做出正确推断。鉴于此,考生在写作时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思想要与时俱进,关注时代发展,汲取新时代创造的新思想的营养,用新思想、新观念代替传统的、守旧的观念,用新的眼光议论、评价人与事;二是学会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全面地把握人物成长、事件发展的历程,并能给予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
【佳作示范】
端午传统文化的全新打开方式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端午节龙舟竞渡,凝心聚力、团结向前,尽显中华儿女的蓬勃志气和大无畏精神。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刚毅……无论是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还是纪念孝女曹娥说,这些独具特色的中国情感,赋予了端午传统文化活的灵魂。(先阐述传统节日的基本特征——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
传统端午节如何吸纳时代韵味,使其更有“灵气”?其实,我们身边就有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契机。民以食为天,粽子、面扇子等端午美食为大家所喜爱,了解不同的民间传统习俗、中华美食,也是在了解一段悠久的历史。将美食与历史放在一起,就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端午文化。无论过节的形式如何变化,端午传统文化背后的价值理念、体现出的情感要素,总会成为吸引人们的根本原因。
端午传统文化要“立起来”“活起来”,与现代生活对接,与时代精神共鸣,才有可能火起来、融进去、传出去。比如,与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漫画、图解等不断被传播,各种关于端午习俗的H5、小游戏刷屏,其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持续解读,又有对中华文化关键内容的解锁。通过互联网,更多挖掘和运用端午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使传统文化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久久流传。(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与现代生活对接,与时代精神共鸣。)
新颖的形式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古与今的碰撞,激荡出耀眼的火花,赋予端午节新的活力。用心用情为传统文化找到适应时代的“语态”,方能为推动传统文化繁荣兴盛注入不竭动能。
随着中华文化魅力日益渗透全世界,古老的端午文化也一步步地走入各国的视线。网络连线、视频上云,互联网让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各国人民都看到多姿多彩的端午习俗和优秀传统文化。(在开放中发展,让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的“新生”。尊重我们的传统,热爱我们的文化,过好我们的节日。在弘扬中传承,在传承中展望,在展望中创新。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打开端午的传统文化,不管形式如何改变,只要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我们的文化自信就会更加坚定。(在弘扬中传承,在传承中展望,在展望中创新——以新的方式打开传统文化,让我们对中华文化更加自信。)(“光明网”,有删改)
【技法点评】 作者立足时代的变化,辩证分析端午传统文化的全新打开方式,提出传承传统文化,应在传统文化里融入时代元素,使传统文化随着时间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新生”。作者还提出了具体的做法,如传播与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漫画、图解等,制作各种关于端午习俗的H5、小游戏等,以创新的方式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对接,与时代精神共鸣。
【误区警示】
1.孤立地看问题。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孤立地看问题。
2.持论有失偏颇。说人论事,往往采用“一棍子敲死”的方法。
3.片面地看问题。只看到人或事物的一个方面(优点或缺点),看不到人或事物的另一个方面,缺乏辩证观念。
出彩技巧五 层层剖析,四步成文——如何逐层深入
逐层深入,就是根据材料提供的人物、事件,或任务指令中的论题、观点等,采用由表及里的方法剖析事理,由现象析本质,由结果析原因。行文过程一般表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纵向开掘式思路。
方法1 引材料—议本质—联现实—结全文
行文分四步进行:引,开头用简明的语言,从提出观点的角度概括地引入材料(或者引入指定话题);议,抓住材料本质,从材料的性质、事件的意义(危害、原因)等角度对材料进行深入评析;联,联系现实事件、历史故事等,拓展并深化文章内容;结,总结全文,或强化观点,或提出要求等。
【佳作示范】
青年携手,未来共赢
各位前辈、各位青年朋友:
大家好。
我是来自中国的青年代表。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如今的世界是飞速发展的世界,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日新月异,身处这样的世界,我们由衷自豪。世界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离不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相互协助,离不开彼此的灵感碰撞,正是这种交融与沟通,使世界各国都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共同发展的浪潮中,没有国家是一座封闭的孤岛。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各个国家互助共赢,已经是世界的潮流所向。
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成千上万的人失去宝贵的生命,但是,顽强的人类并没有认输,他们愈挫愈勇,共同抵抗病毒。他们互相帮助,为彼此祈祷。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给予其他国家极大的支持。“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是世界给予中国的鼓励;“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是中国回赠世界的祝愿。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分享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信息,对全球疫苗研发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今疫苗研制进展飞快,正是各国团结的结果。各个国家的互助协作,将此次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温暖,是战胜苦难的良药。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我们就应该携手共进,一切灾难在我们面前必将粉身碎骨。
各国青年,是同一片海洋中的浪花,是同一棵大树上的枝叶,是同一座花园中的花朵。世界和谐发展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需要携手互助的国际关系,国与国之间友好往来,贸易合作欣欣向荣,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出努力。
我们是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世界的希望,应该心怀世界,着眼未来,谋求全人类的共同进步。正如中国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所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我们如同初升的太阳,蕴藏着无限的能量与希望。我们应把握青春年华,在奉献中提升自己,肩负时代使命,将个体融入集体之中,将自己的命运同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用自己的奉献铸就世界的辉煌,在拼搏之中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这并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我们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不懈追求。青年朋友们,我们的进步就是未来世界的发展,我们的携手就是未来世界的共赢。请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我们,全世界的青年人在一起,必将创造无限可能!
谢谢大家。
——高考全国Ⅱ卷优秀作文
【技法点评】 文章采用逐层深入的方式行文。
第一步,“引”,引入试题规定的演讲话题“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结合当今世界形势简明阐述互助合作的必要性。
第二步,“议”(“议”中有“联”),结合疫情背景下中国与国际社会携手互助的现实,论证互助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步,“联”(“联”中有“议”),联系青年使命,阐述各国青年的责任担当。
第四步,“结”,以中国青年的名义,向其他国家的青年发出团结协作、共创美好未来的号召。
方法2 摆现象—析材料—提建议—作总结
行文分四步进行:摆,用简明的语言,摆出试题材料映射的社会现象,指出评析对象;析,分析社会现象形成的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历史原因、现实原因等;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办法;结,指明正确的方向,或者收束全文,正面作出结论。
【佳作示范】
屡被质疑的青创赛,该彻底反思了!
7月1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就“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的质疑发布声明称,名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的获奖学生陈某某,系该所研究员之子,目前研究所已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并及时反馈相关调查结果。
小学生研究癌症到底是神童,还是造假,相信大家心中已经有了判断,我们也相信调查组会让真相水落石出。
在重视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当下,小学生能研究癌症相关基因似乎并不意外,但公众的质疑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一次引发质疑。多名曾参与此赛事的人士爆料称,参赛的部分科研项目存在造假现象,很多科研课题和实验难度已达到硕士、博士水平,这不是小学生和中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
青创赛之所以多次出现名不副实的科研项目,无非是因为其与升学挂钩。在一分就能超千军万马的中考和高考中,这种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获奖作品,往往能在招生中获得加分。尽管2020年1月,教育部已经印发意见,明确从2020年开始高校自主招生正式取消,青创赛已经不能为高考加分。但在很多省市,青创赛比赛成绩仍是中考录取的加分项。为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升学机会,有条件的一些家长“合理利用规则”也就不难理解了。
作为我国国内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青创赛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它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该项赛事已经背离了设置的初衷,不但获奖项目难到连硕士、博士都看不懂,甚至成了破坏教育公平、亵渎科技创新的温床。
当比赛屡被质疑、作品频涉造假,当从拼智力拼创新拼实践,变成拼家庭资源拼人脉时,相关部门已经不能再坐视不管。强化比赛全流程的监管,加强参赛选手的背景审核,对研究项目能达到的成果进行科学评估,有舞弊嫌疑的一律禁赛,参与造假的研究人员追溯至其所在单位或学校等,多管齐下,才能创造更公平良好的比赛环境。最重要的是,要尽快把比赛与升学脱钩,这样才能真正让比赛回归到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的正确道路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1979年,邓小平为青创赛的前身“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题下这样的一句话。41年过去了,国家对青少年的关心不变,对科学的重视依旧。只是,这种关心和重视,不能成为某些人为自己谋私利的手段。让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回归初心,全社会责无旁贷。
(“人民网”,有删改)
【技法点评】 文章采用逐层深入的方式论证。
第一步,“摆”,开头摆出“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受质疑这一新闻事件,接下来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科研项目的难度的反差入手,肯定质疑的合理性。
第二步,“析”,先分析造假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即青创赛比赛成绩与中考、高考升学挂钩,获奖者可以获得加分;再分析造假现象的危害,即破坏教育公平、亵渎科技创新。
第三步,“提”,提出彻底消除青创赛弊端的建议,即强化监管,加强审核,尽快将比赛与升学脱钩。
第四步,“结”,收束全文,作出总结——让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回归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