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马》(课件+教案+练习)(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马》(课件+教案+练习)(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10 09:00:01

文档简介

29.《马》同步练习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文中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
2.学习对比的写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善待动物,与动物和平共处。
【自主预读】
1.《马》的作者???? 国博物学家、作家??????????? ,他用了40年时间写成了36巨册的??????????? ,他的同胞?????? 更是穷尽一生研究昆虫,写出了十卷???????? 。他们为我们揭开了自然界中许多动植物神秘的面纱。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鞍辔( ) 羁绊( ) 观瞻( ) 剽悍( )
眷恋( ) 疮痍( ) 遒劲( ) 窥伺( )
妒忌( ) 庇荫( ) 阔绰( ) 妍丽( )
项鬣( ) 面面相觑( ) 相得益彰( )
3.结合文中语境解释下面的词语。   剽悍:   窥伺:   羁绊:   阔绰:   观瞻:   庇荫:   妒忌:   相得益彰:
4. 文中说“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但人是不是马的朋友呢?”为什么?
5.①汉字中有许多以“马”为偏旁的字,找出其意义为骏马的字,越多越好。
 
②收集古代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成语或诗歌。
【文本探究】
6. 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7.细读课文,抓关键词、关键句说出文中介绍的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各自有什么特性。
8. “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中“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对于马的侮辱,要超过蹄铁?
9. 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句话?
10.我的疑难
【巩固演练】
课内夯基
11. 作者将各种马都描绘得各具特色,真是五彩纷呈,假如再有依次选择的机会,让你做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请用句式“我愿意做   马,因为     。” 写一句话。
12.阅读文章完成:
①第一部分所写的马,有什么主要特点?你喜欢这样的马吗,为什么?
②根据课文内容,谈一谈作者为什么认为“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
?
③仿照选段中“由于草木足够作它们的食粮,由于它们有充分的东西来满足它们的食欲,又由于……所以它们……”的句式写一段话。
由于____ ____,由于__ _ _____,又由于__ _ _____,所以_____ ___ 绝不___ _ ____,也绝不__ _ _____,也不 。
④课文第五段在描绘野马的外形时,还写到了其他一些动物。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⑤“它听惯了兵器搏击的声音,喜爱它,追求它,与主人同样的兴奋鼓舞起来”,体现了马具有怎样的精神?
⑥文章末一段写出了马的什么特点?
⑦读完本文后,你还有哪些问题?请写出1~2个。
课外提升
生命之芯 李雪峰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A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B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③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④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⑤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⑥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⑦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⑧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⑨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⑩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⑾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选自《时文选粹.精品散文》,南方出版社。有改动)
13.联系上文,体会第⑦段中“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一句中加点字的妙处。
14.本文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请从第①段划线句中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选句序号( )
赏析:
15.文中第⑩段中写到“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请结合上下文谈谈“我”充满了怎样的“敬意”。
16.你是否赞同文中“妻子”摘尽所有葡萄,让叶子尽快落完的做法,请说明理由。
答案
1. 法? 布封 ?《自然史》? 法布尔?? 《昆虫记》
2. 鞍辔(pèi) 羁绊(jī bàn)观瞻(zhān) 剽悍(hàn) 眷恋(juàn)
疮痍(chuāng) 遒劲(qiú) 窥伺(kuī sì)妒忌(dù jì) 庇荫(bì yìn)
阔绰(chuò) 妍丽(yàn) 面面相觑(qù) 相得益彰(zhāng)项鬣(liè)
3. 剽悍:勇猛,强健。 窥伺:暗中观察情况。   羁绊:束缚,本文指马笼头。 阔绰:豪华奢侈,排场大。   观瞻:具体的形象给人的印象。 庇荫:遮挡阳光的树木等。   妒忌: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相得益彰:指两个事物或人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4. 人对马是“养育”、“训练”、“驱使”、“奴役”……“驯养”,马成了人的奴隶。不仅如此,人还用“鞍辔”、“羁绊”约束它,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使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更悲惨的是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摆阔绰”、“壮观瞻”给马“戴上黄金条”、“把马的项鬣编成细辫”、“浑身盖着丝绸和锦毡”、“侮辱马性”,马成了人的玩物。
5.示例:①驭 驼 驮 驯 闯 驰 驱 驳 驽 驽 驴 驶? 驸? 驹
②【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招兵买马】征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秣马厉兵】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马革里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领导人的指挥来行动。
6. 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 对人工驯养的马深刻同情(1、2自然段)? 对天然野生的马由衷赞美(3、4、5自然段)
7. 人工驯养的马:勇毅,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驯良,服从主人的操纵,满足主人的愿望,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甚至是生命。   天然野生的马: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天性决不凶猛,只是豪迈而犷野,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之私而争斗。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 8.略
9. 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10.略
11.略。
12.①主要有两个特点:勇毅和驯良。从文意看,这样的马至少是悲哀而值得同情的。因为这时的马已经失去了自然的本性,因而它是不“美丽”的。
②因为马最大的美丽只有在自然的、不受拘束的状态下才能展现出来,所以天然的(马)要比人工更美丽些。(也可从马在人工状态下的缺点的角度作答)
③略 ④这样写是为了把马的“匀称”、“优美”的外形同其他动物有缺陷的形体作比较;可以突出马的外形的高贵完美。
⑤豪迈、剽悍、无所畏惧
⑥它们的欲望简单,又有足够的生活资料无需互相妒忌 ⑦略。
13.“怔怔地”“怏怏地”拟人化地表现出小鸟看到葡萄叶子全部落完,了无生气时,发愣、不高兴、很失望的样子,表现“我”看到叶子全部凋零时的痛惜之情 14.示例: A: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初春时节葡萄藤长出紫红叶芽的情态,写出葡萄藤叶的灵性,表达作者对清新叶子的喜爱。 B、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清风吹拂的状态,表达出作者看到如此美景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或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阳光从叶缝间透出的状态,从侧面写出葡萄的茂盛。 还可从词语欣赏的角度来赏。 15.示例:在我眼里无论是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有自己的梦想、使命和灵魂,都值得崇敬和珍爱。 16.参考答案提示:如赞同,可从妻子素爱清爽、怕麻烦,每天叶子影响院子卫生与情绪的角度谈; 如不赞同,可从妻子漠视生命,不尊重葡萄生长规律,欠缺生活情趣方面作答。
《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两种生存状态中马的不同特性。
2.学习运用比较描写事物特点的写法。
3.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上的优美之处。
过程和方法:
以问题为导引,在探究中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善待动物,与动物和平相处。
2.人应具有野马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马的特征。 2.学习比较描写的写法。
教学难点:野马精神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师指导
1.导入新课
2.整体感知
3.把握主旨

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请学生说出有关“马”的成语。
2.根据有关“马”的成语请学生讲有关“马”的故事。
3.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感知课文
教师活动
1.请二三位同学接龙式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勾画生字词并注意听评朗读情况。
2.请学生指正听读中发现的问题或提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学生活动
1.进入情景
2.朗读理解
3.品味探究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代表讲故事。

3.学生进入情景。



学生活动
1.学生听读、勾画。
2.学生评议。
3.师生结合,正音识字。
4.出示投影片,强调掌握以下字词。
剽悍(piāo hàn) 羁绊(jī)
观瞻(zhān) 相觑(qù)
犷(guǎng)野 遒(qiú)劲
妒忌(dù) 妍(yán)丽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既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又写了天然野生的马,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哪些特征?
6.请学生讨论、交流。
7.教师点拨明确。

三、引导探究文章主旨
教师活动
1.请学生谈谈自己更欣赏两种生存状态中的哪种马?
2.出示投影片,请学生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有何深意?

(2)如何理解“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3)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许多其他的动物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给你怎样的启示?
3.请学生就理解文意提出疑难,师生结合讨论明确。
4.讨论明确本文的主旨:
作者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流露出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5.请学生再读课文,勾画优美的词句。
3.学生发言。
4.学生笔记。





5.学生朗读、思考。


6.学生讨论、交流。
7.学生笔记。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讨论探究。

(1)指一出生就受到人们的喂养照顾,又被套上缰绳等,从思想上服从主人,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2)“这一切”使马失去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之为马的特性丧失,精神的泯灭比身上的束缚更为严重、悲哀。
(3)通过比较,更加突出马的外在特征。

(4)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3.学生质疑、论讨。

4.学生讨论、明确。





5.学生朗读、勾画。


四、本课小结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马是人类的朋友,应该有马之为马的特性,人也一样,不能失去了原本的天性。
五、板书设计参考

六、作业设计
1.写出含马的三个成语、两句诗词。
2.换个角度看人工驯养的马,也有不少优点,试写一篇短文表达你的看法。
【资料宝藏】
1.作者简介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勃艮第省的蒙巴尔城。贵族家庭出身,父亲曾为州议会法官。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2.与“马”有关的成语举隅
马不停蹄:形容不间断地进行。
马齿徒增:马的牙齿白白地增长。比喻年龄白白地增长,学问没有长进或事业没有成就。马齿,马的牙齿,随马的年龄而增长。徒,白白地。
马到成功:战马一到,立刻成功。形容一上阵就打胜仗。也形容很容易地取得成功。
马放南山:把战马放回南山,指不再使用战马。比喻不再作战,天下太平。
马路消息:马路上听来的消息。指道听途说、不大可靠的消息。
马马虎虎:草草率率,随随便便。形容办事草率。
3.与“马”有关的诗句摘要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诗经·小雅·车攻》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楚辞·离骚》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白马饰金羁,边翩西北驰。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蹀足绊中愤,摇头枥上嘶。
——(南朝·梁)萧纲《系马诗》
懔懔边风激,萧萧征马烦。
——(隋)虞世基《出塞》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竹批双耳峻,风人四蹄轻。
——(唐)杜甫《房兵曹胡马》
4.浩劫下幸存的野马
一百多年前,欧亚大陆和北美洲曾经广泛分布着多种野马,可是没多久,在人类恣意捕杀下都先后灭绝了。蒙古野马的分布范围本来就很小,只有在新疆天山附近、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北部和蒙古的西南部,才能见到。
1876年,最后一匹欧洲野马死在乌克兰原野以后,人们以为世界上的野马已经绝迹,十分惋惜。后来俄国探险家普尔日瓦科斯基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了蒙古野马。它在这场空前的浩劫中得以保存下来,成为幸存者。
蒙古野马发现以后,当时,俄、美、法等国的博物馆曾将野马的头骨和皮张制成标本。由于成年的野马奔跑快,难以捕捉,只捉到了一些幼驹,人工饲养在乌克兰和德、英、法、美等动物园里。在精心饲养下,如今已有300匹蒙古野马生存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的动物园里。
据说,最后一次捕获蒙古野马是在1947年,而最后一次见到野马是在1959年冬。后来,外国动物学家曾几次组成考察队去蒙古西部寻觅,20年过去了,什么也没有找到。他们从当地牧民那里得知,40年代在这里见过野马,那是从新疆那边跑过来的。人们寄希望于新疆,那里可能是唯一有野马存在的地方。
我国地质勘探工作者在野外工作时,曾经多次看到了蒙古野马。它们活动的范围在准噶尔盆地东部,西起沙丘河,东到将军戈壁,而以帐篷沟一带为最多。
野马的身躯不大,身长2-2.3米,肩高1.3—1.4米,头很大,没有额毛,耳朵较短。头和背部是焦茶色,身体两侧较淡,腹部变为乳黄色。冬夏季节,毛色不同。冬季毛长而粗,色较淡,背部的毛呈波浪形;夏季毛变短色变深,四肢露出几条隐条纹,鬣鬃直立,从头一直延伸到背部。尾巴很长,毛深褐色,蓬松而稀疏。
野马和今天的家马很是相像,连齿式和牙齿的构造也相同。它们相互配种,能够繁殖出具有生育能力的新后代。可是,它们是同族,不是同种,家马不是从蒙古野马驯养而来的。
夏季,野马数十只成群,由一头雄马率领,带着雌马和小马,在草原漂泊漫游,寻觅野生植物吃。傍晚时分,到湖边去饮水,就在附近憩息。它凭着自己的保护色,藏匿在灰褐色的泥土上,逃避敌害。冬天,野马要作季节性迁徙,在冰天雪地里,只好以雪解渴,挖掘雪下的枯草和苔藓来充饥。
野马体格健壮,性情剽悍,蹄子小而圆,奔跑很快,耐干旱。在沙漠、草原上,它们 有时遇到狼群,并不畏惧潜逃,而是镇静地迎击狼群。有时它会突然发动进攻,向狼冲去;有时迅速转过身来,扬起后蹄猛踢。因此,狼不敢轻易侵犯它。
野马很难捕猎到。野马遇到人群来包围,赶快摆起阵势,雄马在前,雌马在后,小马护围在中心。它们用蹄子乱踩地面,似乎在威吓,又像在指示逃避方向。顷刻,马群冲出包围,快步跑开。
野马很稀少,已经列入世界禁猎动物之中。国际上成立了专门组织,对野马进行调查研究,并定出了驯养、保护和繁殖的方法。我国已把野马列为第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猎。
科学家也曾经以各种马进行杂交,使一百年前生存在欧洲的一种野马——大盘马再现。 (姚大钧)
5.马的精神
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马的美妙传说,从关云长的赤兔马到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坐骑……纵览马的历史,还会发现它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着。这也难怪,骏马与武士与英雄本有着难以割舍的亲缘关系呢,彼此作用的相互发挥、彼此气质的相互补益,曾创造出多少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纵使有一天马终于脱离了征战这一辉煌事业,人们也随时会从军人的身上发现马的神韵和遗风。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呵,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呢。至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传统都像黄河之水似的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
6.汉语汉字中的马
(图1)甲骨文的写法,横过来看像一匹马。(图2)为春秋战国时金文的写法。秦始皇制定规范字——秦篆马字(图3)隶字。(图4)把鬣毛变为三横,四足简化为四点。(图5)楷体继承隶字结构。如今的简化字“马”。(图6)王羲之《澄清堂帖》中草书“马”。(图7)楷化而来。
7.历史传说中的马
(1)杀马毁车。
东汉南阳人冯良,年三十时,奉命去迎接督邮。他耻于做这工作,在路上毁车杀马,撕破衣帽,逃到犍为去从杜抚求学。妻子去找他,见路旁草中的死马败车和破衣服,认为已为虎狼盗贼所害,就为他发丧。过了十来年,他才学成回乡(见《后汉书·周燮传》)。后用为藏身匿迹的典故。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恭有怀子由弟》诗二首,之二:“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2)盲人瞎马。
《世说新语·排调》载:晋代桓玄和荆州刺史殷仲堪二人,有天在谈话间谈到什么事情最危险时,越说事情变得越危险。开始,桓玄说:“长矛尖上淘米,宝剑头上烧火!”殷仲堪接着道:“百岁老人攀着枯枝——更危险!”当时有个画家顾恺之在座,他又说道:“那算什么!婴儿睡在水井的辘轳上,这才危险哩!”话音刚落,殷仲堪的一个随行参军立即说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还有什么比这更危险的?”参军说话无心,哪知他的主子殷仲堪有只眼睛是瞎的,听了非常不高兴,便训斥道:“你讲话真是咄咄逼人!”
此典比喻处境危险。(参军讲话冒犯了主子,处境也自是危险的)
(3)王皓失马。
《雅谑》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北齐时,有个叫王皓的人性情非常迟钝迂缓。有一次,他跟随文宣帝出征,骑着一匹枣红马。清晨时马身上蒙上了一层霜,他就辨认不出,说自己的马丢了。当时,管马的人也到处去找,结果也没有找到。过了会儿,太阳出来了,马身上的霜化了。再一看,枣红马就拴在自己的眼前。王皓于是说:“我的马还在呢!”因此,人们就用这个故事比喻为人迂腐糊涂。
(4)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在线课堂》胡良君 刘连菊)
8.特色品评
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被奴役之马的深切同情。
马被人性化、人格化了,凡能用写人的语言的地方,作者都力避使用动物学语言;即便是本来并无“意识”的本能动作,作者都写成具有人一般意志的自觉行为。人格化描写,使马“慷慨以赴”、“舍己从人”、“奋勇当先”等,使马跃入“文明者”之列,具有了“崇高者”的境界。
课件21张PPT。 馬
楷书马布封.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 、作家。他从小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 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 ( 植物园)主任。1753年他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用毕生精力经营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昆虫记》?? 整体感知,范读读课文,疏通字词。认准下列画线部分的字音
相觑   鬣毛 剽悍 驯良 窥伺 疮痍 阔绰   观瞻 妍媚 庇荫 颚骨 遒劲 犷野 畸形 给予 驾驭 羁勒 勒
qùliè piāo hàn xùnkuī sì chuāng yí chuòzhān yán mèi bì yìn è qiú jìng guǎng jī jǐ yǔ yù jī lè lēi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分别有什么优点?
自主学习文章描写了哪两类马?人工驯养的马天然野生的马欣赏人类驯养的马欣赏人工驯养的马1.勇毅: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精神抖擞,耀武扬威。2.驯良:服从主人操纵,满足主人的愿望,无保留的奉献自己,甚至生命。欣赏天然野生的马欣赏天然野生的马充沛的精力,高贵的精神,不受拘束,没有节制,不屑于受人照顾,强壮、轻捷、遒劲。天性绝不凶猛,豪迈而犷野,群居,团结,不争斗,和平生活,不妒忌。身材高大,身体各部分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两类马各自最突出的特点?人工驯养的马驯良天然野生的马自由自在家马野马
家马:驯良——同情

野马:自由——赞美学生讨论:
有人说:“马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而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所以我们……
如果我为马
梁晓声
军马的一生是豪迈的;赛马的一生是荣耀的;野马的一生是自由奔放的;役马的一生如牛,注定了辛劳的.
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的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关于马的诗句关于马的成语关于马的俗语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诗
句成语俗 语 课堂小结愿大家都能珍惜保护动物,更希望大家都能做一匹从小打好基础,长大能在社会上自由发展的千里马!
《马》课后题及答案
一、本文既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又写了天然野生的马。反复阅读课文,说说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种马?为什么   设计本题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人工驯养的马的主要特征是:勇毅,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驯良,服从主人的操纵,满足主人的愿望,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甚至是生命。   天然野生的马的主要特征是: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即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天性决不凶猛,只是豪迈而犷野,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之私争斗。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 二、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许多其他的动物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   设计本题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本文对比描写的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并把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将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