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复习课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复习课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1-10 17:3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秋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复习课导学案
《质量与密度》复习课
学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记住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重点:天平的使用、密度的测定及应用。
难点:密度的概念及测量。
【梳理知识】
知识点1:质量
1、定义: 叫做质量。
2、特点:质量不随 、 、 而改变,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单位:国际单位是 ,符号 ;常用单位还有 ( )、
( )、 ( )。
1t= kg = g = mg
1kg= g 1kg = mg
4、测量:实验室常用 测量质量,生产、生活中还常用到的质量测量工具有 、 、 等。
5、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
A、“放”:把天平放在 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 处。
B、“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处。
C、“称”:把被测物体放在 盘里,用 向 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 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D、“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注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加减砝码应该按从 到 的原则。
知识点2:密度
1、定义: 。
2、特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单位:国际单位是 ,符号 ;常用单位还有 ,符号是
; 1g/cm3= kg/m3, 1kg/m3= g/cm3。
4、水的密度为 ,读作 ,
物理意义是 。
5、公式: ,变形公式: 、 。
注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V成正比,即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即
⑶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即
知识点3:密度测量及应用
1、测量密度的原理: 。
2、固体密度测量法:
A、密度大于水的固体
①调节天平,用天平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m;
②先在量筒中倒入体积为V1的水,再将用细线拴牢的固体浸没水中,读出这时的总体积V2,那么固体的体积 ;
③用公式 计算出物质密度。
B、密度小于水的固体
①调节天平测物体的质量m;
②用沉锤法测出它的体积V(具体做法是:在量筒内盛有一定量的水,放入铁块,记下体积V1 ,再将物体和铁块一起沉入水中,记下此时体积V2,则 被测物体的体积为 );
③用公式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密度。
3、液体密度测量方法:
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锝出液体的密度ρ= 。
4、密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A、老师鼓励小明在缺少砝码的条件下测出大理石密度。现有器材:天平、量筒、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水、一小块大理石、细线和滴管等。实验过程: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拨至 ,调节 使天平平衡;
②在天平左右两盘各放一只烧杯,将大理石放在左盘的烧杯里,在右盘的烧杯中加水,快平衡时用滴管调节水的多少,直至天平平衡;
③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1;
④用量筒和水测得大理石的体积为V2;
⑤大理石密度的表达式这: 。
B、有天平无量筒测液体密度,辅助器材有盛装液体的容器(如玻璃杯)、足够的水。实验过程:
①用天平测出玻璃杯的质量m1;
②将玻璃杯盛满水测出杯和水的质量m2;
③将杯内水倒尽盛满待测液体,用天平测出杯和液体的质量m3;
④则被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 。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根据密度鉴别物质。
(2)根据密度要求选择材料。
(3)判断空心、实心问题(三种比较法)。
(4)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5)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学习笔记】
针对质量及其测量的题目,多为对天平的使用的考查。常见物体的质量及对质量单位的感性认识、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过程、探究物体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的变化对质量大小有无音响等,是中考试题中常涉及到的内容。复习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获取感性认识,参与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真正掌握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本章回顾】
1、通过复习,我又有了哪些收获?
【课堂反馈】
本节课我已知道了……
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解决哪些新问题?
教师评价:
批改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