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农业生产技术专题(共24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农业生产技术专题(共24张ppt)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29 09:5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利用农业生产技术改变农业微观区位条件
1.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土壤对农业的影响
4、水源:水源丰富的地区,产量高,水源不足的地区,产量低
导入案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葡萄喜光,耐旱。下图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1)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
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雨量较小),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葡萄喜光,耐旱。下图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2)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
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如南坡)。该地纬度高,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葡萄喜光,耐旱。下图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3)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
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
1.覆盖技术
(1)农田覆膜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从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地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5.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覆黑色纱网
广泛用于蔬菜、花卉、食用菌等栽培行业。起遮光、降温、保湿等作用,还可以捕雾取水。
(3)农田覆草
①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湿、保墒增产;
②平衡地温:减少土壤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夏季降温,冬季保温;
③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用工,节约管理成本;
④增加土壤有机质:覆草后,秸秆腐烂,增加了大量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同时地面蚯蚓和微生物增多,使土壤肥力增强。
⑤减少焚烧秸秆、杂草带来的大气污染。
(4)农田覆石(砾)
原理 影响
砂石表面粗糙 有利于减弱大风和流水对土壤的侵蚀
砂石间隙大 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砂石比热容小 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糖分积累
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农业已经广泛应用。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危害。
材料二 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提出了用甘蔗渣浆、麦秆、芦苇浆做原料生产“再生纤维素共混膜”的研究课题,并获得成功。使用“共混膜”不但能使农作物增产20%,而且其使用寿命一旦终结,其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会在40多天后自动降解,对土壤无副作用。
指出普通地膜会造成什么危害,并分析使用“共混膜”的好处。
例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枸杞是我国西部特有的多年生多荆棘灌木,主要出产于柴达木盆地。人工种植黑枸杞,播种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后稍覆细沙及土,然后用塑料地膜覆盖,再在地膜上面全面覆土1.5~2cm,以透不进阳光为宜。
分析黑枸杞播种时用塑料地膜覆盖并在膜上覆土的原因。
例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丽江雪桃产自我国云南丽江海拔2400~2800 m的原生态高原地区。丽江雪桃成熟期晚,果实发育期长,国庆节前后成熟上市,外形美观、色彩鲜艳、均匀漂亮。当地果农为了使丽江雪桃达到“色彩鲜艳、均匀漂亮”的目的,在地上铺上白色塑料地膜。
试分析这种地膜的作用。
例2答案:危害:普通地膜不溶于水又难降解,长期残留在农田里,会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水分流动和农作物的根系发育。
好处:充分利用了麦秆、蔗渣等农作物废弃物,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共混膜”可自行降解,不产生“白色污染”。
例3答案:该地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地膜覆盖可以保持土壤温度(或提高夜间土壤温度);该地干旱少雨,地膜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该地光照强烈,膜上覆土可以减少强光对幼苗的伤害。
例4答案:由于挂在枝头的雪桃上部接受的光照强,下部接受的光照少,这样会导致色彩分布不均,地上铺白色塑料地膜,可以增加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使雪桃下部接受的光照增加,从而使色彩均匀分布
2.耕作技术
(1)作物轮作:平衡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避免作物连作,防止杂草蔓延,减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发挥农田的生产潜力。
(2)间作套种:改变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增加农作物种类,调整农业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起垄种植
(4)等高种植:维护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
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3)起垄种植
(4)等高种植:维护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
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莫瑞梯田位于秘鲁安第斯山区,海拔约3500米。有研究表明,该梯田是古印加人重要的农业试脸基地。印加先民把天然洼地改造成环形下沉式梯田,每层梯田底部铺垫不同厚度的鹅卵石,再上覆土壤,使试验基地里形成多种微气候,模拟出安第斯山区复杂的气候环境。印加先民在此试验多种作物种植和耕作方式,为古印加国的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图6为莫瑞梯田地理位置示意图及景观图。
(1)简析莫瑞梯田所在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不利自然条件。(8分)
地处安第斯山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海拔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降水较少,水源不足;土层薄,土壤贫瘠;易滑坡,旱灾等自然灾害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莫瑞梯田位于秘鲁安第斯山区,海拔约3500米。有研究表明,该梯田是古印加人重要的农业试脸基地。印加先民把天然洼地改造成环形下沉式梯田,每层梯田底部铺垫不同厚度的鹅卵石,再上覆土壤,使试验基地里形成多种微气候,模拟出安第斯山区复杂的气候环境。印加先民在此试验多种作物种植和耕作方式,为古印加国的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图6为莫瑞梯田地理位置示意图及景观图。
(2)简述铺垫不同厚度鹅卵石对莫瑞梯田形成多种微气候的作用。(6分)
鹅卵石比热小,升温快,降温快,不同厚度鹅卵石可加强对温度的调节。加大洼地底部至顶部的温差、冻害等不同气象灾害;通过调节土温,影响水分蒸发,导致空气湿度不同。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莫瑞梯田位于秘鲁安第斯山区,海拔约3500米。有研究表明,该梯田是古印加人重要的农业试脸基地。印加先民把天然洼地改造成环形下沉式梯田,每层梯田底部铺垫不同厚度的鹅卵石,再上覆土壤,使试验基地里形成多种微气候,模拟出安第斯山区复杂的气候环境。印加先民在此试验多种作物种植和耕作方式,为古印加国的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图6为莫瑞梯田地理位置示意图及景观图。
(3)指出莫瑞梯田试验多种作物种植和耕作方式的目的。
选育适宜安第斯山区不同环境的农作物;丰富食物种类;制定适合安第斯山的耕作方式;保障农作物产量。
完成下列问题。(22分)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位于宣化盆地北缘(图1),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区,年降水量约400 mm。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图2)是全球唯一的城市农业文化遗产。葡萄园沿用已有1 300多年历史的庭院式漏斗架栽培方式种植白牛奶葡萄。葡萄树种植在漏斗架中心土坑内(面积约15 m2),漏斗架面倾斜度约30°,葡萄藤沿架面向四周生长,形成覆盖面可达200 m2的碗状漏斗网。农户在葡萄架下种植苹果、蔬菜、观赏性花草等。近年来,当地利用葡萄园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吸引了大量游客。(1)从水土资源角度分析遗产地葡萄种植区分布在城区北部的原因。(6分)
城区北部靠近柳川河,灌溉水源充足;位于山麓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北部受流水沉积作用的影响,土层较深厚,土壤沙石多,透水、透气性能好,同时可加大昼夜温差。
完成下列问题。(22分)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位于宣化盆地北缘(图1),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区,年降水量约400 mm。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图2)是全球唯一的城市农业文化遗产。葡萄园沿用已有1 300多年历史的庭院式漏斗架栽培方式种植白牛奶葡萄。葡萄树种植在漏斗架中心土坑内(面积约15 m2),漏斗架面倾斜度约30°,葡萄藤沿架面向四周生长,形成覆盖面可达200 m2的碗状漏斗网。农户在葡萄架下种植苹果、蔬菜、观赏性花草等。近年来,当地利用葡萄园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吸引了大量游客。
(2)说明漏斗架栽培方式对葡萄生长的作用。(4分)
漏斗架面积大,葡萄生长空间大,可提高产量;漏斗架中心土坑面积小,利于蓄水保肥;架面倾斜度为30°,有利于葡萄生长期间获得充足的光照,提高品质;漏斗架比较牢固,能抵抗大风天气。
完成下列问题。(22分)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位于宣化盆地北缘(图1),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区,年降水量约400 mm。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图2)是全球唯一的城市农业文化遗产。葡萄园沿用已有1 300多年历史的庭院式漏斗架栽培方式种植白牛奶葡萄。葡萄树种植在漏斗架中心土坑内(面积约15 m2),漏斗架面倾斜度约30°,葡萄藤沿架面向四周生长,形成覆盖面可达200 m2的碗状漏斗网。农户在葡萄架下种植苹果、蔬菜、观赏性花草等。近年来,当地利用葡萄园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吸引了大量游客。
(3)简述漏斗形葡萄架对庭院居住环境的有利影响。(6分)
葡萄架覆盖面积大,夏季能削弱太阳辐射,利于降低庭院温度;葡萄架下蒸发弱,有利于增大庭院的湿度;葡萄架下空间面积大,种植的植物类型多样,能美化庭院环境;葡萄架枝叶茂密,能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庭院空气质量。
完成下列问题。(22分)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位于宣化盆地北缘(图1),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区,年降水量约400 mm。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图2)是全球唯一的城市农业文化遗产。葡萄园沿用已有1 300多年历史的庭院式漏斗架栽培方式种植白牛奶葡萄。葡萄树种植在漏斗架中心土坑内(面积约15 m2),漏斗架面倾斜度约30°,葡萄藤沿架面向四周生长,形成覆盖面可达200 m2的碗状漏斗网。农户在葡萄架下种植苹果、蔬菜、观赏性花草等。近年来,当地利用葡萄园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吸引了大量游客。
(4)分析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条件。(6分)
全球唯一的城市农业文化遗产,历史和文化价值高;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靠近北京等大城市,客源市场广;宣化白牛奶葡萄品质优,吸引力强;漏斗架葡萄种植历史悠久,造型独特,观赏性强;靠近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