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会认“昼”“耘”“供”等生字
2.会写“昼”“耘”“桑”等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我会认
昼 耘 供 稚 漪
我会写
笔画:9 笔画:10 笔画:10 笔画:10
部首:日 部首:耒 部首:木 部首:日
组词:昼夜 组词:耕耘 组词:桑树 组词:晓得
白昼 耘锄 桑叶 知晓
月明如昼 枯耘伤岁 沧桑之变 明白易晓
多音字
供职
供
供应
多音字
高兴
兴
兴奋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儿童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描写了农家夏日忙碌的劳动场面,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诗意:
白天在田间除草,到了晚上回来搓麻绳。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注释: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除草
夜:晚上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各当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干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解:理解
诗意:
小孩子虽然虽然不懂从事耕织之事。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种瓜。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桑:桑树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中心思想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描写农村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农村儿童学着种瓜的天真情趣,表现了劳动的乐趣,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地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
幼小的孩子早上起来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敲。
注释:
稚子:幼小的孩子
金盆:一般指铜盆
晓:天刚亮的时候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
磬: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诗意: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声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玻璃:古代常指一种玉石
比喻
中心思想
《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写了天真稚气的小孩子“玩冰”的场景,表现了儿童自得其乐的盎然情趣。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宋】雷震
注释:
陂:池岸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诗意: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漪:水面的波纹
拟人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意: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注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中心思想
《村晚》一诗形象的描写了一副青草池塘、山衔落日、牧童晚归的富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