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 《喂——出来》(课件+教案+练习)(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 《喂——出来》(课件+教案+练习)(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10 10:42:31

文档简介

《喂——出来》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牟取( ) (2)众目睽睽( ) (3)哂笑( )
(4)颤颤巍巍( )(5)铆( ) (6)慷慨( )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
(2)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
(3)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
(4)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
(5)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
(6)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
3.选取近义词填空。
(1)是否可以从中( )什么利润。(a.谋取 b.牟取)
(2)大家使劲一拉,绳子( )(a.居然 b.竟然)在洞里的什么地方断掉了。
(3)他用( )(a.不容置疑 b.毋庸讳言)的口气说道:“服从命令,你们赶快撤离!”
(4)战场上隆隆的炮声( )。(a.震耳欲聋 b.振聋发聩)
4.填空。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____,情节全然出于____________,理念却发人深省,文章以____________为题材,告诉我们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
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
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他铆完了一颗铆钉之后,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会儿。忽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
“喂——出来!”
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晴空万里,清澈如洗。他以为是刚才干得有点头晕了,产生了什么错觉。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4.解释“一视同仁”“任劳任怨”“微不足道”并各造一个句子。
5.“喂——出来!”在文中有何作用?
6.充分发挥想象力,模仿原文写法,续写结尾。字数在100字以内。
7.结尾写到小石头为止,有何作用?
8.写出读完上文后的感想。
(二)
太空垃圾——人类自设的隐患
人类为了追求更加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治理地球上的垃圾等有害物质。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太空,成千上万吨垃圾正在不断地蔓延。它不仅___________,而且还___________;其中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垃圾存在大量放射性物质,___________。
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如各种卫星的保护罩及部件,各种火箭发动机在空间爆炸产生的残骸,核动力卫星及其产生的放射性碎片;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丢弃的螺母、螺栓和螺丝刀等各种物体。[甲]这些东西如人造卫星一般按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飞行,形成一条危险的垃圾带。
据统计,目前约有数千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运行”,且数量正以每年2%至5%的速度递增。科学家们对太空中可能存在的近10万块废弃物表示担忧。[乙]由于这些物体通常以每秒10公里以上的速度运行,因此如果与其他物体相撞,每小块将产生相当于一颗手榴弹的爆炸力。[丙]一块仅有阿斯匹林药片大的残骸可将人造卫星撞成“残废”,可将造价数亿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绝路。[丁]当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一块迎面而来、直径仅为0.5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戳穿密封的宇航员,人们肉眼很难看清的油漆片和涂料粉末也能给宇航员带来生命危险。
科学家还认为,大块的宇宙飞船残块将不断下落,进入大气层,一部分在大气层中烧毁,另一部分则掉在地球上。然后,飘荡在地球上空的核动力装置,尤其是核动力发动机的脱落更具有特别的危险性,它将对地球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据统计,到下个世纪,将会有100多个这种装置,含有1吨以上的放射性物质。面对日益激烈的宇宙竞争,科学家们呼吁,应当及时制订新的法律和技术标准以减少太空垃圾,因为人类清除这些垃圾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相当困难。
9.依据本文的说明条理,将下列三个短语,分别填写在第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只填字母)
短语:a.给地球增加一层污染源
b.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c.影响航天事业的发展
10.下面的资料是从文中摘出来的,在文中已标明的[甲]、[乙][丙]、[丁]四处位置中,应把它放在________处。
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0.2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舷窗破损,只好停止飞行。
11.说太空垃圾这种隐患是人类自设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本文说明的内容,概括说明太空垃圾构成隐患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1.(1)móu (2)kuí (3)shěn (4)chàn(5)mǎo (6)kānɡ kǎi
2.(1)莫衷一是 (2)众目睽睽 (3)胸有成竹 (4)一视同仁 (5)任劳任怨 (6)不容置疑
3.(1)b (2)a (3)a (4)a
4.科幻小说 幻想 环境污染 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
二、
(一)1.略
2.照应标题,照应开头年轻人的喊声,起初不闻回声,但回声传出后,人类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3.略
4.照应上文,至此戛然而止,耐人寻味,警示作用强烈。原来扔进洞去的东西都将飞出来,飞到城市,造成公害,让居民饱尝自己酿成的苦果。
5.示例:这个洞把各种脏东西吞掉之后,海洋和天空变成蔚蓝色,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了。这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带来一时利益。直到公害危及人们生存才警醒。例如垦荒伐木,人们为扩大了农田面积,增加了木材产量而欢呼。但是若干年后,生态失衡,水土流失,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因此,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公害需要长远的眼光,不能贪一时之乐。
(二)
1.依次是:c、a、b
2.丁
3.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
4.①太空垃圾与其他物体相撞,有巨大的破坏力。
②太空垃圾中的核装置将对地球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

《喂—出来》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联想和想象的习惯,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2.结合人们处理垃圾的现实情况,真正的感悟,理解文章的主题,探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统一的方法。认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懂得珍爱环境等道理。
3.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
4.简要了解微型小说和科幻小说的有关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
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常识,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想象奇特的艺术美。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美国民族主义诗人惠特曼说:“大地给予所有人的是物质的精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是啊,在现代人心目中,大地,乃至江河湖海、大气层是大大的口袋,是深不可测的黑洞,人们可以尽情地把生产生活中的污秽倒入其中,然而,这样就能一劳永逸吗?科幻小说《喂——出来》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观看人类大肆破坏环境的图片,看漫画,谈感受。
三、科幻小说简介
简称“科幻小说”,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科幻小说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的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科幻小说。
四、关于小说和微型小说
1.小说三要素是什么?
人物、环境、情节
2.小说情节的四部分组成是: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小说根据篇幅长短分为几种类型?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五、作者简介
星新一,1926年9月生于日本东京。现代小说家。他是日本著名的微型小说家。由于他的微型小说创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遥遥领先,被尊为“日本微型小说的鼻祖”。
六、前提测评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哂笑shěn 牟取móu 众目睽睽kuí 棘手jí 铆钉mǎo 贪婪lán 履行lǚ
2.解释下列词语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七、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复述故事(注意小说情节)
2.文章中写了几种人?各有什么表现?和生活中的人是不是相像?
3.文章围绕的话题是什么?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八、讨论本文中心
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
1、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
2、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3、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
明确:文章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比如,我们总觉得海洋和大气层是一个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所以当我们把废水排向大海,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时毫无顾忌,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效益,但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九、初步探究
1.故事真否?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有生活的真实性
2.围绕的话题是什么?
环境保护问题。
3.洞是真的无底吗?
表面无底,其实未必。正像我们的世界,表面上是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
4.洞是比喻什么?
人类生存的土地。
5.作者要说的道理是什么?
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
十、深入探究
1.小说为什么以“喂——出来”为题?
表明“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十分拥挤。希望引起人们的警觉和重视。
2.小说中两处写“喂——出来”,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一处照应文题,同时为下文铺垫,引发下文的情节。第二处照应文题和前文,同时启发读者领悟其中蕴涵的哲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候一到,结果就出来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的。
3.小说中写了几类人?这些人有何共同点?你觉得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10类:无知的村民、忧患的老人、贪利的村长、新闻记者、自以为是的学者、唯利是图的商人、不谋其政的政府官员、订了婚的姑娘、警察、犯罪分子。为了名利而忙碌的各类人。
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十一、拓展延伸
1.用一句话谈自己读了本文后受到的启示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
只有积极治理环境,世界才会真正美丽
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的是长远的目光,不能只顾一时,不顾长久
有小错要及时纠正
正面的事情要坚持不解,负面的事情做不得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罪证是销毁不了的
人的私欲是个无底洞,要用良知、正义、道德去填补
地球上的洞不能忽视,思想上的洞更要重视
……
2.以前你对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学了这篇小说后,你又有哪些新的想法、新的做法?
3.你身边有哪些城市垃圾?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处理的吗?
4.除了垃圾以外,还有什么会污染我们的环境?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十二、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显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
课件24张PPT。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喂—出来星新一云南省泸水县民族中学段国制作春学习目标:1.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2.结合人们处理垃圾的现实情况,真正的感悟,理解文章的主题,探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统一的方法。认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懂得珍爱环境等道理。
3.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
4.简要了解微型小说和科幻小说的有关文学常识。人们毫不顾忌地向天空中排放废气,
天空就象“无底洞”。随意向河水中排放生活废水,河水就象“无底洞”。森林被无度地砍伐,森林就象“无底洞”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 酸雨造成大量的植物死亡。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一边是崭新的楼房,一边是漂浮在水中的死鱼。这就是忽视环境的承载,盲目建设带来的后果!大自然的惩罚沙尘暴使呼和浩特市区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出行的市民们“全副武装”,在沙尘中往返。看漫画,谈感受简称“科幻小说”,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科幻小说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的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科幻小说。科学幻想小说返回关于小说和微型小说1.小说三要素是什么?
人物、环境、情节
2.小说情节的四部分组成是: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小说根据篇幅长短分为几种类型?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1926年9月生于日本东京。现代小说家。他是日本著名的________家。由于他的___________ 创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遥遥领先,被尊为“日本________的鼻祖”。 关于星新一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前提测评1.给红色的字注音。
哂笑( )牟取( ) 众目睽睽( )
棘手( )铆钉( )贪婪( )履行( )
2.解释下列词语
胸有成竹:
任劳任怨:
逍遥法外:
雨后春笋:
心安理得:
不容置疑:
一视同仁:shěnmóukuímǎolánlǚjí 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1.自读课文,说说标题“喂——出来”的意思。
既可以首尾呼应,又表现了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拥挤。
2.默读课文并思考:
(1)复述故事(注意小说情节)
(2)文章中写了几种人?各有什么表现?和生活中的人是不是相像?
(3)文章围绕的话题是什么?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整体感知讨论本文中心 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
1.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
2.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3.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 文章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比如,我们总觉得海洋和大气层是一个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所以当我们把废水排向大海,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时毫无顾忌,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效益,但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本文中心按情节的发展,拟小标题 开端:风吹庙倒,深洞出现(洞现)
发展:各路人马,各显神通(探洞)
高潮:新奇公司,尽收垃圾(填洞)
结局:石头飞出,危机初现(洞满)初步探究1.故事真否?
这是虚构的故事。但有生活的真实性
2.围绕的话题是什么?
环境保护问题。
3.洞是真的无底吗?
表面无底,其实未必。正像我们的世界,表面上是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
4.洞是比喻什么?
人类生存的土地。
5.作者要说的道理是什么?
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深入探究1.小说为什么以“喂——出来”为题?
  表明“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十分拥挤。希望引起人们的警觉和重视。
2.小说中两处写“喂——出来”,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一处照应文题,同时为下文铺垫,引发下文的情节。第二处照应文题和前文,同时启发读者领悟其中蕴涵的哲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候一到,结果就出来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的。3.小说中写了几类人?这些人有何共同点?你觉得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10类:无知的村民、忧患的老人、贪利的村长、新闻记者、自以为是的学者、唯利是图的商人、不谋其政的政府官员、订了婚的姑娘、警察、犯罪分子。为了名利而忙碌的各类人。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显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 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展开想像,发表自己的看法。 探究活动用一句话谈自己读了本文后受到的启示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
2.只有积极治理环境,世界才会真正美丽
3.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的是长远的目光,不能只顾一时,不顾长久
4.有小错要及时纠正
5.正面的事情要坚持不解,负面的事情做不得
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罪证是销毁不了的
7.人的私欲是个无底洞,要用良知、正义、道德去填补
8.地球上的洞不能忽视,思想上的洞更要重视
9.……
1.以前你对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学了这篇小说后,你又有哪些新的想法、新的做法?
2.你身边有哪些城市垃圾?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处理的吗?
3.除了垃圾以外,还有什么会污染我们的环境?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