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我又长高了3
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 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准备引入
1、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说说课桌、数学书、铅笔盒大约有多长。
2、估计一下黑板大约有多长。
3、说说自己的身高大约是多少。
4、引出单位“米”。
5、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二、米的实际意义
1、设问:1米有多长呢?
2、操作: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把尺子就是1米长。用它量讲桌,大约是1米。
3、估一估:
(1)1米长的物体有哪些?并让学生实际量一量。
(2)量一量:1米到我身体的什么位置?
(3)找一找:卷尺上的1米。
三、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1、1米有多少厘米?
2、看看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即1m=100cm。
四、选择合适的单位
(1)1米和1厘米相差很多,平时我们在使用时不能乱用,否则会出洋相。比如:一座房子高3厘米,小明1分钟走60厘米,一支铅笔长15米,蜗牛1分钟爬10米……
(2)独立完成“试一试”,反馈。
五、巩固练习
1、先让学生估一估实物,再动手量一量,然后选择哪位小朋友的答案比较合理。(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一下4厘米、90厘米、7米、65厘米的实际长度。)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3题先观察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反馈。
4、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因为有画1厘米的经验,所以不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