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统编版 · 语文 · 八年级(下)
教学PPT课件
写作 学写故事
导入新课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过很多精彩纷呈的故事,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有遭受挫折的烦恼等。我们认真聆听他人的故事,也在不同场合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们虽然能够精彩地讲述故事,但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写好故事。
什么是故事
故事是对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适合口头讲述。写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是虚构的人和事。
故事应该着重于笔下的人物在怎么说和怎么做,着重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矛盾冲突越激烈,故事越精彩。如课文《心声》,李京京渴望读课文,程老师却不让读,最后的紧要关头,恰恰是李京京读好了课文,成就了程老师公开课的成功。课文正是围绕这个冲突展开情节,使故事变得异常精彩。
写法指导
如何写出完整的故事,而且使故事深深地吸引读者呢?
写故事一定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要想将故事叙述完整具体,各要素必须交代清楚。过程和结果叙述清楚,揭示故事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联系,才能使读者对整个故事有全面完整的印象。当然,各要素交代清楚了并不是故事就精彩了。
注意记叙要素的完整。
1
故事不能叙述太简单,看了开头就能猜出结局;也不能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否则无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情节发展中设置一些小的悬念,增加一些波折,结尾能出人意料,等等,都是增加故事趣味性的好办法。比如蒲松龄的《狼》,篇幅不长,但写得一波三折,读来引人人胜。不妨再读一遍这篇文章,看看是不是有这样的特点。
2
写出故事的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读好文章就像欣赏山景,不喜欢平缓而无变化。怎样才能写出有波澜的文章?
常用的制造“波澜”的方法之一就是巧设悬念,是指作者在展开故事情节、安排矛盾冲突时,利用读者关切叙述的人物或事件的动态的心情,将后面要表现的重要内容,先行提出或预作暗示,来个悬而未决。令读者欲罢不忍,饶有兴味地读下去,非要把文章读完不可。
巧设
悬念
1
作者利用这种方法巧妙地带着读者寻幽探胜,渐入佳境,从而使文章的主题在更远的背景下得到深化。如《羚羊木雕》中开头“那只羚羊哪去了?”妈妈突然问我。文章一开头就给读者造成悬念,把最令“我”为难的事摆出来,避免平铺直叙,能引人人胜。
欲扬先抑,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写作技巧,即作者为肯定和褒奖某人某物,先作某些退让,有意贬抑或否定,而后再着力褒扬,让人景仰。由于这样大起大落地叙述,势必在读者心头引起较剧烈的心理变化,于是,便能达到形成“波澜”的目的。
欲扬
先抑
2
3
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
故事中的人物要有血有肉,形象丰满,有趣昧。好作文,都会把人物的性格特点隐藏在准确具体的描写之中。
外貌描写不仅能真实地反映人物的面貌长相,还能反映出人物的年龄、身材、性格、经历、处境与思想感情。
1
传神的外貌描写
即通过人物在故事中富有个性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最突出的个性特征。只有这样,我们笔下的人物才能鲜活起来。
2
逼真的行动描写
当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都不足以展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时就应该适当地描写人物的心理。
3
真实的心理描写
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4
白描
肖像描写
他长得很矮,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八岁,圆的脸,大眼睛,下巴上有一道细长的疤痕,显然是子弹掠过时留下的纪念。
动作描写
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中的描写:“仅仅有一次,他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他也笑了。”
就在这平平实实的字里行间,蔡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如一股涓涓细流,从每名读者的心中涓涓流出,绵长深远。
比如在《孙权劝学》中,吕蒙就是一个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由借口“军中多务”不肯读书,到听了孙权的劝告“乃始就学”,到“非复吴下阿蒙”,乃至令人“刮目相看”,表现了他听从劝告、学有所成的进步过程,也体现他志趣的发展变化。这样写,人物形象才更加丰满。
5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故事允许有联想、想象的成分。设定故事情节后,可以通过适当的联想和想象去丰富细节,使情节更加曲折,人物更加生动。比如《卖炭翁》中,作者对卖炭老人的外貌和心理做了细致的描绘,特别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将老人的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刻画得如此真切,催人泪下。
尤其是虚构的故事作文,写作中凭借想象能虚构出奇特的生活情景,创造出新的形象,从而使作品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融人合理的想象。
4
在你的身边或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以某一件事为素材,展开合理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不少于600字。
文题二例文
一件触动我灵魂的事
暮色沉沉,细雨打在行人的脸上。车站旁的快餐店里透着暖橘色的灯光。店内客人不多,玻璃橱窗上凝结了一层薄薄的水雾,水雾渐渐聚集成水滴。①我坐在桌边,埋头吃着饭。
“吱呀”一声,玻璃门被推开了,一阵冷风吹了进来。我抬起头,看到一个老头刚收好伞,在门口地毯上反复蹭着脚上的泥水。②老头六七十岁的样子,戴顶布帽子,黑色的袄褂被洗成了灰蓝。几个大布包压着他佝偻的背,两条腿荡在裤管里,脚上穿了一双塑料凉鞋。③
老头进门后,并没有直奔柜台,而是找了个没人
①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描写细腻,富有温情。
②细节描写,写出了老头的犹豫和不想弄脏快餐店的心理。
③外貌描写,写出老头身体的糟糕状况。
的角落,默默地坐下。“或许是来避雨的。”我这样想着,便不再关注。不一会儿,耳边传来一阵低低的絮语声,我下意识地瞥了一眼。不知何时,老头竟站到了我身边。他满头灰白的头发和两颊的灰白的胡须,乱糟糟地连成了一片;脸上像黄土高原一样,沟壑纵横;嘴巴一开一合,念念有词。④“倒霉!”我心里闪过一丝厌恶——又碰上了乞丐。我收回目光,转过头,扔下一句硬邦邦的话:“我一分钱都没有了。”⑤
我遇见过的乞丐实在太多了,可到后来,发现他们全是假的,骗人骗得那叫一个真。记得曾有个看起来很慈祥的老太太拉住我,称她的钱被小偷偷走了,求我给她点儿车票钱,我毫不犹豫地拿出钱给她。不料,第二天我又碰到了那个老太太,还是那身装扮,还是那套说辞……⑥
回过神来,我看见那老头正在和服务员说着什么。他弓着腰,不断地点着头,一脸的笑容,脸上的沟壑更深了。⑦“不是不给,是你不能在这吃。”老头卖力地点头赔笑。这时我前面的一个女孩正好起身离开,玻璃门刚合上,老头竟然走过来端起女孩的剩饭,狼吞虎咽地吃起来。⑧我静静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觉得脸越来越热。吃到嘴里的饭,像是掺了沙子,硌得牙疼。⑨
我终于鼓起勇气,拿起包里的一个面包,扯扯老人的衣袖:“爷爷,给您!”说完,飞快地把面包塞进老人的怀里,逃也似的离开了餐厅。这时背后又传来低低的絮语声,我仿佛看到老人嘴巴一开一合,好似在吐着可以唤醒人们良知的梵音。⑩
⑩呼应前文,揭示主旨——不要因社会上有太多骗钱的假乞丐而丧失了我们对失去生活能力的真乞丐的关怀。
④外貌描写,写出了老头的年迈和生活的艰辛。
⑤语言描写,写出了“我”对乞丐的厌恶,为下文“我”对老头态度的转变埋下伏笔。
⑥插叙“我”讨厌乞丐的原因。社会上的假乞丐太多,他们利用大家的同情心骗钱的行为,让“我”讨厌。
⑦外貌描写,老头为了生存,不顾尊严,讨好服务员。
⑧“竟然”表示出乎意料。我没有想到,老头竟然真是一位失去生活能力的乞丐。
⑨写出了“我”知道老头真是一位失去生活能力的乞丐后的惭愧。
名师总评
这篇文章所叙故事完整,内涵丰富,意蕴悠长,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小故事折射大现象。文章通过叙述一位老人在快餐店避雨、吃剩饭的事,揭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社会上有太多骗钱的假乞丐,导致人们对失去生活能力的真乞丐也冷眼相对。本文所讲的故事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折射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引人深思。
②前后对比,凸显转变。刚开始,由于“我”对假乞丐深恶痛绝,便用冷淡的话语对待老人,但当看到老人的真实处境后,“我”改变了对老人的态度。正是这种前后反差和变化,使文章主题得以彰显。
③精彩的人物刻画。文章对老人的外貌、动作、神态以及对“我”的心理的刻画都非常精彩,将老人的窘迫和“我”内心的情感变化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比如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以《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返回
文题三例文
塑料袋的故事
前不久,这里发生了一件轰动整个“物流行业”的新闻——非常搬运工塑料袋下岗了!
对于这样一件重大的新闻,电视台物流档金牌主持人易拉罐先生当然不会放过。他把塑料袋、纸袋、快餐盒请到“非常物扰”的录制现场,想让这期的收视率超过“非诚勿扰”。①
易拉罐先生用简练而煽情的话语介绍完新闻背景,便说道:“有请塑料袋发表下岗感言!”接着将话筒交到塑料袋手中。塑料袋控制不住自己悲伤的情绪:“我不服!我们体态轻盈、携带方便,能负载超过体重千万倍的物品,还免费贡献自己的身体为人类打广
①选取现实中的素材——一档广为人知的综艺节目进行想象创作,更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告。我们任劳任怨,做了那么多苦力,绝对是很称职的搬运工。现在要我们下岗,太不公平了!”
纸袋佯装惋惜地说:“你们的命运确实值得同情。可你们家族的基因不好,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环保。不像我们,无毒、无味、无污染,完全符合卫生标准。”
这时,快餐盒抢过话筒快言快语道:“你们纸制品不见得环保,为制造你们,人类也没少砍伐树木,这同样是对环境的破坏!” ②
双方相持不下,观众也陷入了热烈的讨论。易拉罐先生赶忙为大家分享一些观众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留言:
“塑料袋和快餐盒挺无辜的,基因问题是先天的,它们没法选择,人类有义务对他们进行基因重组。”
②塑料袋、纸袋、快餐盒三者的对话惟妙惟肖,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无论塑料袋还是纸袋,都认真履行了自己的物流职责,人类在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还必须根据其不同特点妥善分配工作,善待员工。”
见大家把矛头指向了人类,易拉罐先生便现场连线人类环保专家孟博士。孟博士解释说:“全球每年有超过百万吨的塑料袋从工厂毕业,涌向物流市场!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大军,人类没有做好岗位推荐、差生改造以及伤残回收等工作,使得大量搬运工流离失所,才滋生出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地球环境持续遭受破坏,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直接导致大量生物灭绝。”③
③易拉罐先生现场选读的微信公众平台上观众的留言,不仅体现了时代特色,而且巧妙地点出了塑料袋、纸袋的不足之处,更把矛头指向人类,这就使文章的现实意义得到了强化,进而点明了文章主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观众惊呆,塑料袋愕然。
塑料袋抹着眼泪说:“既然如此,那我愿意成为下岗工人,配合你们完成特殊时期内的环保工作。也
希望你们兑现承诺,好好爱护地球,早日为我们提供新的工作岗位。”
电话那端的孟博士声音有些哽咽,而现场观众则报以热烈而充满敬意的掌声。④
④结尾画龙点睛,通过描写孟博士的神情、现场观众的掌声,含蓄地深化主题。
名师总评
想象不是没有头绪的胡编乱造,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拼凑,而是事理要符合生活逻辑,人物行为要符合人物性格的设定,情感态度要合情合理。这篇想象作文,就是一篇典范之作。作者对塑料袋、纸袋的“个性”把握得非常到位,并不是简单地控诉一番,而是采用拟人手法,通过具体生动的对话、神态、动作描写,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个性,在与客观现实相吻合的同时,突出了“环保人人有责”的主题。
头发的故事
小米偷偷地扒着门缝看,啊?她看到了一个光头的怪人,怪人穿着妈妈的衣服,小米惊恐地捂住了嘴巴。妈妈没有头发,妈妈变成妖怪了。 ①
小米醒来的时候,妈妈就坐在她旁边,小米惊恐地看着妈妈:“你是妈妈,还是妖怪?”妈妈把脸贴在小米的手掌上:“你摸摸,妈妈是妈妈,还是妖怪?”小米摸摸,真的是妈妈,小米开心地笑了。“妈妈,我刚才看到你房间里有个光头妖怪,她就穿着你的衣服。”②妈妈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①开篇设置悬念,渲染紧张的氛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对话描写,既表明小米还小,还不太懂事,也暗示了妈妈确实就是光头怪人。
范文点评
③对妈妈的神态描写,更加证实了妈妈就是光头怪人,并且妈妈对于小米看到她光头之后的反应不太能接受。
但很快又挤出了笑容。 ③
第二天,难得休假的爸爸主动带着小米到公园玩,小米骑着小木马,爸爸坐在一边若有所思。“小米,如果妈妈有一天得了一种病,她的头发都掉光了,你还会喜欢妈妈吗?”爸爸问小米。小米摇摇头,又赶紧点点头:“掉了头发的妈妈也是妈妈。妈妈不是妖怪。小米喜欢妈妈。”爸爸把小米从木马上抱下来,很严肃地对着小米说:“那爸爸现在告诉你,你那天看到的光头妖怪就是妈妈,妈妈得了病,掉光了头发,你会讨厌妈妈吗?”④泪水在小米眼里直打转,终于掉落下来。“不会,我爱
范文点评
④借助爸爸之口,交代妈妈患病掉光头发的事实,既解除了之前的悬念,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⑤小米表态,爸爸做通小米的工作后,十分开心。而小米的表态也表明她年龄虽小,但是一个特别爱护妈妈的好孩子。
妈妈,我不怕。我要让妈妈长出新头发,变成美丽的妈妈。”爸爸擦干小米脸上的泪水,笑了:“我的小米真懂事!”⑤
第二天,小米对着镜子,偷偷剪掉了头发,看着镜子里乱糟糟的短发,小米也吃了一惊,怎么剪掉头发的小米变成乱糟糟的妖怪了?小米偷偷跑到妈妈的房间,看到妈妈还在熟睡。小米回到房间,把剪下来的长发用头绳扎个辫子,然后把辫子偷偷放到了妈妈的枕头边,又悄悄退回来。⑥
看着小米蹑手蹑脚退出了房间,妈妈睁开了眼睛,眼泪顺着眼角流在枕头上。“小米,
范文点评
⑥故事的高潮,以动作描写为主,主要写小米剪掉头发给妈妈的稚嫩做法。既展现了童真童趣,也表明小米有一颗爱护妈妈的心。
范文点评
为了你,妈妈也要坚持做好抗癌治疗。妈妈一定会让头发重新长起来的!” ⑦
⑦交代故事的结局。妈妈被小米的稚嫩做法感动,决心好好配合治疗,重新为小米做回美丽的妈妈。
点评
本文以头发为线索讲述故事,一方面展现了小米的妈妈从患病到坚定配合治疗的经过;一方面展现了小米爱护妈妈的情节。故事写出了小米的思想转化过程,从最初的害怕、惊恐,到后来的坚定信心,再到用实际行动爱护妈妈;也写出了小米的成长历程。故事十分感人。
一件有趣的事
人们说,竞争是残酷的,不过,有一种良性竞争,却能够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说到良性竞争,就不得不说起那天的那件趣事了。
住宿生最大的优势是有晚自习?当然不是,最大的优势就是有用来发泄的唱歌时间。正因如此,才有了接下来的趣事。
优秀例文
运用倒叙的方式,由良性竞争引出那件趣事。
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那是一个普通的晚自习,在学校待了一个多月的我们早已熟悉了学校的热门歌曲,唱多了,就有些烦了。初一同学点的新歌,我们也不会唱,自然都有些百无聊赖了。
就在这昏昏沉沉的时刻,突然,从隔壁班传来了“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的歌声。班长忽然灵光一现说:“来呀!就唱这个,跟他们飙歌!”他的话一下子点燃了我们的斗志。
音乐响起,同学们都挺直了腰板,深吸了一口气,用饱满的精神演唱。毕竟是合唱比赛得了第一名的班,不谈唱功,光是那排山倒海的气势就压倒了他们。这一下,我们唱出了气势,把这昏昏沉沉的夜晚唱得生机勃勃。
“昏昏沉沉”与“生机勃勃”形成对比,突出了“我们”唱歌的气势。
一曲唱完,同学们纷纷准备埋头读书,不料,隔壁班又唱道:“那些年错过的大雨,那些年错过的爱情……”“还来?我们跟他们斗到底!”班长的话让全班热血沸腾,我们都放声歌唱起来,声音一波比一波洪亮, 如果说第一首歌像逐渐增强的波浪的话,那么这一首就是钱塘江大潮的最高点!
一曲终了,同学们意犹未尽,干脆再来一首,镇住隔壁班。我们一致同意,就唱《新贵妃醉酒》!虽然在这时,打了扫兴的“新闻铃”,但我们不管,我们只管在音乐的海洋中徜徉,连主管老师也收回了要看新闻的指示。我们在这次的K 歌比赛中体会到了在学校学习的快乐,体会到了良性竞争的意义。
那晚,我至今难忘,因为我们在一种良性竞争中体会到了快乐,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乐趣,这种良性竞争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点拨
本文运用倒叙的叙述顺序,由良性竞争引出那件趣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挺直了腰板,深吸了一口气”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班上同学与隔壁班同学飙歌时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还来?我们跟他们斗到底”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班长面对隔壁班的挑战毫不示弱。这些都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文章末尾写良性竞争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升华了故事的主题。
统编版 · 语文 · 八年级(下)
教学PPT课件
感谢您的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