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9 13:5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1922年4月,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召开。苏俄也积极参与并与德国签订《拉巴洛条约》,两国按最惠国原则发展经贸关系,由此创立了和平合作的新型关系。1924一1925年,英、意、挪、法、日等国先后与苏联建交。1923-1925年,苏联进口的机器和设备增加4倍,重工业物资增长9倍以上。这表明当时苏俄(联)
A.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 B.践行战时共产主义的措施
C.摆脱了美国的经济封锁 D.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1916:全球史》认为:“1916年不仅牵连了‘全球’,还蝴蝶效应般地影响着‘一战’战后的百年政治格局。”如果把1916这个年份作为坐标点,最不可能出现在这个坐标点上的是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绞肉机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3.列宁在1917年5月发表的《战争与革命》中说道:“这场战争正是兼并政治的继续,就是说,是进行战争的两个集团的资本主义掠夺和抢劫的继续。因此很清楚,这两个强盗中究竟是哪一个先下手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据此可知( )
A.这一战争破坏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B.两大军事集团重新划分了世界
C.列宁清醒认识到和平愿望的无法实现 D.苏俄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成熟
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一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五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和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经济竞争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B.欧美列强在一战前均已制定作战计划
C.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D.塞尔维亚追求民族自治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5.1890年,对于参与同盟,英国政治家的想法与美国孤立主义者一样,不感兴趣。然而,到20世纪初英国抛弃了孤立主义,与位于亚洲的日本结盟。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 )
A.工业化浪潮导致英国经济衰落 B.国际舞台上日本扮演重要角色
C.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先后觉醒 D.列强冲突扩展逐渐带有世界性
6.下表是一战初期,美国同交战国双方贸易统计,(单位:美元),由此可以看出
年份 同英×法×俄×意的年贸易额 同德×奥匈的年贸易额
1914 824860237 169289775
1915 1991747493 11878153
1916 3214480547 1159653
A.欧洲的经济逐渐被美国控制 B.欧洲经济优势地位依然牢固
C.美国与同盟国矛盾不可调和 D.美国必然会倒向协约国阵营
7.华盛顿认为美国的身份应该是“自由的灯塔”与人类的“榜样”,到一战前后威尔逊认为美国应该成为捍卫全世界自由与和平的领袖。这一变化
A.适应了移民国家的文化特色
B.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
C.奠定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理论基础
D.反映了美国为民主国家创造安全世界的意图
8.下列关于美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援助英法协约国集团 B.维护世界和平
C.争夺世界霸权 D.遏制俄国二月革命的影响
9.《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实质的内容是( )
A.军事问题 B.殖民地问题
C.边界问题 D.赔款问题
10.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130只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4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对上述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
B.德国打算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
C.英德争夺的焦点是殖民地和贸易问题
D.德国惧怕英国的海上势力
11.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部分国家死亡人数的统计表。下列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国家 德国 法国 英国 美国
死亡人数 约180万 约160万 约80万 约11.6万
①德国处于两线作战的态势 ② 20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
③多次大规模阵地战的消耗 ④美国没有参加西线的战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战争是秩序的摧毁者,也应该是秩序的重建者,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失职了,它带来的只有秩序的崩溃,却没有秩序的重建。一战对世界秩序的影响,与材料吻合的是
A.战争摧毁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B.战争催生美日成为世界霸主
C.战争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D.战争之后没有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13.下图为1919年英国漫画家创作的名为《桥上的豁缝》的政治漫画。图中象征美国的山姆大叔躺在桥的一端,背靠“关键基石:美国”,翘着二郎腿,抽着香烟,悠然自得。桥对面的指示牌上赫然写道“国际联盟的桥由美国总统设计”,而由比利时、法国、英国和意大利架起的桥,中间却有一个豁口,其大小形状与关键基石相匹配。该漫画的主旨是( )
A.强调美国在国联中的地位 B.表达对国联未来的忧虑
C.批评美国掣肘国联的行为 D.敦促美国放弃孤立主义
14.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据此推断
A.凡尔赛和约维护了世界和平 B.欧洲丧失了优势地位
C.国际新秩序埋下了冲突祸根 D.亚非拉民族已经觉醒
15.19世纪末美国工业化基本完成,在大陆安全和财富上都占有优势地位,“和最接近的竞争者英国相比,国民收入方面,英国只是美国的1/3…到一战前期,主要欧洲大国的国民收入总和只比美国多40亿美元。”但其并未加入国联,这一状况( )
A.有力的维护了英美的权威地位 B.极大地削弱了国联的权威性
C.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弱国的利益 D.是全球和平思潮发展的结果
16.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凡尔赛体系
D.雅尔塔体系
17.一战后,德国外长西蒙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会同我们达成协议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想挤牛奶”的敌人指美国,美德矛盾是战前帝国主义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
B.“想挤牛奶”的敌人指俄国,俄德是世仇,战前围绕东欧势力范围的矛盾尖锐
C.“想割牛头”的敌人指英国,一战前英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德国的强烈挑战
D.“想割牛头”的敌人指法国,法德在历史问题以及欧洲大陆霸权问题上有矛盾
18.一战后成立国际联盟,二战后成立联合国,这两个世界性国际组织的相似之处是
①都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②都确立"大国一致"原则
③都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④成立后都受美国的操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
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
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
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20.“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方法莫如以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材料中的“此项原则”应是
A.维护和平原则 B.集体安全原则 C.委任统治原则 D.全体一致原则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由于是两个国际会议的内容共同构成了这个体系,所以用两个地名来命名。同其他几个国际体系相比较,这个体系只存活了不到20年.是个短命的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维护和平上非常失败。国际联盟是美国总统威尔逊设计的,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国联成立后,由于受孤立主义影响的美国未加入,德国和苏联在很长时间内也不是其成员,所以它实际上是在英法的操控之下,代表性大打折扣。此外,国联的制度设计也使得它难以约束日本等列强的侵略行为。尤其是对德国的惩罚过于苛刻,激起德国的强烈反弹,刺激了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在德国的泛滥,法西斯主义乘势而起,从而为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埋下种子。正因为如此,一战时的法军元帅福煦对这个体系作出这样的评价:“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摘编自刘建飞《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短命的国际体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的原因。
22.20世纪以来发生的世界性战争,导致地区和国际秩序发生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并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投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是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
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于1917年参战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了欧洲政治时代向全球政治时代转变中的决定性阶段。”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顾问豪斯上校在1919年3月22日写道:“每天都有不满的呼声。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叙述》
(1)根据图1指出一战前欧洲两大集团的名称,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一战后欧洲版图的主要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所体现的战后欧洲新秩序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一战前后世界格局的主要变化。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巴尔干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孙中山指出:“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百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巴黎和会后孙中山更清楚地认识到“国际战争者,无他,纯然一简直有组织之大强盗行为耳。……当美国之参加欧战也,遂变欧战而为世界之大战争”。
——段云章《孙中山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在其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描述了当时的欧洲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考:战争“是由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必定要发泄出来的”。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是如何看待战争爆发原因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战对战局有何影响。
(2)结合史实,分析茨威格的观点。
参考答案:
1.A
2.A
3.C
4.C
5.D
6.D
7.B
8.B
9.B
10.D
11.C
12.C
13.C
14.C
15.B
16.C
17.D
18.B
19.B
20.C
21.(1)存在时间短;受大国(英法)操控;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制度设计约束力不强;体系具有不稳定性。
(2)对战败国过于苛刻,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矛盾加剧;大国强权政治,引发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是战胜国的分赃会议,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种种矛盾;受到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的冲击。
22.(1)“协约国”和“同盟国”。
主要变化:德国受到明显削弱;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帝国解体;捷克斯洛伐克等新兴民族国家出现;波兰复国;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诞生。
名称:凡尔赛体系。
(2)变化:美国实力和国际地位提升,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十月革命胜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的局面出现;削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3.(1)看待:战争是由人类的“恶性”带来的。影响:美国参战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使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
(2)茨威格的观点是正确的。战争确实是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发泄的结果。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20世纪初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为了争夺殖民地和海外市场而导致战争的爆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