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大单元教学课件】+素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大单元教学课件】+素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30 08:51:01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 顺势而为,立国筑梦;
理性抉择,从容入“舞”)
一.百年反思定政策,理性抉择破险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风云激荡雄鸡立,五项原则除疑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三.万隆会议开新局,伟人风范显智慧--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目录
教学目标
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与积极贡献。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外交环境,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时空观念)
2.小组合作,结合史料,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解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深远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自主阅读,概述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结合史料阐述“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解释万隆会议产生的影响。(历史解释)
4.结合所学外交成就,认识到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学习周恩来在重要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作出的贡献,激发爱国热情。(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新中国外交政策由探索走向成熟的艰辛历程;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地位和影响的理解
2022课标
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
国防建设
海、陆、空军建设
导弹部队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
20世纪50年代
外交成就
改革开放后
新时代强军之路
钢铁长城
20世纪70年代
苏联、美国
新中国外交政策
原则、方针
中美、中日
全方位外交
独立、自主、和平
本课在中国现代史中的定位
主题1:国防建设
主题2:外交成就
导入新课
点击播放视频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的、怕帝国主义,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
材料二:
1.据材料一,请用几个词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特征?
2.从图一到图二说明了什么?
屈辱外交
不平等
不独立
无自主权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课讲解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目标标导学一、百年反思定政策,理性抉择破险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 ——毛泽东1949年在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
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抵制西方国家干预
加强合作促进发展
新课讲解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谋求民族独立新兴独立国家
(1)“另起炉灶”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要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外交方针
美国敌视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封锁禁运,包围威胁。
新课讲解
1949年10月2日
1949年12月
1950年2月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建交
毛泽东与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在一起
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
周恩来在条约上签字
中苏建交
新课讲解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里,就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为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的高潮
新课讲解
多数是社会主义国家;部分新兴民族国家和欧洲中立国家,无非洲国家和西方大国。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越来越少了。
1.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目标标导学二、风云激荡雄鸡立,五项原则除疑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现状
1950年与新中国建交9个国家:
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瑞士,列支敦士登,芬兰。
1949年与中国建交的有10个国家: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7.波兰人民共和国;
8.蒙古人民共和国 ;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1年5月21日,中巴正式建交
1952年与中国建交国家为0
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为0
阅读材料,思考:材料反映了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何特点?为何1952年和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是0个?
2.三大外交方针
新课讲解
2.背景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印度总理尼赫鲁说:“看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赢得很高的国际威望,对中国既敬佩,又担心”。
1954年缅甸总理吴努对周恩来说:“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
1、两国总理对新中国共同的态度是什么?
2、新中国外交如何才能走出死胡同?
对新中国的不了解、误解和心存戒备防备等。
在当时中美对抗的格局之下,如何有力的打破美国等敌对势力对中国的孤立、包围和封锁,如何妥善的处理同周边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并且建立和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我们需要以开放的胸襟寻求更加适用于国际交流的外交原则。
点击播放视频
新课讲解
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平等互利
互不
干涉内政
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1953年周恩会见印度代表
(1)提出:
3.概况
(2)内容:
对应连线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
——习近平
双方谈判的地位是平等的,谈判的结果应该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
——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
台湾是中国的,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国防部
中方高度重视同邻国发展关系···为积极开展本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 2015年中蒙联合声明
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课堂互动
新课讲解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标志着新中国外交走向了成熟。
2014年,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习近平宣布,为坚持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政府决定设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卓越奖学金”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4.影响
新课讲解
尽管在其提出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
“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
——习近平
新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
①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
②它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
③它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④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5.意义
知识拓展
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54年2月,由苏联提议,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在柏林会议上达成协议,于同年4月举行了日内瓦会议,会议主要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出席了日内瓦会议。
地位: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西方曾有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新课讲解
二战后初期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
二战后非洲的独立
二战后,亚洲、非洲出现了近30个独立国家,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加紧在远东和东南亚制造紧张的局势,严重威胁了新兴独立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新兴国家认识到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必要性。
目标导学三、万隆会议开新局,伟人风范显智慧--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
自主学习
万隆会议 时间地点
目的
性质
分歧矛盾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一些国家代表受帝国主义国家挑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
2.万隆会议的概况
美国希望根本就不召开亚非会议。——美国《圣路易邮报》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知识梳理
点击播放视频
新课讲解
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
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台湾应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帝国主义的挑拨离间,加剧了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和怀疑,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主张?
参与国之间产生分歧
在参加会议的29个国家中只有6个国家同我们建立了外交关系,还有很多国家并不了解中国。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进行挑拨离间
新课讲解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如何理解周恩来提出的“ 求同存异 ”?
解决办法:求同存异
3.“求同存异”方针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
——周恩来
何为“异”——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宗教信仰、建设道路等不同
何为“同”——
共同的遭遇:曾经受到殖民主义的压迫
共同的愿望: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影响: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新课讲解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
周恩来为各国朋友签名留念
 万隆会议7天,留给历史这样一组数据:168小时中,总理合计睡眠只有13小时,共参加了16次会议,进行了10次会谈,举办了15次招待宴会
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
——加拿大学者罗纳德 基斯
①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②中国外交走向世界舞台
万隆会议所表达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被誉为“万隆精神”。
4.万隆会议的影响
课堂延伸
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中国又同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形成了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69年底有50个国家同中国建交,比1955年底同中国建交的23个国家增加了一倍多。在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中,除法国外,都是亚非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中国外交历史回顾:第二次建交高潮》
板书设计
外交政策
五项原则
1955年,万隆会议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中国赢得了世界
世界认可了中国
百年反思定政策,理性抉择破险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风云激荡雄鸡立,五项原则除疑虑--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万隆会议开新局,伟人风范显智慧--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素养提升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通过下面两幅外交图的对比,你得到什么启示
1901年中国同美德英法等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新华社北京2024年4月26日电(记者 刘华)4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1、民族的独立; 2、强大国力,是外交的坚强后盾;
3、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4.外交家的智慧;
作业布置
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识形态相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互相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A.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
C.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2.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外交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上,利用了他个人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他”的“外交机敏”是指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2015年,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万隆精神的激励下,亚非国家联合自强,区域、次区域、跨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下表述符合“万隆精神”的是
①和平合作 ②制度认同 ③反帝反殖 ④民族独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C
B
A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