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记》同步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舞蹈 韬略 滔滔不绝 稻谷
B.睁眼 铮铮 风筝 挣扎
C.嗔视 慎重 瞋目 缜密
D.雏凤 皱纹 姓邹 雏鸟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B.斗薮:摇动,振落
C.息息相通:互通消息
D.惆怅:伤感,失意
3.词语填空
变幻多___ 本色当___ 低回___转 ___咤风云
浑身___数 尽态极___ 息息相___ ___合悲欢
4.文学常识填空。
《观舞记》的作者是________ ,她的原名是________ ,她是我国________代著名作家和________ ,上学期我们学过她的诗《 ________》。
5.“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这句话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
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地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瞋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1.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印度舞蹈的民族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抓住哪些方面来描述卡拉玛精湛舞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摘抄出照应“离合悲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什么?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读了冰心这段文字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感觉音乐
用最细nì的心灵,用最美好的眼睛去感觉音乐,音乐就有了清丽的生命,像月光下泛着银缎的溪流,它就在你的身边,似在向你诉说,又像是在和你娓娓而谈,但一时又不能做到亲密无间,这中间的距离,你无法做到想缩短就缩短,这就是你和音乐的距离。
音乐有时像雾中的花朵,你能朦朦胧胧看到它的灿烂,还能嗅到它那淡淡的香,但你又不能去接近。音乐有时如身边的风,此时你站在绿莹莹的山坡上,脚下簇着点点野花,你临风而立,音乐就如那风,或轻或重地拂过你的肌肤,就如抚摸着那音乐,使你心中漾溢着绵绵的爱意,美妙不可言,这爱意是音乐给你的。
音乐有时又如无声的春雨,你静静地感知着那春雨一丝一丝地落在嫩芽上,落在仿佛透明的林间小路上,落在屋顶的红瓦片上,落在飘逸女孩的发梢,还有那亮丽的蝴蝶结上。你能感觉到那些雨丝的分别,就如你那些分别的朋友,或亲或疏地围绕着你,就连他们细语的声音,你也能分辨得清清楚楚。
在那个有雨的下午,你整整齐齐地独坐在窗前,你第一次感觉自己的生命和音乐融为一体,第一次感到音乐和你的生命的依依恋情。有时音乐有如秋天淅淅沥沥的小雨,少了浮躁,少了喧哗,也就更静若处子,深沉无言。此时你乘着夜车,走在回乡的路上,你不由自主地看着那雨在车子的窗外,正将浓浓的夜色冲洗得更纯净,正将迎面的村庄上空的炊烟弥漫得更温情,也更诱人。
你知道,这里的村庄不属于你,这里的灯火也不属于你,你就更加迫切见到那些梦里常常走过的街巷,那街巷深深的,也窄窄的,你仿佛能看到自己在那有雨的街巷里行走的风景,你走向那盏等着你的灯火,那灯火如亲人的眼睛望着你,那灯像亲人的身姿在村口翘首企望你的归影。
雨仍一丝一丝地下着,渐渐密了,雨丝变成雨滴在车窗上滚动着,或聚或散,聚便聚成一个更大的雨滴,伞便不见了那雨滴,只留下一道长长的湿痕,就像刚刚逝去的音符,只在你的心里余音袅袅,似水潆洄。于是你又想起你的亲人,在那个世界向你微笑的亲人,只有他们纯朴的亲情,只有他们纯朴如村庄的身姿,使你感到他们永远的宝贵,亦使你无言的泪水在你的生命深处真实地淌出,像音符一样挂在脸颊。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细(nì) 嗅( )到 翘( )首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余音袅袅:
3.第一段中作者对音乐的感觉,分别从人的那些感觉器官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仍一丝一丝地下着”,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作者把音乐比作无声的春雨有突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用最细nì的心灵,用最美好的眼睛去感觉音乐,音乐就有了清丽的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你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试举一例,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喜欢的音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B 2.C 3.姿 行 婉 叱 解 妍 通 悲 4.冰心 谢婉莹 现 诗人 纸船——寄母亲 5. 排比 舞者技艺高超,表情丰富,眉目皆能传情,她已经完全与舞蹈融为一体,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二、(一)
1.选文第一段第1句话:“台中间小桌上……静穆庄严的。”这句话是卡拉玛舞蹈的背景,既体现了印度舞蹈的强烈的宗教色彩,又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2.眉、目、手指、腰肢、舞步、铃声等。
3.“双眉颦蹙”“笑颊粲然”“低回婉转的娇羞”“张目瞋视”。
4.卡拉玛已完全进入舞蹈的情境中,忘记了自己是在表演,忘记了有观众在看,正说明她融入了艺术的角色中。
5.卡拉玛优美的舞姿,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从中体会到其中的喜怒哀乐。
6.冰心的文笔十分优美,形象地把卡拉玛的舞姿展现出来,激发了我们的想像力
(二)1. 腻 xiù qiáo
2.形容声音绵延不绝
3.听觉、视觉、嗅觉、触觉。
4.写出了雨的细密无声。音乐和“春雨”一样滋润着人的心田,净化着人的心灵。
5.喜喜爱音乐的人只有用心去感受音乐,才能感觉自己的生命和音乐融为一体。
6.略
郑
《观舞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会读会写“清扬”等字词,能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运用“嗔视、息息相通”等常用词语。
2、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3、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4.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2.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杨丽萍的《孔雀舞》。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舞蹈演员的动作、服装等方面,看完后用自己的话来形容这段舞蹈)
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今天,我们将在冰心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这来自异域的飞动的神韵,共鸣于那生命与心灵的跃动和狂欢。
二、作者简介
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思考:
1、此文是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
2、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特点。
四、预习检查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颦蹙(pín cù) 粲然(càn) 嗔视(chēn) 叱咤(chì zhà)风云
尽态极研(yán) 雏(chú)凤 花鬘(mán) 斗薮(sǒu)
浑身解(xiè)数 妥帖(tiē) 褶裙(zhě)
2、解释下列词语
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解数:旧指武术的架势,泛指手段、本事。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静穆:安静庄严。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妥贴:恰当;十分合适。
五、研讨与探究
1、课文的开头“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篇,定下赞美的感情基调。开篇点题,开宗明义。
2、课文第2—5段四个“假如”句分别描绘了姐妹俩在舞蹈过程中的什么?排比句的运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四个“假如”句分别描绘了舞蹈的类别、眉宇和服装、舞步和铃声、灵动的身影。
3、文中引用白居易的两句诗起什么作用?
引用白居易的诗句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卡拉玛舞蹈的高度赞叹。
4、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5、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这句话?
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6、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并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
卡拉玛姐妹是以身体服饰、动作、神态来表现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1)身体服饰: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髻上花朵,摺裙、繁响铃声……
(2)动作:忽而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如花开瓣颤、疾走惊跃……
(3)神韵:忽而双目颦蹙、忽而笑靥灿烂、忽而张目嗔视、忽而点额抚臂,画眼描眉……
7、本文的美不仅体现在卡拉玛姐妹舞蹈之美,而且还体现在作者的优美语言,分析一下作者主要通过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之美的?
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作者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像,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活和艺术是分不开的,无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与写作或舞蹈离得很远,也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和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应当珍惜、热爱、学习、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可能创造出更优美的现代文明。
七、拓展延伸
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善歌能舞,他们的很多就是这种心灵之舞。请欣赏云南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那《孔雀舞》,让我们再次感受舞蹈的魅力。
课件12张PPT。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九课云南省泸水县民族中学段国春制作冰心观舞记【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会读会写“清扬”等字词,能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运用“嗔视、息息相通”等常用词语。
2.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3.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4.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作者简介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冰心(1900一1999)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思考:
1.划出不懂的字词,利用工具书排斥文字障碍。
2.此文是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
3.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特点。预习检查1、给加点的字注音
颦蹙( ) 粲然( )嗔视( )
叱咤( )风云 尽态极研( ) 雏( )凤
花鬘( ) 斗薮( ) 浑身解( )数
妥帖( ) 褶裙( )
2、解释下列词语
本色当行:
解数:
叱咤风云:
静穆:
尽态极妍:
惊鸿:
颦蹙:
妥贴:pín cùcànchēnchì zhàyánchúmánsǒuxiètiēzhě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旧指武术的架势,泛指手段、本事。形容威力极大。安静庄严。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恰当;十分合适。研讨与探究1、课文的开头“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篇,定下赞美的感情基调。开篇点题,开宗明义。
2、课文第2—5段四个“假如”句分别描绘了姐妹俩在舞蹈过程中的什么?排比句的运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四个“假如”句分别描绘了舞蹈的类别、眉宇和服装、舞步和铃声、灵动的身影。3、文中引用白居易的两句诗起什么作用?
引用白居易的诗句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卡拉玛舞蹈的高度赞叹。
4、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5、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这句话?
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6、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并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
卡拉玛姐妹是以身体服饰、动作、神态来表现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1)身体服饰: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髻上花朵,摺裙、繁响铃声……
(2)动作:忽而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如花开瓣颤、疾走惊跃……
(3)神韵:忽而双目颦蹙、忽而笑靥灿烂、忽而张目嗔视、忽而点额抚臂,画眼描眉……7、本文的美不仅体现在卡拉玛姐妹舞蹈之美,而且还体现在作者的优美语言,分析一下作者主要通过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之美的?
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作者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像,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拓展延伸 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善歌能舞,他们的很多就是这种心灵之舞。请欣赏云南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那《孔雀舞》,让我们再次感受舞蹈的魅力。课堂小结 生活和艺术是分不开的,无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与写作或舞蹈离得很远,也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和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应当珍惜、热爱、学习、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可能创造出更优美的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