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基础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基础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9 19:1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基础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题
1.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缄默无言。
B.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C.返回的雁群,像凋残衰落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D.上课迟到了,他向老师报告后,就偷偷摸摸地回到座位上。
2.下面加点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邀请yāo 迁徙(xǐ) 盘旋xuán 窥(guī)探
B.稀疏shū 缄(jiān)默 狩(shóu)猎 凋(tiāo)零
C.滑翔(xiáng) 顾忌(jì) 赌注dǔ 弥漫mí
D.瞄准miáo 雾霭(ǎi) 枯燥cào 沼泽zhǎo zé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礼记·中庸》中讲“君子和而不流,”就是书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B.鸡年春晚筹备时间短,节目变动大,呈现出强烈的“定制”色彩:主旋律、流行、传统文化等各币必备元素杂糅,遭到网友的各种吐槽。
C.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中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并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徒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专家分析总结,政府部门提前防控,区域内企业严格落实是能否缓解和改善重污染天气的关键所在。
B.《通知》旨在积极发挥各级体育部门服务全民健身的职能,着力解决广场舞健身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C.中国科学家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已开发出一种新型相变材料,有望将电子产品的存储速度提高约70倍左右。
D.各地教育部门网站公告显示,目前,北京、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已经结束网上报名工作。
5.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立春过后,春风渐渐把大地从沉睡中唤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 piān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piān( )然 ②簌( )簌 ③载( )途
(2)文中“销声匿迹”的意思是: 。
(3)这段文字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
(4)把画线的句子改为被动句。
二、综合性学习
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2018年12月12日16时39分,嫦娥四号探测器结束地月转移段飞行,按计划顺利完成近月制动,并成功进入环月椭圆轨道。
2018年12月12日16时4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被月球捕获,进入了环月轨道。
2018年12月30日8时5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顺利进入预定的着陆准备轨道。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软着陆。这是全人类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材料二 今天(2019年1月15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此次在月球上进行的生物科普试验选择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作为样本,将它们的种子和虫卵带到月球上进行培育。最新传回的图片显示,棉花的嫩芽长势良好,这是在经历月球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严峻环境考验后,在月球上长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实现了人类首次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实验。据了解,此次科普试验的生物物种筛选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由于载荷大小有限,要求里面的动植物不能占用过多空间。因此首要条件就是“个子小”。同时,还要能够适应月球表面的极端条件,要求动植物能耐高温、耐冻,并且能抗辐射和抗干扰。后续,这株成功培育出的植物嫩芽还将继续生长,有望成为月球上的第一片绿叶。
材料三 1983年,《多伦多星报》邀请阿西莫夫回答了一个问题:2019年的世界会是怎样?
……
“我们会进入太空生活。”阿西莫夫[注]如此声称。
大体上他是对的:人类在太空中建造国际空间站已经有18年了。
但对于未来社会的空间技术进展,阿西莫夫有点太乐观了。他预言说,到了2019年,人类能够“大规模登月”进行采矿工作,建造工厂以利用宇宙中的特殊资源,并建设天文台,甚至太阳能发电站,并将能量通过微波传输回地球。
阿西莫夫还认为,我们有望在月球上建造人类定居点。“到了2019年,人类第一个太空聚居地将出现在设计蓝图上,或许已经投入了实际的建设,”他写道,“它可以容纳成千上万的人,此后也会有更多这样的定居地被建造起来。在这些定居地里,人类可以建造各种各样的小社会,为人类文明创造更多的可能。”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确实计划在未来十年将更多宇航员送往月球,但对于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在月球上建造一个永久的定居地都需要花上更长的时间。
(1)材料一中出现了多个时间记录,试归纳其特点(至少两个)并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推测材料三中说“在月球上建造一个永久的定居地都需要花上更长的时间”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完成小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7.①段中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分别是( )
A.说明 拟人 B.描写 拟人
C.说明 排比 D.议论 比喻
8.②段中加点的“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 )
A.劳动人民心中的话 。 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9.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B.“传语”“ 暗示”“ 唱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
C.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D.这句话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10.从前两段看,对选文说明对象的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
A.四季的变化 B.物候现象
C.物候规律 D.气候变化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迹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承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11.下面关于物候和物候学的相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物候学规律只适合于温带和亚热带区域。
B.物候学记录和研究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C.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建立了物候学科。
D.掌握物候学知识需要学会理解和翻译鸟类的语言。
12.北京地区1962年由于没有关注物候,导致作物受损。对此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62年农历24节气中的立春节气比往年晚了好几天。
B.表明如果根据物候来确定农时,会更加简便而有效。
C.大自然中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D.植物的生长发育变化,综合反映了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变化。
四、作文
1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周光召说,科技是普及性的事业,公众不仅要了解科学知识,还要了解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明白滥用科技对人类带来的不良影响,反对那些唯利是图、利用科技做对人类造成危害的事情。
读了上述这段话,你一定有自己的见闻、感想和体验。请以“科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C
4.D
5.(1) 翩 sù zài
(2)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3)描写
(4)大地渐渐地被春风从沉睡中唤醒过来。(或“大地被春风渐渐地从沉睡中唤醒过来”)
6.(1)这些时间记录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精确到分(或:2018年12月12日两个时间段之间的间隔最短)。这样安排,可以让读者科学精确地了解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的全过程。
(2)可能是因为人类尚不能适应月球表面的极端条件,缺乏耐高温、耐冻并且能抗辐射和抗干扰的能力。
7.B 8.D 9.C 10.B
11.B 12.A
13.【例文】
科技在我身边
对于科技这个词语,大家都很熟悉,电脑、电视都是科技的馈赠,自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整个世界就迈入了科技时代;自从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我们就离开了黑暗并且更加崇拜科技了;牛顿因为树上掉下来的一个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又让科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科技好玩,至少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一是科技本身,支配宇宙的自然规律是充满魅力的;其二,探索科技的过程,揭示自然规律的过程也是趣味无穷的。其三,科学一旦与人生碰撞,与人类社会发生关系,无论是正面与反面,也是趣味横生的。
科技无处不在,科技让人类无比自豪!
科技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啊,假如有一天,没有了电,人们将继续生活在黑暗中;没有了煤气、石油,那人们岂不是还要吃生的东西或钻木取火,继续用牲畜拉车;没有了手机和电脑,人们是不是还用飞鸽传书……
由此看来,我们的衣食住行一刻都离不开科技的贡献,相信我们身边的每个人也在时时刻刻的对科技的发展以自己的方式探索着,贡献着……我虽然顽皮,但也着实体验了一把科技的滋味:我把一些苏打粉放进杯子里,然后加上白醋,这时“火山爆发”了!马上,白醋冒起了洁白的泡泡。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正处于青少年时代的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更要创造新生活。如今,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可视电视、电脑上网、心脏起搏器,已经不算新鲜了。从1901年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到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科技在不同领域里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学习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成为科学家,也是为了能适应生活,更为了能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担起新世纪,为国家建设,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工合成胰岛素、断手再植、杂交水稻、爆炸原子弹和氢弹、发射人造卫星和飞船等等,这些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缩短了我国和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差距,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邓小平爷爷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确如此,科学为我们祖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毛泽东主席曾对青年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句话,饱含了长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如果说长辈们用辛勤的劳动建设了21世纪的祖国,那么,我们就应该以知识、以科学担起新世纪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