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提升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题
1.下列有关说明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进行阐释。
B.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
C.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
D.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配合,也足以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
2.下面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褶皱(zhě) 陨石 鸟臀 天衣无缝
B.骨骼(gé) 飘移 致密 南极洲
C.追溯(sù) 流逝 慧星 平流层
D.两栖(xī) 潮汐 劫难 碳原子
3.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尝 贻余核舟一(赠) B.以其境过清(清澈)
C.悄怆幽邃(忧伤) D.具答之(详细)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失,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
B.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C.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
D.——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B.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C.“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
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6.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立春过后,春风渐渐把大地从沉睡中唤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 piān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piān( )然 ②簌( )簌 ③载( )途
(2)文中“销声匿迹”的意思是: 。
(3)这段文字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
(4)把画线的句子改为被动句。
7.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 )
(2)根据计算,大约3 000至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
(3)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
二、现代文阅读
①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②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要快多了。
③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④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的河水变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
8.关于选段的说明方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作比较 B.举例子 C.下定义 D.打比方
9.选段③中“旅行”一词是什么意思?若换成“到远方去”行吗?为什么?
10.“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一句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冰河”能“爬”吗?这个“爬”字在句中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境界与知识
鲍鹏山
①什么叫知识?知识是对这个世界事物的认知。既然世界是无限的,那么知识也是无限的,可悲的是,人生是有限的。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世界所包含的无限知识,我们的人生就会废掉。
②我们要明白,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
③曾有一家报社搞国学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目问: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的宦官是可以娶妻的?这是非常严肃的知识。如果你专门研究宦官,把他们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作用都搞明白,你将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专家。可是假如你的主要精力不在此,这样的知识碎片,对你一点用处也没有。
④可有不少人甘愿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而且,当一个人整天爱关注某个明星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星座是什么,结了几次婚,又离了几次婚这类无用的知识时,他可能获得了饭桌上的谈资,但他的人格也会变得琐碎,甚至猥琐。所以,哲学家尼采说,“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⑤其实,世界上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⑥《列子》里面有篇文章叫《两小儿辩日》。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还是在中午离我们近。两个人都有根据,说早晨近是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说中午近是因为感觉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他们要孔子给个标准答案。孔子没法判断。于是作者就借小孩的嘴讽刺孔子:“谁说你知识多?”作者大概是想,只要否定孔子的知识多,那就否定了孔子的价值。
⑦事实上,决定孔子境界的不是知识的总量,而是另外一种东西——对人和世界有更为清楚的认识。孔子早就说过:“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苏格拉底也曾经说:“我比别人多知道的那一点,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他们说这些不是谦虚,不过是说出了真相。面对世界的无限,我们短暂生命里获得的知识可以忽略不计。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节)
11.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12.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3.联系上下文,说说画线句“有不少人甘愿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的含义。
14.伽利略说“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莎士比亚说“知识贵在质,不在量”,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辩证看待知识呢?请联系本文内容,结合学习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80——100字)
三、作文
15.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个繁花似锦的花园,不管曾经是贫穷还是富裕,在那片土地上永远盛开着天真、快乐、幸福、甜蜜的花朵,值得用一生去回忆。美好的童年对你来说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回忆起来,你会觉得有太多的东西留在那个花园里。
请将题目“留在童年花园里的__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字数在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A
6.(1) 翩 sù zài
(2)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3)描写
(4)大地渐渐地被春风从沉睡中唤醒过来。(或“大地被春风渐渐地从沉睡中唤醒过来”)
7. (1)举例子 (2)列数字 (3)打比方
8.B 9.“旅行”在文中指沙砾被带到远方去。若换成“到远方去”,则整句话就没有了原句的生动、形象,没有了魅力。 10.拟人。用“爬”字来形容冰河在陆地行进的情态非常贴切,很生动地表现了冰河缓慢移动的状态,很容易理解。
11.决定人境界高下的不是知识的总量,而是对人和世界更为清楚的认识。(意思对即可) 12.举例论证,列举一家报社搞国学知识竞赛的事例,具体论证了“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的道理,增强了说服力。 13.琐碎的不成体系的知识,会使人生缺少始终如一的追求目标,无助于人生境界的提升。 14.示例:我们要增强整合知识的能力。正如文中所言,琐碎的知识,会将人生切割成碎片。在学习中,我们要统御知识,整合知识,追求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并通过运用,将知识活化。这样,我们就成了知识的主宰,而不是知识的奴隶。(观点辩证,并联系自身实际,语言流畅即可)
15.留在童年花园里的回忆
在我家楼下,有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不大,不过却是我的天堂。
花园里有许多品种的花卉,有粉得可爱的桃花、洁白如玉的玉兰、颜色多变的木芙蓉、清秀可人的月季……那里还有一棵高大的榕树,它可是花园里每一朵花的护花使者。
刚种上木芙蓉时,我才六岁,还不懂木芙蓉会变色。有一次,在和小朋友说那种花最美的时候,我说是雪白的木芙蓉,结果她们都不信,我就带她们去看木芙蓉。到了花园,我指着那些怒放的木芙蓉说:“看吧,就是这个。”果然不出我所料,个个都说好看。可是,有一个伙伴说的话却让我很惊讶,她说:“ 这些花真好看,而且是我最喜欢的粉红色。”听了这句话,我很诧异:“粉红色?可我今天早上看到的是白色的呀?”我认真看,芙蓉花真的变成粉红色的了。顿时,伙伴们鸦雀无声,个个都望着我。
终于,有人发话了:“今天,我正要去找你们的时候,看到一个叔叔,他拿着油漆桶,上面还写着粉红色呢。我猜,会不会是他给花染了粉红色,”大家听了这句话都点头同意。然后,我又提议了:“那个叔叔给花染上颜色,我们就帮着洗掉吧。”大家觉得主意不错,就纷纷回家拿来水桶和抹布。结果,花没洗成,却把花弄残了。回家,我把我的"英雄事迹"告诉了妈妈,很傻很天真的我本以为能继写雷锋日记,可是,唉……不过幸好只洗了一棵花,不然后果很严重滴。
春天过去,夏天过去,秋天又来了,木芙蓉花又开了,童年却一去不复返了。给木芙蓉洗澡的傻事,我再也不会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