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
位于浙江省绍兴县的西南部,春秋时越王勾践植兰于此,汉代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虽然不大,却为中外游人所瞩目。
中国书法圣地——绍兴兰亭
他们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顺水任游,停于谁前则赋四、五言诗各一首,否则罚酒。据载,王、谢、孙等11人各成诗两首,另有15人各成一首,余人诗不成,罚酒三巨觥,共成诗37首,合为《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324字,以记之。
《兰亭集序》的由来
师父:卫夫人(簪花小楷开创者)
师爷:钟繇(楷书之祖)
了解作者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王羲之7岁学书,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 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2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创作背景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以至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
唐太宗驾崩,此真迹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恨事。
我们现在所见的是唐代摹本。
共28行,324字,因是草稿,无意于求工,故潇洒自然,点画富于变化,重字皆作别构,其中尤以21个“之”字最受称道,其写法个个不同,或端整如楷,或流利似草,变化不一,尽态极妍。通篇章法、结构、用笔虽各自称雄,但互不侵夺,配合默契,显示出浓轩得体,圆润流畅,充分表现出晋人潇洒自然的风致,无愧于“天下第一行书”称号。
《兰亭集序》神龙摹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乐
痛
悲
情感变化
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描述当日雅集上王羲之的情感变化。
①【年号纪年法】汉武帝刘彻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永和”是东晋穆帝司马聃的第一个年号。】《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
②【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前天干后地支。如岁在癸丑。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③【年号干支兼用法】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④【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用于春秋战国年代。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即阴历三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第三个月。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司徒谢安、司徒左西属谢万、右司马孙绰、行参军徐丰之、前余姚令孙统、前永兴令王彬之、王凝之、王肃之、王徽之、陈郡袁峤之,11人成四言、五言诗各一首;
散骑常侍郗昙、前参军王丰之、前上虞令华茂、颍川庾友、镇军司马虞说、郡功曹魏滂、郡五官佐谢绎、颍川庾蕴、前中军参军孙嗣、行参军曹茂之、徐州西平曹华(平)、荥阳桓伟、王玄之、王蕴之、王涣之,15人各成诗一首;
侍郎谢瑰、镇国大将军掾卞迪、行参军事印丘髦、王献之、行参军羊模、参军孔炽、参军刘密、山阴令虞谷、府功曹劳夷、府主簿后绵、前长岑令华耆、前余姚令谢藤、府主簿任儗、任城吕系、任城吕本、彭城曹礼,此16人诗不成,罚三觥。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羽 觞
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活动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与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盛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永和九年暮春之初
会稽山阴之兰亭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修禊事也
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假如你也在兰亭集会的现场,请以活动记录者的身份用原文填写活动记录。
南朝谢灵运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王羲之告诉我们兰亭修禊,“信可乐也”。你认为兰亭之乐,乐在何处?从第一、二段中找到答案。
一、天朗气清,风和日暖。
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杜甫的《丽人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兰溪棹歌》
天高气爽,玉宇澄清,微风拂拂,暖意融融,丽日晴空而视通万里,情满天地而思接千载。这份融入天地的快适舒畅非亲历者不能体会。
二、山环水绕,境界清幽 。
作者在写兰亭美景时写了哪些景物?
山、水、竹、林、天、风
南朝·粱·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为何花团锦簇、花红柳绿皆不入其文?王羲之为何只写“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弃其姹紫嫣红,极力营造一种素淡、雅致的格调,其实正暗示了作者清幽高洁,洒脱不俗的人格情操。
《晋书·谢安传》:“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
《晋书·孙绰传》:“居于会稽,游山放水,十有馀年”。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在这次雅集上的三个人的传记上有这样的文字,请揣摩其共同点。
宗白华《美学散步》:“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
三、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
有时登高远眺,只觉长天浩渺,无边无际;有时俯视山川,只见万事万物,生机勃勃。诗人们随心所欲,云游山林,目遇之成色,耳闻之成音,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四、饮酒赋诗,畅叙幽情 。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五、名士济济,聚会兰亭 。
1、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滕王阁序》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作为游宴雅集,以文会友,以酒倾心,不是比赛官位,甄别穷达,所以文中对人物的介绍只有八个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摒弃了介绍官职、地位的庸俗写法。这也表现出王羲之清高雅致的情怀。
兰亭之乐,乐在何处?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
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乐
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
环境优美之乐
生活美好之乐
名士相聚之乐
饮酒作诗之乐
气候宜人之乐
“山水”是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精心塑造的人格精神或人格理想的标尺。当我们在现实中受到尘世生活缰绳枷锁束缚之时,“山水”便成为我们心灵世界的最后皈依。
在这个意义上本文之“乐”,固然在于人和、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更在于兰亭雅集这样一种简洁、宁静的诗意人生的逼真呈现——这才是作者“乐”之根源。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即使是从前的人,那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的“田园诗人”“山水诗人”,是没有的。完全超出于人世间的,也是没有的。
“岂不哀哉”改为“岂不痛哉”。
考考眼力:你能看出其中的修改吗?
王羲之为何要改?
1.作者因何而痛呢?在文中找出能引起作者“痛”的词句。
痛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人生短暂之痛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世事无常之痛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往事不再之痛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生死难测之痛
死生亦大矣
魏晋士人生死观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
向内,深入内心世界,不务实际,聚众谈玄。
向外,寄情山水声色,不受世俗礼法约束。
静
躁
《晋人谈玄》张超
《刘伶醉酒图》刘思奋
两种方式均是应对之策而非直面之法
魏晋士人生死观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汉魏)徐干《室思》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魏)阮籍《咏怀》
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
云:‘死便据地以埋’”。——《晋书 刘伶传》
魏晋士人生死观
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晋书 阮籍传》
嵇康“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与山巨源绝交书》
魏晋时期被杀的一部分名士名单
何晏,玄学的创始人、哲学家、诗人、谋士,被杀。
张华,政治家、诗人、《博物志》的作者,被杀。
潘岳,与陆机齐名的诗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美男子,被杀。
谢灵运,中国古代山水诗的鼻祖,被杀。
范晔,杰出历史学家,写成史学巨著《后汉书》,被杀。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时代背景
置他们于死地的罪名很多,而能够解救他们、为他们辩护的人:却一个也找不到。对他们的死,大家都十分漠然,也许有几天会成为谈资,但浓重的杀气压在四周,谁也不敢多谈。待到时过境迁,新的纷乱又杂陈在人们眼前,翻旧账的兴趣早已索然。文化名人的成批被杀居然引不起太大的社会波澜,后代史册写到这些事情时笔调也平静得如古井死水。
——《中国文脉》
魏晋士人生死观
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更有许多人及时行乐、纵情声色。觉得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
总结:“一死生”“齐彭殇”
魏晋士人的生死观成因
1.两晋时期社会极剧动荡
2.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天下名士,少有全者”。
3.天下名士,为了避祸保身,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倾向于消极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
符,又称符契,或符节。是古代朝廷调动军队或发布命令的信物,通常用竹板或金属制成,上面刻着文字,剖分为两半,一半留在朝廷,一半由将帅持有。它是权力的象征,具有绝对服从的意义。
据史料记载,彭祖姓彭名铿,“封于大彭,谓之彭祖”,后从彭城(今徐州)千里迢迢来到风景秀丽、物产丰饶的天目山下隐居养生,享年八百岁,后世为纪念他,将他隐居的八岗岭更名为“八百里”。
良可悲也。
足可悲也。
悲夫!
为什么涂而改之?比较一下句式。
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李泽厚
1、在第4段中找出作者的生死观 :
2、对于作者的人生观,还有哪些人与之相同?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古人: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今人: 以作者为代表的一类文人雅士
后人: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
千古同悲
文中第3段的“痛”与第4段的“悲”有区别吗?
痛——个体生之无常,死之无奈
悲——人类代代皆痛,永无休止
兰亭之悲,悲在哪里
(1)兰亭之悲,悲在古人、今人对生死的看法一致。
(2)兰亭之悲,悲在后人对生死的看法和古人、今人一致。
(4)兰亭之悲,悲在古今一致的思考和困惑,悲在那个时代对漠视生命的悲叹与否定。
(3)兰亭之悲,悲在古人把死生等同起来。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作者认为不管人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人生苦短,是古人难以解开的心结,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这是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
鲁迅在”绝望与深渊”中“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为中华民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钱钟书说过“目光放远,万事且悲。目光放近,则自应振作,以求乐观”承认人生局限,更应努力奋斗。
王羲之的文章多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作业
读写结合:
请结合本节课的体悟和个人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给曾经或者正在经历消极情绪的自己写一封信,体现你对生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