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科学重点题型突破--推断题(3)(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科学重点题型突破--推断题(3)(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30 08:2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科学重点题型突破--推断题(3)
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些物质,M是稀硫酸。A、B、C均含同一种元素,A为单质,B有毒,D为红棕色粉末,I俗称生石灰,它们之间存在如图转化关系。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为 。
(2)E→G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化学方程式为 。
(3)C→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F→I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5)物质J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是 。(写出一种)
2.A、B、C、D、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且均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红棕色粉末,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物质间有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C的化学式为 。
(2)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现象为 。
(4)请写出B物质的一种常见用途: (合理即可)。
3.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钠、硝酸镁、氧化铁、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该样品的组成,实验过程如下:

(1)白色沉淀A是 (填化学式)。
(2)气体F通入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和 (填化学式)。
(4)由上述实验现象,确定原样品中一定不含有 (填化学式)。
4.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B 。
(2)物质G的用途 。
(3)反应III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甲、乙两物质可相互转化:“甲乙”(“→”表示一步进行转化)。
(1)若甲乙都属于同类别物质
①若甲乙均为氧化物,乙为一氧化碳,则甲为 写化学式,下同)。
②若甲乙均为单质,写出甲和乙的一种组合:甲 、乙 。
(2)若甲乙属于不同类别的含钠化合物,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乙,则“乙→甲”的化学方程式为 。
6.某白色固体可能由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由步骤II观察到的现象可知,原白色固体中 。
a一定有碳酸钠
b一定有氢氧化钠
c一定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d至少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
②气体C是 ,溶液D的颜色是 。
③白色沉淀E的化学式是 。
④上述实验不能确定的成分是 。为确定该成分可对原实验过程做如下改进:
方法一:步骤Ⅲ前,先向红色溶液B中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硝酸钡溶液呈中性),通过观察 得出结论。
方法二:称量沉淀E的质量计算原固体中 的质量,称量 的质量计算原固体中 的质量,再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7.A~I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为常见金属,其中B为光亮红色,在空气中灼烧生成C。C、G、H为黑色固体,D、E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中加入C后快速反应,产生E和气体F,A在F中剧烈燃烧生成G,H在F中燃烧生成温室气体I。
(1)物质H的化学式为 。
(2)固态I的俗名 。I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A在F中燃烧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B在空气中灼烧生成C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4)D中加入C后产生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属于 (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8.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是紫红色固体,D是混合物。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已知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

(1)写出D物质的组成: 、 。
(2)写出A、H物质的化学式:A ,H 。
(3)G→I 的化学方程式是 。
(4)F→E 的化学方程式是 。
(5)说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 。
9.在如图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红色金属单质,B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C、D为黑色粉末,F为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G为难溶性物质,H为难溶性蓝色物质(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1)用化学式表示:D ,G ;
(2)加入的物质X (填化学式);
(3)写出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光合作用生成的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同时放出热量,写出葡萄糖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甲中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甲是一种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丙也是一种盐,其水溶液显碱性.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甲的化学式为 .
(2)丙转化为甲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示转化关系中,不可能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11.某化合物的浓溶液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室中常用作气体的干燥剂,其稀溶液X具有如下转化关系。A、B、C、D、E、F、G、M、N都是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已知:B、C、F都是氧化物,通常状况下它们分别是无色无味液体、无色无味气体和黑色粉末状固体;G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G ,X ;
(2)写出化学反应的类型:反应⑤ ;
(3)写出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 ;
反应③ ;
反应④ 。
12.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C的水溶液呈蓝色,D是一种红色固体,B→D的反应过程较为复杂,D→B的反应用于冶金工业。图中“——”表示相连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
(1)D的化学式 。
(2)C→E的化学方程式是 ,说明反应能够发生的理由 。溶液中发生的一个置换反应方程式 ,其微观实质是 。
13.A~L分别为九年级化学学过的不同物质,它们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铁锈的主要成分,B、D均为无色气体,E受热易分解,F在常温下为液体,H的溶液呈蓝色。

(1)E的化学式是 ,H的名称为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14.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或溶质),其中A是一种常用作导线的物质,D能被磁铁吸引,C分别能与A、D发生置换反应,E的溶液为浅绿色。用“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E 。
(2)B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 。
(3)A和C溶液反应的现象为 。
15.已知白色固体可能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并测定某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固体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
(2)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
(3)为测定某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②步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当加入agNaOH溶液时,与NaOH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加入bgNaOH溶液时产生的沉淀是 ;字母m、a、b之间的关系为:b= ;若b=160,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写出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CaCO3
(2)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
(3)
(4)分解反应
(5)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分析】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些物质,M是稀硫酸。I俗称生石灰,可推出I为氧化钙,A、B、C均含同一种元素,A为单质,B有毒,D为红棕色粉末,可推出D为氧化铁,B能与D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和E,可推出B为一氧化碳,C为二氧化碳,E为铁。A能转化为B,可推出A为碳或氧气;D能与M转化为H,可推出H为硫酸铁,E能与M转化为G,G可能是硫酸亚铁或氢气;F能在高温下反应生成I,F能与M转化为C,可推出F为碳酸钙,I能转化为J,J能与H转化为红褐色沉淀,可推出J为氢氧化钙,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1)由分析可知,F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2)E→G反应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B反应为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I的反应为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5)物质J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1)HCl(或H2SO4)
(2)
(3) 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
(4)改良酸性土壤等
【分析】A、B、C、D、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且均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是碳酸钙(属于盐);D为红棕色粉末,D为氧化铁(属于氧化物);B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B是氢氧化钙(属于碱),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C能与碳酸钙反应,C是酸,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 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E,E能与酸反应,所以E为金属铁(属于单质), 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与酸反应生成亚铁盐和氢气。将答案带入原题,符合题意。
【详解】(1)由分析可知C为酸,可能是盐酸或硫酸,化学式为HCl或H2SO4;
(2)B→A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方程式为:;
(3)D→E反应为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铁粉是黑色固体,故现象为: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
(4)由分析可知,B是氢氧化钙,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或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3.(1)
(2)
(3)
(4)、
【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加足量水溶解,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则该固体中无氧化铁,因为氧化铁为红色固体,1g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生成0.44g气体,样品中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为碳酸钙,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之比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白色固体中只有碳酸钙,二氧化碳通入无色溶液B中,在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得到白色沉淀E,而白色沉淀E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为硫酸钡沉淀,所以样品中含有硫酸钠,溶于稀硝酸的沉淀为碳酸钡,则溶液B为氢氧化钠溶液,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溶液B为氢氧化钠溶液,则样品中不能含有硝酸镁,因为沉淀A中只有碳酸钙,而氢氧化钠与硝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综上,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钠、碳酸钙,一定没有硝酸镁、氧化铁。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沉淀A为碳酸钙。
(2)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方程式为。
(3)无色溶液B中含有硫酸钠、碳酸钠,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后,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而氯化钡过量,则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和。
(4)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样品中一定没有硝酸镁和氧化铁。
4.(1)Fe2O3
(2)制作导线等
(3)置换反应
(4)CO2+C2CO
【分析】A为黑色固体单质,则A为碳;B为红棕色粉末,则B为氧化铁;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则G为铜;A(碳)与B(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与D,D与硫酸铜反应生成G(铜),则D为铁,C为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与A(碳)反应生成E,则E为一氧化碳,E(一氧化碳)与F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G(铜),则F为氧化铜。
【详解】(1)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故填Fe2O3。
(2)由分析可知,G为铜,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来制作导线,故填制作导线等。
(3)由分析可知,D为铁,则反应III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4)由分析可知,C为二氧化碳,A为碳,则反应II是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2+C2CO。
5. CO2 Fe H2 Na2CO3+Ba(OH)2= BaCO3↓+2NaOH [或Na2CO3+Ca(OH)2= CaCO3↓+2NaOH]
[或Na2SO4+Ba(OH)2= BaSO4↓+2NaOH 或2NaCl+2H2O2NaOH+H2↑+Cl2↑]
【详解】(1)若甲乙都属于同类别物质
①若甲、乙均为氧化物,乙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甲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②若甲、乙均为单质,铁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甲和乙的一种组合:甲是铁,化学式为Fe;乙 是氢气,化学式为H2;
(2)若甲、乙属于不同类别的含钠化合物,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或碳酸钡),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钠相互转化,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乙是碳酸钠,甲是氢氧化钠,则“乙→甲”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OH)2= BaCO3↓+2NaOH [或Na2CO3+Ca(OH)2= CaCO3↓+2NaOH];或者:
若甲、乙属于不同类别的含钠化合物,氢氧化钠与硫酸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与氢氧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钡,硫酸钠能与氢氧化钠相互转化,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硫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乙是硫酸钠,甲是氢氧化钠,则“乙→甲”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OH)2= BaSO4↓+2NaOH;或者:
若甲、乙属于不同类别的含钠化合物,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氯化钠能与氢氧化钠相互转化,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氯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乙是氯化钠,甲是氢氧化钠,则“乙→甲”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
【点睛】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6. d CO2 无色 AgCl 氢氧化钠 溶液是否褪色 氯化钠 溶液B和溶液D 碳酸钠
【详解】①由步骤II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可知,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呈碱性,所以原白色固体中少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故d正确。
②溶液B中加过量稀硝酸,有气体生成,气体C是二氧化碳,因为这三种物质中只有碳酸钠和稀硝酸反应会有气体生成,生成物为硝酸钠和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无论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加入过量稀硝酸均会生成硝酸钠,所以溶液D中含有硝酸钠;溶液D中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知溶液D中含有氯化钠,综上可知溶液D为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溶液颜色为无色;
③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白色沉淀E为AgCl;
④由以上可知不能确定的成分是氢氧化钠;
方法一:步骤Ⅲ前,先向红色溶液B中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硝酸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氢氧化钠与硝酸钡不反应,硝酸钡溶液呈中性,如果此时溶液仍显红色,那么原固体中有氢氧化钠,如果溶液褪色,则证明原固体中没有氢氧化钠;所以可以通过观察溶液是否褪色得出结论;
方法二:称量沉淀E的质量计算原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因为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通过称量氯化银的重量可以计算出原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
再称量溶液B和溶液D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气体C的质量=溶液B的质量+200g-溶液D的质量,由气体C二氧化碳的质量就可以求出碳酸钠的质量;
碳酸钠的质量和氯化钠的质量之和等于12g,说明原固体中没有氢氧化钠,之和小于12g,说明原固体中有氢氧化钠。
【点睛】本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7.(1)C
(2) 干冰
(3) 2
(4) 分解
【分析】A~I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为常见金属,其中B为光亮红色,可推出B为铜,在空气中灼烧生成C,C、G、H为黑色固体,可推出C为氧化铜,D、E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中加入C后快速反应,产生E和气体F,可推出D为过氧化氢,E为水,F为氧气,A在F中剧烈燃烧生成G,可推出A为铁,G为四氧化三铁,H在F中燃烧生成温室气体I,可推出H为碳,I为二氧化碳,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8. BaSO4 Cu(OH)2 H2 CuO 做导线
【分析】B为紫红色固体,则B是铜,铜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的黑色固体H是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是硫酸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得到的沉淀D是混合物,则D中含有硫酸钡和氢氧化铜;F是黑色固体,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G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G是二氧化碳,I是碳酸钙,F是碳,碳高温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的E能与盐酸反应,则E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A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则A是氢气。
【详解】(1)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得到的沉淀D是混合物,则D中含有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故D物质的组成:BaSO4、Cu(OH)2。
(2)E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A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则A是氢气,B为紫红色固体,则B是铜,铜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的黑色固体H是氧化铜,A、H物质的化学式:A是H2,H是CuO。
(3)G→I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F→E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B物质是铜,可以导电,故用途是做导线。
9. C
【详解】A为红色金属单质,故A是铜;B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故B是二氧化碳;C、D为黑色粉末,故C和D为氧化铜和碳,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故F是氢氧化钙; E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难溶性物质,故G为硫酸钡,X是硫酸,C是氧化铜,D是碳;H为难溶性蓝色物质,故H是氢氧化铜,I是硫酸钙,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D是碳,G是硫酸钡,化学式分别为:C、;
(2)加入的物质X是;
(3)E与F反应,即硫酸铜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反应(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依据题干叙述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10. CaCO3 Na2CO3+Ca(OH)2═CaCO3↓+2NaOH(合理即可) 置换反应
【详解】甲中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甲是一种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所以甲是碳酸钙;丙也是一种盐,其水溶液显碱性,因此丙是碳酸钠;碳酸钠、碳酸钙和乙都能相互转化因此乙是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符合转化关系,因此:
(1)甲是碳酸钙,故填:CaCO3;
(2)丙转化为甲可以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合理即可);
(3)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因此没有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11. H2 H2SO4 置换反应 H2SO4+Na2CO3=Na2SO4+CO2↑+H2O H2SO4+Fe=FeSO4+H2↑ H2SO4+CuO=CuSO4+H2O
【分析】某化合物的浓溶液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室中常用作气体的干燥剂,因此是浓硫酸,X是稀硫酸;G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因此G是氢气;稀硫酸有五种化学性质,即硫酸与指示剂反应,硫酸与金属反应,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硫酸与碱反应,硫酸与盐反应;③是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因为F是黑色粉末状固体,属于氧化物,因此F是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B、C、F都是氧化物,因此B是水,N是硫酸铜,⑤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因此属于置换反应;由流程图和硫酸的性质可知,D是碱,E是碳酸盐,因此②可以是: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1)某化合物的浓溶液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室中常用作气体的干燥剂,因此是浓硫酸,X是稀硫酸;G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因此G是氢气;故答案为:H2;H2SO4
(2)反应⑤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因此属于置换反应;
(3)由流程图和硫酸的性质可知,D是碱,E是碳酸盐,因此②可以是: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③是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因为F是黑色粉末状固体,属于氧化物,因此F是氧化铜;反应④是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答案为:H2SO4+Na2CO3═Na2SO4+CO2↑+H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H2SO4+Fe═FeSO4+H2↑;H2SO4+CuO═CuSO4+H2O。
12. Fe2O3(或Fe2O3·xH2O) CuSO4+2NaOH=Cu(OH)2↓+Na2SO4 反应物碱和盐都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Fe+CuSO4=FeSO4+Cu(或Fe+H2SO4=FeSO4+H2↑) 铁原子和铜离子转变成亚铁离子和铜原子(或铁原子转变成亚铁离子,氢离子转变为氢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
【分析】C的水溶液呈蓝色,则C中含有铜离子,C可以是硫酸铜。D是一种红色固体,B→D的反应过程较为复杂,D→B的反应用于冶金工业,D是氧化铁,铁生锈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故B是铁。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A可与铁反应,又可转化为硫酸铜,A是稀硫酸。A属于酸、B属于单质、C属于盐、D属于氧化物,则E属于碱,E是氢氧化铜。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推断正确。
【详解】(1)D的化学式为Fe2O3。
(2)C→E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该反应能够发生的理由是反应物的碱和盐都可溶,生成物有沉淀。溶液中发生的一个置换反应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或Fe+H2SO4=FeSO4+H2↑),其微观实质是铁原子和铜离子转变成亚铁离子和铜原子(或铁原子转变成亚铁离子,氢离子转变为氢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含铜离子的溶液是蓝色,为该题的突破口。
13.(1) H2CO3 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
(2)
(3)
【分析】已知A为铁锈的主要成分,说明A是氧化铁,B、D均为无色气体,因此B是一氧化碳,C为铁单质,D为二氧化碳,F在常温下为液体且能够通电分解说明F是水,因此断定E是碳酸,结合金属能够跟氧气反应的性质,H的溶液呈蓝色是铜盐溶液,可以是硫酸铜或氯化铜或硝酸铜, I是铜,能与铜反应的J为氧气,铜和氧气反应产生的L为氧化铜。
【详解】(1)由分析可知,E的化学式是H2CO3,H的名称为硫酸铜或氯化铜或硝酸铜。
(2)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3)反应⑤是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化学方程式: 。
14.(1) Cu Fe(NO3)2
(2)3
(3)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分析】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一种常用作导线的物质,可推出A为铜,D能被磁铁吸引,可推出D为铁,C分别能与A、D发生置换反应,可推出C为硝酸银,E的溶液为浅绿色,D能与E相互转化,C能转化为E,可推出E为硝酸亚铁,B能与D相互转化,B能转化为A,可推出B为氢气,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1)由分析可知,A为铜,化学式为Cu;E为硝酸亚铁,化学式为:Fe(NO3)2;
(2)B转化为A的反应为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
(3)A和C溶液反应为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现象为: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15. CuSO4、NaOH CaCO3、BaCl2、Na2SO4 H2SO4 Cu(OH)2 a+10m 9.8%
【分析】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钙难溶于水,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详解】(1)取少量白色固体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所以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铜;
(2)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说明沉淀为碳酸钙和硫酸钡,所以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
(3)当加入agNaOH溶液时,沉淀的质量没有开始增加,所以与NaOH发生反应的物质是稀硫酸,加入bg NaOH溶液时产生的沉淀是氢氧化铜;
由图像可以看出,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b-a)g,所以
b=10m+a,
依据元素守恒,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以及剩余的硫酸都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解得 x=9.8%
答: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