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登勃朗峰【2024春统编八下语文完全备课(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登勃朗峰【2024春统编八下语文完全备课(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9 20:2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登勃朗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游踪,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
2.品味作品幽默的语言,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
3.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
1.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游踪,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
2.品味作品幽默的语言,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
【学习过程】
一、预习案
1.了解作者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演说家,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批判了种种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2.字词积累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翌日( ) 络绎不绝( ) 灼热( ) 焦炙( )
隧道( ) 俯瞰( ) 巉峻( ) 穹顶( )
拾级( ) 皑皑( ) 逗留( ) 轻歌曼舞( )
缭绕( ) 妩媚( ) 瞬息万变( ) 纷至沓来( )
霓裳( ) 颠簸( ) 沟壑( ) 旷野( )
名副其实( ) 打嗝( ) 醺醺( ) 和颜悦色( )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形容车行走时的声音。( )
②俯视。( )
③险峻陡峭。( )
④逐步登阶。( )
⑤上下震荡。( )
⑥形容车马、船只、行人等往来不断。( )
⑦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
⑧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
⑨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
⑩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
二、探究案
1.课文结构梳理
登勃朗峰 上山 冒酷暑登山 赏 ① 勃朗峰气势雄伟 周围山峰陡峭 ② 变幻多姿 山景美 奇妙的美景 奇特的旅途
③ 历时八小时 乘坐④ 路险,车夫技术高 人愉快
2.思考探究
(1)勾画作者的游览经历(游踪)。
(2)第1段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3)作者为什么比较我们和其他游客出行方式的不同?
(4)第3段写山随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为什么这样说?
(5)作者在登勃朗峰的途中看到的风景“奇”在何处?
(6)第6段作者为什么用整整一段去写“肥皂泡”?
(7)勃朗峰风景奇美、奇险、奇伟、奇幻,赏析下列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奇景的
①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②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③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8)文中的车夫可以说是个奇人,简要说说他“奇”在哪里。
(9)除了写“车夫之王”,还写了其朋友“勃朗队长”,有什么作用?
(10)作者将经历不测之险却平安迅速地到达目的地归因于幸亏“车王”在驾车之前“喝得酒气醺醺”,这样归因合理吗?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11)作者笔下的“车王” 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赏析下面的语句,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他的形象的。
①“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②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③“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这种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
④那朋友自称“勃朗队长”,要求我们和他一同登山。他说他爬山的次数比谁都多—— 47次——而他兄弟只有37次。除他外,他兄弟是世上最佳的向导——可他自己,对了,请别忘了——他是“勃朗队长”——这个尊号是非他莫属的。
(12)纵观全文,你能从文中看出作者怎样的个性和生活态度?试作分析。
(13)作者在写上山和下山时运用的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
(14)文章前半部分写登山,后半部分写乘车,作者是如何将这两部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三、质疑案
1.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点拨要点
一、预习案
2.字词积累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翌日(yì) 络绎不绝(luò yì) 灼热(zhuó) 焦炙(zhì)
隧道(suì) 俯瞰(kàn) 巉峻(chán) 穹顶(qiónɡ)
拾级(shè) 皑皑(ái) 逗留(dòu) 轻歌曼舞(màn)
缭绕(liáo) 妩媚(wǔ mèi) 瞬息万变(shùn) 纷至沓来(tà)
霓裳(ní chánɡ)颠簸(diān bǒ) 沟壑(hè) 旷野(kuànɡ)
名副其实(fù) 打嗝(ɡé) 醺醺(xūn) 和颜悦色(yuè)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辚辚 ②俯瞰 ③巉峻 ④拾级 ⑤颠簸 ⑥络绎不绝 ⑦轻歌曼舞 ⑧瞬息万变 ⑨纷至沓来⑩名副其实
二、探究案
1.课文结构梳理
①沿途美景 ②云霞 ③下山 ④敞篷马车
2.思考探究
(1)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抵达阿冉提村前→在峰顶高地逗留→沿河谷前往沙蒙尼
(2)因为天气灼热难当,这些游客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不能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不能充分享受登山的乐趣。
(3)“乘车的、骑骡的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的可怜”,“我们避暑纳凉,稍作歇息的悠闲”。描写人们使用不同交通工具赶路游勃朗峰的盛况,渲染热闹欢乐气氛,为下文写勃朗峰的美景做铺垫。
(4)山随着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越往上爬,周围的天空就显得越来越寥廓,而山峰在寥廓天空的大背景下就越发显得高了。
(5)①黑首道上风景“奇美”②勃朗峰主峰“奇伟”③旁边的群峰“奇险”④峰巅云朵“奇幻”
(6)引发读者的联想。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出七彩光华并会变换景象,与第5段所写云彩的五光十色、变幻无定颇有相似、相通之处,这是对勃朗峰景物描写的补充,给读者留出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抒发作者的感慨。眼前的绚丽色彩,正像人们透过肥皂泡看到的世界,那样精彩、色彩斑斓,但却转瞬即逝,它们又在无穷地变幻着,不能长久,不能永恒,作者感悟到历史变迁,人世沧桑,个人在时光的长河中非常渺小。
(7)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周围的山峰比作“纤指”“塔糖”,形象地表现了山峰形态多姿、奇形怪状的特点。
②点面结合:“俯瞰”与“环顾”的视角相结合,笔法井然,描绘了登勃朗峰沿途美不胜收的奇景(面);从视觉角度,写急湍清流、巉峻岩壁、葱绿丘岗(点),突出沿途山的奇特和山色的秀美;从视觉、听觉角度,写沿途瀑布之多,声势之大。
简笔勾勒:一句话既写了清流,又写了岩壁、丘岗,简笔勾勒,寥寥数语就把这些事物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③工笔细描:将“朵朵白云”比作“游丝蛛网”和“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细细描绘,把山峰上云彩的变幻描绘得妩媚动人,如诗如画。
(8)①“我就是车王” 诙谐幽默——奇言;②飞车越险,最快抵达——奇技;③驾车走山路,却先“纵饮”——奇行;④惊险颠簸,镇定自若——奇性。
(9)车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其朋友“勃朗队长”,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可见这里的奇人奇事还有许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突出了奇遇之“奇”,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10)这样归因虽不够合理,但却无理而妙。正表现出“老王”是“奇人”,自己是“奇遇”,带有一些玩笑的色彩,饶有趣味。
(11)①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驾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的特点。
②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关心他人的心理。
③动作描写:行车惊险,他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突出他的气定神闲和驾车技术的高超。
④用他的朋友“勃朗队长”爬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与他相互映衬,突出“车夫之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
(12)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作者在文中讥讽那些骑骡乘车却反被车马所限制的游人,用漫画式的手法表现了“车王”和“勃朗队长”的自信、热情、洒脱,流露出对这两个人的欣赏之意。“车王”和“勃朗队长”表现出的对待生活、对待自我的态度与作者的人生态度有许多契合之处,这也体现了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13)本文作者在记叙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过程中,将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融合,写法多变,笔法巧妙。
写上山时,以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发作者的无限感慨。
写下山时,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在这部分的内容中,作为叙事主体的“我”出现得并不多,作者主要采用“从旁叙述”的写法,读来更有纪实感。小说手法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对“醉驾狂奔”和“车夫之王”留下与作者一样的深刻印象。
(14)从文章内容来看,第7段前两句概述我们徒步登山时间之久、速度之快,正好呼应了第1段中所写的我们的轻快自如和骑骡乘车的游客的“可怜可悯”,将文章的两个部分结合起来。
从文章意脉来看,全文其实都扣着“奇”来写:黑首道上风景“奇美”,勃朗峰主峰“奇伟”,周围的群峰“奇险”,峰巅云朵“奇幻”,赶车的车夫是“奇人”,乘车的经历堪称“奇遇”,这两部分可以说是意脉相通、连为一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