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林县路美邑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入学测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____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xiāo)里去了。①油蛉在这里 ____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②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③何首乌藤和木莲藤____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④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材料二】
有人童年受到呵护,也尝到各种酸甜苦辣的色彩;有人童年单纯可爱,可身上也留下了社会的印记;有人童年____ ,却表现出了未来的某些个性……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既是深藏在心中的无尽宝藏,也是生命长河不竭的(yuán)泉。
【材料三】
后来发生了分(qí):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 (jué)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1.文本中加点的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菜畦(wā) B.桑葚(shèn)
C.轻捷(jié) D.一霎(shà)
2.根据括号里的拼音依次写出汉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云霄 源泉 分歧 取抉
B.云霄 源泉 分歧 取决
C.云宵 源泉 分歧 取抉
D.云霄 原泉 分歧 取抉
3.依次填入文本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长吟 低唱 缠络 远未定型
B.长鸣 歌唱 缠绕 远未定形
C.长鸣 歌唱 缠络 远未定型
D.长吟 低唱 缠绕 远未定形
4.文中划线句有语病,对这个句子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童年受到呵护,也看到各种酸甜苦辣的色彩;
B.有人不仅童年受到呵护,还尝到各种酸甜苦辣的色彩;
C.有人童年受到呵护,也尝到各种酸甜苦辣的味道;
D.有人童年受到呵护,所以尝到各种酸甜苦辣的味道;
5.(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植树的牧羊人》的作者是让·乔诺,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他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荧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B.《狼》的作者是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指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聊斋志异》是继唐代传奇小说之后,中国文言小说的又一高峰。
C.《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名篇,借神奇的布料展开想象,情节曲折离奇而又发人深省故事尖刻地笑了统治者的蠢,刺了社会的虚伪风气,内涵深刻,富于启示意义,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灰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深受大家喜爱。
D.《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该书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集体编纂而成的一部书。
6.(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名篇名句默写。
(1) ,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2)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大漠似雪,月华如霜。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出夜晚登楼远望,边城夜色凄神寒骨的句子是“ , 。”
(6)刘禹锡在《秋词》一诗中,运用议论直抒胸臆,形象表达对秋天独特感悟的句子是: , 。
二、综合性学习(7~10题,共10分)
(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读好书,交好友,行远路,做大事”是我校的校训,现七年级(3)班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举办了主题为“读好书,交好友”的活动。其中一些活动需要你参与完成。
7.【读好书】
本次推荐阅读的好书是《朝花夕拾》,为出板报需要你帮助完善以下材料:
①《朝花夕拾》原来的题目叫《 》。
②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发生了两件对他影响很大的事件是:
事件一: 事件二:
8.【交好友】
参照示例,根据提示填出相应的交友称谓。
例:童年的好朋友——竹马之友
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之友
贫困时结交的朋友—— 之友
9.(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本学期阅读的文学名著中写了不少平凡小人物,他们身上折射令人动容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请任选一个人物,举例证明这一观点。
A.牛保(《湘行散记》) B.长妈妈(《朝花夕拾》) C.藤野先生(《朝花夕拾》)
D.老头子(《白洋淀纪事》) E.水生嫂(《白洋淀纪事》)
10.(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
三、阅读(11~23题,共34分)
(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1.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而作,是在得知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做县尉时特意写的。
B.首句写景,诗人描写杨花飘零、子规啼叫,烘托无限喜悦之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C.“过五溪”见迁谪艰难、道路遥远,写出王昌龄被贬谪之地的偏远,贬谪之路的艰辛。
D.这首诗将叙事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价值,也是本诗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根本所在。
12.诗歌的最后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乙】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受降城外月如霜 夫君子之行
1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回乐烽前沙似雪 白雪纷纷何所似
B.一夜征人尽望乡 骨已尽矣
C.年与时驰 学而时习之
D.意与日去 意暇甚
15.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都是英雄
①那天晚上,钟仁为了救一个横穿马路的老人,被一辆疾驰的卡车撞飞,失去了右腿。钟仁一夜之间成了英雄,可妈妈却老泪纵横:“你还不到30岁,为了一个60多岁的老头,值吗?”
②虽然失去一条腿让钟仁痛不欲生,他再不能像以前一样东奔西走跑销售,可钟仁认为救下一命还是值得的。但让他耿耿于怀的是,那个被救的老人从出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有目击者说,那个老人60多岁,可是当时天黑,谁也没看清他的模样,再加上大家都忙着救钟仁,他就不声不响地从众人眼前消失了。
③一个月过去了,老人还是没有露面。妈妈气愤地说:“要想道谢早就谢了,估计他再也不会站出来了!”
④可事情却出现了转机。那天下午,一位拎着保健品的老者敲开了家门:“我姓程,我就是你救下的那个人……谢谢你,孩子,让你受委屈了!我担心太多——一直不敢来看你。”
⑤钟仁理解程大爷的苦衷:程大爷有他的顾虑,今天他能出现在这儿,就说明我没白救他一回。钟仁需要的只是那声感谢。不想,妈妈却一下哭了出来:“这么年轻就没了一条腿,以后日子可怎么过?要是你儿子,你心不心疼?”程大爷低下了头,钟仁看到两颗大大的水滴落到了老人的手背上,心里一暖。
⑥“孩子,都是我的错。”程大爷抬起头,递来一张银行卡,“这是我所有的积蓄,6万元,给你。”钟仁心里又是一暖,妈妈的脸色也明显缓和多了。钟仁没有接钱,一个老人攒钱不容易,况且社会捐款已经不少。争执中,还是妈妈把银行卡放进程大爷的兜里:“今天您能来,我们就知足了。如果有空,就常来看看钟仁吧。”
⑦从此,程大爷几乎每天都会来看钟仁, 陪他聊天、下棋。在他的帮助下,钟仁做起了网购,身体也康复得很好。当记者再来采访时,善良的钟仁让记者只报道了被救老人知恩图报的新闻,隐去了姓名。
⑧一切很圆满,直到有一天,门铃再次响起。一个同程大爷年龄相仿的老人一进门就跪在地上:“对不起呀 ,孩子,我才是那个被你救了的人,是我自私,今天我是特意来向你道谢的!”
⑨钟仁彻底愣住了,他的嘴张得像箱子口那么大,眼睛瞪得像铜铃似的: 开始没人承认,现在却又多出了一个。老人见状,便讲起了当日的情形。他姓杜,刚刚退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那天晚上过马路时分了神,多亏钟仁出手相救才躲过一劫。本来杜大爷想一起去医院,可他怕钟仁就此讹他的钱,便趁大家手忙脚乱的时候溜回了家。其实他的心一直悬着,可又鼓不足勇气去承认,直到看到那篇报道。他不知道程大爷是出于什么目的,可程大爷的行为却让杜大爷最终下定决心来到钟仁家道歉。
⑩疑惑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程大爷身上:“您到底是谁 ”
程大爷思考良久,说:“孩子 ,你能陪我下盘棋吗 ”当钟仁吃了程大爷手里最后一颗棋子时 ,程大爷已泪流满面:十年前,程大爷的儿子刚刚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单位。一天晚上,他刚和程大爷杀了一盘棋,接到同学电话便出了门。路上,当他看到三名男子劫持一个女孩便出手相救,最后倒在歹徒的刀下。程大爷没想到那是他和儿子的最后一盘棋。虽说后来儿子被授予了“见义勇为”的英雄称号,可程大爷始终不能释怀,因为那个被救的女孩一直没有露面说过一句谢谢。
“其实,只要她打来一个电话我就安慰了,就算是给地下的儿子一个交代。”可这个电话成了程大爷最漫长的等待。
“我确实骗了你,你救的不是我,我也根本不认识你,但我懂得你的感受。你那么年轻,我想让你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因为我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帮你就是帮我自己。当你释然的时候,我也一样。”
16.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关情节。
钟仁失腿救老人→A → B →杜大爷登门道歉→C
17.第①段和第 段分别写了钟仁妈妈和程大爷流泪的细节。请结合文段的具体描写,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他们流泪的原因。
18.第⑨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9.第 段中“因为我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一句子中“熟悉的陌生人”这一说法,你是如何理解?
(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____
赵泽华
①作为杂志社编辑,曾经在一次命名为“我的梦想”全国性征文大赛中,我和铁生并列获得一等奖。即便是侥幸吧,它也是我内心引以为骄傲的事。
②当时,新任的一个主编找到我,让我陪他一起去看铁生,顺带把获奖证书给他。在铁生的家里,主编对铁生说了我和他并列获得一等奖的消息。我红着脸由衷地说:“铁生,我获奖吧是偶然,你那篇获得一等奖才是必然呢。”“别这么说,你别这么说。”他显得特别高兴,“这事吧,我觉着咱们怎么着也得庆祝庆祝啊。”他仰起脸来笑着说要和我们一起吃顿饭。
③那是我第一次和铁生一起吃饭。饭菜上桌后,铁生把轮椅摇过来,我们围坐在圆桌旁,宾主尽欢。记得席间,谈起在家里做饭的事情,我说:“我常常觉得做饭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要买要做要收拾,要是天天像这样吃现成饭多好啊。”
④铁生听了我的话,开心得直笑。笑过之后,他一本正经地说:“在吃饭和做饭的问题上,人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喜欢吃又喜欢做的,第二类是喜欢吃但不喜欢做的,第三类是既不喜欢吃又不喜欢做的。”我们都表示赞成。铁生问我:“那你属于哪一类啊?”我说:“我属于最后一类啊,就那不喜欢吃也不喜欢做的。”他慢条斯理地说:“嗯,这大概是最不可救药的一类。”我们都一起笑了起来。
⑤铁生那天谈话的兴趣很浓,我们新来的主编年轻有为,很有才华,他们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但为了他身体的缘故,我们只好提出了告辞。他一再挽留,但我了解他,尽管体力不支,也不会扫了朋友的兴。
⑥还有一次,我给铁生讲述我收到一封患小儿麻痹症的青年写给我的信,有七八页之长。他随信附了文章,希望能够发表,并希望我给他回信,哪怕几个字也行。
⑦“这个作者的信件和稿件语句不通,错字连篇,但对文学却有飞蛾扑火一样的热情,我难道应该鼓励他盲目努力吗?”我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⑧铁生向上托了托黑框的宽边眼镜,说:“对于任何人来说,生存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残疾人至少需要有一项谋生的手段。从事文学,首先你得活着,活着就得吃饭,这是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其次,走这条路,没有人保证一定能成功。”然后,说到那个给我写信的青年。“我也接触过一些这样的人,不光是残疾人,健康人也有。在他们看来,似乎别人就应该对他的某些不幸负责。更有甚者,似乎觉得他人或者社会都亏大了他。这是一种心理的自卑和不平衡,感觉命运对自己不公平。按说这也在情理之中……”
⑨“等等,让我想想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铁生用手指轻轻敲击着轮椅的扶手:“对了,这里有个心态问题,就是面对事物或者命运的心理反应。如果一个人怀着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个人的不幸,那他只会更加的不幸,或者说,只会加重他的不幸。”这些话都是充满智慧和理性的。这些话来自于对于病痛苦难和生命的切身体验。
(选自《文摘报》,有删改)
20.本文作者回顾了和朋友史铁生交往中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1.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史铁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简要分析。
22.请为本篇文章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理由。
23.结合《秋天的怀念》和本文的相关内容,具体说说你对第⑨段画线语句的理解。
四、作文(40分)
24.(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进入初中虽然才一个学期,你一定已经有了丰富多彩的经历。有的经历让你快乐、自豪、幸福,有的经历让你困惑、懊恼、伤心……这些都是成长中的宝贵财富。
请以“这件事真让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送你一朵小红花,奖励你热心助人,心细如发:送你一朵小红花,奖励你持之以恒,意气风发……
请以“送你一朵小红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3.A
4.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多音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辨析能力。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本题考查字形辨析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3)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修改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1.A.菜畦(wā)——qí
故答案为:A。
2.云(xiāo)——云霄:意思是天际,高空。泛指高远。
(yuán)泉——源泉:有源头的水。比喻事物发生的根源。
分(qí)——分歧:两人或多人的意愿不一致。
取(jué)——取决:指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情况来决定。
故答案为:B。
3.长吟:音调缓而长的吟咏,也指虫鸟长声的鸣叫。长鸣:长声鸣叫。
依据“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这一语境可知,应用“长吟”。
低唱:轻柔地歌唱。歌唱:指由个人或者团队,经由专业或者非专业训练后。借由声带,发出的优美动听的声音。
依据“油蛉在这里……,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一语境可知,声音是轻柔的,应用“低唱”。
缠络:缠绕牵连。缠绕:通常形容物体或事物之间互相交错、纠缠在一起的状态。
依据“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着”这一语境可知,是指有缠绕,也有牵连,应用“缠络”。
定型:指事物的基本要素逐步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定形:改变或操纵某物使它具有一定形状。“定形”侧重使形状固定或指固定的形状;“定型”指事物的特点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
依据“有人童年单纯可爱,可身上也留下了社会的印记;有人童年……,却表现出了未来的某些个性”这一语境可知,应用“远未定型”。
故答案为:A。
4.C.搭配不当,“尝到”和“色彩”搭配不当,应把“色彩”改为“味道”。
故答案为:C。
5.【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C.错误,《灰姑娘》不是安徒生的作品。《灰姑娘》属于格林童话。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6.【答案】(1)河流大野犹嫌束
(2)岐王宅里寻常见
(3)随君直到夜郎西
(4)枯藤老树昏鸦
(5)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岐 、寥 、犹 、藤 。
故答案为:⑴河流大野犹嫌束 ⑵岐王宅里寻常见 ⑶随君直到夜郎西 ⑷枯藤老树昏鸦 ⑸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⑹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7.旧事重提;“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8.患难;贫贱
【知识点】称谓;作品的基本内容;《朝花夕拾》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7.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和情节。《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在仙台期间,他在考试中没有挂科,而当时的日本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不挂科,就认为就藤野先生给他提前泄题,就给他写了一封匿名信。后来在看电影时,影片中是日本战胜而过的情形,却有中国人给俄国人当侦探,被砍头时,围看的中国人却叫好。
故答案为:旧事重提 ;“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①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称为患难之交。②贫困时结交的朋友,称为贫贱之交。
故答案为:患难 ;贫贱 。
9.【答案】示例:长妈妈是鲁迅幼时的保姆,她封建迷信,有很多繁琐的规矩,睡相也不好,还可能谋死了鲁迅最喜欢的隐鼠,但她真诚善良,关爱鲁迅,为鲁迅买来了最为心爱的宝书《山海经》。她人性中的美好与善良让鲁迅一直怀念。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探究。从给出的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具体情节,分析人物身上表现出的来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言简意赅,表达清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示例:长妈妈是鲁迅幼时的保姆,她封建迷信,有很多繁琐的规矩,睡相也不好,还可能谋死了鲁迅最喜欢的隐鼠,但她真诚善良,关爱鲁迅,为鲁迅买来了最为心爱的宝书《山海经》。她人性中的美好与善良让鲁迅一直怀念。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0.【答案】示例: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属于基础题。
故答案为:示例: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点评】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识别和鉴赏。解答时结合书法字体的特点和作品的特点进行辨析选择。
【答案】11.B
1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把我的忧愁的心绪托付给明月,让它伴随您奔赴夜郎之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月亮人的情态,无知无情的明月仿佛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贬谪遭遇的同情、前途的担忧及关心和思念。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11.ACD. 正确;
B. “烘托无限喜悦之情”错误 ,首句写景,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和慰藉。
故答案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把我的忧愁的心绪托付给明月,让它伴随您奔赴夜郎之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月亮人的情态,无知无情的明月仿佛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贬谪遭遇的同情、前途的担忧及关心和思念。
【答案】13.xiánɡ;fú
14.A
15.①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没办法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思乡怀人;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参考译文】
【乙】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3.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多音字的读音。“降”在“受降城外月如霜”中表示投降、降服的意思,读作“xiáng”;“夫”在“夫君子之行”中是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读作“fú”。故答案为:xiánɡ ;fú
14.A.似,像。
B.尽:都/用尽。
C.时:时间/按时。
D.意:意志/神情。
故答案为:A
1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①重点词语: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修身,修养身心;养德,培养品德。②重点词语:非,不;广,增长;成学学有所成。
故答案为:①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②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没办法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答案】16.被救老人消失;程大爷登门致谢;程大爷说出真相
17.①儿子为救横过马路的老人,被卡车撞飞失去了右腿。②儿子为救一个被劫持的女孩,最后倒在歹徒的刀下。
18.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钟仁张大的嘴比喻成箱子口,瞪着的眼睛比喻成铜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看到杜大爷时呆愣的样子,表现出他十分惊讶的心里。
19.“熟悉”是指“程大爷几乎每天都会来看钟仁,陪他聊天、下棋。”他们之间相处日久,十分熟悉(或:程大爷儿子救了人,但被救的人一直不出现,这个和钟仁救了老人,老人一直不出现的情况一样,相同的遭遇,使得程大爷更能理解钟仁,更能感同身受,所以说“熟悉”); “陌生”是指钟仁救的不是程大爷,不知道程大爷的真实身份和状况。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具体语境,结合文本内容可分析作答。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根据文本中第②段的内容“但让他耿耿于怀的是,那个被救的老人从出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可知第一空应填:被救人消失,没有致谢。根据第④⑦段的内容〝那天下午,一位拎着保健品的老者敲开了家门”“天他能出现在这儿,就说明我没白救他一回”“程大爷抬起头,递来一张银行卡”“程大爷几乎每天都会来看钟仁,陪他聊天、下棋”等句可知第二空应填:程大爷登门致谢。根据第1段的内容“十年前,程大爷的儿子刚刚大学毕业,......因为那个被救的女孩一直没有露面说过一句谢谢”可知第三空应填:程大爷说明真相。
故答案为:被救老人消失 ;程大爷登门致谢 ;程大爷说出真相 。
17.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掌握。根据第①段中钟仁妈妈说的话可知,她哭有两个原因,一是心疼儿子,二是担心儿子以后的生活。根据第①一段中程大爷对干事情真相的解释,可知他是因为从钟仁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儿子就是因为救人去世了,心中伤感,所以才会哭。
故答案为:①儿子为救横过马路的老人,被卡车撞飞失去了右腿。②儿子为救一个被劫持的女孩,最后倒在歹徒的刀下。
1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细读第⑨段划线句“钟仁彻底愣住了,他的嘴张得像箱子口那么大,眼睛瞪得像铜铃似的”可知这句话把嘴比作是箱子,把眼睛比作是铜铃,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联系上文程大爷已登们道歉并每天陪钟仁,但后来又来了“一个同程大爷年龄相仿的老人一进门就跪在地上:‘对不起呀,孩子,我才是那个被你救了的人,是我自私,今天我是特意来向你道谢的!’”可知,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钟仁的吃惊。
故答案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钟仁张大的嘴比喻成箱子口,瞪着的眼睛比喻成铜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看到杜大爷时呆愣的样子,表现出他十分惊讶的心里。
19.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可知,老人在之前与钟仁并不相识,所以说是陌生人。但钟仁的遭遇与自己儿子的遭遇相似,唯一的不同的是钟仁失去了自己的腿,而自己的儿子失去的是生命。老人看到钟仁,就像是看到自己的儿子一样。所以又说是熟悉的。两个语义相反的词语放在一起,突出了老人的内心的伤痛与善良。
故答案为:“熟悉”是指“程大爷几乎每天都会来看钟仁,陪他聊天、下棋。”他们之间相处日久,十分熟悉(或:程大爷儿子救了人,但被救的人一直不出现,这个和钟仁救了老人,老人一直不出现的情况一样,相同的遭遇,使得程大爷更能理解钟仁,更能感同身受,所以说“熟悉”); “陌生”是指钟仁救的不是程大爷,不知道程大爷的真实身份和状况。
【答案】20.①“我”给史铁生送获奖证书,与他一块吃饭,宾主尽欢。②“我”向史铁生提及一位青年的信,引出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21.①热情好客。由史铁生热情留“我们”吃饭辞别时一再挽留“我们”等内容可见;②幽默乐观,生活充满阳光。从席间,幽默地评价“我”在吃饭方面的类型、多次写“笑”可以看出。③智慧理性,积极坚强。由史铁生对一些有“心理的自卑和不平衡”的人分析,以及对心态问题的思考等内容可见。
22.我的朋友史铁生、我与铁生二三事、别样的史铁生……;标题点明文章记叙的主要人物史铁生、“朋友”传达了我与史铁生的友好关系、“别样”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3.示例:史铁生一度因瘫痪而消沉,母亲去世后,他明白了要“好好儿活”,走出消极,坚强地面对人生。“如果一个人怀着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个人的不幸,那他只会更加的不幸”即来自于他消沉经历的人生感悟。这是史铁生切身体验了生活的痛病苦难后,关于人生的深度思考。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4)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第②段“当时,新任的一个主编找到我,让我陪他一起去看铁生,顺带把获奖证书给他”,第③段“那是我第一次和铁生一起吃饭。饭菜上桌后,铁生把轮椅摇过来,我们围坐在圈桌旁,宾主尽欢”可知,第一件事为:“我”给史铁生送获奖证书,与他一块吃饭,宾主尽欢。由第⑥段“还有一次,我给铁生讲述我收到一封患小儿麻痹症的青年写给我的信,有七八页之长”,第⑧段“铁生向上托了托黑框的宽边眼镜,说:“对于任何人来说,生存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残疾人至少需要有一项谋生的手段。从事文学,首先你得活着,活着就得吃饭,这是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其次,走这条路,没有人保证一定能成功。’”可知,第二件事为:“我”向史铁生提及一位患小儿麻痹症的青年的信件,引出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度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故答案为:①“我”给史铁生送获奖证书,与他一块吃饭,宾主尽欢。②“我”向史铁生提及一位青年的信,引出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2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由第②段“他仰起脸来笑着说要和我们一起吃顿饭””,第③段“铁生把轮椅摇过来,我们围坐在圈桌旁,宾主尽欢”,第⑤段“铁生那天谈话的兴趣很浓,我们新来的主编年轻有为,很有才华,他们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但为了他身体的缘故,我们只好提出了告辞。他一再挽留,但我了解他,尽管体力不支,也不会扫了朋友的兴”可知,史铁生热情地招待我们,并不乏幽默之语,饭后挽留我们,可见他是一个热情好客,幽默风趣,生活充满阳光的人。由第⑧段“对于任何人来说,生存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残疾人至少需要有一项谋生的手段。从事文学,首先你得活着,活着就得吃饭,这是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其次,走这条路,没有人保证一定能成功”“我也接触过一些这样的人,不光是残疾人,健康人也有。在他们看来,似乎别人就应该对他的某些不幸负责。更有甚者,似乎觉得他人或者社会都亏欠了他。这是一种心理的自卑和不平衡,感觉命运对自己不公平。按说这也在情理中”,第⑨段“铁生用手指轻轻敲击着轮椅的扶手:‘对了,这里有个心态问题,就是面对事物或者命运的心理反应。如果一个人怀着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个人的不幸,那他只会更加的不幸,或者说,只会加重他的不幸。’这些话来自于对于病痛苦难和生命的切身体验”可知,史铁生就一位患小儿麻痹症的青年的信件,引发出关于一些有“心理的自卑和不平衡”的人分析,理性去思考心态问题,可见他是一个充满人生智慧,乐观坚强的人。
故答案为:①热情好客。由史铁生热情留“我们”吃饭辞别时一再挽留“我们”等内容可见;②幽默乐观,生活充满阳光。从席间,幽默地评价“我”在吃饭方面的类型、多次写“笑”可以看出。③智慧理性,积极坚强。由史铁生对一些有“心理的自卑和不平衡”的人分析,以及对心态问题的思考等内容可见。
22.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由第②段“当时,新任的一个主编找到我,让我陪他一起去看铁生,顺带把获奖证书给他”、③段“那是我第一次和铁生一起吃饭。饭菜上桌后,铁生把轮椅摇过来,我们围坐在圈桌旁,宾主尽欢”、⑥段“还有一次,我给铁生讲述我收到一封患小儿麻痹症的青年写给我的信,有七八页之长”、⑧段“铁生向上托了托黑框的宽边眼镜,说:‘对于任何人来说,生存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残疾人至少需要有一项谋生的手段。从事文学,首先你得活着,活着就得吃饭,这是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其次,走这条路,没有人保证一定能成功””等内容可知,作者回忆了给史铁生送获奖证书,与他一块吃饭,向史铁生提及一位青年的信,引出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等事件,因此标题可拟:我与史铁生。理由:标题“我与史铁生”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是文章的叙事回忆线索;同时标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我的朋友史铁生、我与铁生二三事、别样的史铁生……;标题点明文章记叙的主要人物史铁生、“朋友”传达了我与史铁生的友好关系、“别样”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3.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作答时,结合本文和《秋天的怀念》的相关内容来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结合《秋天的怀念》的内容,史铁生叙述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一度消沉悲观,而病入膏肓的母亲忍受着巨大的病痛,隐瞒起病情,忘我地把爱全身心投入到不幸的儿子史铁生身上,当母亲去世后,史铁生才明白母亲说的要“好好儿活”的含义,变得坚强起来。而本文尾段“如果一个人怀着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个人的不幸,那他只会更加的不幸,或者说,只会加重他的不幸”就是来自史铁生那段消沉经历的感悟,只要经历过的人才有切身体验,这是史铁生关于人生的深度思考。
故答案为:示例:史铁生一度因瘫痪而消沉,母亲去世后,他明白了要“好好儿活”,走出消极,坚强地面对人生。“如果一个人怀着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个人的不幸,那他只会更加的不幸”即来自于他消沉经历的人生感悟。这是史铁生切身体验了生活的痛病苦难后,关于人生的深度思考。
24.【答案】 送你一朵小红花
奖励,是对一个人的肯定。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奖励,或是物质上的,或是精神上的。这些奖励,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送你一朵小红花,奖励你的热心助人。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乐于助人,总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他们的行为不仅温暖了别人,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他们的善良和热心,就像一朵朵小红花,绽放在人们的心中。
送你一朵小红花,奖励你的心细如发。心细如发的人,总是能够注意到别人忽略的细节,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他们的细心和体贴,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
送你一朵小红花,奖励你的持之以恒。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困难和挫折。但是,那些持之以恒的人,他们不会因为困难而放弃,反而会越挫越勇。他们的坚持和努力,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进的道路。
送你一朵小红花,奖励你的意气风发。年轻人就应该有朝气,有活力,有斗志。那些意气风发的人,他们充满了自信和勇气,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敢于挑战自我。他们的精神,就像一面旗帜,激励着身边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奖励自己和他人。当我们取得进步的时候,当我们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当我们克服了一个困难的时候,都可以给自己送一朵小红花,鼓励自己继续前进。
送你一朵小红花,这朵小红花,代表着肯定和鼓励,也代表着温暖和力量。让我们一起,用小红花,点缀我们的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
【知识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一: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题目为“这件事真让我____”,需要我们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状态的词语,如“开心”“难过”“感动”“后悔”等。题目中的“这件事”需要我们在文中具体描述,这件事可以是我们在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我们所见所闻的。通过这件事,我们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及这件事对我们的影响或启示。
【写作思路】审题: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自己要补充的词语,这个词语要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我们对这件事的感受。然后,我们要思考这件事是什么,为什么会让我们有这样的感受。选材:根据审题的结果,我们可以选择一件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来写。这件事可以是一件小事,也可以是一件大事,但一定要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在选材时,我们要注意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避免选择一些琐碎、无聊的事情。立意:通过描述这件事,我们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及这件事对我们的影响或启示。我们可以从这件事中学会一些道理,或者得到一些成长。结构:文章的结构可以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开头可以引出这件事,中间详细描述这件事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结尾可以总结全文,表达自己的收获或感悟。
【立意提取】《这件事真让我感动》:通过描述一件让自己感动的事情,表达出自己对人性美好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件事真让我后悔》:通过回忆自己做过的一件错事,表达出自己的懊悔和反思,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
题目二:关键词:“送你一朵小红花”是题目,也是文章的主题。“小红花”是一种奖励,可以代表赞扬、鼓励、认可等积极的情感。体裁:这道题没有明确规定体裁,但文章应该以叙事为主,可以结合适当的抒情和议论。写作内容:题目中的“你”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可以是身边的亲朋好友,也可以是陌生人;可以是现实中的人,也可以是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热心助人”“心细如发”“持之以恒”“意气风发”等词语则是对“你”的品质或行为的描述,也是文章需要突出的重点。
【写作思路】立意:根据题干分析,文章的立意应该是积极向上的,通过讲述“你”的故事,表达对“你”的赞美和敬意,传递正能量。选材:选择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展现“你”的品质或行为。事例要具体、生动,能够打动读者。结构:文章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引出主题,中间详细叙述事例,结尾总结升华。在叙述事例时,可以采用顺叙、倒叙、插叙等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语言:语言要流畅、生动,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立意提取】《送你一朵小红花,感谢你的陪伴》:以陪伴为主题,讲述朋友、家人或老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送你一朵小红花,致敬最美逆行者》:以抗疫为背景,讲述医护人员、志愿者等在疫情期间的感人事迹,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点评】题目一: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题目二: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云南省石林县路美邑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入学测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____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xiāo)里去了。①油蛉在这里 ____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②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③何首乌藤和木莲藤____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④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材料二】
有人童年受到呵护,也尝到各种酸甜苦辣的色彩;有人童年单纯可爱,可身上也留下了社会的印记;有人童年____ ,却表现出了未来的某些个性……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既是深藏在心中的无尽宝藏,也是生命长河不竭的(yuán)泉。
【材料三】
后来发生了分(qí):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 (jué)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1.文本中加点的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菜畦(wā) B.桑葚(shèn)
C.轻捷(jié) D.一霎(shà)
2.根据括号里的拼音依次写出汉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云霄 源泉 分歧 取抉
B.云霄 源泉 分歧 取决
C.云宵 源泉 分歧 取抉
D.云霄 原泉 分歧 取抉
3.依次填入文本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长吟 低唱 缠络 远未定型
B.长鸣 歌唱 缠绕 远未定形
C.长鸣 歌唱 缠络 远未定型
D.长吟 低唱 缠绕 远未定形
4.文中划线句有语病,对这个句子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童年受到呵护,也看到各种酸甜苦辣的色彩;
B.有人不仅童年受到呵护,还尝到各种酸甜苦辣的色彩;
C.有人童年受到呵护,也尝到各种酸甜苦辣的味道;
D.有人童年受到呵护,所以尝到各种酸甜苦辣的味道;
【答案】1.A
2.B
3.A
4.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多音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辨析能力。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本题考查字形辨析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3)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修改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1.A.菜畦(wā)——qí
故答案为:A。
2.云(xiāo)——云霄:意思是天际,高空。泛指高远。
(yuán)泉——源泉:有源头的水。比喻事物发生的根源。
分(qí)——分歧:两人或多人的意愿不一致。
取(jué)——取决:指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情况来决定。
故答案为:B。
3.长吟:音调缓而长的吟咏,也指虫鸟长声的鸣叫。长鸣:长声鸣叫。
依据“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这一语境可知,应用“长吟”。
低唱:轻柔地歌唱。歌唱:指由个人或者团队,经由专业或者非专业训练后。借由声带,发出的优美动听的声音。
依据“油蛉在这里……,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一语境可知,声音是轻柔的,应用“低唱”。
缠络:缠绕牵连。缠绕:通常形容物体或事物之间互相交错、纠缠在一起的状态。
依据“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着”这一语境可知,是指有缠绕,也有牵连,应用“缠络”。
定型:指事物的基本要素逐步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定形:改变或操纵某物使它具有一定形状。“定形”侧重使形状固定或指固定的形状;“定型”指事物的特点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
依据“有人童年单纯可爱,可身上也留下了社会的印记;有人童年……,却表现出了未来的某些个性”这一语境可知,应用“远未定型”。
故答案为:A。
4.C.搭配不当,“尝到”和“色彩”搭配不当,应把“色彩”改为“味道”。
故答案为:C。
5.(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植树的牧羊人》的作者是让·乔诺,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他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荧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B.《狼》的作者是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指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聊斋志异》是继唐代传奇小说之后,中国文言小说的又一高峰。
C.《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名篇,借神奇的布料展开想象,情节曲折离奇而又发人深省故事尖刻地笑了统治者的蠢,刺了社会的虚伪风气,内涵深刻,富于启示意义,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灰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深受大家喜爱。
D.《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该书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集体编纂而成的一部书。
【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C.错误,《灰姑娘》不是安徒生的作品。《灰姑娘》属于格林童话。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6.(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名篇名句默写。
(1) ,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2)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大漠似雪,月华如霜。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出夜晚登楼远望,边城夜色凄神寒骨的句子是“ , 。”
(6)刘禹锡在《秋词》一诗中,运用议论直抒胸臆,形象表达对秋天独特感悟的句子是: , 。
【答案】(1)河流大野犹嫌束
(2)岐王宅里寻常见
(3)随君直到夜郎西
(4)枯藤老树昏鸦
(5)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岐 、寥 、犹 、藤 。
故答案为:⑴河流大野犹嫌束 ⑵岐王宅里寻常见 ⑶随君直到夜郎西 ⑷枯藤老树昏鸦 ⑸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⑹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二、综合性学习(7~10题,共10分)
(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读好书,交好友,行远路,做大事”是我校的校训,现七年级(3)班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举办了主题为“读好书,交好友”的活动。其中一些活动需要你参与完成。
7.【读好书】
本次推荐阅读的好书是《朝花夕拾》,为出板报需要你帮助完善以下材料:
①《朝花夕拾》原来的题目叫《 》。
②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发生了两件对他影响很大的事件是:
事件一: 事件二:
8.【交好友】
参照示例,根据提示填出相应的交友称谓。
例:童年的好朋友——竹马之友
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之友
贫困时结交的朋友—— 之友
【答案】7.旧事重提;“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8.患难;贫贱
【知识点】称谓;作品的基本内容;《朝花夕拾》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7.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和情节。《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在仙台期间,他在考试中没有挂科,而当时的日本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不挂科,就认为就藤野先生给他提前泄题,就给他写了一封匿名信。后来在看电影时,影片中是日本战胜而过的情形,却有中国人给俄国人当侦探,被砍头时,围看的中国人却叫好。
故答案为:旧事重提 ;“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①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称为患难之交。②贫困时结交的朋友,称为贫贱之交。
故答案为:患难 ;贫贱 。
9.(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本学期阅读的文学名著中写了不少平凡小人物,他们身上折射令人动容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请任选一个人物,举例证明这一观点。
A.牛保(《湘行散记》) B.长妈妈(《朝花夕拾》) C.藤野先生(《朝花夕拾》)
D.老头子(《白洋淀纪事》) E.水生嫂(《白洋淀纪事》)
【答案】示例:长妈妈是鲁迅幼时的保姆,她封建迷信,有很多繁琐的规矩,睡相也不好,还可能谋死了鲁迅最喜欢的隐鼠,但她真诚善良,关爱鲁迅,为鲁迅买来了最为心爱的宝书《山海经》。她人性中的美好与善良让鲁迅一直怀念。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探究。从给出的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具体情节,分析人物身上表现出的来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言简意赅,表达清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示例:长妈妈是鲁迅幼时的保姆,她封建迷信,有很多繁琐的规矩,睡相也不好,还可能谋死了鲁迅最喜欢的隐鼠,但她真诚善良,关爱鲁迅,为鲁迅买来了最为心爱的宝书《山海经》。她人性中的美好与善良让鲁迅一直怀念。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10.(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
【答案】示例: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属于基础题。
故答案为:示例: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点评】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识别和鉴赏。解答时结合书法字体的特点和作品的特点进行辨析选择。
三、阅读(11~23题,共34分)
(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1.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而作,是在得知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做县尉时特意写的。
B.首句写景,诗人描写杨花飘零、子规啼叫,烘托无限喜悦之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C.“过五溪”见迁谪艰难、道路遥远,写出王昌龄被贬谪之地的偏远,贬谪之路的艰辛。
D.这首诗将叙事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价值,也是本诗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根本所在。
12.诗歌的最后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案】11.B
1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把我的忧愁的心绪托付给明月,让它伴随您奔赴夜郎之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月亮人的情态,无知无情的明月仿佛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贬谪遭遇的同情、前途的担忧及关心和思念。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11.ACD. 正确;
B. “烘托无限喜悦之情”错误 ,首句写景,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和慰藉。
故答案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把我的忧愁的心绪托付给明月,让它伴随您奔赴夜郎之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月亮人的情态,无知无情的明月仿佛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贬谪遭遇的同情、前途的担忧及关心和思念。
(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乙】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受降城外月如霜 夫君子之行
1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回乐烽前沙似雪 白雪纷纷何所似
B.一夜征人尽望乡 骨已尽矣
C.年与时驰 学而时习之
D.意与日去 意暇甚
15.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答案】13.xiánɡ;fú
14.A
15.①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没办法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思乡怀人;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参考译文】
【乙】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3.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多音字的读音。“降”在“受降城外月如霜”中表示投降、降服的意思,读作“xiáng”;“夫”在“夫君子之行”中是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读作“fú”。故答案为:xiánɡ ;fú
14.A.似,像。
B.尽:都/用尽。
C.时:时间/按时。
D.意:意志/神情。
故答案为:A
1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①重点词语: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修身,修养身心;养德,培养品德。②重点词语:非,不;广,增长;成学学有所成。
故答案为:①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②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没办法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都是英雄
①那天晚上,钟仁为了救一个横穿马路的老人,被一辆疾驰的卡车撞飞,失去了右腿。钟仁一夜之间成了英雄,可妈妈却老泪纵横:“你还不到30岁,为了一个60多岁的老头,值吗?”
②虽然失去一条腿让钟仁痛不欲生,他再不能像以前一样东奔西走跑销售,可钟仁认为救下一命还是值得的。但让他耿耿于怀的是,那个被救的老人从出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有目击者说,那个老人60多岁,可是当时天黑,谁也没看清他的模样,再加上大家都忙着救钟仁,他就不声不响地从众人眼前消失了。
③一个月过去了,老人还是没有露面。妈妈气愤地说:“要想道谢早就谢了,估计他再也不会站出来了!”
④可事情却出现了转机。那天下午,一位拎着保健品的老者敲开了家门:“我姓程,我就是你救下的那个人……谢谢你,孩子,让你受委屈了!我担心太多——一直不敢来看你。”
⑤钟仁理解程大爷的苦衷:程大爷有他的顾虑,今天他能出现在这儿,就说明我没白救他一回。钟仁需要的只是那声感谢。不想,妈妈却一下哭了出来:“这么年轻就没了一条腿,以后日子可怎么过?要是你儿子,你心不心疼?”程大爷低下了头,钟仁看到两颗大大的水滴落到了老人的手背上,心里一暖。
⑥“孩子,都是我的错。”程大爷抬起头,递来一张银行卡,“这是我所有的积蓄,6万元,给你。”钟仁心里又是一暖,妈妈的脸色也明显缓和多了。钟仁没有接钱,一个老人攒钱不容易,况且社会捐款已经不少。争执中,还是妈妈把银行卡放进程大爷的兜里:“今天您能来,我们就知足了。如果有空,就常来看看钟仁吧。”
⑦从此,程大爷几乎每天都会来看钟仁, 陪他聊天、下棋。在他的帮助下,钟仁做起了网购,身体也康复得很好。当记者再来采访时,善良的钟仁让记者只报道了被救老人知恩图报的新闻,隐去了姓名。
⑧一切很圆满,直到有一天,门铃再次响起。一个同程大爷年龄相仿的老人一进门就跪在地上:“对不起呀 ,孩子,我才是那个被你救了的人,是我自私,今天我是特意来向你道谢的!”
⑨钟仁彻底愣住了,他的嘴张得像箱子口那么大,眼睛瞪得像铜铃似的: 开始没人承认,现在却又多出了一个。老人见状,便讲起了当日的情形。他姓杜,刚刚退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那天晚上过马路时分了神,多亏钟仁出手相救才躲过一劫。本来杜大爷想一起去医院,可他怕钟仁就此讹他的钱,便趁大家手忙脚乱的时候溜回了家。其实他的心一直悬着,可又鼓不足勇气去承认,直到看到那篇报道。他不知道程大爷是出于什么目的,可程大爷的行为却让杜大爷最终下定决心来到钟仁家道歉。
⑩疑惑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程大爷身上:“您到底是谁 ”
程大爷思考良久,说:“孩子 ,你能陪我下盘棋吗 ”当钟仁吃了程大爷手里最后一颗棋子时 ,程大爷已泪流满面:十年前,程大爷的儿子刚刚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单位。一天晚上,他刚和程大爷杀了一盘棋,接到同学电话便出了门。路上,当他看到三名男子劫持一个女孩便出手相救,最后倒在歹徒的刀下。程大爷没想到那是他和儿子的最后一盘棋。虽说后来儿子被授予了“见义勇为”的英雄称号,可程大爷始终不能释怀,因为那个被救的女孩一直没有露面说过一句谢谢。
“其实,只要她打来一个电话我就安慰了,就算是给地下的儿子一个交代。”可这个电话成了程大爷最漫长的等待。
“我确实骗了你,你救的不是我,我也根本不认识你,但我懂得你的感受。你那么年轻,我想让你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因为我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帮你就是帮我自己。当你释然的时候,我也一样。”
16.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关情节。
钟仁失腿救老人→A → B →杜大爷登门道歉→C
17.第①段和第 段分别写了钟仁妈妈和程大爷流泪的细节。请结合文段的具体描写,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他们流泪的原因。
18.第⑨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9.第 段中“因为我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一句子中“熟悉的陌生人”这一说法,你是如何理解?
【答案】16.被救老人消失;程大爷登门致谢;程大爷说出真相
17.①儿子为救横过马路的老人,被卡车撞飞失去了右腿。②儿子为救一个被劫持的女孩,最后倒在歹徒的刀下。
18.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钟仁张大的嘴比喻成箱子口,瞪着的眼睛比喻成铜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看到杜大爷时呆愣的样子,表现出他十分惊讶的心里。
19.“熟悉”是指“程大爷几乎每天都会来看钟仁,陪他聊天、下棋。”他们之间相处日久,十分熟悉(或:程大爷儿子救了人,但被救的人一直不出现,这个和钟仁救了老人,老人一直不出现的情况一样,相同的遭遇,使得程大爷更能理解钟仁,更能感同身受,所以说“熟悉”); “陌生”是指钟仁救的不是程大爷,不知道程大爷的真实身份和状况。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具体语境,结合文本内容可分析作答。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根据文本中第②段的内容“但让他耿耿于怀的是,那个被救的老人从出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可知第一空应填:被救人消失,没有致谢。根据第④⑦段的内容〝那天下午,一位拎着保健品的老者敲开了家门”“天他能出现在这儿,就说明我没白救他一回”“程大爷抬起头,递来一张银行卡”“程大爷几乎每天都会来看钟仁,陪他聊天、下棋”等句可知第二空应填:程大爷登门致谢。根据第1段的内容“十年前,程大爷的儿子刚刚大学毕业,......因为那个被救的女孩一直没有露面说过一句谢谢”可知第三空应填:程大爷说明真相。
故答案为:被救老人消失 ;程大爷登门致谢 ;程大爷说出真相 。
17.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掌握。根据第①段中钟仁妈妈说的话可知,她哭有两个原因,一是心疼儿子,二是担心儿子以后的生活。根据第①一段中程大爷对干事情真相的解释,可知他是因为从钟仁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儿子就是因为救人去世了,心中伤感,所以才会哭。
故答案为:①儿子为救横过马路的老人,被卡车撞飞失去了右腿。②儿子为救一个被劫持的女孩,最后倒在歹徒的刀下。
1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细读第⑨段划线句“钟仁彻底愣住了,他的嘴张得像箱子口那么大,眼睛瞪得像铜铃似的”可知这句话把嘴比作是箱子,把眼睛比作是铜铃,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联系上文程大爷已登们道歉并每天陪钟仁,但后来又来了“一个同程大爷年龄相仿的老人一进门就跪在地上:‘对不起呀,孩子,我才是那个被你救了的人,是我自私,今天我是特意来向你道谢的!’”可知,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钟仁的吃惊。
故答案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钟仁张大的嘴比喻成箱子口,瞪着的眼睛比喻成铜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看到杜大爷时呆愣的样子,表现出他十分惊讶的心里。
19.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可知,老人在之前与钟仁并不相识,所以说是陌生人。但钟仁的遭遇与自己儿子的遭遇相似,唯一的不同的是钟仁失去了自己的腿,而自己的儿子失去的是生命。老人看到钟仁,就像是看到自己的儿子一样。所以又说是熟悉的。两个语义相反的词语放在一起,突出了老人的内心的伤痛与善良。
故答案为:“熟悉”是指“程大爷几乎每天都会来看钟仁,陪他聊天、下棋。”他们之间相处日久,十分熟悉(或:程大爷儿子救了人,但被救的人一直不出现,这个和钟仁救了老人,老人一直不出现的情况一样,相同的遭遇,使得程大爷更能理解钟仁,更能感同身受,所以说“熟悉”); “陌生”是指钟仁救的不是程大爷,不知道程大爷的真实身份和状况。
(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____
赵泽华
①作为杂志社编辑,曾经在一次命名为“我的梦想”全国性征文大赛中,我和铁生并列获得一等奖。即便是侥幸吧,它也是我内心引以为骄傲的事。
②当时,新任的一个主编找到我,让我陪他一起去看铁生,顺带把获奖证书给他。在铁生的家里,主编对铁生说了我和他并列获得一等奖的消息。我红着脸由衷地说:“铁生,我获奖吧是偶然,你那篇获得一等奖才是必然呢。”“别这么说,你别这么说。”他显得特别高兴,“这事吧,我觉着咱们怎么着也得庆祝庆祝啊。”他仰起脸来笑着说要和我们一起吃顿饭。
③那是我第一次和铁生一起吃饭。饭菜上桌后,铁生把轮椅摇过来,我们围坐在圆桌旁,宾主尽欢。记得席间,谈起在家里做饭的事情,我说:“我常常觉得做饭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要买要做要收拾,要是天天像这样吃现成饭多好啊。”
④铁生听了我的话,开心得直笑。笑过之后,他一本正经地说:“在吃饭和做饭的问题上,人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喜欢吃又喜欢做的,第二类是喜欢吃但不喜欢做的,第三类是既不喜欢吃又不喜欢做的。”我们都表示赞成。铁生问我:“那你属于哪一类啊?”我说:“我属于最后一类啊,就那不喜欢吃也不喜欢做的。”他慢条斯理地说:“嗯,这大概是最不可救药的一类。”我们都一起笑了起来。
⑤铁生那天谈话的兴趣很浓,我们新来的主编年轻有为,很有才华,他们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但为了他身体的缘故,我们只好提出了告辞。他一再挽留,但我了解他,尽管体力不支,也不会扫了朋友的兴。
⑥还有一次,我给铁生讲述我收到一封患小儿麻痹症的青年写给我的信,有七八页之长。他随信附了文章,希望能够发表,并希望我给他回信,哪怕几个字也行。
⑦“这个作者的信件和稿件语句不通,错字连篇,但对文学却有飞蛾扑火一样的热情,我难道应该鼓励他盲目努力吗?”我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⑧铁生向上托了托黑框的宽边眼镜,说:“对于任何人来说,生存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残疾人至少需要有一项谋生的手段。从事文学,首先你得活着,活着就得吃饭,这是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其次,走这条路,没有人保证一定能成功。”然后,说到那个给我写信的青年。“我也接触过一些这样的人,不光是残疾人,健康人也有。在他们看来,似乎别人就应该对他的某些不幸负责。更有甚者,似乎觉得他人或者社会都亏大了他。这是一种心理的自卑和不平衡,感觉命运对自己不公平。按说这也在情理之中……”
⑨“等等,让我想想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铁生用手指轻轻敲击着轮椅的扶手:“对了,这里有个心态问题,就是面对事物或者命运的心理反应。如果一个人怀着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个人的不幸,那他只会更加的不幸,或者说,只会加重他的不幸。”这些话都是充满智慧和理性的。这些话来自于对于病痛苦难和生命的切身体验。
(选自《文摘报》,有删改)
20.本文作者回顾了和朋友史铁生交往中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1.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史铁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简要分析。
22.请为本篇文章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理由。
23.结合《秋天的怀念》和本文的相关内容,具体说说你对第⑨段画线语句的理解。
【答案】20.①“我”给史铁生送获奖证书,与他一块吃饭,宾主尽欢。②“我”向史铁生提及一位青年的信,引出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21.①热情好客。由史铁生热情留“我们”吃饭辞别时一再挽留“我们”等内容可见;②幽默乐观,生活充满阳光。从席间,幽默地评价“我”在吃饭方面的类型、多次写“笑”可以看出。③智慧理性,积极坚强。由史铁生对一些有“心理的自卑和不平衡”的人分析,以及对心态问题的思考等内容可见。
22.我的朋友史铁生、我与铁生二三事、别样的史铁生……;标题点明文章记叙的主要人物史铁生、“朋友”传达了我与史铁生的友好关系、“别样”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3.示例:史铁生一度因瘫痪而消沉,母亲去世后,他明白了要“好好儿活”,走出消极,坚强地面对人生。“如果一个人怀着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个人的不幸,那他只会更加的不幸”即来自于他消沉经历的人生感悟。这是史铁生切身体验了生活的痛病苦难后,关于人生的深度思考。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4)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第②段“当时,新任的一个主编找到我,让我陪他一起去看铁生,顺带把获奖证书给他”,第③段“那是我第一次和铁生一起吃饭。饭菜上桌后,铁生把轮椅摇过来,我们围坐在圈桌旁,宾主尽欢”可知,第一件事为:“我”给史铁生送获奖证书,与他一块吃饭,宾主尽欢。由第⑥段“还有一次,我给铁生讲述我收到一封患小儿麻痹症的青年写给我的信,有七八页之长”,第⑧段“铁生向上托了托黑框的宽边眼镜,说:“对于任何人来说,生存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残疾人至少需要有一项谋生的手段。从事文学,首先你得活着,活着就得吃饭,这是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其次,走这条路,没有人保证一定能成功。’”可知,第二件事为:“我”向史铁生提及一位患小儿麻痹症的青年的信件,引出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度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故答案为:①“我”给史铁生送获奖证书,与他一块吃饭,宾主尽欢。②“我”向史铁生提及一位青年的信,引出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2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由第②段“他仰起脸来笑着说要和我们一起吃顿饭””,第③段“铁生把轮椅摇过来,我们围坐在圈桌旁,宾主尽欢”,第⑤段“铁生那天谈话的兴趣很浓,我们新来的主编年轻有为,很有才华,他们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但为了他身体的缘故,我们只好提出了告辞。他一再挽留,但我了解他,尽管体力不支,也不会扫了朋友的兴”可知,史铁生热情地招待我们,并不乏幽默之语,饭后挽留我们,可见他是一个热情好客,幽默风趣,生活充满阳光的人。由第⑧段“对于任何人来说,生存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残疾人至少需要有一项谋生的手段。从事文学,首先你得活着,活着就得吃饭,这是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其次,走这条路,没有人保证一定能成功”“我也接触过一些这样的人,不光是残疾人,健康人也有。在他们看来,似乎别人就应该对他的某些不幸负责。更有甚者,似乎觉得他人或者社会都亏欠了他。这是一种心理的自卑和不平衡,感觉命运对自己不公平。按说这也在情理中”,第⑨段“铁生用手指轻轻敲击着轮椅的扶手:‘对了,这里有个心态问题,就是面对事物或者命运的心理反应。如果一个人怀着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个人的不幸,那他只会更加的不幸,或者说,只会加重他的不幸。’这些话来自于对于病痛苦难和生命的切身体验”可知,史铁生就一位患小儿麻痹症的青年的信件,引发出关于一些有“心理的自卑和不平衡”的人分析,理性去思考心态问题,可见他是一个充满人生智慧,乐观坚强的人。
故答案为:①热情好客。由史铁生热情留“我们”吃饭辞别时一再挽留“我们”等内容可见;②幽默乐观,生活充满阳光。从席间,幽默地评价“我”在吃饭方面的类型、多次写“笑”可以看出。③智慧理性,积极坚强。由史铁生对一些有“心理的自卑和不平衡”的人分析,以及对心态问题的思考等内容可见。
22.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由第②段“当时,新任的一个主编找到我,让我陪他一起去看铁生,顺带把获奖证书给他”、③段“那是我第一次和铁生一起吃饭。饭菜上桌后,铁生把轮椅摇过来,我们围坐在圈桌旁,宾主尽欢”、⑥段“还有一次,我给铁生讲述我收到一封患小儿麻痹症的青年写给我的信,有七八页之长”、⑧段“铁生向上托了托黑框的宽边眼镜,说:‘对于任何人来说,生存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残疾人至少需要有一项谋生的手段。从事文学,首先你得活着,活着就得吃饭,这是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其次,走这条路,没有人保证一定能成功””等内容可知,作者回忆了给史铁生送获奖证书,与他一块吃饭,向史铁生提及一位青年的信,引出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等事件,因此标题可拟:我与史铁生。理由:标题“我与史铁生”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是文章的叙事回忆线索;同时标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我的朋友史铁生、我与铁生二三事、别样的史铁生……;标题点明文章记叙的主要人物史铁生、“朋友”传达了我与史铁生的友好关系、“别样”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3.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作答时,结合本文和《秋天的怀念》的相关内容来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结合《秋天的怀念》的内容,史铁生叙述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一度消沉悲观,而病入膏肓的母亲忍受着巨大的病痛,隐瞒起病情,忘我地把爱全身心投入到不幸的儿子史铁生身上,当母亲去世后,史铁生才明白母亲说的要“好好儿活”的含义,变得坚强起来。而本文尾段“如果一个人怀着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个人的不幸,那他只会更加的不幸,或者说,只会加重他的不幸”就是来自史铁生那段消沉经历的感悟,只要经历过的人才有切身体验,这是史铁生关于人生的深度思考。
故答案为:示例:史铁生一度因瘫痪而消沉,母亲去世后,他明白了要“好好儿活”,走出消极,坚强地面对人生。“如果一个人怀着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个人的不幸,那他只会更加的不幸”即来自于他消沉经历的人生感悟。这是史铁生切身体验了生活的痛病苦难后,关于人生的深度思考。
四、作文(40分)
24.(2024七下·云南开学考)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进入初中虽然才一个学期,你一定已经有了丰富多彩的经历。有的经历让你快乐、自豪、幸福,有的经历让你困惑、懊恼、伤心……这些都是成长中的宝贵财富。
请以“这件事真让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送你一朵小红花,奖励你热心助人,心细如发:送你一朵小红花,奖励你持之以恒,意气风发……
请以“送你一朵小红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 送你一朵小红花
奖励,是对一个人的肯定。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奖励,或是物质上的,或是精神上的。这些奖励,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送你一朵小红花,奖励你的热心助人。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乐于助人,总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他们的行为不仅温暖了别人,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他们的善良和热心,就像一朵朵小红花,绽放在人们的心中。
送你一朵小红花,奖励你的心细如发。心细如发的人,总是能够注意到别人忽略的细节,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他们的细心和体贴,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
送你一朵小红花,奖励你的持之以恒。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困难和挫折。但是,那些持之以恒的人,他们不会因为困难而放弃,反而会越挫越勇。他们的坚持和努力,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进的道路。
送你一朵小红花,奖励你的意气风发。年轻人就应该有朝气,有活力,有斗志。那些意气风发的人,他们充满了自信和勇气,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敢于挑战自我。他们的精神,就像一面旗帜,激励着身边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奖励自己和他人。当我们取得进步的时候,当我们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当我们克服了一个困难的时候,都可以给自己送一朵小红花,鼓励自己继续前进。
送你一朵小红花,这朵小红花,代表着肯定和鼓励,也代表着温暖和力量。让我们一起,用小红花,点缀我们的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
【知识点】记叙文;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一: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题目为“这件事真让我____”,需要我们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状态的词语,如“开心”“难过”“感动”“后悔”等。题目中的“这件事”需要我们在文中具体描述,这件事可以是我们在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我们所见所闻的。通过这件事,我们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及这件事对我们的影响或启示。
【写作思路】审题: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自己要补充的词语,这个词语要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我们对这件事的感受。然后,我们要思考这件事是什么,为什么会让我们有这样的感受。选材:根据审题的结果,我们可以选择一件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来写。这件事可以是一件小事,也可以是一件大事,但一定要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在选材时,我们要注意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避免选择一些琐碎、无聊的事情。立意:通过描述这件事,我们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及这件事对我们的影响或启示。我们可以从这件事中学会一些道理,或者得到一些成长。结构:文章的结构可以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开头可以引出这件事,中间详细描述这件事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结尾可以总结全文,表达自己的收获或感悟。
【立意提取】《这件事真让我感动》:通过描述一件让自己感动的事情,表达出自己对人性美好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件事真让我后悔》:通过回忆自己做过的一件错事,表达出自己的懊悔和反思,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
题目二:关键词:“送你一朵小红花”是题目,也是文章的主题。“小红花”是一种奖励,可以代表赞扬、鼓励、认可等积极的情感。体裁:这道题没有明确规定体裁,但文章应该以叙事为主,可以结合适当的抒情和议论。写作内容:题目中的“你”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可以是身边的亲朋好友,也可以是陌生人;可以是现实中的人,也可以是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热心助人”“心细如发”“持之以恒”“意气风发”等词语则是对“你”的品质或行为的描述,也是文章需要突出的重点。
【写作思路】立意:根据题干分析,文章的立意应该是积极向上的,通过讲述“你”的故事,表达对“你”的赞美和敬意,传递正能量。选材:选择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展现“你”的品质或行为。事例要具体、生动,能够打动读者。结构:文章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引出主题,中间详细叙述事例,结尾总结升华。在叙述事例时,可以采用顺叙、倒叙、插叙等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语言:语言要流畅、生动,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立意提取】《送你一朵小红花,感谢你的陪伴》:以陪伴为主题,讲述朋友、家人或老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送你一朵小红花,致敬最美逆行者》:以抗疫为背景,讲述医护人员、志愿者等在疫情期间的感人事迹,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点评】题目一: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题目二: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