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县保定市唐县2024年小升初语文全真模拟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3·惠济)请选出下列词语中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 )
A.粘(zhān)贴 湖泊(pō) 劲(jìn) 旅 自怨自艾(ài)
B.露(lòu)脸 稽(qǐ)首 逮(dài)捕 忍俊不禁(jīn)
C.伺(cì)候 提(tí)防 铜臭(chóu) 退避三舍(shě)
D.粗犷(guǎng) 折(shé)木 宁(níng)可 同仇敌忾(qì)
2.(2024·南宁模拟)根据形声字的规律,我猜“窖”这个字的意思和( )有关。
A.容器 B.说话 C.嘴巴 D.洞穴
3.(2024六下·罗湖月考)其中,“应急”的“应”读音与下列哪一项相同?( )
A.应酬 B.应允 C.应该 D.应当
4.(2024·抚宁模拟)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微知著(著:明显)
B.走马观花(走:牵)
C.自愧弗如(弗:强)
5.(2024·广水模拟)下列课文以主要人物为题的一项是( )
A.《军神》《少年闰土》《小英雄雨来》
B.《有的人》《我的战友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
C.《竹节人》《三黑和土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6.(2024·京山模拟)根据下列诗句的内容,按梅花、兰花、竹子、菊花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③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④香来知有兰,遽求乃弗莸
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7.(2023六下·宁波期末)请找出下列描写春天的诗句( )
A.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8.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清脆cuì B.惊惶huāng C.单调diào D.抵dǐ抗
9.(2024·稻城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躯”是形声字,“身”是形旁,“区”是声旁。
B.“丹、光、长、丸”这四个汉字起笔笔画都相同。
C.“独出心裁、死得其所、锲而不舍”都是褒义词。
D.过年的时候在门上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
10.(2024·广水模拟)下列选项中,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是( )
A.风筝 书籍 摆摊儿 B.泡沫 依喂 腊八粥
C.僻静 枇评 要不然 D.疑问 清脆 赤果果
二、积累运用。
11.(2024·唐县模拟)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1)《那个星期天》一文中,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只有直接抒情。
(2)我们在即兴发言时可以提前打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再说什么。
(3)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4)朱自清的《匆匆》和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都运用了将情感融入具体事物中的写作方法。
(5)辩论要听出别人讲话的矛盾或漏洞,抓住漏洞进行反驳,用语要文明。
12.(2024·唐县模拟)句子加工厂。
(1)母亲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改成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博览群书,反复阅读积累,才能妙笔生花。(修改病句)
(3)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 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4)【诗有浓情】“死去元知万事空, ”,这是陆游永远的遗憾;“剑外忽传收蓟北, ”,这是杜甫初听到平定叛军、收复国土消息时的喜极而泣;“ ,出没风波里,”这是范仲淹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5)照样子仿写句子。
例: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三、快乐阅读。(30分)
(2024·唐县模拟)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这是最荒谬的主意!可我真是思船心切,立即着手工作。我砍倒了一棵大柏树。我相信,连天神建造宫殿时也没有用过这样大的木料。靠近树根的直径达到五英尺十英寸,在二十二英尺处直径也达四英尺十一英寸,然后才渐渐细下去,并开始长出枝杈。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用二十二天时间砍断根部,又花了十四天时间使用大斧、小斧砍掉树枝和向四周张开的巨大的树顶,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然后,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又砍又削,最后刮出了船底的形状,使其下水后能浮在水上。这时,树干已砍削得初具船的形状了。接着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把中间挖空,做得完全像只小船。在挖空树干时,我不用火烧,而是用锤子和凿子一点一点地凿空,最后确实成了一只像模像样的独木舟,大得可乘二十六个人。这样,不仅我自己可以乘上船,而且可以把我所有的东西都装进去。
13.文段节选自哪一部作品?
14.按照我做独木舟的过程,将下列内容排序,将序号填在对应横线上。
①砍倒大柏树 ②把中间挖空 ③刮出船底形状 ④砍掉树枝、树顶
—— —— ——
15.请将大家交流阅读方法的对话补充完整。
毛毛:我略算了一下,文中的“我”做独木舟用时约 天。由此,我会在文段的空白处批注对人物的评价: 。
兰兰:我在阅读时,常会对感兴趣的地方进行研究。读到“连天神建造宫殿时也没有用过这样大的木料”时,我很好奇。查阅资料得知,1英尺=0.3048米,1英寸=2.14厘米,那么靠近树根的直径约 米,难怪“大得可乘二十六个人”。
乐乐:读完整本书后,我设计了人物名片卡。
姓名: 性别:男 爱好:航海冒险 经历: 人物特点:积极乐观、聪明能干、勇敢顽强、遇事冷静
(2024·唐县模拟)天上飘下来的礼物(节选)
①一楼的林老太太,人有点____,不太好说话。林老太太唯一的儿子在美国,老伴去世得早,一直一个人生活。退休后,生活更____了,跟外面的联系越来越少,人也变得更少言寡语了。奇怪的是,儿子跟她挺投缘。
②有一天刮大风,一件衣服掉到一楼院子里了。A儿子拿了根竹(竿 杆)下去,趴在院子的栅栏边,想把衣服挑出来,林老太太突然走进了院子,儿子吓得不知所(错 措)。B我站在阳台上,隐隐约约听见她说:“下次衣服再掉下来,你就进来拿,好不好?”儿子点点头。就这样,衣服再被风刮到楼下时,都是儿子去捡。
③日子平淡地过去,风偶尔会将我们家阳台的衣服刮到楼下去。儿子噔噔噔地下楼,又噔噔噔地上楼,他快乐得像一阵风。C一次,儿子下去捡衣服,回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儿子说是林奶奶给的,还自豪地说:“我还帮林奶奶念了信呢,是美国的叔叔写给林奶奶的。”儿子手上拿的衣服,叠得方方正正。儿子说,我们家的衣服掉下去,林奶奶捡起来后,帮我们又洗了下,晾干了。
④春节,我们一家回老家去了。回来时,听说林老太太突然去世了,据说是无疾而终。我们注意到,儿子的眼圈红了。
⑤人们在整理老人的遗物时,看到了一个日记本。老人在日记里多次提到,从楼上刮下来的衣服。老人的日记里,反复出现这样一句话:那是从天上飘下来的礼物。我明白老人的话。那也许是老人____的生活里,唯一的一点期盼。
16.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17.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
A.孤单 B.孤僻 C.孤寂
18.“投缘”是有缘分,合得来的意思。文中划横线的语句中, 句和 句写出了儿子与林老太太很投缘。
19.“从天上飘下来的礼物”表面上指 (用原文回答),实际上还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
20.文中的林老太太是典型的“空巢老人”。针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和养老问题,请提出一两条合理化建议。
(2024·唐县模拟)阅读检阅台。
为学①(节选)
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②蜀之鄙②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③?”富者曰:“子④何恃⑤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⑥,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⑦。
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为学:做学问。②鄙:边远的地方。③何如:怎样。④子:对令方的尊称。⑤恃:凭借,倚仗。⑥越明年:到了第二年。⑦色:神态,神色。
2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 B.吾欲之南海(往)
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
22.下面语句中,表达作者希望子侄立定志向,刻苦学习的句子是( )
A.天下事有难易乎?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3.第②自然段中,“ ”字体现了他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填一字)
24.从文中的句子“ ”,可以看出从西蜀去南海是非常困难的。
25.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感叹号?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说说原因。
26.短文用 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四、习作(30分)
27.(2024·唐县模拟)题目:我被感动了
提示:生活中是否有一些瞬间让你心动?可能是你亲身经历的,也可能是你看到、听到的事;可能是动物、植物给予你的启发;或者是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带给你的感动……请写出这个瞬间带给你的心灵触动。要求: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5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湖泊hú bó,不读hú pō;不正确;
B.正确;
C:“提防”的“提”读 dī 不读tí; “铜臭”的“臭”读 chòu不读chóu;退避三舍的“舍”读 shè,不读shě;不正确;
D:“折木”的“折”读 zhé不读shé;“同仇敌忾”的“忾”读 kài不读qì;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査多音字和选字词填空。多音字是指具有固定字形的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其读音、用法和词性各有区别。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积累,识记字音字义。选字词填空,完成时要注意观察每组字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词义进行选择填空。
2.【答案】D
【知识点】汉字结构
【解析】【分析】“窖”的形旁是“穴"”,穴字旁的字一般跟洞穴有关,所以可以推测“窖”字的意思跟洞穴有关。察:贮藏物品的地坑;埋藏;贮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结构及演变。平常多加积累与训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3.【答案】A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应:读“yìng”时,意思为对待。读“yīng”时,意思为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题干“应急”的“应”读音为“yìng”。A项中“应酬”的“应”读音为“yìng”。B、C、D项中的“应”读音为“yīng”。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多音字和同音字的掌握。多音字是指具有固定字形的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其读音、用法和词性各有区别。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积累,识记字音字义。
4.【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考查了字词理解。做此题要先理解诗歌词句大意,再根据诗歌词句意思理解做题。A.正确。见微知著: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著:明显。
B.正确。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愉快和得意的心情。现比喻观察事物不深入,不细致。走:骑。
C.有误。自愧弗如:自感惭愧比不上他人。弗:不。
故答案为:C
【点评】诗歌词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积累,做题时方便搜索调取。遇到不确定的字词,也可联系诗歌词句整体进行分析解释。
5.【答案】A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课文内容,A项《军神》《少年闰土》《小英雄雨来》都是以文中人物作为标题;
B项中《有的人》不是以文中人物作为标题,而是用了诗中一句话;
C项《竹节人》是用课文中的事物作为标题,《三黑和土地》用课文中人物和事物作为标题;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6.【答案】B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①出自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意思是: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缝隙中。描写的是竹子。
②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意思是: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描写的是梅花。
③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意思是: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描写的是菊花。
④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兰》,意思是:香来知道有兰,立即请求就不莸。描写的是兰花。
按梅花、兰花、竹子、菊花的顺序排列为②④①③。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诗歌内容概括和衔接排序。学生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对相关内容加强记忆,尤其是诗文中的重要语句。在记忆、背诵的同时,也要理解意思,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7.【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结合诗句意思看出不是描写春天的诗句。
B.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结合诗句意思看出不是描写春天的诗句。
C.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结合诗句意思看出是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
D.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白天变长了,大家都在田间忙碌,篱落编=边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对古典诗词的翻译。分析时要根据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注意理解诗句要大致清楚诗写的是什么,体会这首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和想法是什么。
8.【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C、D正确;B有误,“惊惶”的“惶”应读huáng。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9.【答案】B
【知识点】部首与偏旁;笔画与笔顺;词语含义的理解;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C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汉字字形以及词语、风俗表述的意思;
B项中“丹 长 丸”三个汉字的起笔都是撇,“光”的起笔是“竖”;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汉字字形、笔顺、词语感彩以及风俗寓意等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0.【答案】A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
B项中“依喂 ”应写作“依偎”;
C项中“枇评”应写作“批评”;
D项中“赤果果”应写作“赤裸裸”;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11.【答案】(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5)正确
【知识点】书法作品;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1)错误,《那个星期天》主要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5)正确。
故答案为:(1)错误;(2)正确;(3)正确;(4)正确;(5)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课文理解、实践作业、写作手法等。做题前应熟悉每道题的内容,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12.【答案】(1)昨天是儿号?”母亲低声问我,“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博览群书,反复阅读积累,才能妙笔生花。
(3)为人民利益而死;替剥削人民
(4)但悲不见九州同;初闻涕泪满衣裳;君看一叶舟
(5)这间屋子很小,像蚂蚁洞一样。
【知识点】句式转换;仿写;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考查改写句子。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面应是逗号,前后两个引语分别加双引号。
(2)把“只要”改为“只有”。
(3)由下句“就比泰山还重”可知上句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由上句“替法西斯卖力”可知下句是“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4)由上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可知下句是“但悲不见九州同”,由上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可知下句是“初闻涕泪满衣裳”,由下句“出没风波里”可知上句是“君看一叶舟”。
(5)例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的句子通顺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昨天是儿号?”母亲低声问我,“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博览群书,反复阅读积累,才能妙笔生花。(3)为人民利益而死,替剥削人民。(4)但悲不见九州同、初闻涕泪满衣裳、君看一叶舟。(5)这间屋子很小,像蚂蚁洞一样。
【点评】考查了句子仿写、改写句子修改病句、古诗句填空等。句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答案】13.《鲁滨逊漂流记》
14.①;④;③;②
15.110-180区间;他对生活充满信心,具有坚强的意志,做事坚持不懈;1.8米;鲁滨逊;在航海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无人荒岛上,依靠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在岛上生活了28年,最终获救返回英国。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点评】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13.本题考查文章出处。读选段内容可知,主要写的是鲁滨逊花费将近半年的时间造船的故事,节选自《鲁滨逊漂流记》。
故答案为:《鲁滨逊漂流记》
14.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读第二自然段句子“我砍倒了一棵大柏树,我相信,连天神建造宫殿时也没有用过这样大的木料。靠近树根的直径达到五英尺十英寸,在二十二英尺处直径也达四英尺十一英寸,然后才渐渐细下去,并开始长出枝杈。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用二十二天时间砍断根部,又花了十四天时间使用大斧、小斧砍掉树枝和向四周张开的巨大的树顶,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然后,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又砍又削,最后刮出了船底的形状,使其下水后能浮在水上。这时,树干已砍削得初具船的形状了。接着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把中间挖空,做得完全像只小船”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①、④、③、②
15.本题考查对选段内容的理解。鲁滨逊造船的用时由句子“用二十二天时间砍断根部,又花了十四天时间使用大斧、小斧砍掉树枝和向四周张开的巨大的树顶”“然后,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又砍又削”“接着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把中间挖空”可得出答案,共计156天。由此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有耐心、不怕辛苦的人。“那么靠近树根的直径”用公式进行计算即可,0.3048*5+0.0254*10=1.778。《鲁滨逊漂流记》在主要人物是鲁滨逊,他的主要经历是孤岛求生。
故答案为:110-180区间;他对生活充满信心,具有坚强的意志,做事坚持不懈;1.8米;鲁滨逊;在航海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无人荒岛上,依靠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在岛上生活了28年,最终获救返回英国。
【答案】16.杆、错
17.B,A,C
18.B;C
19.从楼上刮下来的衣服。;楼上小男孩。因为他的出现给林老太太孤独寂寞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与期盼,因此是上天赐予她的礼物。
20.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帮助他们,自己帮助不了的,我们可以寻求社区或者警察的帮助。平常我们也要和他们多走动,多跟他们聊天。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16.考查选字填空。竹竿:砍下来削去枝叶的竹子。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对。
故答案为:杆、错
17.考查选词填空。首先需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相关句子上下文分析填入。“孤僻”是性格用语,用于形容人性情孤独,不合群,不能与人保持正常关系、经常离群索居的心理状态。文中“楼的林老太太,性格有点_____,不太好说话”可见林老太太性格孤僻。“孤单”的意思:①单身无靠,感到寂寞。②(力量)单薄;势力。”退休后,她的生活更____了,常常一个人闷在家里,跟外面的联系越来越少。”说明老太太没有人陪伴,应用“孤单”。“孤寂”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孤单寂寞;二是形容个人没有人陪伴,更强调“寂寞”。“孤单”更强调老人“单”,只有一个人。
故答案为:B,A,C
18.考查句子的理解与赏析。从B句可知,性格孤僻的林奶奶主动同意让儿子进院子去拿衣服,“好不好”简短的三个字组成的问句,语气委婉,慈祥温柔,由此可见林奶奶对儿子的喜欢和“投缘”。从C句可知,林奶奶给儿子一把从美国寄来的糖果,把我家阳台掉下去的衣服叠得方方正正,由此可见林奶奶和儿子十分“投缘”。
故答案为:B C
19.考查标题的含义。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表面来看,“天上飘下来的礼物”指的就是被风吹落的衣服,将其比作“礼物”,表现捡衣服的儿子给林奶奶孤独寂寞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快乐和期盼;从林奶奶的角度分析,“天上飘下来的礼物”指的是来自己家取衣服的孩子,孩子在取衣服的过程中给自己孤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和希望,从中我们能更深切感受到独居老人的凄凉生活,体会到他们生活的心酸和孤独,以及他们对亲情的祈盼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从楼上刮下来的衣服。楼上小男孩。因为他的出现给林老太太孤独寂寞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与期盼,因此是上天赐予她的礼物。
20.考查看法建议。这类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迁移能力。从文章看,林老太太是很孤独的,儿子的到来给她的生活带了快乐。由此可知,老人有需要照顾、陪伴。所以,针对周围这些孤独的人,从我们要尽可能帮助他们,给予温暖和帮助、陪伴等方面展开即可。
故答案为: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帮助他们,自己帮助不了的,我们可以寻求社区或者警察的帮助。平常我们也要和他们多走动,多跟他们聊天。
【答案】21.D
22.D
23.足
24.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25.第一处表示疑问的语气,第二处表示轻蔑、不屑一顾的语气。
26.两个和尚去南海;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语文高年级对文言文的考查频率较高,不管做文言文有关的哪些题型,都需要读者先了解古文的意思,再理解古文的情感,最后根据古文意思和情感做题。
21.考查对重点字的理解。结合译文理解,A、B、C正确。D.有误,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顾:难道。
故答案为:D
22.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理解。表达作者希望子侄立定志向,刻苦学习的句子是“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意思是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故答案为: D
2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从“吾一瓶一钵足矣”可知,“足”字体现了他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
故答案为:足
2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从“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可知,“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写出了从西蜀去南海是非常困难的。
故答案为: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25.考查对句子情感的把握。第一句“子何恃而往?”用问号是因为怀疑,表现了富者的不解心态;第二句“子何恃而往!”用感叹号是因为轻蔑,表现了富者的骄傲、讽刺的神态。
故答案为:第一处表示疑问的语气,第二处表示轻蔑、不屑一顾的语气。
26.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能力和对主旨的把握。《为学》开篇阐明自己的观点,又用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论证了为学的成败在于为与不为的道理,阐述了志向坚定,主观努力,即使客观条件差也能克服困难,也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故答案为:两个和尚去南海;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
27.【答案】我被感动了
生活中发生过很多事情,有伤心的事、有高兴的事、有烦恼的事。但有一件事让我至今感动不已。
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英语课上,我忽然感到一阵阵的恶心,我想要和老师报告,可实在控制不住吐了出来。呕吐物在我的座位旁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周围的同学有的捂住鼻子,有的闭上眼睛,还有的也控制不住做出了呕吐状。老师为了不影响正常上课,让我坐在别的座位上,并且说下课再收拾吧。
下课后,我独自拿着一个塑料袋去操场空地找沙子,准备清理教室里的那些呕吐物,再加上身体的不舒服让我更加感到孤单。这时我的身后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等等,我来帮你吧!”我回头一看是钱浩冉同学,我高兴地点了点头,顿时觉得脚步轻快了许多。取来了沙子,钱浩冉帮我把沙子洒在呕吐物上,然后又用簸箕把那些东西铲进塑料袋,最后他还用拖布把地面擦干净。这时有同学问他:“你不觉得恶心吗?”钱浩冉却微微地笑了笑,没有回答。
看看他瘦指的身体,挂满额头的汪珠,我心中百感交集。平时我俩也不是最要好的朋友,可他却能在我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伸出友爱之手来帮助我。当时在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中,他的这种行为真是太难得了。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平日看似文弱,少语的钱浩冉同学,此时成了我心目中真正的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他的身影顿时变得高大起来。至今回想起来,那种感动还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为命题作文,要求以“我被感动了”为题写一写让你感动的人或者事。令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选择你印象深刻,最想表达的去写。叙事作文首先要注意叙事六要素,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叙事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注意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小作者描述了同学帮“我”打扫呕吐物的经过。这件事让“我”感动。文章感情真挚,自然,是一篇好文章。
1 / 1河北县保定市唐县2024年小升初语文全真模拟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3·惠济)请选出下列词语中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 )
A.粘(zhān)贴 湖泊(pō) 劲(jìn) 旅 自怨自艾(ài)
B.露(lòu)脸 稽(qǐ)首 逮(dài)捕 忍俊不禁(jīn)
C.伺(cì)候 提(tí)防 铜臭(chóu) 退避三舍(shě)
D.粗犷(guǎng) 折(shé)木 宁(níng)可 同仇敌忾(qì)
【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湖泊hú bó,不读hú pō;不正确;
B.正确;
C:“提防”的“提”读 dī 不读tí; “铜臭”的“臭”读 chòu不读chóu;退避三舍的“舍”读 shè,不读shě;不正确;
D:“折木”的“折”读 zhé不读shé;“同仇敌忾”的“忾”读 kài不读qì;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査多音字和选字词填空。多音字是指具有固定字形的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其读音、用法和词性各有区别。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积累,识记字音字义。选字词填空,完成时要注意观察每组字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词义进行选择填空。
2.(2024·南宁模拟)根据形声字的规律,我猜“窖”这个字的意思和( )有关。
A.容器 B.说话 C.嘴巴 D.洞穴
【答案】D
【知识点】汉字结构
【解析】【分析】“窖”的形旁是“穴"”,穴字旁的字一般跟洞穴有关,所以可以推测“窖”字的意思跟洞穴有关。察:贮藏物品的地坑;埋藏;贮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结构及演变。平常多加积累与训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3.(2024六下·罗湖月考)其中,“应急”的“应”读音与下列哪一项相同?( )
A.应酬 B.应允 C.应该 D.应当
【答案】A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应:读“yìng”时,意思为对待。读“yīng”时,意思为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题干“应急”的“应”读音为“yìng”。A项中“应酬”的“应”读音为“yìng”。B、C、D项中的“应”读音为“yīng”。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多音字和同音字的掌握。多音字是指具有固定字形的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其读音、用法和词性各有区别。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积累,识记字音字义。
4.(2024·抚宁模拟)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微知著(著:明显)
B.走马观花(走:牵)
C.自愧弗如(弗:强)
【答案】C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考查了字词理解。做此题要先理解诗歌词句大意,再根据诗歌词句意思理解做题。A.正确。见微知著: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著:明显。
B.正确。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愉快和得意的心情。现比喻观察事物不深入,不细致。走:骑。
C.有误。自愧弗如:自感惭愧比不上他人。弗:不。
故答案为:C
【点评】诗歌词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积累,做题时方便搜索调取。遇到不确定的字词,也可联系诗歌词句整体进行分析解释。
5.(2024·广水模拟)下列课文以主要人物为题的一项是( )
A.《军神》《少年闰土》《小英雄雨来》
B.《有的人》《我的战友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
C.《竹节人》《三黑和土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答案】A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课文内容,A项《军神》《少年闰土》《小英雄雨来》都是以文中人物作为标题;
B项中《有的人》不是以文中人物作为标题,而是用了诗中一句话;
C项《竹节人》是用课文中的事物作为标题,《三黑和土地》用课文中人物和事物作为标题;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6.(2024·京山模拟)根据下列诗句的内容,按梅花、兰花、竹子、菊花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③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④香来知有兰,遽求乃弗莸
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答案】B
【知识点】诗
【解析】【分析】①出自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意思是: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缝隙中。描写的是竹子。
②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意思是: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描写的是梅花。
③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意思是: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描写的是菊花。
④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兰》,意思是:香来知道有兰,立即请求就不莸。描写的是兰花。
按梅花、兰花、竹子、菊花的顺序排列为②④①③。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诗歌内容概括和衔接排序。学生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对相关内容加强记忆,尤其是诗文中的重要语句。在记忆、背诵的同时,也要理解意思,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7.(2023六下·宁波期末)请找出下列描写春天的诗句( )
A.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答案】C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结合诗句意思看出不是描写春天的诗句。
B.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结合诗句意思看出不是描写春天的诗句。
C.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结合诗句意思看出是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
D.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白天变长了,大家都在田间忙碌,篱落编=边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对古典诗词的翻译。分析时要根据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注意理解诗句要大致清楚诗写的是什么,体会这首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和想法是什么。
8.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清脆cuì B.惊惶huāng C.单调diào D.抵dǐ抗
【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C、D正确;B有误,“惊惶”的“惶”应读huáng。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9.(2024·稻城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躯”是形声字,“身”是形旁,“区”是声旁。
B.“丹、光、长、丸”这四个汉字起笔笔画都相同。
C.“独出心裁、死得其所、锲而不舍”都是褒义词。
D.过年的时候在门上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
【答案】B
【知识点】部首与偏旁;笔画与笔顺;词语含义的理解;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C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汉字字形以及词语、风俗表述的意思;
B项中“丹 长 丸”三个汉字的起笔都是撇,“光”的起笔是“竖”;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汉字字形、笔顺、词语感彩以及风俗寓意等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0.(2024·广水模拟)下列选项中,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是( )
A.风筝 书籍 摆摊儿 B.泡沫 依喂 腊八粥
C.僻静 枇评 要不然 D.疑问 清脆 赤果果
【答案】A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
B项中“依喂 ”应写作“依偎”;
C项中“枇评”应写作“批评”;
D项中“赤果果”应写作“赤裸裸”;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二、积累运用。
11.(2024·唐县模拟)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1)《那个星期天》一文中,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只有直接抒情。
(2)我们在即兴发言时可以提前打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再说什么。
(3)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4)朱自清的《匆匆》和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都运用了将情感融入具体事物中的写作方法。
(5)辩论要听出别人讲话的矛盾或漏洞,抓住漏洞进行反驳,用语要文明。
【答案】(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5)正确
【知识点】书法作品;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1)错误,《那个星期天》主要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5)正确。
故答案为:(1)错误;(2)正确;(3)正确;(4)正确;(5)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课文理解、实践作业、写作手法等。做题前应熟悉每道题的内容,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12.(2024·唐县模拟)句子加工厂。
(1)母亲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改成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博览群书,反复阅读积累,才能妙笔生花。(修改病句)
(3)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 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4)【诗有浓情】“死去元知万事空, ”,这是陆游永远的遗憾;“剑外忽传收蓟北, ”,这是杜甫初听到平定叛军、收复国土消息时的喜极而泣;“ ,出没风波里,”这是范仲淹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5)照样子仿写句子。
例: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答案】(1)昨天是儿号?”母亲低声问我,“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博览群书,反复阅读积累,才能妙笔生花。
(3)为人民利益而死;替剥削人民
(4)但悲不见九州同;初闻涕泪满衣裳;君看一叶舟
(5)这间屋子很小,像蚂蚁洞一样。
【知识点】句式转换;仿写;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考查改写句子。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面应是逗号,前后两个引语分别加双引号。
(2)把“只要”改为“只有”。
(3)由下句“就比泰山还重”可知上句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由上句“替法西斯卖力”可知下句是“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4)由上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可知下句是“但悲不见九州同”,由上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可知下句是“初闻涕泪满衣裳”,由下句“出没风波里”可知上句是“君看一叶舟”。
(5)例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的句子通顺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昨天是儿号?”母亲低声问我,“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博览群书,反复阅读积累,才能妙笔生花。(3)为人民利益而死,替剥削人民。(4)但悲不见九州同、初闻涕泪满衣裳、君看一叶舟。(5)这间屋子很小,像蚂蚁洞一样。
【点评】考查了句子仿写、改写句子修改病句、古诗句填空等。句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三、快乐阅读。(30分)
(2024·唐县模拟)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这是最荒谬的主意!可我真是思船心切,立即着手工作。我砍倒了一棵大柏树。我相信,连天神建造宫殿时也没有用过这样大的木料。靠近树根的直径达到五英尺十英寸,在二十二英尺处直径也达四英尺十一英寸,然后才渐渐细下去,并开始长出枝杈。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用二十二天时间砍断根部,又花了十四天时间使用大斧、小斧砍掉树枝和向四周张开的巨大的树顶,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然后,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又砍又削,最后刮出了船底的形状,使其下水后能浮在水上。这时,树干已砍削得初具船的形状了。接着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把中间挖空,做得完全像只小船。在挖空树干时,我不用火烧,而是用锤子和凿子一点一点地凿空,最后确实成了一只像模像样的独木舟,大得可乘二十六个人。这样,不仅我自己可以乘上船,而且可以把我所有的东西都装进去。
13.文段节选自哪一部作品?
14.按照我做独木舟的过程,将下列内容排序,将序号填在对应横线上。
①砍倒大柏树 ②把中间挖空 ③刮出船底形状 ④砍掉树枝、树顶
—— —— ——
15.请将大家交流阅读方法的对话补充完整。
毛毛:我略算了一下,文中的“我”做独木舟用时约 天。由此,我会在文段的空白处批注对人物的评价: 。
兰兰:我在阅读时,常会对感兴趣的地方进行研究。读到“连天神建造宫殿时也没有用过这样大的木料”时,我很好奇。查阅资料得知,1英尺=0.3048米,1英寸=2.14厘米,那么靠近树根的直径约 米,难怪“大得可乘二十六个人”。
乐乐:读完整本书后,我设计了人物名片卡。
姓名: 性别:男 爱好:航海冒险 经历: 人物特点:积极乐观、聪明能干、勇敢顽强、遇事冷静
【答案】13.《鲁滨逊漂流记》
14.①;④;③;②
15.110-180区间;他对生活充满信心,具有坚强的意志,做事坚持不懈;1.8米;鲁滨逊;在航海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无人荒岛上,依靠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在岛上生活了28年,最终获救返回英国。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点评】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13.本题考查文章出处。读选段内容可知,主要写的是鲁滨逊花费将近半年的时间造船的故事,节选自《鲁滨逊漂流记》。
故答案为:《鲁滨逊漂流记》
14.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读第二自然段句子“我砍倒了一棵大柏树,我相信,连天神建造宫殿时也没有用过这样大的木料。靠近树根的直径达到五英尺十英寸,在二十二英尺处直径也达四英尺十一英寸,然后才渐渐细下去,并开始长出枝杈。我费尽辛苦才把树砍倒:用二十二天时间砍断根部,又花了十四天时间使用大斧、小斧砍掉树枝和向四周张开的巨大的树顶,这种劳动之艰辛真是一言难尽。然后,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又砍又削,最后刮出了船底的形状,使其下水后能浮在水上。这时,树干已砍削得初具船的形状了。接着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把中间挖空,做得完全像只小船”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①、④、③、②
15.本题考查对选段内容的理解。鲁滨逊造船的用时由句子“用二十二天时间砍断根部,又花了十四天时间使用大斧、小斧砍掉树枝和向四周张开的巨大的树顶”“然后,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又砍又削”“接着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把中间挖空”可得出答案,共计156天。由此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有耐心、不怕辛苦的人。“那么靠近树根的直径”用公式进行计算即可,0.3048*5+0.0254*10=1.778。《鲁滨逊漂流记》在主要人物是鲁滨逊,他的主要经历是孤岛求生。
故答案为:110-180区间;他对生活充满信心,具有坚强的意志,做事坚持不懈;1.8米;鲁滨逊;在航海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无人荒岛上,依靠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在岛上生活了28年,最终获救返回英国。
(2024·唐县模拟)天上飘下来的礼物(节选)
①一楼的林老太太,人有点____,不太好说话。林老太太唯一的儿子在美国,老伴去世得早,一直一个人生活。退休后,生活更____了,跟外面的联系越来越少,人也变得更少言寡语了。奇怪的是,儿子跟她挺投缘。
②有一天刮大风,一件衣服掉到一楼院子里了。A儿子拿了根竹(竿 杆)下去,趴在院子的栅栏边,想把衣服挑出来,林老太太突然走进了院子,儿子吓得不知所(错 措)。B我站在阳台上,隐隐约约听见她说:“下次衣服再掉下来,你就进来拿,好不好?”儿子点点头。就这样,衣服再被风刮到楼下时,都是儿子去捡。
③日子平淡地过去,风偶尔会将我们家阳台的衣服刮到楼下去。儿子噔噔噔地下楼,又噔噔噔地上楼,他快乐得像一阵风。C一次,儿子下去捡衣服,回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儿子说是林奶奶给的,还自豪地说:“我还帮林奶奶念了信呢,是美国的叔叔写给林奶奶的。”儿子手上拿的衣服,叠得方方正正。儿子说,我们家的衣服掉下去,林奶奶捡起来后,帮我们又洗了下,晾干了。
④春节,我们一家回老家去了。回来时,听说林老太太突然去世了,据说是无疾而终。我们注意到,儿子的眼圈红了。
⑤人们在整理老人的遗物时,看到了一个日记本。老人在日记里多次提到,从楼上刮下来的衣服。老人的日记里,反复出现这样一句话:那是从天上飘下来的礼物。我明白老人的话。那也许是老人____的生活里,唯一的一点期盼。
16.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17.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
A.孤单 B.孤僻 C.孤寂
18.“投缘”是有缘分,合得来的意思。文中划横线的语句中, 句和 句写出了儿子与林老太太很投缘。
19.“从天上飘下来的礼物”表面上指 (用原文回答),实际上还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
20.文中的林老太太是典型的“空巢老人”。针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和养老问题,请提出一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6.杆、错
17.B,A,C
18.B;C
19.从楼上刮下来的衣服。;楼上小男孩。因为他的出现给林老太太孤独寂寞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与期盼,因此是上天赐予她的礼物。
20.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帮助他们,自己帮助不了的,我们可以寻求社区或者警察的帮助。平常我们也要和他们多走动,多跟他们聊天。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16.考查选字填空。竹竿:砍下来削去枝叶的竹子。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对。
故答案为:杆、错
17.考查选词填空。首先需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相关句子上下文分析填入。“孤僻”是性格用语,用于形容人性情孤独,不合群,不能与人保持正常关系、经常离群索居的心理状态。文中“楼的林老太太,性格有点_____,不太好说话”可见林老太太性格孤僻。“孤单”的意思:①单身无靠,感到寂寞。②(力量)单薄;势力。”退休后,她的生活更____了,常常一个人闷在家里,跟外面的联系越来越少。”说明老太太没有人陪伴,应用“孤单”。“孤寂”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孤单寂寞;二是形容个人没有人陪伴,更强调“寂寞”。“孤单”更强调老人“单”,只有一个人。
故答案为:B,A,C
18.考查句子的理解与赏析。从B句可知,性格孤僻的林奶奶主动同意让儿子进院子去拿衣服,“好不好”简短的三个字组成的问句,语气委婉,慈祥温柔,由此可见林奶奶对儿子的喜欢和“投缘”。从C句可知,林奶奶给儿子一把从美国寄来的糖果,把我家阳台掉下去的衣服叠得方方正正,由此可见林奶奶和儿子十分“投缘”。
故答案为:B C
19.考查标题的含义。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表面来看,“天上飘下来的礼物”指的就是被风吹落的衣服,将其比作“礼物”,表现捡衣服的儿子给林奶奶孤独寂寞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快乐和期盼;从林奶奶的角度分析,“天上飘下来的礼物”指的是来自己家取衣服的孩子,孩子在取衣服的过程中给自己孤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和希望,从中我们能更深切感受到独居老人的凄凉生活,体会到他们生活的心酸和孤独,以及他们对亲情的祈盼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从楼上刮下来的衣服。楼上小男孩。因为他的出现给林老太太孤独寂寞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与期盼,因此是上天赐予她的礼物。
20.考查看法建议。这类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迁移能力。从文章看,林老太太是很孤独的,儿子的到来给她的生活带了快乐。由此可知,老人有需要照顾、陪伴。所以,针对周围这些孤独的人,从我们要尽可能帮助他们,给予温暖和帮助、陪伴等方面展开即可。
故答案为: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帮助他们,自己帮助不了的,我们可以寻求社区或者警察的帮助。平常我们也要和他们多走动,多跟他们聊天。
(2024·唐县模拟)阅读检阅台。
为学①(节选)
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②蜀之鄙②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③?”富者曰:“子④何恃⑤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⑥,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⑦。
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为学:做学问。②鄙:边远的地方。③何如:怎样。④子:对令方的尊称。⑤恃:凭借,倚仗。⑥越明年:到了第二年。⑦色:神态,神色。
2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 B.吾欲之南海(往)
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
22.下面语句中,表达作者希望子侄立定志向,刻苦学习的句子是( )
A.天下事有难易乎?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3.第②自然段中,“ ”字体现了他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填一字)
24.从文中的句子“ ”,可以看出从西蜀去南海是非常困难的。
25.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感叹号?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说说原因。
26.短文用 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答案】21.D
22.D
23.足
24.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25.第一处表示疑问的语气,第二处表示轻蔑、不屑一顾的语气。
26.两个和尚去南海;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语文高年级对文言文的考查频率较高,不管做文言文有关的哪些题型,都需要读者先了解古文的意思,再理解古文的情感,最后根据古文意思和情感做题。
21.考查对重点字的理解。结合译文理解,A、B、C正确。D.有误,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顾:难道。
故答案为:D
22.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理解。表达作者希望子侄立定志向,刻苦学习的句子是“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意思是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故答案为: D
2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从“吾一瓶一钵足矣”可知,“足”字体现了他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
故答案为:足
2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从“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可知,“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写出了从西蜀去南海是非常困难的。
故答案为: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25.考查对句子情感的把握。第一句“子何恃而往?”用问号是因为怀疑,表现了富者的不解心态;第二句“子何恃而往!”用感叹号是因为轻蔑,表现了富者的骄傲、讽刺的神态。
故答案为:第一处表示疑问的语气,第二处表示轻蔑、不屑一顾的语气。
26.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能力和对主旨的把握。《为学》开篇阐明自己的观点,又用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论证了为学的成败在于为与不为的道理,阐述了志向坚定,主观努力,即使客观条件差也能克服困难,也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故答案为:两个和尚去南海;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
四、习作(30分)
27.(2024·唐县模拟)题目:我被感动了
提示:生活中是否有一些瞬间让你心动?可能是你亲身经历的,也可能是你看到、听到的事;可能是动物、植物给予你的启发;或者是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带给你的感动……请写出这个瞬间带给你的心灵触动。要求: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500字左右。
【答案】我被感动了
生活中发生过很多事情,有伤心的事、有高兴的事、有烦恼的事。但有一件事让我至今感动不已。
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英语课上,我忽然感到一阵阵的恶心,我想要和老师报告,可实在控制不住吐了出来。呕吐物在我的座位旁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周围的同学有的捂住鼻子,有的闭上眼睛,还有的也控制不住做出了呕吐状。老师为了不影响正常上课,让我坐在别的座位上,并且说下课再收拾吧。
下课后,我独自拿着一个塑料袋去操场空地找沙子,准备清理教室里的那些呕吐物,再加上身体的不舒服让我更加感到孤单。这时我的身后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等等,我来帮你吧!”我回头一看是钱浩冉同学,我高兴地点了点头,顿时觉得脚步轻快了许多。取来了沙子,钱浩冉帮我把沙子洒在呕吐物上,然后又用簸箕把那些东西铲进塑料袋,最后他还用拖布把地面擦干净。这时有同学问他:“你不觉得恶心吗?”钱浩冉却微微地笑了笑,没有回答。
看看他瘦指的身体,挂满额头的汪珠,我心中百感交集。平时我俩也不是最要好的朋友,可他却能在我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伸出友爱之手来帮助我。当时在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中,他的这种行为真是太难得了。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平日看似文弱,少语的钱浩冉同学,此时成了我心目中真正的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他的身影顿时变得高大起来。至今回想起来,那种感动还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为命题作文,要求以“我被感动了”为题写一写让你感动的人或者事。令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选择你印象深刻,最想表达的去写。叙事作文首先要注意叙事六要素,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叙事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注意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小作者描述了同学帮“我”打扫呕吐物的经过。这件事让“我”感动。文章感情真挚,自然,是一篇好文章。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