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型 新授课
课 标 解 读 《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教 材 分 析 本课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下启“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学习本课,应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又指导着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个部分。学生要系统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图片及视频,帮助学生知道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文字和图片史料,帮助学生重点理解中共几次重大会议的召开及重要思想理论的提出,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改革开放的探索与实践中,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使学生体会到几代共产党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巨大贡献,培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的远大理想。(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重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预习教材和历史地图册内容 教师制作PPT、视频截取、图片编辑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 置疑导入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它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新课教学 一、从南海划圈到南方谈话——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一部分,以自己的方式设计时间轴表示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过程。 2.教师借助时间轴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 3.补充介绍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改革开放处于不进则退的临界点,引出南方谈话。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Q1: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们面临怎样的国内外形势?Q2:邓小平南方谈话讲了哪些内容?选择你最欣赏的一个谈话内容并进行解读。 4.结合材料,谈谈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5.讲解在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最终确定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6.再次以重大会议为线索梳理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 7.我们如何评价邓小平?他给我们留下什么思想和政治遗产? 过渡:进入21世纪,这些继任者们如何继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继往开来勇前行——“ 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 1.讲述中共十六大,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师生对话讲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意义。 2.教师补充“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2003 年,我国遭遇了突如其来的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 疫情。抗击非典的胜利,充分显示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同时“非典”疫情的发生和蔓延,也暴露出我国在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之后,存在发展不够协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等新矛盾新问题,这进一步引发了党中央对新形势下中国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历史性地摆到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3.提出问题:在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提出哪一新观点?内涵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什么意义?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事例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过渡:我们的新任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又是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呢?我们来学习第三篇章。 从大国崛起到民族复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49页,找出中共十八大确立的新思想、目标、布局和新领导。 2.师生对话了解中共十九大(新的历史方位、新的社会矛盾、新的指导思想) 3.如何评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中共二十大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联系时政热点进行说明)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绘制时间轴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时空观念。 结合教材和史料,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归纳总结能力。落实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要求。 联系现实,深化主题,培养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培养为振兴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读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拓展阅读
课程小结 以思维导图入手,再次点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加深学生理解。 总结提高,巩固新知。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册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容量精简的同时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课程逻辑的同时,也要注重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始终是历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