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同步教案:第15章 电流和电路(全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同步教案:第15章 电流和电路(全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1-10 19:32:04

文档简介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课题 §15~1 两种电荷
设计思想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初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务教育阶段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习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概念,学习科学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电学第一节课,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思考—探究—结论”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在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推理的能力。通过玻璃由常温下的绝缘体在高温转化为导体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已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求新知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摩擦起电现象,也略知导体和绝缘体的相关知识,本节课由于内容较抽象,因此教学过程设计了许多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事例,可以由此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电学的起始课,教学内容较多,共分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大部分:两种电荷、原子及其结构、导体和绝缘体。摩擦起电原因需建立原子模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认识电荷的存在。2.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明确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了解正负电荷的规定。3.知道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4.了解电荷量的概念和单位。5.了解原子的结构,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和带电的实质。6.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两种电荷相互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初步认识归纳法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应用。2.运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3.通过玻璃由常温下的绝缘体在高温转化为导体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问题—思考—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验—结论”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意识。2.通过建立原子模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3.通过玻璃由常温下的绝缘体在高温转化为导体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规律;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难点: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推理和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
使用器材 玻璃棒、橡胶棒、丝绸、毛皮、验电器、电源、灯泡(2个)、导线、酒精灯、塑料梳子、塑料包装绳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观察:摩擦后的物体靠近轻小物体时的实验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观察、思考 从学生熟知的物理现象引入新课,使学生有亲切感,体现出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来源于生活。
二、探究新知 一、摩擦起电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明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3.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探究活动2:观察带电体相互靠近时的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观察、倾听、思考观察、思考、总结 通过教师展示生活中摩擦起电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归纳出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2.被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探究活动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例题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小球是( )A.带正电 B.带负电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例题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纸屑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 )A.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飞开
B.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
C.纸屑带的是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
D.纸屑带的是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例题3: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可能是(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D.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三、验电器1.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2.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3.作用: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问题: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四、电荷量1.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2.电荷的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五、元电荷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为什么带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会带电呢?答:电荷从金属球沿着金属杆移动到金属箔片。◆探究活动4: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使A带电,B不带电。用不同的物体连接,观察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六、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善于(容易)导电的物体。例如:金属、石墨、人体、酸碱盐的水溶液、大地等。2.绝缘体:不善于(不容易)导电的物体。例如:橡胶、玻璃、陶瓷、油、纯水、干燥的空气、干燥的木棒等。◆探究活动5: ( http: / / www.21cnjy.com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4.导体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自由电荷,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自由电荷。5.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观察、思考、交流观察、思考利用所学知识解题观察、思考观察、思考观察、思考思考、总结思考观察、思考观察、思考观察、思考 通过两种电荷相互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通过展示生活中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图片,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巩固已学知识,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验电器工作原理分析,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顺利引出电荷量知识。通过微观粒子原子结构的介绍,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顺利引入导体和绝缘体概念。通过玻璃由常温下的绝缘体在高温转化为导体的实验,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通过展示生活中导体和绝缘体应用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三、巩固练习 1.电工师傅工作时常常要穿一双厚橡胶底的鞋,俗称 “电工鞋”。问:这种鞋有何作用呢 2.有三个带电的小球,甲吸引乙,乙吸引丙,那么当甲和丙靠近时,看到的现象是( ) A.互相吸引 B.互相排斥C.既不相吸也不相斥 D.无法判断3.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这可以表明金属箔( )A.得到电子 B.失去电子C.得到或失去电子 D.得到或失去质子 思考、回答 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四、课堂小结 一、基本知识1.电荷:概念、单位、相互作用2.测量工具——验电器:构造、原理及使用3.导体和绝缘体二、基本技能会正确使用验电器检测物体是否带电。三、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 思考、回答、交流 学生通过课堂小结,使知识更具系统性。
五、知识延展 1.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常见半导体材料有锗和硅。(查阅资料,课下交流)2.有一物体带正电,怎么利用验电器检验另一带电体带何种电荷 (将设计方案写在作业本上。) 3.用铜棒与丝绸摩擦,铜棒是否能带电?怎样检验铜棒与丝绸摩擦是否发生了电荷的转移 (将设计方案写在作业本上。) 思考、练习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课本:P35动手动脑学物理1~3
板书设计 §15~1 两种电荷一、摩擦起电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明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3.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2.被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验电器1.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片。2.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3.作用: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四、电荷量1.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2.电荷的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五、元电荷1.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电子是带有最小电荷的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e=1.6×10-19 C六、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善于(容易)导电的物体。例如:金属、石墨、人体、酸碱盐的水溶液、大地等。2.绝缘体:不善于(不容易)导电的物体。例如:橡胶、玻璃、陶瓷、油、纯水、干燥的空气、干燥的木棒等。《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课题 §15~2 电流和电路
设计思想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习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概念,学习科学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本节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让学生经历 “问题—思考—探究—结论”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推理的能力,为下一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已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求新知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与电流和电路相关的信息,对电路通断等知识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本课内容较抽象,因此教学过程设计了许多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事例,由此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成二大部分内容:电流和电路。在电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学中,要求学生知道并理解电流的概念和电流方向的规定,为电路的学习做好准备。电路教学中包含的内容较多,包括电路的组成、状态、元件符号、电路图,这些知识的掌握与否对学生今后的电学学习具有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2.知道电源和一些常用电器。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会判断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会区分不同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2.会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问题—思考—探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实验—结论”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电流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连接电路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难点:掌握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方法和技巧;正确理解电流的概念和规定电流方向。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推理概括法、观察对比法
使用器材 电源(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探究活动1:(1)如果用金属导线把A和B两验电器连起来,会看到什么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2)B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为什么张开一定的角度就不再继续增大了 (3)你能让桌上的小灯泡亮起来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观察、思考、交流观察、思考、操作、交流 从学生刚刚学过的物理实验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有亲切感,乐于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电流(I)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4.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探究活动2:利用实验器材探究,若想获得持续电流需满足什么条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5. 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有电源,电路是闭合的。 思考、实验、总结 通过教师的分析推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
二、电路的构成1.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了电流可以流过的路径叫电路。 (1)生活中的用电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2)各种开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2.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观察、联系生活实际 展示生活中的用电器和各种开关,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三、电路的三种状态1.通路:正常接通的电路,即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器。2.断路(开路):电路中如果某处被切断,电路中就不会有电流流过,这种情况叫断路。3.短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路开路(断路)短路接通的电路。断开的电路。(断开指断开开关、导线松脱、电灯等烧坏……) 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 电路中有电流, 通常能供用电器正常工件。电路中无电流。 电路会有极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 ◆探究活动3:用导线将小灯泡左右两个接线柱连起来,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观察、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观察、思考 通过教师介绍并演示电路的三种状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通过演示电路的短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
四、电路元件的符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叉不相连接的导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叉相连接的导线 断开的开关 合上的开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源 电动机 观察、思考 通过教师介绍元件符号,使学生对元件符号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1.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2.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3.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要横平竖直。 思考 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确正确的电路图画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巩固练习 1.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供电能的_______、消耗电能的_______、控制电路通断的_______和提供电的流动路径的_______四部分组成的。 2.根据下面左边的实物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3.在连接实物时,开关应_______。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允许不经过_______ 而直接将电源两极连接在一起。 思考、回答、交流 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四、课堂小结 一、基本知识1.电流:概念、规定的方向2.电路的构成及各元件作用3.电路图二、基本技能会正确画出简单的电路图。三、基本方法:观察法、对比法 思考、回答、交流 学生通过课堂小结,使知识更具系统性。
五、知识延展 思考题:1.了解干电池构造,电源能量转化。2.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学生课下查阅资料,班内利用自制小报展示) 查阅资料、交流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课本:P40动手动脑学物理1~5
板书设计 §15~2 电流和电路一、电流(I)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4.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5.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有电源,电路是闭合的。二、电路的构成1.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2.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三、电路的三种状态1.通路:正常接通的电路。2.断路(开路):断开的电路。(断开指断开开关、导线松脱、电灯等烧坏……)3.短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四、电路元件的符号五、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电源:为电路
提供电流。
开关:控制
电路的通断。
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
其他形式的能量。
导线:是连接各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负极
正极
电灯《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设计
课题 §15~5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设计思想 本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概念及认识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评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领会科学实验的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学会应用电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测量电流、会根据问题的提出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并进行实验,从而掌握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新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对探究结论的正确性不做评价。新教材更突出过程与方法、更加注重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已基本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求新知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电流的信息,学生对电流的测量已有感性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学过程设计了许多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事物及相关实验,可以由此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进入新课。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流的概念以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识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自主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本节内容是本书探究活动的一个小结,是本学期学生经历的环节最完整、最规范的一次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2.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组协作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2.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灵活运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并能正确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评估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实验的方法。2.在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学生通过对电路的连接和电流表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在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并能通过交流、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反思得出初步结论。这几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
使用器材 小灯泡多只(不同规格)、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探究活动1:把任意两个灯泡连接到电路中,请问两个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有几种?请大家分别画出这两种电路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串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联提出问题:大家猜想一下在串联电路中,通过灯泡L1和L2的电流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之间又会有什么关系呢? 观察、思考、交流 从学生熟知的电路入手来分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有亲切感,乐于探究。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1.提出问题:在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2.猜想或假设:小组1:因为串联电路的小彩灯一样亮,所以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小组2:我们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越来越小。电流每经过一个小灯泡就消耗了一部分电能,回到负极时就小了。小组3: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从负极往正极越来越小。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负极的比较亮。小组4: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靠近电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极比较大,中间比较小。因为我们的两只灯泡一开始靠近负极的比较亮,把它们互换位置后,靠近正极的又比较亮。小组5: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从正极往负极越来越小。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正极的比较亮。 3.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干电池、开关、不同规格的灯泡、电流表、导线若干(2)实验电路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3)实验步骤: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电路,电流表指针调零;闭合开关,用电流表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大小。4.进行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验结果记录表:A点电流IAB点电流IBC点电流IC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5.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在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处处相等。 观察、交流、回答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 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自己的合理猜想,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在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并通过交流、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反思得出初步结论。
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1.提出问题:在并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2.猜想或假设:猜想1: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和。支路中的电流来源于干路电流。猜想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猜想3:干路电流大于各支路电流。支路中的电流总小于干路中的电流。3.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干电池、开关、不同规格的灯泡、电流表、导线若干(2)实验电路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3)实验步骤: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电路,电流表指针调零;闭合开关,用电流表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大小。4.进行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验结果记录表:A点电流IAB点电流IBC点电流IC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5.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 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在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并通过交流、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反思得出初步结论。
三、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在串联电路中,把电流表分别连接在 A、B、C 处,闭合开关,测得的电流分别为 IA、IB、IC,这三个电流之间的关系是 IA ____ IB ____ IC。 ( http: / / www.21cnjy.com )2.灯泡 L1和 L2串联在某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发现 L1 很亮,L2较暗,那么( ) A.L1中的电流较大B.L2中的电流较大C.L1和 L2中的电流是相等的D.由于灯的亮暗不同,故无法比较电流大小3.L1 中的电流是多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 思考、回答、交流 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四、课堂小结 一、基本知识1.在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处处相等。2.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二、基本技能会连接电路并能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三、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 思考、回答、交流 学生通过课堂小结,使知识更具系统性。
五、知识延展 思考题:某同学家中有一台电视机、一台 ( http: / / www.21cnjy.com )洗衣机、两盏照明灯,它们是并联的,工作时的电流分别为200 mA、1 A、300 mA和250 mA.如果干路中的电流不许超过3 A,这些用电器是否可以同时使用? 思考、练习 创设问题情景,置疑引新。
六、布置作业 教材:P51~52动手动脑学物理1~4
板书设计 §15~5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一、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在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处处相等。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情景设置、激智启疑
开放思想、大胆猜想
设计方案、交流合作
进行并联电流实验、收集数据
进行串联电流实验、收集数据
分析辩证、得出结论
分析辩证、得出结论
评估交流、总结反思《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课题 §15~3 串联和并联
设计思想 本节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依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利用演示实验和观看图片,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事物。通过学案在课堂中的导学作用,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在学案中设置层次分明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新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学电学,对电路的组成有了初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认识。学生已经能够快速识别电路元件的符号,画出基本电路的电路图,具备了根据基本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流和电路》的第三节。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是进行电路设计和深入学习电学的基础,教学不能仅让学生知道串联和并联的定义,更应该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参于实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2.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3.会识别生活中简单的串、并联电路。4.培养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对实验进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的能力。2.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逐步养成遇事必思、见问必究的良好习惯。2.通过探究串、并联电路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3.通过联系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对比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难点:掌握串、并电路的特点,并识别生活中的电路。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
使用器材 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串联和并联电路暗箱演示板、家庭电路演示板、生活中的电路的图片、彩灯电路、多媒体设备等。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1.观察小家电:手电筒、台灯分析它们电路连接的共同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2.◆探究活动1: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连接一个基本电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求:画出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连接电路的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开关始终断开。(2)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接。(3)实验结束立即断开开关。 观察、思考、回答展示、合作、实验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小家电电路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有亲切感,乐于探究。
二、探究新知 问题设置1 :(1)在原电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盏小灯泡,如何把它与原有小灯泡连接起来,且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的工作?请分组讨论并连接实物。 (2)请你根据所连接的实物电路,分析小灯泡连接关系,给电路起名字。(3)根据实物电路画出对应电路图。 思考、讨论、展示 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活动2:探究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思考:根据所连实物电路,分析两盏小灯泡连接的特点是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1.连接特点: 串联:用电器顺次连接;并联:用电器并列连接。2.电流流径特点:串联: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并联:有干路、支路、节点,有几个用电器电流就有几条路径。问题设置2:(串联和并联电路暗箱演示板)当我们不能看到连接电路的导线时,就无法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述方法来判断连接情况。而通过观察小灯泡的摆放来判断是否可靠?若不可靠,又能采取什么方法呢?(不能损坏用电器)◆探究活动3:探究用电器工作情况。方法:闭合开关,使电路工作后,再小心抬起一只灯泡,使它和灯座之间不能接触,观察另一盏灯的工作情况。3.用电器工作情况:串联:各用电器相互影响,若其中一个断开,其他用电器不工作;并联:各用电器相互不影响,若其中一个断开,其他用电器工作。问题设置3:串联电路只有一条流径,一个用电器损坏,其他用电器无法工作,那么串联电路需要几个开关?开关的位置是否影响它的作用? 并联电路有多条流径,电路中只有一个开关能否方便地“单独”控制各用电器的工作?◆探究活动4: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4.开关的作用:串联:一个开关控制整个电路且与所处位置无关。并联: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支路。 思考、回答、交流思考、讨论、回答思考、总结思考、讨论、回答观察实验 学生通过 “动手”实验,对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对比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培养分析简单电路连接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奠定基础。利用演示实验推进课程,使教学进程层层递进,同时纠正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错误观点。教师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指导学生的探究朝预期的方向发展。
请看大屏幕,尝试用今天所学知识识别生活中的电路的连接方式,并说出识别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察 对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察 对比 展示、思考 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电路,体会物理在生活中的价值,学以致用。
三、巩固练习 1.教室里有六盏日光灯,每两盏日光灯用一个开关控制,则它们的连接情况是( )A. 六盏日光灯与三只开关串联B. 每两盏日光灯并联后与一只开关串联,然后 三组再并联C. 六盏灯并联后与开关串联D. 每两盏灯和一个开关串联成一组,然后三组 并联2.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闭合开关,三盏灯并联的是( ) A. B. C. D.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三个灯泡并联的电路是( )A. B. C. D. 思考、回答、交流 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四、课堂小结 一、基本知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二、基本技能1.初步应用电流流径法分析简单电路的连接。2.利用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识别生活中的简 单电路。三、基本方法:观察法、对比法 思考、回答、交流 学生通过课堂小结,使知识更具系统性。
五、知识延展 彩灯电路属于串联,还是并联?(展示彩灯电路)谁能用我们已学的知识来识别。 思考、练习 创设问题情景,置疑引新。
六、布置作业 教材:P43~44动手动脑学物理1~5
板书设计 §15~3 串联和并联用电器顺次连接 用电器并列连接串联 并联1.连接特点 2.电流流径特点3.用电器工作情况 4.开关的作用
L1
L2
L1
L2
干路
支路
支路
分流点
(节点)
汇流点
(节点)
S
L1
L2
S
L1
L2《电流的测量》教学设计
课题 §15~4 电流的测量
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例展现,让学生经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培养了学生动手和观察的能力,为学习下一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流的测量是本节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通过实验观察、对比,让学生掌握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流的方法。通过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流信息来回顾电流单位及单位换算,使学生对电流的强弱有大致的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已基本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求新知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电流的信息,本节课中学生对电流已有感性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还不能较好地理解和诠释电流的概念。教学过程设计了许多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验,由此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进入新课。
教材分析 本节分成两部分内容:电流(定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单位及换算)和电流的测量。电流的概念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直接影响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同时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流的定义、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2.了解电流大小与用电器的工作状态的关系。3.了解测量电流的工具——电流表,并能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对比,形成对电流概念的初步认识。2.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学会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意识。在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通过对电流表的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养成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学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方法。难点: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
使用器材 学生电源(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电流表、多媒体课件和动画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观察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按照下图分别连接两个电路,观察对比随着电压的改变,电路中小灯泡亮度及电路电流如何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考:相同的灯泡为什么亮暗不同呢?分析:两个电路中的电源不同提供的电能大小不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的强弱不同同一小灯泡,通过的电流越大,灯泡就越亮 观察、思考、交流 从学生熟知的电路入手来观察分析导致相同的灯泡亮暗不同的原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有亲切感,乐于探究。
二、探究新知 一、电流的强弱1.电流(I):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2.单位:(1)国际单位:安培(A)(简称为“安”)(2)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 A)(3)单位的换算关系:1 A=1 000 mA、1 mA=1 000 A科学家的简介: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 1775~1836)法国物理学家安培思考科学问题时专心致志,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有一次,安培在街上行走,走着走着,想出了一个电学问题的算式,正为没有地方运算而发愁。突然,他见到前面有一块“黑板”,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粉笔在上面运算起来。那“黑板”居然走动了,他也跟着走,边走边写。黑板越来越快,他就跑了起来,一心一意要完成他的推导,直到他实在追不上黑板了才停下脚步。那“黑板”原来是一辆马车的车厢背面。安培这个失常的行动,使街上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思考:同学们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电器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大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观察表格、与生活做对比 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 小资料体会生活中的电流强度,对电流的认识更深刻了。
思考:你能知道在探究活动1中,通过灯泡的电流分别是多大吗?从小灯泡的亮度能够定性地知道电路中电流的大与小,但并不能确定电路中电流的具体数值。你该怎么办?二、电流的测量1.测量工具——电流表2.三接线柱两量程的电流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3.电流表的使用方法:(1)调:调节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处。(2)认: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探究活动2:请同学们观察电流表,填写下表。使用接线柱量程分度值大量程“-”与“3”0~3 A0.1 A小量程“-”与“0.6”0~0.6 A0.02 A(3)连:①电流表必须与被测用电器串联(断点接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确 错误③“试触”,选择适当的量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决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会造成短路。(4)读:①明确量程。 ②确定分度值。③接通电路,读数。注意:读数时,表针的位置离哪条刻度线近,就按哪条刻度线算。◆探究活动3:观察电流表所示的读数。◆探究活动4:请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练习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2004年8月,巴拉圭超市特大火灾就是因为电源短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观察、思考、交流观察、思考、交流观察、思考、交流让学生讨论 引出测量电流的工具。 学生通过认清测量工具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为以后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做铺垫。弄清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便于正确读出电流表示数。根据已学过的测量工具的使用规则,推理得到结论。锻炼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常见的家用电器,关于它们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电风扇约 2 A B.电冰箱约 1 A C.电视机约 2 A D.台灯约 1 A 2.实验室里,学生用的电流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________和________ 两个量程,分度值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某次测量时电流表的偏转情况如图所示,则示数是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思考、回答、交流 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四、课堂小结 一、基本知识1.电流:概念、单位及换算2.测量工具——电流表:构造、调节、使用及注意事项。二、基本技能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三、基本方法:观察法、对比法 思考、回答、交流 学生通过课堂小结,使知识更具系统性。
五、知识延展 思考题:讨论利用生物电(心电图)的测谎仪的工作原理? (可参照物理课本P47) 思考、练习 创设问题情景,置疑引新。
六、布置作业 教材:P48 动手动脑学物理1~4
板书设计 §15~4 电流的测量一、电流的强弱1.电流(I):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2.单位:(1)国际单位:安培(A)(简称为“安”)(2)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 A)(3)单位的换算关系:1 A=1 000 mA、1 mA=1 000 A二、电流的测量1.测量工具——电流表2.三接线柱两量程的电流表。3.电流表的使用方法:调、认、连、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