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下3.17《明朝的灭亡》课件+教案+素材【课件研究所】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七下3.17《明朝的灭亡》课件+教案+素材【课件研究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9 16:39:50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公众号&小红书&哔哩哔哩 |
课件研究所 每天一个语文课件 每天一个道法课件 每天一个生物课件 每天一个地理课件 每天一个历史课件
课件研究所公众号及商城 |
课件研究所 - 课件商城
(手机版 微信扫码进入)
课件研究所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
思思老师
(微信扫码添加好友进群交流)
1、本课件由公众号课件研究所出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您购买的是课件的使用权,仅限在个人课堂教学范围以内使用。
2、本课件仅供购买者一人使用,不得将购买的课件及其他素材用于再出售、出借、和他人共享、拼单、参赛、在其他平台发布或作为礼物赠送他人。如涉及以上条款,均属于侵犯我方权益,对于以上违法行为,我方将坚决采取法律武器维权。
3、本课件包含无法被查看到的隐藏水印,仅在维权时用于追踪侵权路径,不影响您的课堂使用。
将此链接复制到手机微信或电脑浏览器中打开,即可查看我们的课件使用帮助中心(更新中),您的部分疑问可以在此得到解答,您的建议、不满、催更也都可以凭此向我们提出。我们会积极听取大家的反馈,并不断优化课件。微信、QQ等信息繁杂,恕不在微信、QQ上回应此类问题:
https://vrv.h5./s/u6Ycz
更新中
有人戏称中国古代的某一个朝代是开国一个碗,结局一根绳,一个碗、一根绳分别指的是什么呢?这是形容的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呢?
课标要求
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COURSEWARE RESEARCH INSTITUTE
课件研究所
初中历史课件
1)通过自主梳理、识读地图等方式,知道李自成起义和满洲兴起的基本史实。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观察图片和材料解析能够归纳概括明朝中后期所面临的问题。
历史解释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进行图片观察,能够知道明朝中后期统治阶级及百姓境遇的不同,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者需施行仁政的道理。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积重难返 大厦将倾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官逼民反 顺势而为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从明后期皇帝的行为,可以得出明朝面临的一大问题是?
明武宗四处游玩,纵情享乐
明世宗爱好炼丹
明神宗20年不上朝
明熹宗爱好木工
皇帝昏庸无能,政治腐败
魏忠贤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从下面的材料可以看出政治腐败的又一表现是?
(宦官)…数传之后,势成积重,始于王振,成于魏忠贤。
——《明史》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已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出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嘉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叫我九千岁
政治腐败、宦官专权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
——《明清史料》甲编
蜀昔有沃野之说,然惟成都府属,自灌抵彭十一州县开堰灌田故名焉。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明神宗实录》卷
从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明中后期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与明后期的什么现象有关?
贵族、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普通民众生活困苦
政治腐败
土地兼并严重
导致
加速
仔细观察左边两幅图片,完成下面两个小任务。
明代《流民图》(局部)
①说说你观察到的细节,并就你观察到的细节给出合理解释;
②说说两幅图所反映的信息之间的关联。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例:
细节:流民图中,有的瘦骨嶙峋,没有鞋子穿,衣不蔽体,头发乱糟糟……
合理解释:明后期政治腐败,官员剥削百姓,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生活困苦。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起义背景
杨东明《饥民图说—全家缢死》
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图片,说说明后期农民在受灾后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旱灾的情形
灾民受灾后没法活,或投河、或自缢。勉强活着的,只能挖草根、刮树皮赖以果腹,甚至吃石块,民众生活困苦。
结合前面所学归纳起义背景
政治腐败
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流离失所
天灾之下,政府无所作为,人们生活困苦
天灾人祸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李自成像
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阅读教材P85-86并结合以下地图,补充完整李自成起义的经过。
陕西起义
率军进入中原,
提出________口号。
1644年,在_____建立政权,国号_____。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644年4月,攻克_____,
崇祯帝自缢。明朝_____。
均田免赋
西安
大顺
北京
灭亡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规定了严明的军纪,所到之处秋毫不犯;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从李自成势如破竹的战况中,对比明后期的统治,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者要爱惜民力,施行仁政……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总结
起义 时间 代表口号 影响
陈胜、吴广起义
黄巾起义
黄巢起义
李自成起义
秦末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国的统治。
东汉末
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动摇了东汉朝的统治基础,使之名存实亡。
唐末
明末
给唐朝统治致命的打击
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均田免赋
\
\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阅读教材P86,并结合以下地图,梳理满洲(清朝)兴起的线索。
________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______,史称后金。
1616年
______ 改族名为满洲
1635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 ______。
1636年
满洲兴起
努尔哈赤
大金
皇太极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才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致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推动了满族社会经济发展。清朝建立对全国的统治以后,旗人享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许多特权。直到清朝后期,旗人还享受官俸,但他们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勇猛善战,而是养尊处优,败落无能。后来,人们还把享有特权而又不务正业的人称作"八旗子弟"。
知识
八旗制度
吴三桂画像
李自成竭力推进全国统一时,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最终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遇伏身亡。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课堂小结
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民不聊生
社会动荡不安
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农民起义
1644年,明朝灭亡
满洲兴起
李自成起义失败
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1、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一歌谣出现在(  )
A.唐朝末年 B.元朝末年 C.明朝末年 D.清朝前期
2、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中“农民军”的统一指挥者是(  )
A.安禄山 B.施耐庵 C.黄巢 D.李自成
3、明末农民战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这主要表现为(  )
A.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B.李自成起义军活动的范围非常大
C.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D.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
4、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明朝宣告覆亡。推翻明朝统治的是(  )
A.吴三桂 B.李自成 C.皇太极 D.努尔哈赤
5、据下表可知,当时的政治形势是(  )
A.藩镇割据 B.五代十国 C.宋金对峙 D.明清易代
时间 事件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同年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
MEETING AFTER MEETING MOUNTAINS AND RIVERS课题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型 新授课
课 标 解 读 2022年版新课标: 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第17课的内容在课标中着重笔墨不多,只是提及了明末的李自成起义,但是由于教材中,这一课既讲述了明末的腐败,还提及了清朝的兴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也需重视。
教 材 分 析 第17课的内容处于七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史中的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的第4课,讲述的是明朝的灭亡,与前面三课共同组成明朝的历史。这一课中不仅提及了明末的腐败,农民起义,同时也提及了清朝的兴起,在知识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一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以及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前面两个子目是因果关系,第三子目与前面两个子目之间可以说是一种次序关系,明朝灭亡后进入的新朝代是清朝。
学 情 分 析 从知识水平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学期的历史内容,对于什么是历史,怎么学习历史,如何从材料中提取信息都有一定的了解,关于明朝的历史,学生通过影视作品也多有接触,但是毕竟中国古代史用的材料也多为古文献资料,相对有点晦涩难懂,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仍然欠缺。从年龄特点来说,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专注力不够,历史这一学科又需要沉淀静下心去阅读领悟。基于以上学生特点,老师需要多花心思设置活动,让学生有体验感、参与感投入到历史课堂中去,另外对于史料的选取也应当适量,考虑学生本身接受能力。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自主梳理、识读地图等方式,知道李自成起义和满洲兴起的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观察图片和材料解析能够归纳概括明朝中后期所面临的问题。(历史解释)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进行图片观察,能够知道明朝中后期统治阶级及百姓境遇的不同,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者需施行仁政的道理。(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重点 李自成农民起义
难点 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学准备 2022年版课标、2022年版课标解读、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 有人戏称中国古代的某一个朝代是开国一个碗,结局一根绳,一个碗、一根绳分别指的是什么呢?这是形容的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呢? 通过一句话概括了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通过提问,学生能够从中思考相关的历史,启发思维。
新课教学 一、积重难返 大厦将倾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展示明朝后期皇帝的享乐图 问题设置:从明后期皇帝的行为,可以得出明朝面临的一大问题是? 过渡(师):明后期的一大问题是政治的腐败,皇帝的享乐不作为,而政治腐败不仅体现在统治者身上,再来看则材料。 材料展示 (宦官)…数传之后,势成积重,始于王振,成于魏忠贤。 ——《明史》 问题设置: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史事,说说政治腐败的又一表现。 过渡(师):明后期除了政治上的腐败,社会问题更是层出不穷。 材料展示: 材料一 蜀昔有沃野之说,然惟成都府属,自灌抵彭十一州县开堰灌田故名焉。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明神宗实录》卷 材料二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 ——《明清史料》甲编 问题设置: 从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明中后期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与明后期的什么现象有关? 过渡(师):通过材料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明后期贵族、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普通民众生活困苦,而这又与政治上的腐败息息相关,再来看两幅图,我们能够更形象感知这一现象。 图片展示(《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明代《流民图》(局部) 、) 小组合作,仔细观察两幅图片,完成两个小任务。 ①说说你观察到的细节,并就你观察到的细节给出合理解释; ②说说两幅图所反映的信息之间的关联。 《元宵行乐图》反映的是明统治者贪图享乐 政治逐渐走向腐败;《流民图》反映的是下层民众生活困苦,处于水深火热中。关联:随着政治的腐败,皇族,官僚地主对财富土地的剥削日益加剧,农民失去土地沦落成流民。民众的困苦生活与统治者的享受形成鲜明对比 过渡(师):通过以上图片细节的观察,可以很明显看到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而这恰恰与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作对比,使人唏嘘。百姓被被逼得走投无路,必然会走向起义。 二、官逼民反 顺势而为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材料展示: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旱灾的情形 问题设置: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图片,说说明后期农民在受灾后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过渡(师):通过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生活可以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再结合前面所学,可知起义是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产生的。总结而言就是天灾人祸。起义军中有一将领李自成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任务:阅读教材P85-86并结合以下地图,补充完整李自成起义的经过。 展示教材中材料研读的内容,提出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为什么广大人民拥护和欢迎李自成的军队。同时通过李自成军队和明后期统治阶级的行为,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过渡(师):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者要爱惜民力,施行仁政等。 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农民起义 过渡(师):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明朝,但最后的王者是李自成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三篇章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任务:阅读教材P86,并结合以下地图,梳理满洲(清朝)兴起的线索。 师:李自成竭力推进全国统一时,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最终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遇伏身亡。明朝的统治最终被清朝所取代。 通过阅读教材及图片的观察,能够从中提炼关键信息,有利于落实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充分利用课本素材,让学生重视教材,提高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两则史料很好说明了明后期土地兼并的现状,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明后期的政治腐败有一定了解,问题的设置更是使得学生将两者关系联系起来。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的提升;观察图片也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更加懂得关注细节的,同时对于上层阶级的腐败和下层阶级的痛苦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通过问题设置能够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落实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结合前面所学,归纳概括起义的背景,有利于学生对于所学过知识的整理回顾运用。 通过对于教材知识的梳理,能够让学生养成重视教材的习惯,并且能够对于李自成的起义有个大概了解,通过配以明朝农民起义形势图有利于学生落实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通过对比分析李自成起义受到人们的拥护与明后期的腐败做对比,让学生理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者要爱惜民力,施行仁政等。落实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归纳总结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让学生能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并作对比,更加理解李自成起义的不同,这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推翻朝代统治的农民起义。 通过对于教材知识的梳理,能够让学生养成重视教材的习惯,并能够明晰满洲兴起的概况。
课程小结
作业布置 完成高分突破的相关练习 独立完成本课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明朝的灭亡有人戏称中国古代的某一个朝代是开国
朱元璋
个碗,结局一根绳
,一个碗、一根绳分别
指的是什么呢?这是形容的中国历史上的
哪一个朝代呢?
朱由检
大明王朝
自营
部编版历史
课标要求了

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认识当
THE DOWNFALL
OF THE MING
DYNASTY
课件研究所
EARCH INSTITUTE
初中历史课件
学国标
1)通过自主梳理、识读地图等方式,知道李自成起义和满洲兴起的基本
史实。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观察图片和材料解析能够归纳概括明朝中后期所面临的问题。
历史解释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进行图片观察,能够知道明朝中后期统治阶级
及百姓境遇的不同,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者需施行仁政的
道理。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积重难返大厦将倾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官逼民反顺势而为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螳螂埔蝉
黄雀在后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社会动荡
政治腐败与
大厦将倾
积重难返
积重难返大厦将倾一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JIZHONGNANFAN DASHAJIANGOING
明朝皇帝列表
从明后期皇帝的行为、可以得出明朝
面临的一大问题是?
1.太祖朱元璋2.惠帝朱允坟
3.成祖朱棣4.仁宗朱高炽
5.宣宗朱瞻基6.英宗朱祁镇
皇帝昏庸无能,政治腐败
7.景帝生
9.孝宗朱佑樘10.武宗朱厚照
11.世宗朱厚璁12.穆宗朱载屋
明武宗四处游玩,纵情享乐
明世宗爱好炼丹明神宗20年不上朝

13.神宗朱翊钧14.光宗朱常洛15.熹宗朱由校16.思宗朱由检
明熹宗爱好木工
积重难返大厦将倾一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JIZHONGNANFAN DASHAJIANGQING
从下面的材料可以看出政治腐败的
又一表现是?
(宦官)…数传之后,势成积重,
相关史事
始于王振,成于魏忠贤。
《明史》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白
已在宫中纵情享乐,还m
政治腐败、宦官专权
叫我九千罗
魏忠
至公开抢掠民女。明嘉氕不工,
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
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
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积重难返大厦将倾一一1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JIZHONGNANFAN DASHAJIANGQING
材料一
从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明
蜀昔有沃野之说,然惟成都府属,自
中后期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
灌抵彭十一州县开堰灌田故名焉。
么?与明后期的什么现象有关?
近为王府有若什七,军屯什二,民间
贵族、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士地,
仅什一而已。
普通民众生活困苦
《明神宗实录》卷
攻治腐败
材料二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


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
《明清史料》甲编
土地兼并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