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下2.1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课件+教案+素材【课件研究所】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七下2.1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课件+教案+素材【课件研究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9 16:39:50

文档简介

课题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课型 新授课
课 标 解 读 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知道元朝的建立和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文天祥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教 材 分 析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讲述的是辽宋夏金元的历史,是我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 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本课内容上承“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 峙”,下启“元朝的统治”,共设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和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三个子目。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草原长 期的混战局面。忽必烈建立元朝,重新统一了全国。三个子目之间是因果关系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和金,为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学 情 分 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古代史知识,但他们的分析、理解能力偏弱,也不善于理清知识点的 内在联系,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能力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等重要史事的时间、经过和影响。(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 知道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政权并立局面,重建了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天祥抗元,体现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正确认识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历史贡献。(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重点 蒙古政权建立、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
难点 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音乐《敕勒歌》提问:这首民歌反映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学生活动】回答“蒙古族”。 从熟悉的歌曲入手,设问引导,切入课题。
新课教学 从草原到帝国——蒙古族的兴起与发展 蒙古族的兴起 【教师活动】介绍蒙古族的概念:蒙古族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蒙古”一词在蒙语里的含义是“永恒之火”,寄托了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期望。 展示蒙古包内景一角以及蒙古族骑射的图片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知道蒙古族游牧迁徙的生活方式。 蒙古的统一: 背景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12世纪的蒙古草原”,并思考问题。问题:这些文字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社会状况?这一局面后来是谁改变的? 【教师活动】解读:蒙古族互相征战、社会动荡不安;蒙古族人民盼望统一,结束战争。 时间:1206 人物:铁木真(成吉思汗) 【教师活动】展示《成吉思汗像》及铁木真的生平信息,并设问:上述材料,反映了铁木真怎样的性格特点?将会有何作为? 【学生活动】了解铁木真的生平 【教师活动】解释“成吉思汗”概念的由来。 3.采取措施促进蒙古族的发展壮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8《相关史实》,归纳成吉思汗的统治措施及其影响。 【学生活动】从课本中找到答案 战争与征服—— 蒙古灭西夏、金 【过渡】提出问题:如何结束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并实现全国统一的呢? 【教师活动】利用地图动态展示蒙古灭西夏、金等政权的过程,最终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其中,交代蒙古灭西夏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去世。 【学生活动】整理表格知道蒙古灭西夏与金的主要活动。 【教师活动】结合相关史事以及图片,介绍蒙古轻重骑兵及围歼战法,解释蒙古军队强大的原因。 辉煌的大一统时代——元朝的统一 元朝的建立 【教师活动】介绍元朝建立的三要素,展示图片以及文字信息,交代“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等信息。 治国方略 【教师活动】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思考忽必烈继承汗位后,将会采取什么方式治理国家? 材料: 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然可考。 ——宋濂等《宋史·许衡传》 【学生活动】预设答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 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3.为政措施: 改制: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教师活动】介绍元朝的机构建设以及年号的由来 重农:注重农桑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 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以农桑为本。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 ——《元史 食货志一》 【学生活动】感受元朝农业方面的措施 ③迁都:定都于大都; 【教师活动】展示《元大都平面图》 ④崇儒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 至元四年(1267年)正月,敕修曲阜宣圣庙,五月……敕上都重建孔子庙。 ——《元史 世祖本纪三》 至元八年(1271年),命设国子学。 ——《元史 世祖本纪四》 【学生活动】结合地图找到孔庙和国子监的位置,体会元朝崇儒的措施。 【教师活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孔庙和国子监的出现意味着 蒙古统治者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 【学生活动】思考: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这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4.灭亡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5.统一全国: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的统一。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文天祥展现了怎么样的精神? 讲解文天祥: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 6.元朝的地位: 【教师活动】展示元朝与唐朝的地图以及材料: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一》 【学生活动】思考:元朝与历史上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7.元朝统一的意义: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统一是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 元朝统治者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从太祖成吉思汗到世祖忽必烈, 经过几代人锲而不舍的努力……元朝把中国境内的不同政权都纳入了自己的大纛之下。百川归海, 天下一统,国家的统一为经济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契机。 ——任崇岳《元朝的统一及其意义》 【教师活动】学生思考得出答案:①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政权并立局面②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探究】有人认为,既然元朝统一全国是进步的,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问题,畅所欲言。 展示蒙古包照片,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蒙古族游牧迁徙的生活方式。 承上“蒙古族”,分析12世纪的蒙古草原社会状况,通过分析史料,了解蒙古诸部混战的局面,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料实证的意识。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成吉思汗的成长背景,感知成吉思汗的优秀品质,联系自己实际,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与毅力。 承上人物的介绍,引出其巩固措施,理解成吉思汗为蒙古族做出的“卓越”贡献 利用地图动态呈现蒙古攻灭西夏和金的过程,涵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承上蒙古政权,从成吉思汗过渡到忽必烈,进而进入元朝时期。 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使学生理解忽必烈在政治、经济方面行汉法的表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通过史料研读,小组讨论,老师引领,突破教学的难点,认识 “行汉法”的作用和影响,从中体会忽必烈“行汉法”的智慧 介绍“文天祥抗元”的人物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满历史人物形象,感受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传承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 通过元与其前代、后代的地图的对比,引导学生从“终割据,奠基础”两个角度归纳元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思维上的冲突,突破本课难点
拓展阅读 《长歌正气 文天祥传》(郭晓晔著) 拓展知识层面
课程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蒙古族历史上两位杰出的人物成吉思汗和忽必烈。13世纪初,蒙古族开始兴起,蒙古族杰出的领袖成吉思汗在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并开始向外扩张,他和他的后继者在1227年灭西夏,又在1234年灭金。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大行汉法,效仿中原王朝建立政权。元于1276年灭南宋,最终在1279年统一全国。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政权并立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业布置 搜集文天祥的故事,体会其舍生取义的精神,写一篇 300 字以上的小文章。 进一 步了解文天祥,在撰写小文章的过程中沉淀思维、内化行为,自觉传承中华民族 的优秀传统,树立责任与担当意识。
板书设计(共34张PPT)
COURSEWARE RESEARCH INSTITUTE
课件研究所
初中历史课件
内容要求: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知道元朝的建立和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文天祥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2.知道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分裂割据局面,重建了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天祥抗元,体现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正确认识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历史贡献。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1.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等重要史事的时间、经过和影响。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这首民歌反映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蒙古族的兴起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直 系祖先是室韦各部落。“蒙古”这一名 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 志》,其意为 “ 永恒之火 ”, 别称:“马背上的民族”。
草原上的蒙古包
蒙古族的兴起
蒙古族善于骑射,过游牧生活。
蒙古包内景一角
蒙古的统一
这些文字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社会状况?这一局面后来是谁改变的?
蒙古诸部互相征伐,社会动荡不安。
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1)背景
在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
材料一
MATERIAL 1
有星的天旋转着,
众百姓反了,
不进自己的卧内,
互相抢掠财物。
有草皮的地翻转着,
全部百姓反了,
不卧在自己的被儿里,
互相攻打。
起于灾难而终于卓越。
——《哈伯斯杂志》
2)时间
3)人物
蒙古的统一
蒙古人像水晶那样结实、纯净、明亮,我将率领他们走向统治世界的道路。
那一年,他9岁。
父亲被仇敌毒死,孤儿寡母被部落亲朋抛弃,依靠掘草根、拾果子、打土拨鼠来度日……
那一年,他16岁。
羊马被偷走,在没有食物果腹的困境中,为躲避仇家的围捕,连续在密林中呆了9天,被戴枷游行,后躲在羊毛中才得以脱身……
那一年,他28岁。
在十三翼之战中失利,这是他一生领导他强大的骑兵所向披靡,所经历60余场战争中唯一的一次战败……
那一年,他43岁。
击败漠北西部强大部落乃蛮部,其余部落或败或降,草原基本统一。
公元1206年春, 在今天的蒙古国鄂嫩河源头, 铁木真召集他的亲属和各部贵族, 举行忽里台(大聚会), 与会者共同推举他为大汗。当时有个巫师, 自称能与上天通话, 他以上天的名义对铁木真说:“如今, 被称为古儿汗的这个地域上的君主, 已被你一手征服, 你已取得了他们的领地, 你可以像他们那样采用一个同样意义的尊号-成吉思。成吉思啊, 你是最高的君主, 最高的主命你采用成吉思汗的称号。”于是, 与会的贵族们一致拥戴铁木真为成吉思汗。
——《中国大通史·元》上
成吉思汗:拥有海洋四方的王
采取措施促进蒙古族的发展壮大
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
1)行政
组建一支一万人的护卫部队。
2)军事
创制蒙古文字
3)文化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草原后,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把蒙古人按编制组织起来,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又组建了一支有一万人的护卫队,还建立司法机构,创制蒙古文字。这些措施,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
阅读相关史事,请概括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如何结束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并实现全国统一的呢?
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们的牧马之地。
——成吉思汗
蒙古草原的统一
民族政权的并立
蒙古
1218年,灭西辽
1234年,灭金
1227年,在攻西夏时,成吉思汗病死于六盘山,时年66岁。
金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1227年,灭西夏
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成吉思汗陵
时间 主要活动
1206年
1227年
1234年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成吉思汗进攻西夏。
蒙古军队灭西夏
蒙古军队灭金
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
蒙古军队作战,往往是凭借精锐骑兵打围歼战。南宋军队在野战中难以抵挡蒙古铁骑的进攻,因而加强长江防御体系,在守城战和水战中与蒙军较量。蒙军在攻打城市时时常遭到南宋居民的顽强抵抗,久攻不下,损兵折将。如成吉思汗之孙蒙哥率军攻打合洲②,5个月未能攻下。交战中蒙哥被宋军的矢石击中,伤重而死。
1258年蒙古军队围攻巴格达城的部署图
(忽必烈)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
——郝经《陵川集》
建立者
忽必烈(元世祖)
1271年
时间
元朝的建立
都城
大都(今北京)
(1215年-1294年)
(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汗位)
治国方略
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然可考。
——宋濂等《宋史·许衡传》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课本,思考忽必烈继承汗位后,将会采取什么方式治理国家?
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 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为政措施
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1)改制
1271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定国号为“大元”。在此之前,蒙古国家没有类似于中原王朝的国号,自称“大蒙古国”。
为政措施
注重农桑。
2)重农
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以农桑为本。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
——《元史 食货志一》
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农桑辑要》
为政措施
定都于大都。
3)迁都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为政措施
4)崇儒
至元四年(1267年)正月,敕修曲阜宣圣庙,五月……敕上都重建孔子庙。
——《北宋东京饮食文化研究》
至元八年(1271年),命设国子学。 ——《元史 世祖本纪四》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①取得了汉族地主阶级对蒙古政权的认可和支持,有利于蒙古政权的封建化与民族交融,有利于安定社会秩序。
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元朝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这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灭亡南宋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观看视频,思考文天祥展现了怎么样的精神?
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
播放视频
统一全国
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的统一。
元朝的地位
元朝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的疆域最大。
唐朝
元朝
元朝与历史上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相比,有什么不同?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mí)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一》
元朝统一的意义
统一是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 元朝统治者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从太祖成吉思汗到世祖忽必烈, 经过几代人锲而不舍的努力……元朝把中国境内的不同政权都纳入了自己的大纛(dào)之下。百川归海, 天下一统,国家的统一为经济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契机。
——任崇岳《元朝的统一及其意义》
①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政权并立局面。
②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探究
有人认为,既然元朝统一全国是进步的,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1.元朝统一
元的统一是历史的进步。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政权并立局面,有利于国家稳定,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
2.文天祥的抗元,是为了保卫本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反抗的是外族统治者的暴力侵犯,是正义行为。宁死不屈、高风亮节,理应受到后人的赞扬和纪念。
3.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南宋
元朝
元朝
南宋
西夏

蒙古
南宋

蒙古
南宋
蒙古
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统一,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
1227年,蒙古灭西夏。
1234年,蒙古灭金。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
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1276年,南宋灭亡。
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
1. (2022·山东青岛·9)公元13世纪上半叶,一个让全世界都震惊的草原游牧帝国跃出历史地平线,之后横扫欧亚大陆。这个“草原游牧帝国”的缔造者是(  )
A.成吉思汗 B.阿保机 C.阿骨打 D.努尔哈赤
【答案】A
【解析】根据“公元13世纪上半叶”“草原游牧帝国”可推断出这个帝国指的是蒙古帝国,缔造者是成吉思汗,故选A项;阿保机建立的是辽政权,排除B项;阿骨打建立了金政权,排除C项;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排除D项。
2.(2022·湖南长沙·3)它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它对边疆的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材料描述的是(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它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的广大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D项正确;汉朝、隋朝、唐朝与“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不符,排除A、B、C项。
3.(2023·四川内江·4)10—13世纪,经过300多年的分裂和对峙,中华大地逐渐走向大统一。这一历史进程中,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①蒙古灭西夏和金朝
②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统一
③宋太祖和其后继者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④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1227年,蒙古军队灭西夏,1234年,蒙古军队灭金;②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③960年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及其后继者依照先北后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实现了局部统一;④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③④①②,故选B项;排序时间错误,排除A、C、D三项。
4.(2019·北京朝阳·统考二模)下图是宋元时期政治形势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辽、金、元 B.金、元、辽 C.元、辽、金 D.辽、元、金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建立于916年,1125年被金所灭;北宋建立于960年,1127年,被金所灭;西夏建立于1038年,1227年亡于蒙古政权;南宋建立于1127年,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金建立于1115年,1234年亡于蒙古政权。故曾与北宋并立的有辽,与西夏曾与南宋并立的有金与西夏。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朝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攻灭南宋残部。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据宋元时期政治形势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辽、金、元,A项正确;金、元、辽对应错误,排除B项;元、辽、金对应错误,排除C项;辽、元、金对应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蒙古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①蒙古族的兴起
②蒙古的统一
③采取措施促进蒙古族的发展壮大
①元朝的建立
②治国方略
③为政措施
④灭亡南宋
⑤统一全国
⑥元朝的地位
⑦元朝统一的意义
1227年 成吉思汗进攻西夏,蒙古军队灭西夏
1234年 蒙古军队灭金,和南宋直接对峙
MEETING AFTER MEETING MOUNTAINS AND RI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