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年中考生物情境突破专题1 社会热点(2)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4年中考生物情境突破专题1 社会热点(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25 19:28:25

文档简介

备考2024年中考生物情境突破专题1 社会热点(2)
一、选择题
1.(2023八上·巧家月考)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航成功,这是我国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飞机是对鸟类的仿生,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前肢特化成翼 B.身体一般呈流线型
C.骨骼轻便,利于飞翔 D.飞行所需能量由细胞核提供
2.(2023八上·饶平期中) 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航成功,这是我国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飞机是对鸟类的仿生,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前肢特化成翼 B.身体一般呈流线型
C.骨骼轻便,利于飞翔 D.飞行所需能量由细胞核提供
3.(2023八上·小榄期中)下列哪项不是利用仿生技术制作的(  )
A.国产大飞机C919 B.雷达
C.薄壳建筑 D.汽车
4.(2023·广东)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航成功,这是我国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飞机是对鸟类的伤生,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前肢特化成翼 B.身体一般呈流线型
C.骨骼轻便,利于飞翔 D.飞行所需能量由细胞核提供
5.(2021八上·克东期末)国产大飞机C919的机翼设计和响尾蛇导弹的红外装置应用的技术都是(  )
A.生物防治 B.转基因 C.仿生 D.生物反应器
6.2017年5月中国第一架国产大飞机首飞成功。飞机机翼的设计应用的技术是(  )
A.克隆 B.转基因 C.仿生 D.生物反应器
7.(2024八上·南沙期末)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成功,这是我国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飞机是模仿鸟类的仿生设计(  )
A.长有牙齿,适于消化食物
B.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C.胸肌发达,附在胸骨上,牵动两翼飞行
D.体温恒定,增强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8.(2024八上·博罗期末)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手段搭载普通椒的 种子培育出果实大、肉厚、产量高的太空椒。该技术采用的育种原理是(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人工选择育种 D.克隆技术
9.(2023七下·永川期末)神舟飞船返回地球的过程中,要穿过地球大气层。在地球大气层中有一层臭氧层。臭氧层如果发生大面积变薄形成臭氧层“空洞”,会对地球环境产生影响是(  )
A.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温度显著升高
B.会破坏飞机和轮船的导航系统
C.大量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地球,对地球表面的生物生存造成危害
D.大量的宇宙射线通过大气层到达地球,增加了地球生物的能量
10.(2022八下·高州期中)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手段搭载普通椒的种子,培育出果实大、肉厚、产量高的太空椒。该技术采取的育种原理是(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转基因育种 D.克隆技术
11.(2018·湛江模拟)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下列科学研究成果的获得与生物学无直接关系的是(  )
A.中国航空研究院研制出“太行”飞机发动机
B.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研究出青蒿素治疗疟疾
C.中山大学研究小组发现抑制鼻咽癌生长转移新机制
D.袁隆平研究出亩产达到1149.02公斤的超级水稻
12.(2023·广东) 2023年5月,我国科考队员在西藏林芝市发现了一棵高达102.3米的柏木,该柏木是目前已知的亚洲第一高树。决定树高的根本原因是(  )
A.光照强度 B.遗传物质 C.土壤肥力 D.地心引力
13.(2024七上·南山期末)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下列衣食住行方面的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旧衣物合理回收利用 B.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C.及时关闭电器的电源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学
14.(2023七下·岳池期末)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下列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B.废弃物实行分类回收或处理
C.多使用一次性餐具促进经济发展
D.购物时使用自备环保袋
15.(2024七上·巴中期末)“低碳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主题。“绿色低碳”这一发展理念已深入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下列做法与绿色低碳发展不符的是(  )
A.提倡无纸质化办公 B.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C.减少塑料制品使用 D.倡导垃圾就地焚烧
16.(2023八下·涟水期中)我国一直倡导“绿色生活”,“绿色”的含义包括“绿色城市,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绿色生活”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
A.废旧电池随意乱扔
B.人走不忘关电灯,洗手不忘关水龙头
C.尽量减少一次性木筷、餐巾纸、塑料袋等物品的使用
17.(2023七上·佛山期末)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下列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B.废弃物实行分类回收或处理
C.使用一次性餐具促进经济发展 D.购物时使用自备环保袋
18.(2024八上·禅城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体现出我国在保护环境方面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各种行为符合以上理念的是(  )
A.为丰富我国生物多样性,大力引进国外生物新品种
B.为提高经济效益,把沼泽地开垦为农田
C.佛山市持续推动高品质森林城市的建设
D.为防止地面污染,把有毒工业废渣埋入地下
19.(2023七下·秦都期末)“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逐年攀升,科学家提出的“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的环保理念深受大家认同。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
B.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碳排放
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方便生活
20.今年在我国成功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倡导“绿色奥运”理念,全面使用清洁能源。下列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煤炭 B.太阳能 C.水能 D.风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 A 、鸟类的前肢变成了翼, A 正确。
B 、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适于飞行,B正确。
C 、骨有的薄,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适于飞翔生活,C正确。
D 、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 D 错误。
故选: D 。
【分析】鸟类适合飞行的结构特点:鸟类的身体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用肺进行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2.【答案】D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鸟类的前肢变成了翼,翼是飞行器官,A不符合题意;
B、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空气阻力,B不符合题意;
C、骨有的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适于飞翔生活,C不符合题意;
D、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飞行所需能量由线粒体提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喙无齿,身体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3.【答案】D
【知识点】动物与仿生
【解析】【解答】ABC、模仿鸟的飞行发明了国产大飞机C919;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模仿乌龟的背甲制造了薄壳建筑,不符合题意;
D、汽车不属于仿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仿生: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的设施设备,就叫仿生(如: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等)。
4.【答案】D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鸟类前肢化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A正确;
B、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空气阻力,B正确;
C、鸟的骨骼轻便,长骨中空,是为了减少自重,有利于飞行,C正确;
D、飞行时所需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线粒体呼吸作用提供的,呼吸作用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鸟类的结构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有:①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②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③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④长骨中空,骨骼 轻、薄 、坚固,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⑤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⑥消化系统发达,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有利于给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能量。
5.【答案】C
【知识点】动物与仿生
【解析】【解答】仿生学是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人们模仿蜻蜓的翅研制建造了机翼末端的前缘加厚装置以防止机翼折断,因此飞机机翼的设计应用的技术属于仿生。人们模仿响尾蛇的热能感受器设计制造出了响尾蛇导弹,属于仿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
6.【答案】C
【知识点】动物与仿生
【解析】【解答】人们模仿蜻蜓的翅研制建造了机翼末端前缘的加厚装置,以防止机翼折断,应用了仿生技术。
故答案为:C。
【分析】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
7.【答案】A
【知识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鸟类有喙无齿,A错误;
B、鸟类的骨骼轻、薄,长骨中空,利于飞行,B正确;
C、鸟类的胸肌发达,胸肌收缩有力可以牵动两翼飞行,利于飞行,C正确;
D、鸟类的体温恒定,扩大了其分布范围,增强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覆盖着羽毛;鸟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双重呼吸;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等特征。
8.【答案】B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所以,学家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手段搭载普通椒的 种子培育出果实大、肉厚、产量高的太空椒的技术采用的育种原理是诱变育种,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诱变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太空育种的含义: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太空育种可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但是这些变异并不是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9.【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臭氧层的遭到破坏后,过量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对人类健康最直接的危害是破坏脱氧核糖核酸(即DNA),而DNA的损伤会导致癌症。增加家禽患病率,导致减产.对鱼类、虾、蟹、浮游动物和水体等都有很大损害,从而降低水产品产量。破坏树木的正常生长,减少森林种类的数量,破坏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C。
【分析】臭氧层的破坏给会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10.【答案】B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知: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如果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则可以遗传给后代。
11.【答案】A
【知识点】生物学研究的范畴
【解析】【解答】太行发动机的成功研制和使用,意味着中国在航空动力领域具备独立自主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而以太行为基础的系列动力装置可用于为中国大型运输机、客机以及军舰提供动力。故与生物学无直接关系;屠呦呦发现了青蒿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疟效果,对鼠疟原虫曾有过60%~80%的抑制率,从而研制出青蒿素。故与生物学有直接关系;研究人员通过对NPC细胞系和病人组织样本进行分析发现,miR-34c在细胞和组织内均发生明显表达下调。通过在细胞系内过量表达miR-34c发现,NPC细胞存活能力,集落形成,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都受到明显抑制,同时体内实验也证明miR-34c过表达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及肺转移。故与生物学有直接关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故与生物学有直接关系。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12.【答案】B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解答】树的高度属于生物的性状,生物的性状受基因的控制以及环境的影响,因此决定树高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其次才是光照强度、土壤肥力等环境因素。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体的性状都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是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13.【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 A、旧衣物合理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不符合题意;
B、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资源的浪费,不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符合题意;
C、及时关闭电器的电源,节约用电,减少资源浪费,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不符合题意;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4.【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有利于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废弃物实行分类回收或处理,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实用一次性餐具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会浪费自然资源,C符合题意;
D、购物时使用自备环保袋,有利于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者改善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者破坏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15.【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无纸质化办公不再以纸质的形式下发,可以节约用纸。造纸的材料主要是树木,所以这样可以保护森林,不符合题意;
B、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可以美化环境,同时植物也能吸收碳,促进碳氧平衡,不符合题意;
C、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减少对土壤的染污,不符合题意;
D、将生活垃圾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环境保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6.【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随意丢弃废电池的危害会污染土壤和水体,正确处理废旧电池的做法是:将使用后的废旧电池集中起来统一处理,A错误;
B、人走不忘关电灯,洗手不忘关水龙头,能够节约水电,属于“绿色生活”,B正确;
C、尽量减少一次性木筷、餐巾纸、塑料袋等物品的使用,能够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垃圾的产生,属于“绿色生活”,C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等。
17.【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节能减排,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环保理念。
B.废弃物实行分类回收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台环保理念。
C.使用一次性餐具,排放的垃圾增多,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环保理念。
D.购物时使用自备环保袋,减少白色垃圾,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环保理念。
故答案为:C。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8.【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植被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大力引进国外生物新品种,容易造成生物入侵,可能使本地物种受到威胁,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A错误;
B、为提高经济效益,把沼泽地开垦为农田,会破坏环境,使生物种类减少,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不符合生态文明理念,B错误;
C、佛山市持续推动高品质森林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净化空气符合生态文明理念,C正确;
D、为防止地面污染,把有毒工业废渣埋入地下,会严重威胁地下水和土壤及周边生物的安全,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二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过度的砍伐,开垦,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
19.【答案】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绿色生活方式的环保理念,A不符合题意;
B、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有利于减少私家车汽车尾气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绿色生活方式理念,B不符合题意;
C、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碳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C不符合题意;
D、经常使用一次性碗筷,会造成森林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低碳经济、绿色生活方式理念,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生活发展,生活物质条件的提高,随之也对人类周围环境带来了影响与改变。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
20.【答案】A
【知识点】自然资源现状及保护
【解析】【解答】 A、煤炭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清洁能源,符合题意;
BCD、太阳能、水能和风能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消耗后可得到恢复补充,属于清洁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1 / 1备考2024年中考生物情境突破专题1 社会热点(2)
一、选择题
1.(2023八上·巧家月考)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航成功,这是我国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飞机是对鸟类的仿生,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前肢特化成翼 B.身体一般呈流线型
C.骨骼轻便,利于飞翔 D.飞行所需能量由细胞核提供
【答案】D
【知识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 A 、鸟类的前肢变成了翼, A 正确。
B 、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适于飞行,B正确。
C 、骨有的薄,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适于飞翔生活,C正确。
D 、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 D 错误。
故选: D 。
【分析】鸟类适合飞行的结构特点:鸟类的身体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用肺进行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2.(2023八上·饶平期中) 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航成功,这是我国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飞机是对鸟类的仿生,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前肢特化成翼 B.身体一般呈流线型
C.骨骼轻便,利于飞翔 D.飞行所需能量由细胞核提供
【答案】D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鸟类的前肢变成了翼,翼是飞行器官,A不符合题意;
B、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空气阻力,B不符合题意;
C、骨有的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适于飞翔生活,C不符合题意;
D、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飞行所需能量由线粒体提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喙无齿,身体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3.(2023八上·小榄期中)下列哪项不是利用仿生技术制作的(  )
A.国产大飞机C919 B.雷达
C.薄壳建筑 D.汽车
【答案】D
【知识点】动物与仿生
【解析】【解答】ABC、模仿鸟的飞行发明了国产大飞机C919;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模仿乌龟的背甲制造了薄壳建筑,不符合题意;
D、汽车不属于仿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仿生: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的设施设备,就叫仿生(如: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等)。
4.(2023·广东)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航成功,这是我国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飞机是对鸟类的伤生,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前肢特化成翼 B.身体一般呈流线型
C.骨骼轻便,利于飞翔 D.飞行所需能量由细胞核提供
【答案】D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鸟类前肢化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A正确;
B、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空气阻力,B正确;
C、鸟的骨骼轻便,长骨中空,是为了减少自重,有利于飞行,C正确;
D、飞行时所需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线粒体呼吸作用提供的,呼吸作用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鸟类的结构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有:①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②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③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④长骨中空,骨骼 轻、薄 、坚固,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⑤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⑥消化系统发达,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有利于给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能量。
5.(2021八上·克东期末)国产大飞机C919的机翼设计和响尾蛇导弹的红外装置应用的技术都是(  )
A.生物防治 B.转基因 C.仿生 D.生物反应器
【答案】C
【知识点】动物与仿生
【解析】【解答】仿生学是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人们模仿蜻蜓的翅研制建造了机翼末端的前缘加厚装置以防止机翼折断,因此飞机机翼的设计应用的技术属于仿生。人们模仿响尾蛇的热能感受器设计制造出了响尾蛇导弹,属于仿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
6.2017年5月中国第一架国产大飞机首飞成功。飞机机翼的设计应用的技术是(  )
A.克隆 B.转基因 C.仿生 D.生物反应器
【答案】C
【知识点】动物与仿生
【解析】【解答】人们模仿蜻蜓的翅研制建造了机翼末端前缘的加厚装置,以防止机翼折断,应用了仿生技术。
故答案为:C。
【分析】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
7.(2024八上·南沙期末)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成功,这是我国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飞机是模仿鸟类的仿生设计(  )
A.长有牙齿,适于消化食物
B.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C.胸肌发达,附在胸骨上,牵动两翼飞行
D.体温恒定,增强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答案】A
【知识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鸟类有喙无齿,A错误;
B、鸟类的骨骼轻、薄,长骨中空,利于飞行,B正确;
C、鸟类的胸肌发达,胸肌收缩有力可以牵动两翼飞行,利于飞行,C正确;
D、鸟类的体温恒定,扩大了其分布范围,增强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覆盖着羽毛;鸟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双重呼吸;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等特征。
8.(2024八上·博罗期末)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手段搭载普通椒的 种子培育出果实大、肉厚、产量高的太空椒。该技术采用的育种原理是(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人工选择育种 D.克隆技术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所以,学家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手段搭载普通椒的 种子培育出果实大、肉厚、产量高的太空椒的技术采用的育种原理是诱变育种,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诱变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太空育种的含义: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太空育种可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但是这些变异并不是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9.(2023七下·永川期末)神舟飞船返回地球的过程中,要穿过地球大气层。在地球大气层中有一层臭氧层。臭氧层如果发生大面积变薄形成臭氧层“空洞”,会对地球环境产生影响是(  )
A.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温度显著升高
B.会破坏飞机和轮船的导航系统
C.大量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地球,对地球表面的生物生存造成危害
D.大量的宇宙射线通过大气层到达地球,增加了地球生物的能量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臭氧层的遭到破坏后,过量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对人类健康最直接的危害是破坏脱氧核糖核酸(即DNA),而DNA的损伤会导致癌症。增加家禽患病率,导致减产.对鱼类、虾、蟹、浮游动物和水体等都有很大损害,从而降低水产品产量。破坏树木的正常生长,减少森林种类的数量,破坏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C。
【分析】臭氧层的破坏给会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10.(2022八下·高州期中)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手段搭载普通椒的种子,培育出果实大、肉厚、产量高的太空椒。该技术采取的育种原理是(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转基因育种 D.克隆技术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知: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如果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则可以遗传给后代。
11.(2018·湛江模拟)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下列科学研究成果的获得与生物学无直接关系的是(  )
A.中国航空研究院研制出“太行”飞机发动机
B.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研究出青蒿素治疗疟疾
C.中山大学研究小组发现抑制鼻咽癌生长转移新机制
D.袁隆平研究出亩产达到1149.02公斤的超级水稻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学研究的范畴
【解析】【解答】太行发动机的成功研制和使用,意味着中国在航空动力领域具备独立自主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而以太行为基础的系列动力装置可用于为中国大型运输机、客机以及军舰提供动力。故与生物学无直接关系;屠呦呦发现了青蒿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疟效果,对鼠疟原虫曾有过60%~80%的抑制率,从而研制出青蒿素。故与生物学有直接关系;研究人员通过对NPC细胞系和病人组织样本进行分析发现,miR-34c在细胞和组织内均发生明显表达下调。通过在细胞系内过量表达miR-34c发现,NPC细胞存活能力,集落形成,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都受到明显抑制,同时体内实验也证明miR-34c过表达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及肺转移。故与生物学有直接关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故与生物学有直接关系。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12.(2023·广东) 2023年5月,我国科考队员在西藏林芝市发现了一棵高达102.3米的柏木,该柏木是目前已知的亚洲第一高树。决定树高的根本原因是(  )
A.光照强度 B.遗传物质 C.土壤肥力 D.地心引力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解答】树的高度属于生物的性状,生物的性状受基因的控制以及环境的影响,因此决定树高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其次才是光照强度、土壤肥力等环境因素。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体的性状都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是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13.(2024七上·南山期末)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下列衣食住行方面的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旧衣物合理回收利用 B.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C.及时关闭电器的电源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学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 A、旧衣物合理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不符合题意;
B、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资源的浪费,不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符合题意;
C、及时关闭电器的电源,节约用电,减少资源浪费,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不符合题意;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4.(2023七下·岳池期末)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下列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B.废弃物实行分类回收或处理
C.多使用一次性餐具促进经济发展
D.购物时使用自备环保袋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有利于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废弃物实行分类回收或处理,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实用一次性餐具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会浪费自然资源,C符合题意;
D、购物时使用自备环保袋,有利于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者改善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者破坏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15.(2024七上·巴中期末)“低碳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主题。“绿色低碳”这一发展理念已深入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下列做法与绿色低碳发展不符的是(  )
A.提倡无纸质化办公 B.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C.减少塑料制品使用 D.倡导垃圾就地焚烧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无纸质化办公不再以纸质的形式下发,可以节约用纸。造纸的材料主要是树木,所以这样可以保护森林,不符合题意;
B、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可以美化环境,同时植物也能吸收碳,促进碳氧平衡,不符合题意;
C、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减少对土壤的染污,不符合题意;
D、将生活垃圾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环境保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6.(2023八下·涟水期中)我国一直倡导“绿色生活”,“绿色”的含义包括“绿色城市,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绿色生活”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
A.废旧电池随意乱扔
B.人走不忘关电灯,洗手不忘关水龙头
C.尽量减少一次性木筷、餐巾纸、塑料袋等物品的使用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随意丢弃废电池的危害会污染土壤和水体,正确处理废旧电池的做法是:将使用后的废旧电池集中起来统一处理,A错误;
B、人走不忘关电灯,洗手不忘关水龙头,能够节约水电,属于“绿色生活”,B正确;
C、尽量减少一次性木筷、餐巾纸、塑料袋等物品的使用,能够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垃圾的产生,属于“绿色生活”,C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等。
17.(2023七上·佛山期末)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下列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B.废弃物实行分类回收或处理
C.使用一次性餐具促进经济发展 D.购物时使用自备环保袋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节能减排,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环保理念。
B.废弃物实行分类回收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台环保理念。
C.使用一次性餐具,排放的垃圾增多,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环保理念。
D.购物时使用自备环保袋,减少白色垃圾,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环保理念。
故答案为:C。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8.(2024八上·禅城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体现出我国在保护环境方面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各种行为符合以上理念的是(  )
A.为丰富我国生物多样性,大力引进国外生物新品种
B.为提高经济效益,把沼泽地开垦为农田
C.佛山市持续推动高品质森林城市的建设
D.为防止地面污染,把有毒工业废渣埋入地下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植被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大力引进国外生物新品种,容易造成生物入侵,可能使本地物种受到威胁,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A错误;
B、为提高经济效益,把沼泽地开垦为农田,会破坏环境,使生物种类减少,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不符合生态文明理念,B错误;
C、佛山市持续推动高品质森林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净化空气符合生态文明理念,C正确;
D、为防止地面污染,把有毒工业废渣埋入地下,会严重威胁地下水和土壤及周边生物的安全,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二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过度的砍伐,开垦,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
19.(2023七下·秦都期末)“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逐年攀升,科学家提出的“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的环保理念深受大家认同。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
B.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碳排放
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方便生活
【答案】D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绿色生活方式的环保理念,A不符合题意;
B、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有利于减少私家车汽车尾气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绿色生活方式理念,B不符合题意;
C、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碳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C不符合题意;
D、经常使用一次性碗筷,会造成森林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低碳经济、绿色生活方式理念,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生活发展,生活物质条件的提高,随之也对人类周围环境带来了影响与改变。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
20.今年在我国成功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倡导“绿色奥运”理念,全面使用清洁能源。下列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煤炭 B.太阳能 C.水能 D.风能
【答案】A
【知识点】自然资源现状及保护
【解析】【解答】 A、煤炭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清洁能源,符合题意;
BCD、太阳能、水能和风能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消耗后可得到恢复补充,属于清洁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