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9 22:4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以及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知道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分析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 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荣传统,当代青少年应以先辈们为榜样,树立和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课堂导入】
播放经典歌曲《松花江上》。
教师讲述:从如诉如泣的音乐和歌唱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东北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凄惨的景象。那么,是什么事件让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有家难回?
学生回答:九一八事变。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九一八事变
指导学生阅读第86页到87页内容,完成导学单目标导学一的题目。
请学生回答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及影响。
请学生思考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结合教材第86页“相关史事”的内容,思考,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第一,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很明显日本要侵占中国,称霸世界;第二,日本想通过对外战争来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第三,国共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教师强调: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
教师讲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很快占领了东北三省。我们看几组图片,日本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PPT出示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看了之后,大家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愤恨、愤怒等
教师讲述: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当时中国有哪些抗日力量?
学生回答:东北人民、中国共产党。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7页两则“相关史事”,引导学生认识到还有一方面抗日力量,即国民党内部的爱国力量。
教师总结:在抗战过程中,出现了太多的民族英雄,比如中共方面杨靖宇,国民党方面国民党爱国将领马占山、蒋光鼐、蔡廷锴等,他们都是抗日民族英雄,在他们身上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这是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少年学习的。
目标导学二:华北危机和一二·九运动
教师讲述: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8页内容,回答导学单上目标导学二的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1935年底,北平学生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桌子了”的呼声,北平学生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这样的呼声?
学生回答: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蒋介石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教师设问:面对严峻的形势,如果你是当时一名学生,你会怎么做?(给学生时间讨论,学生回答)北平学生是怎么做的?他们的爱国行为又遭遇到了什么?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
播放一二·九运动视频。
教师在课件上用表格的形式概括一二·九运动的基本史实(学生边回答边整理)。
教师总结:一二·九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所谓“铁肩担道义”,青年学生在民族危亡时刻却用他们柔弱的肩膀担起了救国大任,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学生回答)
教师强调:一二·九运动的意义在于不但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而且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还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爆发了。
目标导学三:西安事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9页内容,完成导学单上该部分的题目。(3分钟后,播放西安事变相关视频)
学生回答“西安事变”的时间、地点、人物、目的、结果。
教师出示西安事变后各国媒体记者的报道,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该怎么解决西安事变?怎么处置蒋介石?(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利于团结国共两党及全民族的力量进行抗战,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抗战胜利和民族解放。如果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入国民政府派系斗争、群雄割据的局面,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有利于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
教师讲述: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教师提问:你认为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哪一方政治势力发挥的作用更大?
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国难当头,唯独中国共产党是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周恩来在西安进行调停和谈判过程中,对蒋介石说“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以及为国共合作进行抗战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教师设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一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国共由内战到联合抗日。二是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本课小结】
回顾本科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分出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日本对中国的步步侵略,另一条主线是中国社会各派政治势力对日本侵略的抗争。
【课后反思】
史为今用,谈谈你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主题升华】
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伤痛依然存在。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珍爱和平,振兴中华,圆复兴梦!
【同步练习】
1.歌曲《松花江上》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 )
A. 九一八事变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西安事变
2.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的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小明在学习“一二九运动”过程中,记录了其相关知识(下图),其中有一处错误,它是( )
背景:华北危机时间:1935年12月9日主力:青年学生影响: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A.背景 B.时间 C.主力 D.影响
4.1936年12月《桂林日报》: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陕变”指(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自从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以后,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华北地区扩展……中华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觉醒和团结。
----《毛泽东选集》第2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九一八事变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 斯诺说:“对于不熟恐中国政治的天真的西方观察家来说,这个结局似乎是完全不可理解的……在经过了10年的最激烈内战以后,红军和白军忽然携手合唱《友谊地久天长》。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红军变白了,白军变红了?谁都没有変。但是总得有人得了利,有人失了利?是的,中国得了利,日本失了利。”
----《西行漫记》
(2)材料二中美国记者评论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结局导致中国政局发生了怎样变化?
(3)依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回答促使中华民族团结意识觉醒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