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戴高乐在《战争回忆录》中记述了 1940年3月在巴黎的见闻: “各行各业都有势力强大的团体公开赞成停战……有人认为与希特勒相比,斯大林才是真正的敌人 部分政府官员甚至主张割让部分非洲殖民地,以便讨好这个魔鬼。”这些记述揭示了当时法国( )
A.意图维护《凡尔赛条约》 B.对苏德战争的漠不关心
C.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D.意识形态对战局的影响
2.在西班牙内战时,英国的统治者说:“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会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A.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与法西斯没有利害冲突 B.英国统治者企图用法西斯削弱社会主义力量
C.英国实际与法西斯国家形成反共产主义同盟 D.英国实际上是西班牙内战的幕后操纵者
3.1939年8月,苏德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更是宣布∶"对于同它保持外交关系的各国将奉行中立政策。"苏联的这一外交政策
A.使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 B.具有对外扩张的特点
C.加速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D.说明苏联对法西斯的侵略本质认识不清
4.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在重庆、华盛顿、伦敦同时发表,明确宣示:“三国之宗旨,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该宣言( )
A.证明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 B.避免了台湾归属的国际化
C.标志中美英絵成战时同盟 D.揭开了对日战略反攻序幕
5.1948年6月24日,苏联切断德国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停止蔬菜和其他食品供应,形成了战后轰动世界的第一次柏林危机。不过,苏联一直开放着空中通道,使美国的大规模空运得以实施,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解除封锁。这表明
A.冷战态势尚未真正形成 B.两极格局正式确立
C.美苏对峙中保持着理性 D.德国尚未开始分裂
6.如图为1942年美国发行的一幅海报,海报上的文字为“他们要去的地方比你重要!保存橡胶,立即检查您的轮胎”,海报上一辆载有士兵的军用吉普车四轮腾空,向人们喻示节省轮胎的重要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彰显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协作 B.表明美国开始改变中立自保政策
C.预示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即将到来 D.说明美国经济与社会向战时转轨
7.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苏联和平外交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如美苏复交、苏法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加入国联等。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远东局势的紧张
C.苏联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D.中苏关系的改善
8.阿拉曼战役前夕,隆美尔飞回柏林求援。希特勒避而不谈增援的事,却授给他一根元帅手杖。希特勒未提供增援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怀疑隆美尔的军事指挥能力 B.苏德战场激战正酣难以增援
C.防备英美盟军乘机在西欧登陆 D.轰炸英国本土受挫元气大伤
9.罗斯福说:“德国和日本……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和每个轴心国家的共同敌人,这就是它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够对它抗衡。”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是指
A.美国通过《租借法》帮助被轴心国所侵略的国家
B.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
C.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家宣战
D.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0.《联合国家宣言》称:“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文中的“三国同盟”是指
A.英法俄 B.德奥意 C.德意日 D.美英苏
11.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后,罗斯福提出了“四警察计划”的构想,他认为苏美英中四国在战后的世界上应该充当警察的角色。该计划( )
A.激化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内部矛盾 B.促使中国抗日战场出现战略转折
C.继承了美国在二战前的外交传统 D.对集体安全机制提出了新的设想
12.阅读下图,关于图中①、②作战方案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①方案是德军进攻法国的黄色方案 B.①是一战中“施里芬计划”的翻版
C.②方案使马奇诺防线失去实际意义 D.②实施后迫使英法联军开展“霸王行动”
13.19世纪中叶,美国发起了女性选举权运动,之后半个多世纪女权运动席卷世界各国,直到一战爆发前女权运动收效甚微;1917年到1920年,俄国、英国、德国、奥地利、美国等先后给予妇女选举权。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女性属于家庭的观念受冲击
B.政党政治需要女性选民的支持
C.女权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D.一战推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14.1947年9月,在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大会上发表的《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简称“宣言”)明确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阵营: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民主阵营。宣言号召世界反帝民主阵营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同盟者。可见,这一宣言
A.为中国制定外交政策提供了指导 B.成为欧洲一体化运动兴起的借口
C.表明美苏两国同盟关系岌岌可危 D.表达了对世界反殖民斗争的支持
15.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次战役
①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②是德军对苏联发动重点进攻的产物
③以德军的全面失败而告终
④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有深远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二战期间,美、英两国军方秘密制定了首先打败德国,然后解决日本的“先欧后亚”联合作战方针。该方针制定于
A.《租借法案》通过时 B.《大西洋宪章》发表后
C.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 D.世界反法西斯盟形成后
17.冬天的到来——这是几十年来最寒冷的冬天——有助于苏联的军事行动。由于德军确信会很快取得胜利,因此没有为军队准备御寒的衣服和靴子,德军冻伤人数达10万人,其中2000人做了截肢手术。与此相反,红军为冬天做好了准备,而且美国生产了1300万冬天穿的毛靴,使他们感到更加舒服。12月初,苏联全线反攻,阻止了德军的推进。材料中描述的战役
A.标志美国“先欧后亚”方针的确立 B.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C.使德军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D.在朱可夫将军指挥下大举进攻,德军“闪电战”破产
18.1945年1月,罗斯福在一次演说中强调到:“上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我们的幻想破灭的情况 下,我们放弃了获得更有利的和平的希望……(现在)我们决不能让这种情况重演,否则我们 又将走向同样的悲惨道路——通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道路。”为此,美苏等国
A.致力于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 B.专注于战后重建和经济恢复
C.加强合作重构战后国际秩序 D.着力于处理战后遗留的问题
19.美国官方人士形成共识,认为在西欧遏制苏联的最好办法“是面包和投票而不是子弹”。基于这个共识,美国( )
A.对苏联进行孤立和封锁
B.推行马歇尔计划
C.主导成立了“北约”组织
D.提出杜鲁门主义
20.如图是20世纪两大国际组织的徽章,国际联盟的徽章以五边形象征五大洲,五角星代表五大种族,并以英文和法文书写“国联”字样。联合国徽章是由橄榄枝环绕的世界地图,地图的纬线由五个同心圆构成。这表明,与国际联盟相比,联合国( )
A.推进国际关系多边化 B.强化种族和解与共存
C.维护国际和平与合作 D.实行“大国主导”原则
二、材料分析题
21.材料:1933年4月,德国大学校园中开始了一场针对犹太血统知识分子的文化清洗运动。大批科学家被迫流亡他国。但大多数知识精英最初并未把美国放在优先选择的理想接受国的位置上,而是希望去英、法等西欧国家生活和工作。美国知识精英人物与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美国私人性资助团体一起,逐步化解了美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对外来科学家的恐惧症”。随着形势的变化,德国战前扩张政策的成功以及战争初期“闪电战”的速胜效应,迫使绝大多数德国流亡科学家彻底放弃了继续留在欧洲诸国的幻想。欧洲局势的恶化也迫使美国社会逐步放弃孤立主义政策,接纳更多科学家。从德、奥两国被驱逐的1400名流亡科学家中,有77%被美国所接受。其中不少人成为美国现代新兴的奠基者。人们能在有关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得主的材料中找到最鲜明的例证,这次高文化素质难民潮对20世纪世界科学、文化中心的洲际转移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摘自李工真《纳粹德国流亡科学家的洲际移转》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德国多数科学家最终选择流亡美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科学家流亡美国的影响。
22.二战爆发的最初两年,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孕育着光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以后,希特勒认为他的东侧受到了保护。波兰,这个一战后从德国获得领土最多的国家,还由于波兰也是德国未来侵略苏联的前哨基地和进攻西方的可靠后方,自然成为纳粹侵略扩张的首要目标。1939年8月25日,他命令军队于第二天早晨五点四十五分入侵波兰。但就在同一天,英国与波兰正式签订了联盟条约,使希特勒确信暂时的退却是必须的。在以后的几天中,欧洲各国外交部纷纷提出了各种和解、调停和公民投票的建议,而紧急关头的这些努力没有一个产生实际的效果。德国将军们提醒希特勒,只要再过一个月,便是使我们无法在波兰平原上调动坦克的秋雨季节。因此,8月31日,元首再次发布了向波兰进军的最后命令。
——摘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1940年大事记(部分)
4月 德军攻占丹麦、挪威
5月 德军占领荷兰、比利时,英法联军实施敦刻尔克大撤退,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
6月 法国投降
7月 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不列颠之战爆发
8月 英国夜袭柏林
9月 德国被迫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
——据人教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整理
材料三 从1940年4月希特勒下令建立奥斯威辛集中营到1945年该营解放时,该营注册编号的囚犯逾40.5万人,其中1∕3为女性。除小部分从事修缮和建筑劳动外,囚犯大多从事冶金、矿山和其他工业的劳动。大批犹太人被押解到集中营。据推测,五年中因疾病被处决、被毒气室大批谋杀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其中30万人是注册编号的囚犯。……奥斯维辛集中营始终以反面教材的独特形态向后人见证着曾发生的历史悲剧。
——摘编自(德)古德龙·施瓦茨《纳粹集中营》
(1)依据材料一,归纳希特勒入侵波兰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评德国入侵波兰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简述1940年战争呈现的态势,并结合所学指出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积极意义,并分析英国能扭转战局迫使德国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法西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反面教材”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教训。
23.材料 1941年6月15日,丘吉尔电告岁斯福总统:“根据我能从各方面获得的消息,其中并有最可靠的消息,德国看来即将大举进攻俄国.如果这场新战争爆发,我们当然要遵循希特勒乃是我们必须击败的敌人这项原则,给予俄国人以最大的鼓励和我们能够提供的任何援助。”罗斯福通过美国大使怀南特口头答复说,如果德国进攻俄国,他会立即公开支持。在苏德战争爆发的次日,罗斯福举行记者招待会,指出“欧战停止之日,即希特勒进犯美洲之时”,并宣布“在可能的范围内将尽办给予俄国一切援助”。美国在战争期间向苏联提供了价值近6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和军火弹药,共计1.5万架飞机、7000辆坦克、52000辆军用吉普车和300000辆卡车。此外美国还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的通讯器材,其中包括420000部军用电话和足够绕地球50多圈的电话线。为了让苏军度过寒冬,美国向苏军提供了1500万双军用皮靴和6300万码的毛织衣料。斯大林曾说:“美国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作为租借援助向苏联提供了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大大促进了反对共同的敌人——希特勒德国的战争顺利结束。”
——摘编自郝健《二战期间美国对华和对苏租借援助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苏联援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美国对苏联的援助。
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C
6.D
7.B
8.B
9.D
10.C
11.D
12.D
13.D
14.D
15.B
16.A
17.D
18.C
19.B
20.C
21.(1)原因:纳粹党上台,德国推行针对犹太血统知识分子自的文化清先政策;美国知识界和私人资助团体的支持;德国战前扩张政策的成功以及战争初期“闪电战”的速胜效应,使绝大多数德国流亡科学家彻底放弃了继续留在欧洲诸国的幻想;美国政府逐步放弃“孤立主义”政策。
(2)影响:使德国和西欧丧失了世界科学文化中心地位;推动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美国科技的发展,为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科学文化中心创造了条件。
22.(1)原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波兰从德国获得领土最多,是德国侵苏的前哨基地和进攻西方的可靠后方;欧洲各国缺乏有效联合;雨季会导致失去战机。
影响:英法为“履约”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苏联趁机建立“东方战线”。
(2)态势:法西斯德国处于进攻状态;大片欧洲领土沦陷;希特勒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积极意义: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以后的大反攻保存了实力原因:以丘吉尔为代表的政府抵抗决心坚定;英国军民同仇敌忾,士气高昂;英军用大量高射炮和先进的雷达设施;英军夜袭柏林,促使德军空袭伦敦等大城市减轻了英国机场和飞机制造厂的压力。
(3)暴行:监禁、劳役(苦役)、灭绝(屠杀);意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3.(1)背景:二战的全面爆发;英国对苏联态度的转变;美国利益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危害,逐渐修改中立法案;苏德战争的爆发。
(2)评述:援助苏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加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奠定了基础;暂时掩盖了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