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30 10:2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料掌握列宁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和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成就。(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2.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实行的必要性和转变的必要性;结合史料客观分析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苏联模式的利弊。(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3.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理解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能推动社会进步。(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维埃俄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 攻占冬宫 (图片选自教材)
走进苏维埃俄国
苏维埃俄国面临怎样的困境,如何应对?
视频选自
《大国崛起》

战后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1921年春
农业:以征收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商业: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
实行自由贸易。
工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2.时间
3.内容
(结合书本47页第一自然段)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方面 余粮征集制
商业 方面 取消自由贸易
工业 方面 工业国有化
征收粮食税;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新经济政策
“新”在哪里?
4.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材料一 堆满余粮的征粮站
(图片均选自图册)
材料二 俄国粮食与工业生产
5.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
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
结合材料,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影响。
材料三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
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材料一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材料二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
1.背景
苏联工业发展水平落后;
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1)材料分别体现苏联当时面临怎样的困境
(2)斯大林采取了什么措施
二、苏联的工业化
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实现国家工业化。
◆请概括材料反映的信息。
1928-1937年,苏联共建成了6000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了汽车制造业,拖拉机,制造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等工业部门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材料二
2.苏联工业化成就
材料一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实现国家工业化。
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强大工业国,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
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1926年—1940年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增长比较(数据源自百度文库)
行业 增长/倍 年均增长速度%
重工业 18.4 21.2
轻工业 6.2 4.1
农业 0.26 1.5
请概括表中信息,并说明原因。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指令性计划的优点
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指令性计划的缺点
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被固定下来,
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
3.苏联工业化弊端
三、农业集体化
1927年底-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阅读课本49页,了解农业集体化的目的、时间、内容。
目的:
时间:
内容:
20世纪30年代初
解决粮食问题
消灭富农运动;
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
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图片选自图册)
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
材料一:苏联学者估计,集体化时期遭到迫害的有500万——1000万人。1932-1933年乌克兰、北高加索地区的大饥荒使300万——400万人饿死。政府忽视农民的物质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粮食产量在下降,国家征收乃至出口的粮食逐年提高,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大国崛起》
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依据材料评价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四、苏联模式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使苏联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九下《世界历史》相关史事
◆依据材料回答,苏联模式的确立标志、表现及特点。
1936年苏联新宪法
经济上: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1.确立标志:
3.特点:
2.表现:
(图片选自图册)
依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联模式。
材料一 丘吉尔说,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当他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
—— 《大国崛起》
积极: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极:没有尊重经济规律,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材料二 对俄国人民来说,五年计划是一件福祸兼有的事情……它们使经济上和军事上强大起来,从而大大有助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维护人民利益
从基本国情出发
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坚持改革与创新……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对我们今天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