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地图出自《中外历史纲要(下)》,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第125页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苏联之“死”
1
15
地图出自《中学适用世界地图册》,地图出版社,第一版,第18页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区图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谁“杀死”了苏联?
1 案件提要
3 结案陈词
2 搜证推理
4 案件反思
1 苏联解体(之“死”)案件提要
案发时间:
1991年底
死者姓名:
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生前好友:
生前地位: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唯一能够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
1.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的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
2.1949成立“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
3.1950年与中国缔结《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 档 案——
生前劲敌: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美国处于“冷战”状态。
死因不明
阅读课本P83-84
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死者”档案。
1 苏联解体(之“死”)案件提要
斯大林“遗产”
1953.3.5斯大林溘然长逝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材料1 1947年,苏联取消了粮食、日用品的配给制,随着食品供应紧张状况的缓解。…职工的实际工资和集体农民收入均有所提高,教育也获得发展。——《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2 “我不知道苏联的宴会为什么要搞这么长?吃也没什么好吃的,看也没什么好看的,鼓了一晚上掌,手都鼓痛了。” ——毛泽东参加斯大林七十寿辰庆典后
材料3 (苏联共产党)一直关心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因为重工业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切部门、加强我们祖国的国防、增进人民福利的基础。…党中央委员会在几次全体会议上已经揭露了农业领导上的严重的缺点和错误。
——《赫鲁晓夫代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所作的总结报告》(1956年2月14日)
偏重发展重工业的局限性(农轻重比例不协调)
国民经济、教育发展
个人崇拜的弊端
科技和军事成就
1 苏联解体(之“死”)案件提要
嫌疑人锁定
玉米哥——赫鲁晓夫
勋章哥——勃列日涅夫
落日哥——戈尔巴乔夫
号犯罪嫌疑人:
号犯罪嫌疑人:
号犯罪嫌疑人:
微项目活动:历史大侦探
查一查:苏联解体(苏联之“死”),谁是真凶
困境 领域 改革措施 评价
偏重发展重工业的局限性(农轻重比例不协调) 经济
个人崇拜的弊端 政治
2 搜证推理
玉米哥——赫鲁晓夫
号犯罪嫌疑人:
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存在很大的偏差。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农业上: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重心)
工业上: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根据课本内容和材料,说明赫鲁晓夫为了解决苏联的困境采取的措施及评价。
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俄国史》
2 搜证推理
玉米哥——赫鲁晓夫
号犯罪嫌疑人:
材料一 1953—1958年苏联与
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根据课本内容和材料,说明赫鲁晓夫为了解决苏联的困境采取的措施及评价。
材料二 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材料三: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批判对斯大林个人崇拜。但而仅仅将错误归结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赫鲁晓夫后来也搞起了“一言堂”。苏联重新陷入个人崇拜的泥潭。
材料四: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将玉米的种植面积扩大为2800万公顷。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
经济、科技发展
个人主观主义,改革急躁冒进,缺乏整体思考和规划
批判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但并未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真正根源。
材料五:新《苏共纲领》强调:“为更有效地利用基本建设投资、生产基金和财政资金,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
地方权力有所扩大,但未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评价: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存在很大的偏差。
2 搜证推理
玉米哥——赫鲁晓夫
号犯罪嫌疑人:
赫鲁晓夫墓
“赫鲁晓夫改乱了苏联”
凶手——
不是玉米哥
2 搜证推理
时间
内容
表现
评价
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改革重心:工业)
改革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1964年
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
结合课本p84-85和材料,梳理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相关内容。
2 搜证推理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潜射导弹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坦克 1968 8500 32400
1978 10500 50000
战术飞机 1968 5100 4000
1978 4500 4600
材料二 凡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边是高耸的烟筒,军工联合体遍布全国,另一边则是商店里空空的货物;一边是广袤无际的肥沃土地,另一边则是人们排着长队在食品店抢购食物……连孩子们喜欢的泡泡糖和自动铅笔也没有一家工厂能够提供。 ——吴恩远:《苏联史论》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美苏军事武器对比表
材料三
苏联的军事实力可以同美国抗衡
苏联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
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但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
评价:改革完善了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了经济刺激,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结合课本p84-85和材料,梳理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相关内容。
2 搜证推理
凶手——
不是勋章哥
“勃列日涅夫改僵了苏联”
2 搜证推理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正在迅速变化的社会。我们面临很多新问题,相当复杂的情况。我们不能保证不犯错误。但我确信,最大的错误就是害怕犯错。
——戈尔巴乔夫(1987年6月)
阅读课本P85,指出戈尔巴乔夫“不怕犯错”的表现有哪些?效果如何?
领域 改革措施
经济
政治
结果
评价
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相关史事
所谓的“公开性”就是揭露苏联共产党历史的阴暗面;所谓的“政治多元化”就是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他还将他的改革路线和办法推广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加剧。
改革虽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是脱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2 搜证推理
此时的苏联,就像一艘改革中的航船驶入了危机四伏的危险区。
政治上
国家政局不稳
思想上
思想领域极度混乱
经济上
经济连年滑坡
社会上
社会处于失控状态
民族上
民族问题日益尖锐,
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悄然降落,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苏联时代的结束。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
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1991.8.19叶利钦登上坦克演讲
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不到3天宣告失败。即“八一九”事件。
变—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剧—时间短,范围广
解体—分裂为多个国家
地图出自《中外历史纲要(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教科书,第125页
2 搜证推理
“戈尔巴乔夫改死了苏联”
凶手——
是落日哥
3 结案陈词
苏联解体(苏联之“死”)
材料一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及戈尔巴乔夫以前的苏联其他领导人虽然也在局部领域进行过这样或那样的改革,但都由于教条主义的束缚,而只限于浅层次的调整与变革,没能触动原有经济体制的根基。结果是,传统的体制弊端非但没能得到消除,反而不断加强。 ——《世纪末的思考》
材料二 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思想之间的接触。这种接触……播下不满的种子,这些种子有朝一日将结出和平演变之果。
——尼克松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从理论和实践上动摇了苏共的地位,扰乱社会主义思想就势必会造成苏联的完整性受到侵害,走向坍塌。 ——邢广程
根本原因: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发生根本方向性错误
结案陈词:
苏联之“死”,非一个人行为悲剧,是很多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
阅读材料,归纳苏联真正的“死因”。
4 案件反思
以史为鉴:从本案出发,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曲折?本案给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1.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具有曲折性、挫折性、复杂性。
2.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也需要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
3.苏联解体只是说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而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1.社会主义建设要适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阴谋。
3.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4.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人民生活。
4 案件反思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4 案件反思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4 案件反思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4 案件反思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基于中国实际国情,与时俱进地调整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激发活力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