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 古诗三首 雪梅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 古诗三首 雪梅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9 23:0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雪梅》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雪梅》这首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雪梅》这首古诗的大意,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通过师生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梅花的精神。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学会取长补短。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雪梅》这首古诗的大意,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2.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欣赏梅花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1. 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学会取长补短。
2. 理解诗中通过雪与梅的比较所传达的深刻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① 教师首先展示一系列梅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感受梅花的美丽和坚强。通过提问学生:“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出课题《雪梅》。
②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卢钺及《雪梅》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2)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① 教师首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雪梅》,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②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让学生在初读中整体把握诗歌的大意。
(3)字词解析,深入理解
① 教师重点讲解诗中的生字生词,如“逊”、“输”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和在诗中的用法。
②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重点句子,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通过对比赏析,让学生感受梅花和雪各自的特点和优劣,进一步理解诗人所要传达的哲理。
(4)师生互动,课堂问答
①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梅花和雪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诗中是如何比较的?诗人为什么要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②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5)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①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梅花和雪各自的特点和优劣,以及诗人所要传达的哲理。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在生活中也要学会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学习的道理。
② 教师布置拓展延伸作业,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梅花的古诗或名句进行赏析,并尝试写一段短文谈谈对“取长补短”这一道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力。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引导范读与学生跟读
① 教师首先进行一遍富有感情的范读,注意字音的准确性和节奏的把握,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
② 学生紧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跟读,特别注意模仿教师的发音和停顿,确保初次接触古诗时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语音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与体会韵律美
① 在跟读之后,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熟悉古诗的内容。
② 教师在此过程中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使其更好地融入诗歌的情境中。
(3)师生互动,共同讨论朗读感受
① 学生完成自由朗读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朗读感受,如哪些句子读起来特别优美,哪些字词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等。
② 教师参与到各个小组的讨论中,倾听学生的想法,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课堂小结,强化初读感知效果
①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初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要点,如字音、节奏、韵律等,帮助学生巩固初读感知的效果。
②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古诗的大致内容,为接下来的深入解读做好铺垫。
(三)字词解析与句子探究
(1)生字生词学习
①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诗中的生字生词,如“逊”、“输”等。通过展示生字生词的拼音、部首、笔画顺序等,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和书写。
② 教师结合课文内容,通过例句和图片等直观教具,解释生字生词的含义和用法,如“逊”字在诗中表示不及、不如的意思,“输”字则表示失败、失利。
(2)重点句子分析
① 教师选取诗中的重点句子,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朗读、讨论和问答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这句诗所表达的含义和哲理。
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如“逊”、“输”等词的使用,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语言的魅力。
(3)字词句综合赏析
① 教师结合课文内容,选取一些典型的字词句进行综合赏析。通过分析字词句的含义、用法和表达效果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②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对比赏析,如比较“逊”和“输”在表达上的差异,以及“三分白”和“一段香”在描写上的特点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通过以上字词解析与句子探究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雪梅》这首古诗的字词句知识,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同时,这一教学过程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双边互动和创意性,营造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四)深入解读
(1)引导学生发现梅与雪的特点
① 教师提问:“同学们,读了《雪梅》这首诗,你们觉得梅花和雪各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引导学生从诗中找出描写梅与雪的词语和句子,如“梅须逊雪三分白”中的“白”字突出了雪的洁净无瑕,“雪却输梅一段香”中的“香”字则展现了梅花的芬芳。
②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这些词语背后的意境,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雪中的梅花和梅花旁的雪景,感受它们的美丽与特点。
(2)探究诗人将梅与雪并置的用意
① 教师提问:“诗人为什么要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呢?这样做有什么深意吗?”引导学生思考雪与梅的关联,理解它们在诗中所代表的意象。
② 教师点拨:“雪代表了纯洁无瑕,而梅则代表了坚强与不屈。诗人将这两者放在一起,是为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3)小组讨论与分享
① 学生根据之前的讨论,分小组讨论梅与雪的特点以及诗人将它们并置的用意,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分享本组的见解。
② 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即人们应该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
(4)课堂互动与拓展
①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或者人物可以像梅花和雪一样,让我们取长补短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化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②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通过这样的深入解读和课堂互动,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雪梅》这首古诗的意蕴和哲理,还能够在思考和分享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问答
(1)启发思考:感受梅花与雪的特点
① 教师提问:“诗中梅花与雪各有何特点?你们能从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或情境?”
② 学生思考并回答,例如:“梅花坚强不屈,雪纯洁无瑕,我想到了冬天里的坚韧与纯洁。”
③ 教师点评:“很好,你们感受到了梅花的坚强和雪的纯洁,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品质。”
(2)深入探索:理解诗中哲理
① 教师进一步提问:“诗人为什么要将梅花与雪放在一起写?这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②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如:“梅花与雪各有特色,诗人通过对比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要学会取长补短。”③
教师总结:“非常棒!你们理解了诗中的深层含义,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找——,欣赏有哪些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同时的例子不断完善?”自己。”
② 学生
(积极3发言),联系实际如::“找寻比如生活中的我们班例子里,有的同学
擅长①数学 教师,引导有的:“擅长请语文你们在,生我们可以活互相中学习找,一共同进步。”
③ 教师点评:“很好,你们已经能够将学到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了。”
(4)创意表达:发挥想象,创作小诗
① 教师布置任务:“现在,请你们以‘取长补短’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
② 学生兴致勃勃地开始创作,如:“取长补短进步快,同学之间互学习。梅花雪中共成长,取长补短记心间。”
③ 教师点评并鼓励:“非常棒!你们都成为了小诗人。记住,取长补短不仅能让我们进步,还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5)总结提升:回顾课堂,深化理解
①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课堂问答,我们不仅理解了《雪梅》这首诗的深层含义,还学会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道理。”
② 学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取长补短”这一道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③ 教师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践行“取长补短”的道理,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欣赏到了梅花的美丽和坚强品质,还领悟到了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雪梅》这首古诗。
2. 收集其他描写梅花的古诗或名句,并尝试进行赏析。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短文谈谈对“取长补短”这一道理的理解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