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选择题
1.2019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1周年。回顾历史,近代上海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上海又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下列关于上海两次开放表述正确的是( )
①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②两次开放都丧失关税主动权 ③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 ④两次开放都增强了综合国力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2.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
3.中共中央某文件指出:采取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份文件最有可能发布于
( )
A.三大改造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4.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历史性会议。下列各项属于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内容的是
(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将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D.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5.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从此,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迈向( )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6.取消农业户口,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展开,有学者誉称这是中国社会改革的里程碑。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工作中的相关举措,依时序排列是( )
①农业合作化 ②人民公社化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7.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1979年,安徽来安县粮食增产4.4%,其中包产到户的队增产37%,包干到组的队增产12.5%,包产到组的队增产3.4%,仍然以队为基础,搞“大呼隆”的队减产6.7%。这说明 ( )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C.农业合作化向纵深发展
D.基层乡镇政府设置开始革新
9.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
10.1986年1月6日,有世界性影响的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为首期封面人物。邓小平当选可能是基于以下原因 ( )
①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善了世界1/4人口的生活状况 ②他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③他的“南方谈话”改变了中国 ④他在改革的同时保持了政治上的稳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1.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这一“转折点”出现在( )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92年
12.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13.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30年前,为海南岛建省办经济特区规划了宏伟蓝图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胡锦涛 D.习近平
14.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做出了( )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决定
C.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15.2017年11月8日,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回顾历史,下列关于中美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政府对新中国实行了敌视政策
B.1952年,美国被迫在朝鲜战争停战协定上签字
C.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6.自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的二十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
①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下图是1949-1999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原因和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防御阶段 ②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③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④开始实施一五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下列成就中,按取得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葡两国举行澳门交接仪式 ②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 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A.③②④①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④①②
19.“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指( )
A.和平统一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2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军事力量强大
二、非选择题
21.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在1898年光绪皇帝与太后分享皇权合法性的情况下,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可以说,这是清末变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特殊的问题。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四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在秦”使“新军国图谋富强”的措施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孝文”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
(3)材料三中,“清末变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怎样理解“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
——郑成功
材料二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分裂国家法》
(1)材料一中郑成功确认“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其历史依据是什么? “余既来索”的结果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二,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和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根本目的。
(4)《反分裂国家法》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案。你认为实行哪种方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为什么?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选择题
1.2019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1周年。回顾历史,近代上海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上海又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下列关于上海两次开放表述正确的是( )
①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②两次开放都丧失关税主动权 ③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 ④两次开放都增强了综合国力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解析:本题以上海为切入点,对比近代以来上海的两次开放,依据所学可知,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其中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此时为被动开放,改革开放以来则是主动开放,独立自主。两者完全不同。因此,答案为A项。
答案:A
2.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
解析:紧扣设问中的“直接结果”一词,注意从时序的角度来分析选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确定在广东和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从安徽起步,故A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上确定的,故C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D项错误。
答案:B
3.中共中央某文件指出:采取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份文件最有可能发布于
( )
A.三大改造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这份文件是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散经营原则。
答案:D
4.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历史性会议。下列各项属于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内容的是
(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将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D.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解析:A项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B项是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D项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
答案:C
5.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从此,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迈向( )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解析: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而不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主要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答案:C
6.取消农业户口,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展开,有学者誉称这是中国社会改革的里程碑。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工作中的相关举措,依时序排列是( )
①农业合作化 ②人民公社化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解析:①②③④所列历史现象分别发生于1953年、1958年、1978年、1960年,其时间先后顺序为①②④③,故答案为B项。
答案:B
7.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析:该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选B项。政治路线是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A项不正确。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答案:B
8.1979年,安徽来安县粮食增产4.4%,其中包产到户的队增产37%,包干到组的队增产12.5%,包产到组的队增产3.4%,仍然以队为基础,搞“大呼隆”的队减产6.7%。这说明 ( )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C.农业合作化向纵深发展
D.基层乡镇政府设置开始革新
解析:结合“1979年”和“安徽来安”的时空信息,得出此时正在进行改革。粮食产量数据,说明了改革的效果。题干给出了不同生产组织形式的粮食产量变化数据,从包产到户到以队为基础,粮食增产的速度逐渐下降,直到减产,这说明了包产到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选B项。A项错在“土地所有制的变化”,不符合包产到户的内涵;农业合作化在1956年已完成,排除C项;1983年才建立基层乡镇政府,故D项错误。
答案:B
9.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
解析:结合“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名称来分析答案。天津自由贸易区在20世纪80年代尚未出现,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外开放的情况,B项不符合题意;D项不属于“主要目的”,排除,故选C项。
答案:C
10.1986年1月6日,有世界性影响的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为首期封面人物。邓小平当选可能是基于以下原因 ( )
①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善了世界1/4人口的生活状况 ②他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③他的“南方谈话”改变了中国 ④他在改革的同时保持了政治上的稳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限制“1986年”。“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可以排除③,故选A项。
答案:A
11.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这一“转折点”出现在( )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92年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召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故选C项。
答案:C
12.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解析: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前,在意识形态对抗的影响下,中国在相对封闭的背景下开展经济建设,故逐渐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中国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贷款。这个过程反映的是中国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的变化。
答案:C
13.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30年前,为海南岛建省办经济特区规划了宏伟蓝图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胡锦涛 D.习近平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和国家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提出:“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1988年,海南省设立为经济特区。所以,30年前,为海南岛建省办经济特区规划了宏伟蓝图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邓小平,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4.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做出了( )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决定
C.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答案为D项。
答案:D
15.2017年11月8日,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回顾历史,下列关于中美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政府对新中国实行了敌视政策
B.1952年,美国被迫在朝鲜战争停战协定上签字
C.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朝人民军队的顽强抗击下,1953年7月,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故答案B项。
答案:B
16.自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的二十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
①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四个项中,①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由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颁布;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于1957年;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间是在1971年10月;④1966年7月,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又称第二炮兵,2015年12月31日更名为火箭军。因此,从1956—1976年建设成就包括②③④,故答案为D项。
答案:D
17.下图是1949-1999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原因和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防御阶段 ②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③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④开始实施一五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与中国建交的最高峰在1972年。1953年一五计划实施,故④错误,故选A项。
答案:A
18.下列成就中,按取得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葡两国举行澳门交接仪式 ②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 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A.③②④①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④①②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举行澳门交接仪式;1966年战略导弹部队组建;1953年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70年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故选A项。
答案:A
19.“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指( )
A.和平统一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九二共识”就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九二共识”的达成,对于我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关系重大,这对促进两岸交流提供了思想基础。故选B项。
答案:B
2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军事力量强大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强调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提出“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因此,“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故答案为B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21.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在1898年光绪皇帝与太后分享皇权合法性的情况下,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可以说,这是清末变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特殊的问题。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四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在秦”使“新军国图谋富强”的措施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孝文”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
(3)材料三中,“清末变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怎样理解“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答案:(1)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
(2)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
(3)戊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顽固势力的阻挠。
(4)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
——郑成功
材料二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分裂国家法》
(1)材料一中郑成功确认“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其历史依据是什么? “余既来索”的结果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二,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和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根本目的。
(4)《反分裂国家法》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案。你认为实行哪种方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为什么?
答案:(1)元朝疆域广大,台湾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措施: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重大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3)性质: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中国内部事务。根本目的: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4)方案有和平统一和武力统一两种,和平统一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同根同源;“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等;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或:武力统一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台独分子的破坏;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