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你认识朱元璋吗?
○ 学历:
○ 家庭出身:
○主要经历:
无文凭
(至少三代)贫农
1328—1352年 :放牛,做和尚,讨饭1352—1368年 :起义 1368—1398年 :做皇帝
朱元璋
导入
1.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 2.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 3.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学习目标
建立篇
明朝的建立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
元朝末年,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
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
②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 反元 队伍。 朱元璋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崛起于群雄之间,成就霸业。
一、明朝的建立
2、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府(今南京)
一、明朝的建立
2、建立
建立霸业后的烦恼
社会经济急待恢复,农民起义仍在继续,
退居塞北的残元势力仍然企图卷土重来,
灭元胜利后臣骄将悍,争权夺利。
如何巩固统治,加强皇权?
政治篇
废丞相强化皇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要强化皇权?
朱元璋认为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 地方分权 和 朝臣权力 过大所致。
朕很是烦恼
烦
烦
烦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朱元璋强化政权
(一)全面改革官制,加强皇权(政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朱元璋强化政权
1.地方: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P67。
一家独大 行省制 :中书省派出机构 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一分为三,权力分散 互相牵制,互不统属。直接由朝廷指挥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朱元璋强化政权
明太祖分封诸王略图
1.地方:②分封诸王,巩固皇室。P67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朱元璋强化政权
2.中央:①废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 (行政)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秦代到明代丞相制度的演变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 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 处以重刑 ”。
——《明太祖实录》
目的: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材料:“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 凡一千六百六十,记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春明梦余录》
废除丞相制度后有何弊端?为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新增什么机构?
皇帝的政务多,行政效率低,易决策失误。机构:内阁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2、中央:②设五军都督府,统调分离 (军事)P67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2、中央:③设立特务机构,实行恐怖统治 (监察)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合称“厂卫”。
朱元璋时期的大臣钱宰,一日散朝回家,随口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朱元璋便问钱宰:“昨天的诗不错,不过我没有‘嫌’迟,改作‘忧’字,如何?”钱宰一听,吓得连忙磕头请罪。——龚其柱主编《初中历史教科书》川教版
目的:监视官民,加强君主专制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锦衣卫特务机构
职能:
掌管 侍卫、缉捕、刑狱 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改动特点: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皇权
影响P68:皇权不断集中,君主专制越发加强。
文化篇
变科举控制思想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二)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文化)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八股取士
考试题型: “八股文”
不能自由发挥
破题、承题
起讲、入手
起股、中股
后股、束股
考试范围:
“四书”“五经”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诗经》、《尚书》、
《 礼记》、《易经》、
《春秋》。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严复认为八股取士有“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三大罪状,他在《救亡决论》中深刻揭露八股取士的危害:“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
1、请评价明清科举的变化。
答:①促进了科举的规范化、制度化 ②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了思想
2.明朝科举变化的目的是什么
答:控制思想,加强皇权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八股取士的结果
导致知识分子读死书,死读书,成为服服帖帖、合乎统治者需要的、驯服忠顺的官僚。
八股取士的影响
积极影响: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影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举子看榜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以下哪一位参加明朝科举考试,将脱颖而出?
探究
甲:喜欢标新立异,观点独道,想象丰富,
构思精妙。 乙:擅于采百家之言,引用名人警句。 丙:富有才情,尤其是写诗词歌赋。 丁:记忆力强,能够一字不漏按照
《四书集注》上的观点答题。
今天也要 听话哟!
经济篇
借稳定延续繁荣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
明 代引进了原产于 南美洲 的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 和 向日葵 等
四、经济的发展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明朝青地蕃莲印花布
明朝水蓝印金杂花绫
四、经济的发展
3、商业
明代南京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课堂小结
达标训练
1. 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李世民
2. 如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B
D
达标训练
B
D
3.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北端有一条东厂胡同,其命名与明朝设立的机构东厂有关。这一机构是由下列哪位皇帝设立的(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建文帝 D.明英宗
4.《范进中举》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他那喜极而疯的形象。该作品批判的( ) A.行省制度 B.民分封制度 C.文字狱 D.八股取士
达标训练
A
D
5.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该卷肯定涉及哪些内容( ) A.经济政策 B.时事评论 C.诗词歌赋 D.四书五经
6.明朝时,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哪座城市成为丝织业中心( ) A.苏州 B.广州 C.南京 D.杭州
达标训练
C
B
7.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8.明代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必须复习的内容( ) A.唐诗 B.宋词 C.四大名著 D.四书五经
9.明代时,盛产青花瓷并且畅销海内外的是( ) A.苏州 B.景德镇 C.长安 D.北京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