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策
1950.2
1949.10.2
1949.12
1953年底
1954
1955年
中苏建交
毛泽东访问苏联
中苏结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亚非会议
(万隆会议)
课前回顾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八下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外交)
一、扬眉吐气: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阅读课本85页,思考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仍由台湾国民党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1945年中国政府派出以外交部长宋子文为首席代表的10人代表团,其中有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图为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联合国
联合国是二战后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现在共有193个成员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一、扬眉吐气: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概况: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以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即著名的联大2758号决议。
乔的笑
被西方媒体描述为:
“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五星红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升起
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材料一 联合国没有中国的参加就没有代表性,解决不了世界上任何重大的问题;中国的参加使联合国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国。 ——1971年联合国致中国代表团的欢迎词
材料二 中国恢复联大席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
——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
材料三 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中国围堵了20年,到这
个时候彻底失败了。 ——乔冠华
①对中国: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进一步提高国际地位。
②对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
③对美国: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失败。
一、扬眉吐气: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
时间 重大事件
1953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1957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1964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 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国际地位
经济实力
国防科技
(1)国内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根本原因
一、扬眉吐气: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原因: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国际
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
美国经济“滞涨”
美国霸权地位衰落(苏攻美守)
一、扬眉吐气: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原因: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通过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毛泽东
1.建国初美国对华政策:
美国政府长期实行敌视中国的政策,拒绝承认新中国,并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的方针,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1950年12月《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的表现了意识形态的含义。
二、破冰之旅:中美建交
二、破冰之旅:中美建交
2.原因:
依据材料分析,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环境,所以,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1)美国方面
①陷入越南战争带来的沉重负担;
②美苏争霸中的不利环境;
③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上升。
二、破冰之旅:中美建交
2.原因:
材料二:就中国方面来说,要着重对付苏联当时对我国安全所构成的直接和严重的威胁,要解决台湾问题以实现国家统一大业,要恢复和扩大国际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也需要缓和同美国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2)中国方面
①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
②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③扩大国际交往,参与国际事务的需要。
中苏关系恶化
珍宝岛事件
自1967年1月~1969年2月,苏联边防军先后16次侵入珍宝岛,干涉中国居民的正常通行和生产活动,阻止中国边防部队执行正常巡逻勤务,打伤中国边民和边防战士多人。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自卫反击,将入侵的苏军逐出珍宝岛。
(3)根本原因
中美双方国家利益的需要
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国家间“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小球转动大球:
这是1971年4月26日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在长城的合影。这是中国展开乒乓外交,与美国接近的一个策略。时代周刊杂志封面
小球:乒乓球;
大球:中美关系。
1971年4月14日,周恩来接见美国兵乓球代表团,中美开始接触,即所谓“小球推动大球”。
二、破冰之旅:中美建交
3.历程:
(1)民间交流:1971年4月乒乓外交
二、破冰之旅:中美建交
3.历程:
(2)官方接触: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1972年2月21日
周恩来在机场迎接尼克松夫妇
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一个时代结束了”是指什么时代?“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又指什么时代?
“跨洋握手”
中美敌对的时代结束了;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时代开始了。
二、破冰之旅:中美建交
3.历程:
(3)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尼克松访华:改变世界的一周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尼克松夫妇游览长城
尼克松为这场“破冰之旅”做足了准备,他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练习用筷子,在中国欢迎晚宴上让周恩来大为赞叹。
尼克松访华成果
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尼克松访华或发表《联合公报》意义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二、破冰之旅:中美建交
3.历程:
(3)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联合公报》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1月28日-2月5日,邓小平访美时与美国总统卡特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4)1979年元旦,发表《中美建交公报》,中美正式建交。
二、破冰之旅:中美建交
3.历程:
实现正常化
“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基辛格访华
尼克松访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1971.4
1971.7
1972
1979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周恩来
会见基辛格
周恩来
迎接尼克松
周恩来接见美国乒乓代表团
中美建交
二、破冰之旅:中美建交
开始正常化
实现正常化
二、破冰之旅:中美建交
4.意义:
1949-200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新增建交国家数
美国官方统计相应年份中美贸易情况(单位:100万美元)
年份 美国从中国进口额 美国对华出口额 双边
贸易总额
1971 4.7 0 4.7
1972 32.2 60.2 92.2
1979 592.3 1724.0 2316.2
1.有利于世界局势缓和与和平发展。
2.标志着中美间敌对关系的结束,
中美关系正常化。
3.引发第三次建交高潮。
4.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
二、破冰之旅:中美建交
读图:阅读中国历史地图册62页,在20世纪70年代的建交高潮中,我国主要同哪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0世纪70年年代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20世纪70年年代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10
34
45
120
1949 1959 1969 1979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一)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
亲切接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三、冰释雪融:中日建交
1.原因:
2.概况:
中美关系改善
中日邦交的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意义:
三、冰释雪融:中日建交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美、中日建交的前提是什么?处理中美、中日两国关系的准则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
——中日《联合声明》
材料研读
坚持一个中国;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说明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普遍为国际社会所接受。
1.时间:
2.外交政策:
3.外交原则:
改革开放后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外交理念:
(1)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周边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中美关系
中苏关系
欧盟国家
中日关系
睦邻友好关系
政治经济合作
积极发展关系
稳定发展
逐步实现正常化
中国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建交
四、朋友遍天下:全方位外交
全方位外交一方面指全面推进与各种类型国家的外交活动,另一方面指在各领域寻求与其他国家或组织的友好合作。这一外交政策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
四、朋友遍天下:全方位外交
4.外交理念:
(2)积极参与全球外交
①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在2015年第70届
联合国大会讲话节选
四、朋友遍天下:全方位外交
4.外交理念:
(2)积极参与全球外交
②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参加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③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5.外交布局: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积极参与湄公河禁毒行动
中国向摩尔多瓦提供援助安置乌克兰难民
中国中国援助柬妇女界物资
四、朋友遍天下:全方位外交
4.外交理念:
(2)积极参与全球外交
6.外交成就:
(1)截止2023年3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2)中国举办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2019年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2014年北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6年杭州G20
第12次峰会
2014年上海
亚信峰会
2017年厦门金砖国家
领导人
第九次会晤
四、朋友遍天下:全方位外交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901年中国同美德英法等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任人宰割
参与者、建设者
贡献者、引领者
外交弱国
外交大国
外交强国
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旁观者
中国开始走上了国际舞台
中国成为推动多极化的重要力量,提供了许多中国方案
四、朋友遍天下:全方位外交
7.影响:
外交事业的发展
1971.10
1971.4
1971.7
1972
1979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乒乓外交”
基辛格访华
尼克松访华
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中美关系
正常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课堂小结
单元总结
新中国外交
成就
20世纪50年代
新中国外交新形象
20世纪70年代
新中国外交新突破
改革开放后
新中国外交新进展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
艰难起锚
长风破浪
海纳百川
丧权辱国《辛丑条约》
“你们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
落后就要挨打
弱国无外交
尊严来自实力
合作探究: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实力)
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政策、当今政策)
外交家们的努力;(外交人才)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国际环境)
1.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
C.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意义
2.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是得到了哪种国际力量的支持?( )
A、苏联 B、美国
C、第三世界 D、苏联以外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C
D
随堂练习
3.中美两国关系曲折发展。下列反映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史实是( )
A.清政府派詹天佑等人赴美国留学
B.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中美正建立外交关系
4.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美帝国主义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这是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该社论评述的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
D
5.如果以“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联合公报”等为关键词写一篇历史论文,这篇论文的题目应该拟定为( )
A.中国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
6.在当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截止2021年6月8日,中国已向全球输送3.5亿剂新冠肺炎疫苗。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构建人类向运共同体中的( )
A.尊重领土主权 B.和平共处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大国担当责任
C
D
7.2023年3月,在中国的积极促成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北京举行对话并达成协议,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某校围绕这一新闻开展时政述评活动,同学们拟定的标题恰当的有( )
①调整中的国家交往 ②经济全球化的新挑战
③变化中的世界局势 ④中国担当与中国智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战略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下列属于20世纪70年代外交战略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促成印度支那问题得以解决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
C
9.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两国的围棋交流,为缓解两国关系开启了大门;“篮球外交”推动了中菲关系的改善;中美间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与材料主题相一致的是( )
A.“开展体育运动,为打败法西斯服务”B.“锻炼身体,保家卫国”
C.“体育是外交先行官” D.“新北京,新奥运”
10.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取得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有关。由此可见,当时我国外交取得突破性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第三世界的崛起 B.国内局势稳定
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决策者的作用
C
D
11.在中国“入世”关键阶段,中美经过多轮磋商和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说明( )
A.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 B.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美国开始放弃霸权主义 D.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贸易
12.下图所示目录节选自《百年中美关系史》一书。目录中的“_________”处应填入( )
第二编 两大国从对峙走向缓和(1949—1976)
第一章 中美两国分道扬镳…………………163
第二章 中美陷入敌对关系…………………174
第三章 ____________………………………226
第四章 中美探索关系正常化………………242
A.美国开始介入中国内战 B.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
C.中美建交与邓小平访美 D.中美军事关系不断加强
A
B
13.下面下图反映了中美关系的新进展,取得这一进展的前提是美国( )
A.认同“一国两制”制度
B.同意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D
14.图5中人物口袋里揣着露出“PEKING(北京)”字样的纸张,手举乒乓球和球拍比着“胜利”的姿势。他可能在庆祝(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C.中国和美国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D.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