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件)-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共9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件)-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共9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5-04 19:5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2张PPT)
4 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探究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辩证思想。
学习目标
【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
【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
比例。
课堂导入
黄金分割是指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之比等于较大部分与整体之比,其比值约为0.618,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0.618被公认为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
国旗长5 m,宽 m。
国旗长2.4 m,宽1.6 m。
国旗长60 cm,宽40 cm。
新知探究
上图中操场上和教室里的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教材第38页
操场上的国旗:
2.4∶1.6=
教室里的国旗:
60∶40=
国旗长2.4 m,宽1.6 m。
国旗长60 cm,宽40 cm。




操场上的国旗:
2.4∶1.6=
教室里的国旗:
60∶40=
操场上和教室里的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都是 ,即2.4∶1.6=60∶40或 。
2.4
1.6
60
40

2.4∶1.6=60∶40或
2.4
1.6
40
60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注意:这里的“两个比相等”指的是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在上图三面国旗的尺寸中,
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才能组成比例。
国旗长5 m,宽 m。
国旗长2.4 m,宽1.6 m。
国旗长60 cm,宽40 cm。
每两面国旗各自的长和宽的比能组成比例。
5∶
3
10

2.4∶1.6
5∶
3
10

60∶40
国旗长5 m,宽 m。
国旗长2.4 m,宽1.6 m。
国旗长60 cm,宽40 cm。
每两面国旗各自的宽和长的比能组成比例。
∶5
3
10

1.6∶2.4
40∶60

1.6∶2.4
∶5
3
10

40∶60
国旗长5 m,宽 m。
国旗长2.4 m,宽1.6 m。
国旗长60 cm,宽40 cm。
每两面国旗长和长的比、宽和宽的比能组成比例。
∶1.6
3
10

5∶2.4
2.4 m∶60 cm

1.6 m∶40 cm
m∶40 cm
3
10

5 m∶60 cm
国旗长5 m,宽 m。
国旗长2.4 m,宽1.6 m。
国旗长60 cm,宽40 cm。
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6∶10=0.6
9∶15=0.6
组成比例6∶10=9∶15 或9∶15=6∶10 。
20∶5=4
1∶4=0.25
不能组成比例。
课堂练习
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1题
组成比例的条件: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
∶ 和 6∶4
1
2
1
3
(4)0.6∶0.2和

3
4
1
4
∶ =
1
2
1
3
3
2
6∶4=
3
2
∶ = ∶
6
4
1
2
1
3
组成比例
或6∶4= ∶ 。
1
2
1
3
∶ =
3
4
1
4
3
0.6∶0.2=3
组成比例
或0.6∶0.2= ∶ 。
∶ = ∶
0.2
3
4
1
4
0.6
3
4
1
4
2.用右图中的4个数据可以组成哪些比例?
4 cm
2 cm
1.5 cm
3 cm
图中只要是相对应的边的比就能组成比例。
可以组成8个比例。
3∶1.5=4∶2
3∶4=1.5∶2
2∶1.5=4∶3
2∶4=1.5∶3
1.5∶3=2∶4
1.5∶2=3∶4
4∶3=2∶1.5
4∶2=3∶1.5
教材第38页“做一做”第2题
5∶1
1∶4
3∶1
1∶2
3.把能组成比例的连起来。
2∶4
2.5∶0.5
0.3∶1.2
1
2
1
2
5
5
3
3
1
4
1
4
从24的因数中选出4个因数组成一个两个比的比值都是2的比例。
拓展提升
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2∶1=2
4∶2=2
8∶4=2
12∶6=2
24∶12=2
2∶1=4∶2
8∶4=12∶6
12∶6=24∶12
4∶2=24∶12
……
先列出24的因数,再看哪些因数能组成比值是2的比。
课堂小结
1.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根据比例的意义,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则不能组成比例。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 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2课时 比例的基本性质
1.知道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观察思考、计算验证、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在数学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
3.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辩证思想。
学习目标
【重点】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
组成比例。
试着写出2个比值是1.5的比。
2.4∶1.6=1.5
60∶40=1.5
课堂导入
你能把它们组成比例吗?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作比例的项;
内项
外项
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
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内项。
新知探究
2.4 ∶ 1.6= 60 ∶ 40
一个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教材第39页
2.4 ∶ 1.6= 60 ∶ 40
2.4 ∶ 1.6= 60 ∶ 40
你能把下面的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吗?
2.4 ∶ 1.6= 60 ∶ 40
内项
外项
2.4
1.6
60
40

内项
内项
外项
外项
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正好是交叉相对的。
3
5
9
15

(2)
(1)2.4∶1.6=60∶40
外项积:
内项积:
3×15=45
5×9=45
2.4×40=96
1.6×60=96
3
15
5
9
内项
外项
教材第39页例1
计算下面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内项
外项
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1
你能举一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吗?
∶ ∶
1
5
4
1
1
2
5
8

外项积:
内项积:
× =
1
4
1
2
1
8
× =
1
5
5
8
1
8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性质吗?
ad=bc。
如果 a∶b=c∶d或
a
b
c
d

(b、d≠0),
那么
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比 比例
意义
各部分名称
基本性质
表示两个数相除。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a : b=-(b≠0)
ab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内项
外项
a :b = c :d或-=-
ab
cd
(b、d≠0)
课堂练习
1. 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3和8∶5
(2)0.2∶2.5和4∶50
6×5=30
3×8=24
6×5≠3×8
不能组成比例
0.2×50=10
2.5×4=10
0.2×50=2.5×4
能组成比例
教材第39页“做一做”
1. 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3)
∶ 和 ∶
4
1
1
3
1
6
1
2
(4)
∶ 和 ∶
5
1.2
3
4
4
5
能组成比例
× =
1
4
1
3
1
12
× = ×
1
4
1
3
1
6
1
2
× =
1
2
1
6
1
12
1.2×5=6
× =
4
5
3
4
0.6
× ≠ ×
5
1.2
3
4
4
5
不能组成比例
2.填空。
(3)如果A×5=B×8(A、B均不为0),那么A∶B=( )∶( )。
8
5
(1)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10,一个内项是8,另一个内项是( )。
5
4
(2)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 ,另一个内项是( )。
4
9
10÷8=
5
4
9
4
3. 4∶5=12∶15,如果内项5增加5,那么外项4应该增加多少才能使比例成立?
(4+x)∶(5+5)=12∶15
(4+x)∶10=12∶15
15(4+x)=12×10
解:设外项4应该增加x才能使比例成立。
15x=60
x=4
答:外项4应该增加4才能使比例成立。
拓展提升
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0.6和1.5,两个比的比值都是 ,你能写出这个比例吗?
9
4
先写出比例结构,再根据比值把比例分成两个单独的比,把求比例的外项转化为求比的前项或后项。
解:设比例的两个外项分别是a和b。可以得到比例
a∶0.6=1.5∶b或a∶1.5=0.6∶b。
a∶0.6=
9
4
1.5∶b=
9
4
a=0.6×
9
4
a=
27
20
b=1.5÷
9
4
b=
2
3
解:设比例的两个外项分别是a和b。可以得到比例
a∶0.6=1.5∶b或a∶1.5=0.6∶b。
a∶1.5=
9
4
0.6∶b=
9
4
a=1.5×
9
4
a=
27
8
b=0.6÷
9
4
b=
4
15
∶ = ∶
15
4
27
8
1.5
0.6
答:这个比例是 或
∶ = ∶
3
2
27
20
0.6
1.5

课堂小结
1. 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的依据)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 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3课时 解比例
1.掌握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解比例。
2.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利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学习目标
【重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难点】
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课堂导入
填一填。
( )∶3=8∶12
内项积:3×8=24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以24÷12=2,即( )=2。
新知探究
你知道什么是解比例吗?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那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作解比例。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长约为57 m 。有一个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模型,它的总长与火箭总长的比是1∶10。这个模型总长约为多少米?
解:设这个模型总长约为x m。
教材第40页例2
模型总长∶57=1∶10
x∶57=1∶10
如何求x的值?
x∶57 = 1∶10
先确定外项与内项。
外项×外项=内项×内项
10 x=57×1
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x=5.7
内项
外项
x=
57×1
10
答:这个模型总长约为5.7 m。
检验x=5.7是不是x∶57=1∶10的解。
将x=5.7代入 x∶57 =1∶10,看比例是否成立。
方法一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检验
外项积:10x=10×5.7=57
内项积: 1×57=57
外项积=内项积,比例成立,x=5.7正确。
方法二
利用比例的意义检验
10
左边的比值:5.7 ∶57=
1
右边的比值:1 ∶10=
1
10
检验x=5.7是不是x∶57=1∶10的解。
将x=5.7代入 x∶57 =1∶10,看比例是否成立。
左边=右边,比例成立,x=5.7正确。
利用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根据相关量之间的关系列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将比相等转化为积相等,再解方程。
对所求未知数进行验证。
解比例 。

2.4
1.5
6
x

2.4
1.5
6
x
先确定外项与内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改写成等积式
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解:2.4 x=1.5×6
外项
内项
x=
1.5×6
2.4
x=
15
4
教材第40页例3
3
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代入
计算
比较
将 代入比例,得到2.4∶1.5=6∶ 。
x=
15
4
15
4
外项积:2.4× =9
15
4
内项积:1.5×6=9
外项积=内项积,结果正确。
解分数形式比例的方法
交叉相乘把比例改写成等积式。
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项的值。
对所求未知数进行验证。
课堂练习
1. 解比例。
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题
(2)0.4∶x=1.2∶2
解:
解:
1.2x=0.4×2
x=
0.4×2
1.2
x∶10= ∶
4
1
(1)
3
1
x=
1
3
1
4
×10
x=
10
4
×3
x=7.5
x=
2
3
(3)

12
2.4
3
x
1. 解比例。
解:
12x=2.4×3
x=
2.4×3
12
x=0.6
注意:解题时要写“解”字,等号要对齐,最后代入验证哦!
2.餐馆给餐具消毒,要用100 mL消毒液配成消毒水,如果消毒液与水的比是1∶150,应加入多少升水?
解:设应加入 x mL水。
100∶x=1∶150
x=150×100
x=15000
答:应加入15升水。
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2题
15000 mL=15 L
3.超市运来橘子和苹果共152筐,橘子和苹果筐数的比是5∶3。运来橘子和苹果各多少筐
解: 设运来橘子x筐,则运来的苹果为(152-x)筐。
x∶ (152-x) =5∶3
3x=5×(152-x)
8x=760
x=95
苹果:152-95=57(筐)
答:运来橘子95筐,苹果57筐。
拓展提升
甲在60 m赛跑中冲过终点线时,比乙领先10 m,比丙领先20 m。如果乙和丙按各自原来的速度继续冲向终点,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将比丙领先几米?
解:设当乙到达终点时,丙跑了x m。

50 60×40
=48
6048=12(m) 答:将比丙领先12米。
课堂小结
1. 解比例的意义: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2.解比例的方法: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先把比例转化为等积式,再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项的值。注意:要写“解”字,等号要对齐。
(也可根据比例的的意义解比例)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 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4课时 练习
重点回顾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比例的意义
2.4∶1.6=60∶40
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作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内项。
2.4 ∶ 1.6= 60 ∶ 40
外项
内项
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作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内项。
2.4
1.6
60
40

内项
内项
外项
外项
2.4×40=1.6×60
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2.4
1.6
60
40

内项
内项
外项
外项
2.4×40=1.6×60
ad=bc。
如果 a∶b=c∶d或
a
b
c
d

(b、d≠0),
那么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二看:看两个积是否相等。
一算:算出两个比的比值。
一算:假设成比例,算出外项积和内项积。
二看: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
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作解比例。
意义
依据
比例的基本性质。
方法
先把比例转化为等积式,再解方程。
解比例
根据相关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比例。
解决问题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将比相等转化为积相等,再解方程。
对所求未知数进行验证。
练习巩固
1.下面各表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教材第41页练习八)
可根据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时间/时
2
3
路程/km
30
40
衣服数量/件
5
10
总价/元
400
800
年龄/岁
12
14
身高/m
1.4
1.6
箱子数量/个
2
8
质量/kg
30
120
不能
能,30∶2=120∶8(不唯一)
不能
能,400∶5=800∶10(不唯一)
2.下面哪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4,5,12和15
(2)2,3,4和5
(3)1.6,6.4,2和5
(4) , , 和
1
3
1
6
1
4
1
2
给四个数排序,计算最大数与最小数的积是否等于其他两个数的积,相等即可组成比例。
2.下面哪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4,5,12和15
(2)2,3,4和5
15×4=12×5
可以组成比例
5×2 ≠ 3×4
不能组成比例
4∶5=12∶15
4∶12=5∶15
15∶5=12∶4
15∶12=5∶4
5∶15=4∶12
5∶4=15∶12
12∶15=4∶5
12∶4=15∶5
2.下面哪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6.4×1.6 ≠ 2×5
不能组成比例
4
1
1
2
1
6
1
3
× = ×
可以组成比例
(3)1.6,6.4,2和5
(4) , , 和
1
3
1
6
1
4
1
2
∶ = ∶
6
1
1
2
1
3
1
4
(不唯一,共8个)
3.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答案不唯一哦!
例:5∶1 10∶2 5∶1=10∶2
15∶3 20∶4 15∶3=20∶4
4.李叔叔承包了两块水稻田,面积分别为0.5公顷和0.8公顷。秋收时,两块水稻田的产量分别为3.75 t和6 t。两块水稻田的产量与面积之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如果可以组成比例,指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3.75∶0.5=7.5,6∶0.8=7.5 ,可以组成比例。
3.75∶0.5=6∶0.8
6∶0.8=3.75∶0.5
3.75∶0.5=6∶0.8
6∶0.8=3.75∶0.5
外项
内项
外项
内项
4.李叔叔承包了两块水稻田,面积分别为0.5公顷和0.8公顷。秋收时,两块水稻田的产量分别为3.75 t和6 t。两块水稻田的产量与面积之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如果可以组成比例,指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5. 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2)1.4∶2和28∶40
(1)6∶9和9∶12
不能组成比例
6×12=72
9×9=81
6×12≠9×9
能组成比例
1.4×40=56
2×28=56
1.4×40=2×28
1.4∶2=28∶40或
28∶40=1.4∶2
× =
1
5
5
8
1
8
(4)7.5∶1.3和5.7∶3.1
(3)
能组成比例
不能组成比例
7.5×3.1=23.25
1.3×5.7=7.41
7.5×3.1≠1.3×5.7
∶ 和 ∶
4
1
1
2
1
5
5
8
× =
1
4
1
2
1
8
× = ×
1
4
1
2
5
8
1
5
∶ ∶
1
5
4
1
1
2
5
8

∶ ∶
1
4
5
1
5
8
1
2


5. 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小红说得对吗?
54∶45=1.2
72∶60=1.2
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小红说得对。
1分=60秒
我不运动时心脏45秒跳54次。
那1分钟跳72次。
运用比例知识,看心跳的次数与相对应时间的比值是否相等。
7.已知24×3=8×9,你能写出比例吗?你能写几个?
24∶8=9∶3 24∶9=8∶3 3∶8=9∶24 3∶9=8∶24
能写8个
等积式,变比例,
基本性质是依据。
内项换,外项换,
前项后项一齐换。
看等号,两边转,
八种形式全出现。
8∶24=3∶9 9∶24=3∶8 8∶3=24∶9 9∶3=24∶8
8.解比例。
∶ = ∶
4
1
2
1
3
1
(1)
x
(2)0.8∶4=x∶8
解:
x=
1
2
1
12
x=
1
6
解:
4x=0.8×8
x=
0.8×8
4
x=1.6
8.解比例。
∶ = 3∶
3
4
x
(3)
12
(4)

2
9
8
x
解:
x=3
3x=
3
4
×12
解:
2x=8×9
x=
8×9
2
x=36
9. 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的体积之比是9∶10。一块体积是50 dm3的冰,化成水后的体积是多少?
解:设化成水后的体积是x dm3。
答:化成水后的体积是45 dm3。
x∶50=9∶10
10x=50×9
x=45
根据体积比不变列比例解答。
10.按照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与8的比等于40与x的比。
5∶8=40∶x
5x=8×40
x=64
解:
10.按照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2)x与 的比等于 与 的比。
3
4
1
5
2
5
解:
∶ = ∶
3
4
x
1
5
2
5
x=
3
4
×
1
5
2
5
x=
3
8
10.按照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3)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2和5,两个外项分别是x和2.5。
注意:可以列出4个不同的比例,但x 的值是相同的。
2.5∶2=5∶x
2.5x=2×5
x=4
解:
11.汽车厂按1∶20的比生产了一批汽车模型。
(1)轿车模型长24.3 cm,轿车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2)公共汽车长11.76 m,公共汽车模型的长度是多少?
1∶20中1对应汽车模型的长度,20对应汽车的实际长度。
11.汽车厂按1∶20的比生产了一批汽车模型。
(1)轿车模型长24.3 cm,轿车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2)公共汽车长11.76 m,公共汽车模型的长度是多少?
(1)解:设轿车的实际长度是x cm。
答:轿车的实际长度是486 cm。
24.3∶x=1∶20
x=20×24.3
x=486
11.汽车厂按1∶20的比生产了一批汽车模型。
(1)轿车模型长24.3 cm,轿车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2)公共汽车长11.76 m,公共汽车模型的长度是多少?
(2)解:设公共汽车模型的长度是y cm。
答:公共汽车模型的长度是58.8 cm。
y∶1176=1∶20
20y=1176×1
y=58.8
11.76 m=1176 cm
12.一个秦代高级军吏俑模型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10,模型高度是19.6 cm。这个高级军吏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
解:设这个高级军吏俑的实际高度是x cm。
答:这个高级军吏俑的实际高度是196 cm。
19.6∶x=1∶10
x=19.6×10
x=196
13.某小区1号楼的实际高度是35 m,与模型高度的比是50∶1。模型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解:设模型的高度是x cm。
3500∶x =50∶1
50x=3500×1
答:模型的高度是70 cm。
35 m=3500 cm
x=70
14. 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1)3×40=8×15
注意:相乘的两个数要同时作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14. 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1)3×40=8×15
3∶8=15∶40 3∶15=8∶40
40∶8=15∶3 40∶15=8∶3
15∶40=3∶8 8∶40=3∶15 15∶3=40∶8 8∶3=40∶15
14. 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2)2.5×0.4=0.5×2
2.5∶0.5=2∶0.4 2.5∶2=0.5∶0.4
0.4∶0.5=2∶2.5 0.4∶2=0.5∶2.5
2∶0.4=2.5∶0.5 0.5∶0.4=2.5∶2 2∶2.5=0.4∶0.5 0.5∶2.5=0.4∶2
15. 李老师买了6个足球和8个篮球,买两种球所花钱数相等。
(1)足球与篮球的单价之比是多少?
6×足球的单价=8×篮球的单价
买两种球所花的钱数相等。
足球的单价∶ 篮球的单价=8∶6 =4∶3
答:足球与篮球的单价之比是4∶3。
15. 李老师买了6个足球和8个篮球,买两种球所花钱数相等。
(2)足球的单价是40元,篮球的单价是多少?
解:设篮球的单价是x元。
40∶x=4∶3
4x=3×40
答:篮球的单价是30元。
x=30
15. 李老师买了6个足球和8个篮球,买两种球所花钱数相等。
(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解:设足球的单价是y元。
y∶30=4∶3
答:足球的单价是40元。
3y=30×4
(答案不唯一)篮球的单价是30元,足球的单价是多少元?
y=40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