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9 23:3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视频中的人们正在做什么?
这节课,让我们跟着辛弃疾一起去看看他眼中的农村景象是怎样的吧!
知诗人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解诗题
清平乐.村居
词牌名,这里读“yuè”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
词题,乡村生活
读诗文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听示范朗读,画出节奏。
/
/
/
/
/
/
/
/
/
/
/
/
/
/
/
/
再读诗文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画出节奏。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上阕
下阕
上阕就是一首词的第一段,下阕是该词的第二段。又称上片和下片,“阙”此时等同于“片”或“联”。阕,该字主要字义是停止的意思,如终了。在课文中用“两个空格”隔开。
我会认

chú


不要写成“水”
我会写

máo

yán

wēng

lóng

lài


茅房
茅屋
房檐
屋檐
老翁
渔翁
笼子
牢笼
耍赖
无赖
剥离
剥削
知诗意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诗意: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茅草屋的房檐
这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知诗意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诗意: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吴地的方言
指相互逗趣
老翁、老妇
这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 ,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 ”,亲密无间,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知诗意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诗意: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
锄掉豆田里的草
第二个儿子
编织
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
知诗意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诗意:最喜欢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思考:这两句中哪个字使用得最妙?
“卧”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趴在溪边剥莲蓬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表现出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
这首词 ,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再读诗文
听配乐,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一遍吧。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归纳总结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三首》。
2、挑一首古诗,尝试将你想象到的画面画出来。
3、完成相应的练习。